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料作业区煤气事故应急预案根据总厂下发的煤气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特制定运料作业区煤气事故应急预案如下:、 目的为了应对各种突发煤气事故的发生,保证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减少事故损失,结合我作业区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范围本预案规定了在煤气事故发生时所采取的救援措施,以最大程度维持生产和减少人员伤害。本预案适用于鞍钢集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总厂运料作业区及在所属区域内作业的生产、设备两大协力及清扫劳务等相关单位。三、 引用标准GB6222-56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QJ/AG06.04-04煤气安全技术规程QJ/AG0203 06(02)01-2000 炼铁厂安全技术规程四、
2、 基本情况1、 煤气分布运料作业区炉顶分料器处上料过程中煤气直排,矿焦筛平台及返焦筛、中间称斗冬季生产不间断使用焦炉煤气,而且焦炉煤气主管网纵横交错。由于管网常年受腐蚀性气体侵蚀,极有可能出现煤气泄露等故障,一旦出现煤气爆炸、着火、中毒等事故,将会对生产和人身安全造成极大威胁。2、 目标的确定及潜在危险性的评估(1) 目标的确定CO2 CO H2 N2 CH4 CnHm高炉煤气 10.025.0 20.030.0 1.38.0 45.065.0 0.5焦炉煤气 0.57.0 0.515.0 40.070.0 15.0 15.035.0 0.310.0煤气的性质主要取决于煤气的成分,不同煤气其性
3、质不同,但有毒、易燃、易爆是煤气的三大特性。发热量(kJ/m 3)重度(kg/m 3)燃点() 爆炸范 围(%)理论燃烧温度() 特性高炉煤气 28003600 1.295 700 4070 1400无色无味、有剧毒、易燃易爆焦炉煤气16500185000.450.55 650 630 1880无色、有臭味、有毒性、易燃易爆(2) 潜在危险性的评估由于煤气具有易燃易爆、有剧毒的性质,故易发生煤气中毒,煤气着火,煤气爆炸事故。五、 组织机构组 长:作业长副组长:白班作业长组 员:各班组成员下设:通讯联络班、疏散引导班、安全防护救护班(一) 通讯联络班班长:孙祺成员:刘代红、方胜利、邢宝忠、王林宇
4、(二) 疏散引导班班长:孙祺成员:刘代红、方胜利、邢宝忠、王林宇。(四)安全防护救护班班长:丁智路成员:刘代红、方胜利、邢宝忠、王林宇及各组职工。联系电话:6757326、6757327六、 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作业区任何职工发现煤气事故时,都应及时报警,及时疏散人员。临近单位发生煤气事故时,要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如下:(一) 报警处置程序1、 报警时,各岗位职工应迅速准确报警,同时向作业区调度室、总厂调度室和综合管理部武装保卫室报告。2、 应急救援联络电话鞍钢消防大队:6721119鞍钢铁东医院:6724415(白) 、6726450(夜) 、6700
5、120鞍钢铁西医院:8813788、6760120炼铁总厂调度室电话:6727882燃气厂调度室电话:6725140、6722872生产技术部安全环保部门电话:6757345、6757346武装保卫室电话:6727156作业区调度室:6757316、67573062、 报警时,要讲清楚煤气事故单位名称、地址、事故部位、人员伤亡情况、报警人姓名及使用的电话号码。3、 报警后,要派人到主要路口接消防车和救护车,以便及时到达煤气事故地点。4、 在专业消防队到达煤气事故之前,事故单位在场的最高负责人担任事故指挥,并组织本单位进行有效救援。无关的生产岗位人员必须严格坚守岗位,不得围观,不得进入煤气事故现
6、场。(二) 接警处理程序1、 作业区调度室接到现场煤气事故报警后,应问清是否向有关部门报警,如未报警,按报警程序进行,同时向总厂调度室报告。2、 接警后,作业区调度室要向作业长、白班作业长、安全员及时报告,并通知总厂煤气事故委员会办公室(综合管理部武装保卫室) 、生产技术部、设备管理部有关人员组织施救工作。3、 作业区煤气事故委员会办公室接警后,要向总厂保卫室报告,并通知有关人员组织施救工作。七、 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一) 组织程序1、 一旦发生煤气事故,由作业区煤气事故委员会立即组成以作业长为总指挥、白班作业长、安全员为副指挥的事故指挥部,组织领导现场工作。2、 疏散引导班成员组织疏散
7、引导工作。3、 疏散引导班要安排人员到主要路口接消防车,以便及时到达煤气事故地点。4、 负责引领消防车,疏通消防通道。5、 负责疏散无关人员远离煤气、爆炸物或剧毒品现场。(二) 疏散措施1、 在发生重大煤气事故,可能对厂区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对与事故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在最高建筑物上设立“风向标” 。疏散的方向、距离和集中地点,必须根据不同事故,做出具体规定,总的原则是疏散安全点处于当时的上风向。对可能威胁到厂外居民(包括相关单位人员)安全时,指挥部应立即和地方有关部门联系,引导居民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2、 当发生重大煤气事故时,疏散引导班要及时通知公安
