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设计.doc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4661485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长 沙 理 工 大 学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交通运输工程 学院 交通工程 专业 2011级1 班课程名称 交通调查与分析课程设计 题 目长沙市新建路-韶山中路交叉口交通现状调查分析同组设计者无一、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1已知技术参数长沙市新建路-韶山路交叉口道路基础信息和交通现状调查原始数据2设计要求(1)本次课程设计采取针对实习调查原始数据分任务独自进行整理的方式,每位学生都必须按要求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资料的整理并进行结果分析,提交课程设计报告,作为考核课程设计成绩的主要依据。(2)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设计任务,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或找人代做等行为,一经发现成绩以不及格计,并给予批评教育

2、和严肃处理。(3)由于有大量的相关图表,课程设计报告书应递交打印件。一律用Word打印在A4纸上(现状CAD图除外),要注意图表的规范性,直观性,整洁性,要有数据有分析,保持报告论文的结构性和逻辑性。(4)各小组成员合理划分调查的原始数据,各人的基础数据应不相同。(5)尽可能利用计算机软件或自编程序来完成数据的整理分析。(6)课程设计成果要得到指导老师的一一认可后方可通过。(7)课程设计报告按规定的格式撰写。2(8)课程设计报告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预期不再受理,作不及格论处。二、课程设计应完成的任务1.新建路-韶山中路交叉口现场描述根据调查所得的交叉口情况,对交叉口现状进行描述,包括相交道路情

3、况,进口道车道功能划分情况,分隔带情况,交叉口渠化情况,导流岛情况,标线标志情况,公交站情况,信号灯和信号控制情况等道路情况,整体交通状况,并利用CAD绘制所选交叉口现状CAD图(A3打印).对于图表质量,应标出此交叉口的指北方向,各相交道路的名称,对此交叉口图应表明图名(带地名)。注意立交的交叉口图应尽量符合实际.2. 新建路-韶山中路交叉口交通参数特征分析(1)交通量需进行车型换算得出标准车流量,并标出车辆换算系数。 绘制交叉口流量、流向图。若测的是立交,应进行相关的计算。得出流量流向图。 以5min为时间间隔,绘制进口道交通时变图,分析各进口道的交通量变化特性。图表资料同路段交通量时变图

4、。(2)通行能力应得出各进口道的通行能力和交叉口总的通行能力。(3)延误先根据初始停驶率确定最小样本容量,计算各延误指标,要做样本容量是否满足精度要求的结论.3新建路-韶山中路交叉口交通现状评价根据上述定量指标定性分析交通现象及特征,进行问题诊断,原因分析,适当提出改善建议.4.附录:AxleLght 便携式路侧激光交通调查仪设备的使用(1)设备介绍:原理及操作流程3(2)现场测试及与人工测试对比分析(3)操作心得:主要结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4目录1.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的交通现状描述.52.韶山中路-新建路 交叉口早高峰交通参数特征分析.72.1 交通参数.72.2 韶山中路-新建路

5、 交叉口早高峰南引道交通参数特征分析.92.3 韶山中路-新建路 交叉口早高峰北引道交通参数特征分析152.4 韶山中路-新建路 交叉口早高峰东引道交通参数特征分析212.5 韶山中路-新建路 交叉口早高峰西引道交通参数特征分析272.6 韶山中路-新建路 交叉口早高峰四个引道交通参数特征对比分析.333.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的交通现状分析及评价364.课程设计参考文献.385.附录.3951.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的交通现状描述该交叉口位于长沙市二环以内雨花区,是韶山中路和新建路近垂直相交形成的。南引道通过韶山中路与南二环桔园立交相通,北引道通过韶山中路与东塘白沙立交相通。韶山中路作为一条

6、连接城南和市中心的重要城市主干道,承载着很大交通量(在实习中被作为典型交叉口)。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位置图见图1-1,现场图CAD图见附录。现状描述:车道划分情况:如表1-1所示表1-1 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车道情划分况南引道 南出口 北引道 北出口 东引道 东出口 西引道 西出口直行 4 4 2 2左转 2 2 2 2 右转 1 1 1 1总计 7474545 46导流岛情况:交叉口设4个画线的导流区,将各方向进行道的右转车辆单独导流,观察中可发现,导流岛位于各引道停车线右侧,可供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过交叉口。在南北方向的道路右路缘上设有绿化带,而引道中央分隔带是铁质栅栏,宽度不超过0.75

