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4章 饮食习俗.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62712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饮食习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4章 饮食习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4章 饮食习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4章 饮食习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4章 饮食习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4章 饮食习俗,食俗即饮食风俗。“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世界各地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饮食习俗也不尽相同,构成了食俗庞大纷繁的体系。食俗一般包括日常食俗、年节食俗、宗教礼祭食俗等内容,经常反映在一些典型食品与就餐习惯中。,本章内容: 第一节 年节食俗 第二节 人生礼仪食俗 第三节 宗教食俗,第一节 年节食俗,年节是有固定或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有特定的主题和活动方式,约定俗成并世代传承的社会活动日。,年节食俗的文化特征:,参加者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涉及到社会各层面;其次体现在文化活动的多种功能上,民间常把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年节的祭祀和铺张上面,以乞上

2、苍保佑与神灵的庇护,人们在节日中的饮食活动无不透着趋利避害的功利性,不同地区、民族具有自己独特的节日 ;同一节日的饮食文化活动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小的差异,人们通过宴饮以及一系列节日活动,可以加强亲族间的联系,调节人际关系;整合社群及社会集团的意识,使部族团结一致,提高生存竞争能力; 调节和改善饮食生活;提供社会交和择偶机会;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改进菜品制作质量等,功能显著,区域差异,讲求功利,崇祖好祀,多元复合,一、春节春节是农历的岁首, 我国自夏朝一直到辛亥革命前将春节称为元旦。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梁诗人萧子云介雅诗:“ 四气新元旦, 万寿初今朝。”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说: “ 正月

3、朔日, 谓之元旦, 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 此为之首。”,元旦在古代有不同的称呼: 汉代又称“元正”, 晋代又称“元辰”, 北齐时又称“元春”, 唐代又称“元朔”。我国历史上元旦在哪一天也不尽统一。夏代在正月初一, 商代在十二月初一, 周代在十一月初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又以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武帝时又恢复到夏历, 以正月初一为元旦, 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后, 民国元年决定采用公历, 遂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 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过年原先在“腊日”,即腊八,后改为阴历年首日,即春节。民间风俗把腊月二十三送灶神称为“过小年”, 是过“大年”的预演。祭灶在先秦时是重要的祭礼“ 五祭”

4、 之一。 1、除夕贴对联除夕之夜的年夜饭是重头戏。鱼、饺子、汤圆、年糕除夕拜年, 长辈要事先准备好给晚辈的压岁钱。 除夕守岁的习俗由来已久。,苏东坡守岁诗写道:“ 明年岂无年? 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尤可夸。”清代诗人赵翼在85 岁高龄时曾作除夕诗: “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2 . 正月初一拜年“年”的正式称谓在周朝,正式将“年”字定为岁首在汉朝。正月的头一天俗称“三元” ,又称“三朝”、“元朔” 。又有“上日”、“三朔”、“三始” 等别称。初一早上开门大吉, 先放“开门炮仗”,爆竹之后, 碎红满地, 称为“满堂红”。,正月开始占岁。汉代东方

5、朔的岁占称岁后八日: 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日, 三日为猪日, 四日为羊日, 五日为牛日, 六日为马日, 七日为人日, 八日为谷日。 俗传初一为扫帚生日, 这一天不能动扫帚, 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而把“ 扫帚星” 引来, 招致霉运。,3 . 正月初二大年初二, 嫁出去的女儿带着夫婿与孩子回娘家。“归宁”拜年时先去舅舅、岳父家。,4 . 正月初三正月初三, 有些地方俗称“ 赤狗日”, 这一天不出门, 不宴客。初三又叫“ 小年朝”, 应该祭祀祖先和诸神, 但不能扫地、起火、打水。初三日, 有的商店开始营业, 俗称“ 初三开店门”。初三是俗传“ 老鼠娶亲” 的日子。“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

6、,5 . 正月初四大年初四有“接神” 的习俗。家家户户准备牲礼、四果、生仁、炸枣等迎接, 烧金纸、神马。此外, 初四不动刀、剪。,6 . 正月初五初五也叫“破五”,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初五要吃饺子、放鞭炮、赶庙会, 全家庆贺。关于财神, 民间有很多传说: 赵公明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7 . 正月初六正月初六是“送穷”,这是我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神。“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图经)唐诗人姚合晦日送穷三首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8 . 正月初七正月初七也称“人日”、“ 人胜节

7、”、“ 七元”。东方朔占年书:“人日晴,所生之物蕃育;若逢阴雨,则有灾。”正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 则是吉祥, 代表那一年出入顺利, 人口平安。正月初七这一天要吃七样蔬菜合煮的菜肴, 其中必有寓意勤劳、聪明的芹菜、葱、蒜。,据说汉代已有人日习俗,至魏晋后更开始被重视。古人会于人日当天戴上“人胜”(一种头饰),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后,皇帝会赐彩缕、人胜及登高大宴群臣。,9 . 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吃元宵, 挂彩灯, 放焰火, 观灯游玩。元宵节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古时候人们称元宵节为灯节、上元、灯夕或