8、、公司保卫部人员到现场组织疏散工作。3、 对应疏散的人员可采取行政命令、特殊情况可采取强制手段进行。4、 疏散引导组要配合安全防护救护班做好煤气现场内被围困人员的抢救工作。八、 通讯联络的程序和措施(一) 通讯联络的程序1、 发现煤气事故时,任何单位和个人应迅速准确报警,在向 119报警的同时,必须向作业区及总厂调度室报告。2、 作业区调度室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联络工作。3、 各单位必须听从总厂调度室命令,参加或救援事故工作。(二) 通讯联络的措施1、 报警后,煤气现场周围要有专人负责,及时向作业区及总厂调度室通报事故现场情况。2、 事故现场通讯联络组要及时将现场情况向有关领导、有关部门通报。3
9、、 现场通讯联络组负责联络现场安全防护及救护工作。九、 各类事故的防护救护程序和措施:(一)煤气中毒当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时,救助者必须迅速按下列程序施行救助:1、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故浮于上层,救助者进入或撤离现场时,如能匍匐行动会更安全。进入室内时严禁携带明火,尤其是遇到有人开煤气自杀的情况,室内煤气浓度过高,按响门铃、打开室内电灯产生的电火花均可引起爆炸。2、进入室内后,应迅速打开所有通风的门窗。如能发现煤气来源并能迅速排出的则应同时控制,如关闭煤气开关等,但决不可为此耽误时间,因为救人更重要。3、迅速将中毒者背出充满一氧化碳的房间,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
10、及呼吸顺畅。同时呼叫救护车,随时准备送往有高压氧仓的医院抢救。4、必须注意,当中毒者处在煤气严重污染的区域时,必须戴防毒面具进行抢救。决不可不戴防毒面具,冒险从事。否则会使中毒事故扩大。5、将中毒者救出煤气危险区后,首先安置在空气清新的地方,并立即把领扣、衣扣、腰带解开,便于他自主呼吸。在寒冷季节,应对中毒者适当保温,以免受冻。随后,立即检查中毒者的呼吸,心脏跳动,瞳孔等情况,判断中毒者的中毒程序,确定相应的急救措施和处理方法。6、对于轻微中毒者,如只是头痛恶心,眩晕呕吐等,可直接送医院治疗。7、对较重中毒者,如意识模糊,呼吸微弱,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或出现潮式呼吸症状时,应立即现场使用苏生器
11、补给氧气。待中毒者恢复知觉,呼吸正常以后,再送医院治疗。8、对于严重中毒者,如意识完全丧失,停止呼吸等,应在现场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在中毒者没有恢复知觉前,不准用车送厂外医院治疗。中毒者没有出现尸斑或没有医务人员允许,不得停止一切急救措施。(二)焦炉煤气断绝事故1、事故状态:焦炉煤气发生量及管网压力大幅度下降或回零造成使用单一焦炉煤气用户停产。2、处理原则:保管网安全,防止回火爆炸。3、采取措施:发现焦炉煤气来源断绝,及时汇报总厂调度室及有关部门,同时立即关闭焦炉煤气阀门,并止火。4、重新使用前放尽管道内残余气,方可点火。(三)煤气设备发生着火爆炸事故1、事故状态:造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系统的煤
12、气用户停产。2、处理原则:一要安全,二要迅速、三要防止回火爆炸,不使事故扩大。3、采取措施:(1)发生事故着火后,及时汇报总厂调度室。(2)立即通知相关用户止火。(3)通知防护站到现场急救,立即拨打 119,通知消防队到现场灭火。(4)立即疏散人员,抢救伤员。(5)直径小于或等于 150mm 的煤气管道着火时,可直接关闭阀门灭火,也可用灭火器直接灭火。(6)直径大于 150mm 的煤气管道着火时,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气,但设备内煤气压力不得低于 100Pa,严禁切断煤气,以防回火。(7)煤气设施烧红时,严禁用水骤然冷却,以防断裂或变形。(8)煤气设备内着火,在确认设备内无人后,
13、立即封闭所有人孔、放散阀,同时向设备内通入大量蒸汽或氮气灭火。(9)煤气隔断装置,压力表、蒸汽或氮气头等必须有专人监控操作。(10)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处理干净残余煤气,如因爆炸引起着火,要按煤气着火事故处理方案实施。(11)查明原因,及时汇报厂领导和有关部门,并做好恢复生产准备。(四)煤气泄露事故1、事故状态:煤气管道设备发生泄露事故,煤气压力、流量下降,造成部分用户受影响停产。2、处理原则:以人为本,防止发生煤气中毒事故,保设备安全,防止回火爆炸事故。3、采取措施(1)煤气管道发生泄露时,及时汇报总厂调度室。(2)通知防护站人员现场监护,疏散人员,防止发生煤气中毒事故,禁止一切能产生明火或火花的行为。(3)发生小量泄露时,通知协力堵漏班处理。(4)发生大量煤气泄露时,通知有关用户止火或保温。(5)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部位和原因,凡能通过关止阀门、通蒸汽、氮气的方法予以控制的,以自救为主。(6)若发生中毒事故,按煤气中毒事故处理,若发生着火爆炸事故,按着火爆炸事故处理。(7)查明原因,及时汇报厂领导和有关部门,并做好恢复生产准备。4、恢复工作:事故处理后,按停气作业后送气步骤进行恢复。2008 年 4 月 15 日领导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