7、m。信号灯情况:该交叉口的信号灯共计22个,控制机动车的大型信号灯14个,南北方向均为4个,其中1个控制左转,3个控制直行;东西方向均为3个,其中一个控制左转,2个控制直行。控制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小型信号灯有8。整个交叉口信号周期如下表1-2 : 表1-2 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信号灯周期统计表项目 绿灯时间(s) 黄灯时间(s) 黄绿时间(s)绿信比相位 南北直行 72 3 75 0.46相位 南北左转 16 3 19 0.12相位 东西直行 34 3 37 0.23相位 东西左转 28 3 31 0.19周期(s) 162交叉口渠化情况:1. 从旧交通标线的印记看出,交叉口增设4个画线的导流

8、岛,将各方向进行道的右转车辆单独导流,右转车辆不用受红绿灯控制,避免了交通拥挤,提高了通行能力。同时,导流岛位于各引道停车线右侧,可供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过交叉口,保障了交通安全。2.南北向引道的人行横道线中央均设有安全岛,供在人行绿灯结束时尚未通过人行通道的行人和非机动车辆避让车辆之用,保证了行人过街安全和交通秩序,并提高了车辆通行能力。3. 从旧交通标线的印记看出,人行横道前移了,减少了停车线上车辆在绿灯开始后通过交叉口的通行时间,尽可能多的让车辆在信号周期中的绿灯时间通过,提高绿灯时间的车辆通行。74.南北向左转停车线均前移较多,减少南北向左转停车线上车辆在绿灯开始后通过交叉口的通行时间,尽

9、可能多的让车辆在信号周期中的绿灯时间通过,提高绿灯时间的车辆通行率。同时提高了交叉口土地利用率。5.南北引道分别在韶山南路和韶山中路的中央分隔带结束处由路段的5个车道增加为交叉口引道的7个车道。其中靠近内侧靠近中央分隔带的两个车道为左转车道,同时在韶山南路和韶山中路的中央分隔带结束处设有岔口,允许车辆调头。这样保证了交通秩序,同时有效的利用了道路。其他设施:四个引道均设有中央分隔带,标志有允许调头标志、限速标志、禁止车辆临时或长期停放标志,标线多为地面车道分隔线,车道上方向箭头,地面渠化线、停车线,斑马线等。2. 韶山中路-新建路 交叉口交通参数特征分析为得到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的交通特征,

10、本次调查和分析的的参数是交通量、延误和通行能力。2.1将对参数定义以及调查和分析方法作简要说明。2.22.6将结合数据进行初步分析。2.1 交通参数2.1.1 交通量1. 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个方向,如特指时可为某一方向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注:本调研报告的交通量特指交叉口的进入交通量或各引道的进入交通量2.调查目的:了解交通量在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为了解全面的交通情况提供数据。83.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录像法。在高峰时段,将摄像机安装在交叉口附近的制高点上,镜头对准交叉口连续摄像一小时。再将摄制得到的录像重新放映或显示出来,以5min为时间

11、间隔以人工来统计各引道上车辆通过停车线的数量和流向,并整理调查数据,得到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早高峰各引道交通量统计表和相应的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早高峰各引道交通量时变图、引道汇总交通量时变图和各车型交通量比重饼状图。2.1.2 引道延误1.定义:引道实际与自由行是时间之差。其中引道实际耗时为车辆通过引道延误所用的时间;引道自由行驶时间为不受干扰车辆通过引道延误段所用的时间。 2.调查目的:确定产生延误的类型和大小,评价交叉口交通流的运行效率。3.调查和数据处理方法: 牌照法。通过从测记一定车辆的牌照号码、特征和通过引道延误调查段两端的时刻,进而获得引道实际耗时。将原始行车延误调查数据利用E