8、灯期。因为是上元之夜, 又称为元夜或元宵。元宵节在唐代成为万民同庆的灯节。宋朝时, 灯期由三日延长到五日, 到明代更延长到十日。,腊八粥,饺子,年糕,粽子,月饼,汤圆,它们是哪个节日的食品呢?,二、清明节旧俗以清明的前一天( 一说前两天) 为寒食节。我国各地在这一天都有扫墓、踏青、插柳、寒食等风俗。汉代定为“ 禁烟节”。唐代诗人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每年公历4 月5 日前后, 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它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个节气之一。这时候, 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转暖, 万物欣欣向荣, 使人感到格外清新明洁, 因而称为清明。由于寒食节

9、和清明节相距很近, 许多地区的人们往往合二为一, 以清明节来融合两个节日的内容。,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是开始、“初”的意思;“午”与“五”既同音又通用。所谓“端午”就是“ 初五”。由于午时艳阳高照,阳光灿烂,故又名“端阳”; 端午节这天,月、日皆为五, 故又称“重五”; 端午节用菖蒲避邪, 故又称“蒲节”。端午节的来源众说纷纭。,四、乞巧节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七月初七又叫女儿节。这一天又叫“ 避节”。 农历的七月初七, 有时恰逢天气晴朗, 民间有晾晒衣物和书籍的习惯。晋书阮咸传:“咸与籍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锦绮粲

10、目。成以竿挂大犊鼻于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兔俗,聊复尔耳!”,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 自古有赏月、拜月、吃月饼的习俗。到宋代, 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 成为我国民俗中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民国元年, 规定: 以元旦为春节, 以端午为夏节, 以中秋为秋节, 以冬至为冬节。中秋节吃月饼。月饼又称为“团圆饼”。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古时候,还设案焚香,祭祀太阴星君(月神) 。,六、重阳节,七、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又叫“佛成道节”。据周密武林旧事 卷三载: “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 谓之腊八粥。”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十二月八日得道

11、成佛。每到这一天, 群僧集会, 诵经演法, 用香谷及各类果实作粥供佛, 以资纪念。,第二节 人生礼仪食俗,“礼仪”是一个复合词语,包括“礼”和“仪”两部分。在人们的生活中,礼仪是有形的,存在于社会的一切交往活动中,其基本形式受物质水平、历史传统、文化心态、民族风俗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礼仪的基本点为:尊敬、坦诚、和谐、得体。 礼仪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同时也反映一个人的内在素质。,1、礼仪有助于提高修养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有助于提高个人能的修养,有助于塑造高尚的人格,提升个人的形象 。,2 、礼仪有助于改善关系 一个人要同其他人打交道,就不能不讲礼仪。运用礼仪可以使一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

12、,处变不惊,还能帮人们规范彼此的交际活动,更好的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和善意,增加彼此的了解和信任。,3、礼仪有助于建设文明礼仪规范的形成,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反复的生活实践形成的,折中约定俗成的规范不断地支配着人们的交往活动,它规定者人们在一定的场合中特定的行为方式和表现,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注重人生礼仪的意义:,人生礼仪食俗主要分为:,诞生食俗,结婚食俗,寿庆食俗,丧事食俗,P.8083,第三节 宗教食俗和少数民族食俗,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一、宗教的饮食习俗,宗教信仰食俗的共同特性:,.群体性,宗教信仰食俗语往往不

13、是少数人的行为,而是群体或全族的活动。如藏族、蒙古族信奉喇嘛教,傣族信小乘佛教,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各教的食规、食戒成为他们遵守的饮食规范。,.自觉性,宗教信仰者在无人强迫下自觉遵守,并能持之以恒。如耆那教徒自愿过“苦行僧”式的生活,旧时老人许愿后坚持数十年吃“花斋”。,3.忌讳性,宗教信仰食俗往往对某些食物有一定的忌伟,如回民不吃猪肉,瑶民禁食狗肉,道教徒不吃荤,汉族信奉大乘佛教的佛门弟子不许吃肉喝酒。在饮食时间上也有一些特殊要求,如佛教规定“过午不食”,伊斯兰教规定每年回历九月“斋戒”。,4.神秘性,宗教信仰均具有神秘性。人为宗教的神秘表现在宗教活动的体系和各个环节之中。许多原始宗教及其信仰

14、的神秘性,是不可解释的。人们对某些食俗成因的解说常常回避,并不追究,只是膜拜。有些现象或许根本就无法解释。,5.功利性,宗教信仰食俗的功利目的是很明显的,如天神、地神、风神、雨神、雷神、山神、林神及众多的鬼魂崇拜,均是为了获得直接的功利的而设置的。现代宗教强调修行和自身的完善,饮食的禁区忌与选择,有的出于安全卫生,有的是为了来世、进天堂。,6.复杂性,某些食俗的成因与形式多种多样,如各地祭土神的说法与方式不一。不少食俗食象并存,还可互相借鉴与移植物,如佛道食俗在某些方面就有相通之处。原始宗教与现代宗教存在着明显差异,原始宗教把自然力看成是地人类社会最直接的威胁,它们对自然力的屈引导人们消极地对

