1、1,轨道交通工程 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与耐久性技术规程,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市混凝土协会外加剂分会 中 冶 集 团 建 筑 研 究 总 院 2008.10.7,2,规程目录,1.总则 2.混凝土原材料 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4.混凝土计量、拌制、运输和浇筑 5.混凝土的养护与拆模 6.混凝土质量检验 本技术规程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3,1. 总则,编制目的:为保证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加强混凝土生产过程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有利于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特制定本技术规程。重点是:减少裂缝,提高耐久性。
2、 适用范围:地下结构(包括永久性结构受力桩)、高架结构、道床结构与附属地面建筑结构的主体结构现浇混凝土施工和预制构件 与其他规范关系,4,2. 混凝土原材料,主要思路:从防开裂、提高耐久性角度,针对北京市混凝土原材料实际状况,对所有原材料重点指标提出明确要求 。关键指标高于国标、行标、地标。2. 强调使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3. 从混凝土耐久性角度限制某些有害成分含量。,5,规定比表面积上限:小于350 m2/kg 2. 使用温度:水泥的进场温度不宜大于60;严禁使用温度大于60的水泥拌制混凝土,水泥,6,骨料,1、针对北京市场混凝土骨料质量较差的状况,在借鉴高铁建设经验基础上进行控制。2
3、、引导使用粒形好的骨料,优先采用二级或多级配粗骨料。指标要求较严:粗骨料的松散堆积密度宜大于1500kg/m3,紧密堆积空隙率不宜大于40%。,7,外加剂,1.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是目前减水剂向高技术发展的产物。2. 对控制开裂、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均有益3. 国内已具备稳定供应的能力4. 科学使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性价比好5.四类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季节、不同施工工艺要求,早强型、标准型、缓凝型和防冻型,其中早强型为预制构件专用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8,外加剂性能要求,在分析国内多个标准的基础上确定。 2. 28天收缩率比,此处规定为不高于105% 3.性能的检验方法:不但用基准材料做,在工
4、地更需用实际材料检验 4.从耐久性出发,限定了碱含量、氯离子含量和硫酸钠含量:由外加剂引入的分别不超过0.3 kg/m3 、0.02 kg/m3和0.3 kg/m3 5.对所有混凝土含气量提出了要求。尤其是对无抗冻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提出了最小含气量要求。,9,掺合料,1.地铁工程对于掺合料的要求远高于一般地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老的技术要求只允许使用粉煤灰,原因是对矿渣粉技术研究不够、质量不稳定两个原因。目前,矿渣粉已经能够批量供应、质量较稳定,从提高密实度和耐久性出发允许和粉煤灰复合使用。2. 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级,且粉煤灰的需水量比应不大于100%,烧失量应小于5%。 3.矿渣粉的流动度比应
5、大于100%,28d活性指数不宜小于95%。矿渣粉的比表面积应小于450m2/kg,10,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重点与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等规范进行了协调对最低水泥用量等做了规定,充分考虑了近年来的技术进步和工程实际情况3.0.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单位体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和水胶比应满足表3.0.2中的规定。适用于本规程的混凝土最低水泥用量不应低于220kg/m3,其中防水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60kg/m3。3.粉煤灰掺量限制(30% 25%);矿渣粉应用时的双掺要求,对掺量严格限制。4.对氯离子含量、碱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及北京市地标的要求5.新增了耐久性要求指标,11,耐久性要求
6、指标,12,浇筑,共9条,从4.5.5到4.5.13,主要考虑了影响混凝土性能的环节,强制条文有3条。4.5.6 混凝土应不离析、不泌水,混凝土入模坍落度应根据施工部位和施工工艺确定 4.5.7 预制构件混凝土入模坍落度宜小于120mm。隧道二衬、箱梁(含预制梁)以及配筋密集的顶梁等难以振捣部位的混凝土入模坍落度宜控制在20020mm,宜采用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其他部位现浇混凝土入模坍落度宜控制在16020mm。4.5.8 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应进行现场含气量测定,入模混凝土含气量应满足配合比控制值的要求。同一次浇筑的同结构部位混凝土现场至少测定一次含气量。,13,5. 养护和拆模,5.1 养护:共10条,主要考虑了满足混凝土强度增长及控制裂缝的要求。如:5.1.3 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时间不宜少于7天5.1.5 养护期间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超过25 5.1.8 对于盾构管片,蒸汽养护结束后应继续采取二次养护措施保湿养护7天以上。冬期施工严禁采用室外泡水养护方法5.1.9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14,6. 混凝土的质量检验,6.1 一般规定资格准入制度、驻站监理制度在必要时进行实体质量检验6.2 检验要求: 共9条,主要从原材料、施工过程、最终结构等方面进行检验明确了检验执行的主体规定了检验内容和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