12、xcel分析工具箱中的直方图工具分流向整理得到实际耗时调查结果整理分析表,并算出相应平均每辆车引道延误。2.1.3 通行能力1.定义:在一定的道路、交通、环境条件下,道路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2.调查目的:调查各个引道能行能力的大小,结合相应交通量了解道路服务水平。3.调查和数据处理方法:停车线法。 其基本思路是以车辆通过停车线作为通过路口,将饱和通行能力(所谓饱和通9行能力是指在一次绿灯时间内,入口引道上车队能连续通过停车线的最大流量)修正后得到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注:饱和通行能力(辆/s)=饱和时间内通过的车流量/饱和时间,在实际调查中以黄绿时间减去绿灯初黄灯末和其他不

13、饱和时间作为饱和时间。右转不受红灯影响,饱和时间为调查时间减去不饱和时间。左转和直行:通行能力(辆/h)=饱和通行能力*(绿黄时间/T)*3600 右转:通行能力(辆/h)=饱和时间内通过的车流量/饱和时间*36002.2 韶山中路-新建路 交叉口早高峰南引道交通参数特征分析2.2.1南引道早高峰交通量分析整理原始调查数据,得到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早高峰南引道交通量统计表(如表2-1),并利用图表向导功能得到相应的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早高峰南引道交通量时变图(如图2-1)、早高峰南引道汇总交通量时变图(如图2-2)和各车型交通量比重饼状图(如图2-3)。表2-1 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早高

14、峰南引道交通量统计表转向 直行 左转 右转时间(5分钟一间隔)大客车小客车折算 大客车小客车折算 大客车小客车折算 合计7:30-7:35 10 176 206 2 35 41 1 18 21 2687:35-7:40 16 183 231 2 34 40 1 11 14 2857:40-7:45 10 159 189 3 45 54 2 19 25 2687:45-7:50 15 162 207 2 43 49 0 17 17 2737:50-7:55 13 184 223 1 44 47 0 19 19 2897:55-8:00 18 194 248 3 33 42 2 23 29 319

15、8:00-8:05 14 169 211 1 39 42 2 22 28 2818:05-8:10 20 185 245 3 36 45 1 17 20 3108:10-8:15 22 173 239 2 43 49 2 17 23 3118:15-8:20 16 147 195 5 58 73 2 21 27 2958:20-8:25 13 145 184 2 43 49 1 26 29 2628:25-8:30 19 168 225 4 1 42 1 16 19 257合计 186 2045 2603 30 454 544 15 226 271 3418总流量:3418 折算系数:小客车为

16、1,大客车为3.10图2-1 韶山中路-新建路路交叉口早高峰南引道各流向交通量时变图图2-2 韶山中路-新建路路交叉口早高峰南引道汇总交通量时变图11图2-3 韶山中路-新建路路交叉口早高峰南引道各车型交通量比重饼状图1. 高峰小时系数PHF(15)分析直行流向:由表2-1可知,高峰小时交通量为2603。由图2-1可知高峰区间为7:55-8:10,其峰值为704。则PHF(15)=2603/(4*704)*100%=92.4%左转流向:由表2-1可知,高峰小时交通量为544。由图2-1可知高峰区间为8:10-8:25,其峰值为171。则PHF(15)=544/(4*171)*100%=79.5

17、%右转流向:由表2-1可知,高峰小时交通量为271。由图2-1可知高峰区间为8:10-8:25,其峰值为79。则PHF(15)=271/(4*79)*100%=85.8%各流向汇总:由表2-1可知,高峰小时总交通量为3418。由图2-2可知高峰区间为8:05-8:20,其峰值为916。则PHF(15)=3418/(4*916)*100%=93.3%2. 各车型流量比重分析由图2-3可知,韶山中路-新建路路交叉口南引道早高峰的小客车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80%,大客车占20%。 3. 南引道早高峰交通量特征总体分析12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早高峰南引道交通量较大,高峰小时交通量为3418。其中直行交

