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25课 河中石兽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60766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5课 河中石兽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25课 河中石兽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25课 河中石兽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25课 河中石兽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25课 河中石兽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5 页 第 25 课 河中石兽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2.积累“棹” 、 “傎” 、 “圮”等文言词语,疏通课文大意。学习重点、难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学习过程:一、查学诊断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圮( ) 募( ) 棹( ) 柿( ) 湮( ) 啮( ) 溯( ) 欤(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山门圮于河 ( ) (2)阅十余岁 ( )(3)曳铁钯 ( ) (4)湮于沙上 ( )(5)尔辈不能究物理 ( )(6 )如是再啮 ( ) ( 7)不更颠乎( )(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二、

2、导学施教: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朗读课文。要求:(1)注意停顿和语气节奏;(2)标出疑难字词。(学生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做出点评)2.疏通文意(1)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释义,并标出重点词句,提出疑难字词句。(2)小组内解决疑难,同桌互相提问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及句子翻译,疏通文意。3. 翻译重点句子(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第 2 页 共 5 页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4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三、当堂训练

3、学生自背课文,小组内互背,教师抽背(背诵情况由各小组长做好记录,并由教师进行评价)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语文作业本上的相关作业。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2.领会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学习重点: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学习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第 3 页 共 5 页 学习过程:一、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查学诊断:1.通假字曳铁钯 “_”通“_” ,_2.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为 众服为确论 (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3.古今异义(1)二石

4、兽并沉焉古义: 今义:(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 今义:(3)是非木柿 古义: 今义:(4)阅十余岁古义: 今义: (5)盖石性坚重古义: 今义:(6)但知其一古义: 今义: 二、导学施教:精读课文,小组合作讨论:(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2)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第 4 页 共 5 页 (3)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4) 故事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当堂训练1.通假字曳铁钯 “_”通“_” ,_2.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为 众服为确论 (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3.古今异义(1)二石兽并沉焉古义: 今义:(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 今义:(3)是非木柿 古义: 今义: (4)阅十余岁古义: 今义:(5)盖石性坚重古义: 今义:(6)但知其一古义: 今义:4. 翻译句子:(1)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译文: 第 5 页 共 5 页 (2)求之地中,不更傎乎?译文: _ 四、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五、布置作业完成作业精编上的相关作业。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