15、待自然、社会和人生。,主要是为了便于专心修行,磨练身心,要求不择贫富、好坏,与施者结缘,使施者得种福田。这种制度不符合我国国情,基本未得到实行,转而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农禅并重的佛寺传统。,1、佛教食俗,佛教宣传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力戒杀生,倡导素食。由于教规的缘故,形成了佛教徒们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分为:大乘佛教食俗、小乘佛教食俗、喇嘛教食俗,共同的特征:,托 钵乞食制度,过午不食戒,素食规定,酒戒,进食仪轨,佛教认为,早晨为天人食时,中午为法食时,下午为畜生食时,夜晚为鬼神食时。因而规定日过正午即不许进食,仅可饮水或浆,称之为持午或吃斋。,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禁断五辛,如葱、蒜、韭、薤、

16、兴渠。另一种则是基于佛教的慈悲教义,禁食各种动物之肉。,酒能令人乱性丧智,危害社会,更是修行之大忌。此戒被列为出家在家佛弟子的五大戒之一,不过若因病须饮酒也是可以的。,佛教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便,各地僧团或佛寺根据有关戒规制定了相应的仪轨,并衍为每日的一大佛事活动。,道教经典太平经中说:“少食为根,真神为洁,粪秽气昏。” 道教在提倡素食、少食的同时,还强调食物的营养。,2、道教食俗,道教是一个养生的宗教,因此对饮食养生非常重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既带有宗教色彩又符合科学的饮食习俗。,食俗特征:,主张食素,不暴饮暴食,道教积功归根五戒中第一戒为不得杀生,第二戒是不得荤酒。为了持

17、此二戒,所以必须食素。素食有利于健康长寿。 在提倡素食的同时,调味要求不宜过于浓厚,甜、酸、咸、辣,,2、伊斯兰教食俗,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饮食禁忌:伊斯兰教认为,安拉造化宇宙万物、创造了人类,为人类创造了大地上的一切供人们享用,允许人们吃一切合法 而又佳美的食物。畜禽肉类禁忌:严禁吃自死物;严禁食血液;严禁食用 未奉之命而宰杀的动物;禁止食用猛禽猛兽。禁用致醉和有毒的植物饮料:严禁饮酒;禁止一切与酒有关的致醉物品; 禁止从事与酒有关的营生;禁止出席有酒的宴席;严禁服用一切 麻醉品和毒品。,2、基督教食俗,基督教是一种信仰一神和天国的宗教,发源于中东

18、巴勒斯坦地区。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没有什么禁忌,饮食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但基督教的饮食文化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地方的,比如饭前祷告,在心里感谢上帝赐予自己粮食,吃饭之中也要一直心存感激。,二、少数民族的饮食习俗,苗族饮食习俗,苗族人民款待最信任的人,便要杀鸡宰鸭,由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人,将鸡心或鸭心奉给客人吃;以此相送,即喻以心相托。 苗族人民迎送客人都敬牛角酒,凡有宾客,主人即以自酿米酒斟满牛角,双手捧着相敬,如果来者是贵客,必须持酒捧案于路口迎候。,特色食品 油炸蜂蛹 ,苗族酸汤鱼 ,腌鱼,蒙古族饮食习俗,蒙古族人待客必先敬茶,来客人时,先敬茶后敬酒。敬茶时,客人一定要喝。敬酒时,

19、主人先用手指从酒瓶口上蘸酒往客人额头上抹一下,再为客人斟酒。,特色食品 奶皮,炒米,煮、烤全羊,全羊大席,马奶酒,蒙古馅饼,蒙古族以“满杯酒满杯茶”为敬。主人执盘盏劝客时,客人饮茶若留下点滴,主人就不接盏,客人饮尽才高兴。饮酒时,邻坐者要相互换酒杯。”别人与自己换杯,自已必须尽饮其酒,并斟酒给对方。,维吾尔族饮食习俗,维吾尔族禁食猪、驴、狗、骡、骆驼肉以及自死动物、动物血等,南疆部分地区还禁食马肉、禽肉和鸽子肉。过去,未经阿訇念经宰杀的牲畜、家禽也属禁食之列,现此禁俗已放宽许多。,特色食品 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彝族饮食习俗,彝族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

20、俗,凡有客至,必杀牲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特色食品 荞粑,面糊酸菜肉,白水煮乳猪,锅巴油粉,藏族饮食习俗,藏族在迎接客人时献哈达和敬青稞酒是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特色食品 酥油,糌粑,青稞酒,酥油茶,作业: 划书或思考【思考与练习】(P.94) 一、基本概念:(划书)二、选择题:(在书上填写正确答案)三、简答题:(看书,认真思考),18 交作业,下课!,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酒店餐饮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