18、通量为三个流向最大,高达2603,占该引道总流量的76.2%;直行、左转和右转的高峰小时系数分别为92.4%、79.5%、85.8%,只有左转车辆在高峰小时内交通量相对分布不均,整个引道的交通量在高峰小时内分布也比较均匀,其高峰区间为8:05-8:20,峰值为916,高峰小时系数为93.3%;整个南引道在高峰小时内小客车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80%,比重较为合理。2.2.2 南引道早高峰引道延误分析将原始行车延误调查数据(见附录)利用Excel分析工具箱中的直方图工具整理得到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南引道实际耗时调查结果整理分析表(表2-2),并算出相应平均每辆车引道延误。表2-2 韶山中路-新建路

19、交叉口南引道实际耗时调查结果整理分析表交叉口引道限速:60km/h 路口形式:十字 区间长度L=139m序号 组区(s) 组中值t i(s) 观测数fi*(辆)频数fi(%)fi*ti(辆s)fi*ti(辆s 2)1 1020 15 3 8.33 45 6752 2030 25 2 5.56 50 12503 3040 35 10 27.78 350 122504 4050 45 0 0.00 0 05 5060 55 1 2.78 55 30256 6070 65 2 5.56 130 84507 7080 75 2 5.56 150 112508 8090 85 2 5.56 170 14

20、4509 90100 95 5 13.89 475 4512510 100110 105 1 2.78 105 1102511 110120 115 3 8.33 345 3967512 120130 125 1 2.78 125 1562513 130140 135 1 2.78 135 1822514 140150 145 2 5.56 290 4205015 150160 155 1 2.78 155 24025合计 36 100 2580 247100平均引道实际耗时:T=f i*ti /N=2580/3671.7()引道自由行驶时间:Tt=(139*3.6)/(60-2) (139

21、*3.6)/(60+2)=8.1 8.6 (s)13其平均值: Tt (8.1+8.6)/2=8.4(s)每辆车引道延误:D71.7-8.4=63.3(s)根据上述南引道行车延误和表2-3可知南引道的服务水平为的服务水平为E级。表2-3 美国2000版手册信号交叉口的服务水平表平均停车延误(s) 10 1020 2035 3555 5580 80服务水平 A B C D E F2.2.3 南引道通行能力分析利用停车线法,以车辆通过停车线作为通过路口,将饱和通行能力修正后得到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调查得到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南引道通行能力调查统计表原始数据如表2-4所示。表2-4 韶山中路-新建

22、路交叉口南引道通行能力调查统计表转向 直行(黄绿时间:75s) 左转(黄绿时间:32s ) 右转(调查时间段:30s)时间(min) 大客车 小客车 折算 大客车 小客车 折算 大客车 小客车 折算0:00-0:06 0 4 4 0 3 3 0 1 10:06-0:12 0 9 9 0 7 7 0 2 20:12-0:18 0 10 10 1 4 7 0 2 20:18-0:24 1 8 11 2 4 10 0 0 00:24-0:30 0 11 11 0 1 1 0 1 10:30-0:36 0 10 10 0 1 10:36-0:42 0 9 90:42-0:48 0 9 90:48-0:

23、54 0 3 30:54-1:00 0 3 31:00-1:06 0 4 41:06-1:12 0 2 21:12-1:15 0 1 1注:饱和时间为黄绿时间减去绿灯初黄灯末和其他不饱和时间,右转不受红灯影响,饱和时间为调查时间减去不饱和时间。1、直行车道在饱和时间段0:06-0:48内通过的车辆数为69辆,则14直行通行能力=饱和通行能力*(绿黄时间/周期T)*3600=(69/42)*( 75/162)*3600=2720(辆/h) 2、左转车道在饱和时间段0:06-0:24内通过的车辆数为24辆,则左转通行能力=饱和通行能力*(绿黄时间/周期T)*3600 = (17/24) * (19

24、/162)*3600=576(辆/h) 3、右转车道在饱和时间段0:06-0:18 内通过的车辆数为4辆,则右转通行能力=饱和时间内通过的车流量/饱和时间*3600=5/12*3600=1200(辆/h)4、总通行能力=2720+576+1200=4496 (辆/h)。2.2.4 南引道综合分析为了更清楚地得到南引道的交通特征,下面将结合上面得到的高峰小时系数PHF(15)、交通量Q、通行能力C、饱和度Q/C、小客车比重、引道延误对整个引道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得到南引道交通特征综合分析表(表2-5)。表2-5 南引道交通特征综合分析表直行 左转 右转 南引道交通量Q 2603 544 271 3

25、418通行能力C 2720 576 1200 4496饱和度Q/C 0.96 0.94 0.26 0.76高峰区间 7:55-8:10 8:10-8:25 8:10-8:25 8:05-8:20高峰小时系PHF(15) 92.4% 79.5% 85.8% 93.3%小客车比重 / 80%延误(s) / 66.3服务水平 / E1. 早高峰南引道交通量较大,高峰小时交通量为3418。以直行交通量为主,高达2603,占该引道总流量的76.2%。2. 早高峰南引道直行和左转方向在早高峰时段的饱和度分别为0.96和0.94,属于交通拥堵状态;右转在早高峰时段的饱和度仅为0.26,车流量很少,行车极为畅

26、通,右转流向道路利用率不高。153. 整个引道和直行、左转、右转三个流向的交通量在高峰小时内分布较为均匀,高峰小时系数分别为93.3%、92.4%、79.5%、85.8%。整个引道和直行、左转、右转三个流向的高峰区间均在7:55-8:25之间。4. 小客车交通量占整个引道的80%,在合理范围内。5. 整个引道的平均延误时间为66.3s,对应的服务水平为E。2.3 韶山中路-新建路 交叉口早高峰北引道交通参数特征分析2.3.1 北引道早高峰交通量分析整理原始调查数据,得到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早高峰北引道交通量统计表(如表2-6),并利用图表向导功能得到相应的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早高峰北引道交

27、通量时变图(如图2-4)、早高峰北引道汇总交通量时变图(如图2-5)和各车型交通量比重饼状图(如图2-6)。表2-6 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早高峰北引道交通量统计表转向 直行 左转 右转时间(5分钟一间隔)大客车小客车 折算大客车小客车 折算大客车小客车 折算合计7:30-7:35 10 176 206 0 21 21 1 15 18 2457:35-7:40 11 120 153 2 14 20 1 14 17 1907:40-7:45 12 169 205 0 18 18 3 10 19 2427:45-7:50 11 150 183 1 23 26 2 18 24 2337:50-7:5

28、5 13 171 210 1 19 22 1 16 19 2517:55-8:00 9 179 206 2 8 14 2 25 31 2518:00-8:05 18 187 241 0 14 14 1 20 23 2788:05-8:10 14 157 199 1 11 14 1 17 20 2338:10-8:15 7 98 119 1 14 17 4 10 22 1588:15-8:20 17 127 178 1 16 19 3 12 21 2188:20-8:25 6 100 118 1 15 18 1 17 20 1568:25-8:30 6 100 118 0 15 15 5 15

29、30 163合计 134 1734 2136 10 188 218 25 189 264 261816图2-4 韶山中路-新建路路交叉口早高峰北引道交通量时变图图2-5 韶山中路-新建路路交叉口早高峰北引道汇总交通量时变图17图2-6 韶山中路-新建路路交叉口早高峰北引道各车型交通量比重饼状图1. 高峰小时系数PHF(15)分析直行流向:由表2-7可知,高峰小时交通量为2136。由图2-4可知高峰区间为7:50-8:05,其峰值为657。则PHF(15)=2136/(4*657)*100%=81.3%左转流向:由表2-7可知,高峰小时交通量为218。由图2-4可知高峰区间为7:40-7:55,

30、其峰值为66。则PHF(15)=218/(4*66)*100%=82.6%右转流向:由表2-7可知,高峰小时交通量为264。由图2-4可知高峰区间为7:55-8:10,其峰值为74。则PHF(15)=264/(4*74)*100%=89.2%各流向汇总:由表2-7可知,高峰小时总交通量为2618。由图2-5可知高峰区间为7:50-8:05,其峰值为780。则PHF(15)=2618/(4*780)*100%=83.9%2. 各车型流量比重分析由图2-6可知,韶山中路-新建路路交叉口南引道早高峰的小客车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81%,大客车占19%。 3. 北引道早高峰交通量特征总体分析18韶山中路-

31、新建路交叉口早高峰北引道高峰小时交通量为2618。其中直行交通量为三个流向最大,高达2136.约占该引导总流量的81.6%。;直行、左转和右转的高峰小时系数分别为81.3%、82.6%、89.2%,在高峰小时内交通量相对分布都比较均匀。同样,整个引道的交通量在高峰小时内分布也比较均匀,其高峰区间为7:50-8:05,峰值为780,高峰小时系数为83.9%;整个北引道在高峰小时内小客车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81%,比重较为合理。2.3.2 北引道早高峰引道延误分析将原始行车延误调查数据(见附录)利用Excel分析工具箱中的直方图工具整理得到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北引道实际耗时调查结果整理分析表(表2

32、-7),并算出相应平均每辆车引道延误。表2-7 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北引道实际耗时调查结果整理分析表交叉口引道限速:60km/h 路口形式:十字 区间长度L=220m序号 组区间(s ) 组中值t i(s) 观测f i*(辆)频数f i(%) fi*ti(辆s) fi*ti2(辆s 2)1 1020 15 1 2.78 15 2252 2030 25 5 13.89 125 31253 3040 35 7 19.44 245 85754 4050 45 3 8.33 135 60755 5060 55 1 2.78 55 30256 6070 65 4 11.11 260 169007 70

33、80 75 3 8.33 225 168758 8090 85 1 2.78 85 72259 90100 95 4 11.11 380 3610010 100110 105 2 5.56 210 2205011 110120 115 3 8.33 345 3967512 120130 125 0 0.00 0 013 130140 135 0 0.00 0 014 140150 145 1 2.78 145 2102515 150160 155 1 2.78 155 24025合计 36 100 2380 204900分析:平均引道实际耗时:T=f i*ti /N=2380/3666.1(s

34、)引道自由行驶时间:Tt=(220*3.6)/(60-2) (220*3.6)/(60+2)=12.8 13.7(s)19其平均值: Tt (12.8+13.7)/2=13.3(s)每辆车引道延误:D66.1-13.3=52.8(s)根据上述南引道行车延误和表2-8可知北引道的服务水平为的服务水平为D级。表2-8 美国2000版手册信号交叉口的服务水平表平均停车延误(s) 10 1020 2035 3555 5580 80服务水平 A B C D E F2.3.3 北引道通行能力分析利用停车线法,以车辆通过停车线作为通过路口,将饱和通行能力修正后得到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调查得到韶山中路-新建路

35、交叉口北引道通行能力调查统计表原始数据如表2-9所示。表2-9 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北引道通行能力调查统计表转向 直行(黄绿时间:75s) 左转(黄绿时间:19s) 右转(调查时间段: 30s)时间(min) 大客车 小客车 折算 大客车 小客车 折算 大客车 小客车 折算0:00-0:06 0 7 7 0 2 2 0 1 10:06-0:12 2 3 9 1 4 7 1 0 30:12-0:18 0 9 9 1 6 9 0 2 20:18-0:24 0 10 10 0 0 0 0 2 20:24-0:30 0 11 11 0 1 10:30-0:36 3 1 100:36-0:42 2 0

36、 60:42-0:48 1 5 80:48-0:54 0 5 50:54-1:00 0 5 51:00-1:06 0 7 71:06-1:09 0 2 21:09-1:15 0 0 0注:饱和时间为黄绿时间减去绿灯初黄灯末和其他不饱和时间,右转不受红灯影响,饱和时间为调查时间减去不饱和时间。1、直行车道在饱和时间段0:06-0:36内通过的车辆数为49辆,则20直行通行能力=饱和通行能力*(绿黄时间/周期T)*3600=(49/430)*( 75/162)*3600=2705(辆/h) 2、左转车道在饱和时间段0:06-0:18内通过的车辆数为16辆,则左转通行能力=饱和通行能力*(绿黄时间/

37、周期T)*3600 = (16/12) * (19/162)*3600=576(辆/h) 3、右转车道在饱和时间段0:06-0:18 内通过的车辆数为7辆,则右转通行能力=饱和时间内通过的车流量/饱和时间*3600=7/18*3600=1400(辆/h)4、总通行能力=2705+576+1400=4681 (辆/h)。2.3.4 北引道综合分析为了更清楚地得到北引道的交通特征,下面将结合上面得到的高峰小时系数PHF(15)、交通量Q、通行能力C、饱和度Q/C、小客车比重、引道延误对整个引道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得到北引道交通特征综合分析表(表2-10)。表2-10 北引道交通特征综合分析表直行 左

38、转 右转 北引道交通量Q 2136 216 264 2618通行能力C 2705 576 1400 4681饱和度Q/C 0.79 0.38 0.19 0.56高峰区间 7:50-8:05 7:40-7:55 7:55-8:10 7:50-8:05高峰小时系PHF(15) 81.3% 82.6% 89.2% 83.9%小客车比重 / 81%延误(s) / 52.8服务水平 / D1. 北引道高峰小时交通量为3418。以直行交通量为主,高达2603,占该引道总流量的81.6%。212. 早高峰北引道直行、左转和右转方向在早高峰时段的饱和度分别为0.79和0.38、0.19,右转车流量很少,行车极

39、为畅通,右转流向道路利用率不高。整个引道的交通较为畅通。3. 整个引道和直行、左转、右转三个流向的交通量在高峰小时内分布较为均匀,高峰小时系数分别为83.9%、81.3%、82.6%、89.2%。整个引道和直行、左转、右转三个流向高峰区间在7:40-8:10之间。4. 小客车交通量占整个引道的81%,在合理范围内。5. 整个引道的平均延误时间为52.8s,相应的服务水平为D级。2.4 韶山中路-新建路 交叉口早高峰东引道交通参数特征分析2.4.1东引道早高峰交通量分析整理原始调查数据,得到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早高峰东引道交通量统计表(如表2-11),并利用图表向导功能得到相应的韶山中路-新建

40、路交叉口早高峰东引道交通量时变图(如图2-7)、早高峰东引道汇总交通量时变图(如图2-8)和各车型交通量比重饼状图(如图2-9)。表2-11 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早高峰东引道交通量统计表转向 直行 左转 右转时间(5分钟一间隔)大客车小客车折算 大客车小客车折算 大客车小客车折算合计7:30-7:35 0 17 17 2 23 29 1 41 44 907:35-7:40 2 18 24 1 27 30 1 34 37 917:40-7:45 0 27 27 0 27 27 3 32 41 957:45-7:50 0 20 20 1 24 27 1 25 28 757:50-7:55 1 1

41、4 17 2 27 33 1 26 29 797:55-8:00 2 27 33 1 19 22 1 22 25 808:00-8:05 0 16 16 2 25 31 1 13 16 638:05-8:10 0 10 10 3 26 35 2 12 18 63228:10-8:15 0 13 13 3 22 31 1 15 18 628:15-8:20 0 26 26 1 28 31 2 15 21 788:20-8:25 1 22 25 4 28 40 0 21 21 868:25-8:30 1 11 14 5 19 34 1 12 15 63合计 7 221 242 25 295 370

42、 15 268 313 925总流量:925 折算系数:小客车为1,大客车为3.图2-7 韶山中路-新建路路交叉口早高峰东引道交通量时变图23图2-8 韶山中路-新建路路交叉口早高峰东引道汇总交通量时变图图2-9 韶山中路-新建路路交叉口早高峰东引道各车型交通量比重饼状图1. 高峰小时系数PHF(15)分析直行流向:由表2-13可知,高峰小时交通量为242。由图2-7可知高峰区间为7:35-7:50,其峰值为71。则PHF(15)=242/(4*71)*100%=85.2%左转流向:由表2-13可知,高峰小时交通量为370。由图2-7可知高峰区间为8:15-8:30,其峰值为105。则PHF(

43、15)=370/(4*105)*100%=88.1%右转流向:由表2-13可知,高峰小时交通量为313。由图2-7可知高峰区间为7:30-7:45,其峰值为122。则PHF(15)=313/(4*122)*100%=64.1%各流向汇总:由表2-13可知,高峰小时总交通量为925。由图2-8可知高峰区间为7:30-7:45,其峰值为276。则PHF(15)=925/(4*276)*100%=83.8%2. 各车型流量比重分析由图2-9可知,韶山中路-新建路路交叉口东引道早高峰的小客车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85%,大客车占15%。 3. 东引道早高峰交通量特征总体分析24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早高峰

44、东引道高峰小时交通量较少,为925,且在各流向分布较均。其中左转交通量为三个流向最大,达370。占该引导总流量的40%,右转和直行分别占33.8%和26.2%;直行、左转和右转的高峰小时系数分别为82.5%、88.1%、64.1%,其中右转车流在高峰小时内交通量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峰区段内,但整个引道的交通量在高峰小时内分布比较均匀,其高峰区间为7:30-7:45,峰值为276,高峰小时系数为83.8%。值得注意的是直行车流在高峰小时内交通量较平稳地上下波动,而左转和右转车流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整个东引道在高峰小时内小客车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85%,小客车比重相对较大。2.4.2 东引道早高峰引道延误

45、分析将原始行车延误调查数据(见附录)利用Excel分析工具箱中的直方图工具整理得到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东引道实际耗时调查结果整理分析表(表2-12),并算出相应平均每辆车引道延误。表2-12 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东引道实际耗时调查结果整理分析表交叉口引道限速:60km/h 路口形式:十字 区间长度L=123m序号 组区间(s ) 组中值t i(s) 观测f i*(辆)频数f i(%) fi*ti(辆s) fi*ti2(辆s 2)1 1030 20 2 4.44 40 8002 3050 40 13 28.89 520 208003 5070 60 1 2.22 60 36004 7090

46、80 5 11.11 400 320005 90110 100 7 15.56 700 700006 110130 120 8 17.78 960 1152007 130150 140 1 2.22 140 196008 150170 160 1 2.22 160 256009 170190 180 1 2.22 180 3240010 190210 200 0 0.00 0 011 210230 220 0 0.00 0 012 230250 240 0 0.00 0 013 250270 260 0 0.00 0 014 270290 280 1 2.22 280 7840015 2903

47、10 300 1 2.22 300 9000016 310330 320 0 0.00 0 017 330350 340 2 4.44 680 23120018 350370 360 0 0.00 0 019 370390 380 0 0.00 0 020 390410 400 0 0.00 0 02521 410430 420 0 0.00 0 022 430450 440 1 2.22 440 19360023 450470 460 1 2.22 460 211600合计 45 100 5320 837200平均引道实际耗时:T=f i*ti /N=5320/45 118.2(s)引道自由

48、行驶时间:Tt=(123*3.6)/(60-2) (123*3.6)/(60+2)=7.1 7.6 (s)其平均值: Tt (7.1+7.6)/2=7.4(s)每辆车引道延误:D118.2-7.4=110.8(s)根据上述东引道行车延误和表2-13可知南引道的服务水平为的服务水平为F级。表2-13 美国2000版手册信号交叉口的服务水平表平均停车延误(s) 10 1020 2035 3555 5580 80服务水平 A B C D E F2.4.3 东引道通行能力分析利用停车线法,以车辆通过停车线作为通过路口,将饱和通行能力修正后得到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调查得到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东引道通行

49、能力调查统计表原始数据如表2-14所示。表2-14 韶山中路-新建路交叉口东引道通行能力调查结果统计表转向 直行(黄绿时间:37s) 左转(黄绿时间: 31s ) 右转(调查时间段:30s )时间(min) 大客车 小客车 折算 大客车 小客车 折算 大客车 小客车 折算0:00-0:06 0 2 2 1 0 3 0 1 10:06-0:12 0 6 6 1 2 5 0 2 20:12-0:18 0 4 4 0 6 6 0 2 20:18-0:24 0 5 5 1 3 5 0 1 10:24-0:30 0 3 3 0 3 3 0 2 20:30-0:36 0 2 2 0 0 00:36-0:37 0 1 1注:饱和时间为黄绿时间减去绿灯初黄灯末和其他不饱和时间,右转不受红灯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课程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