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行车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4660703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车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行车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行车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行车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行车应急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指南眉山奔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制二一五年十二月十日1目录1 总则 .41.1 编制目的 .41.2 编制依据 .42 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及职责 .4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4图 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52.2 应急人员 .52.3 应急设备 52.4 应急资金和物资供应 63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63.1 行车的安全保护状况 .63.2 行车伤害事故及原因分析 .73.3 发生事故的灾害后果预测 .84 预警和预防机制 .84.1 预警机制 .84.2 重点设备日常监控措施 .94.3 事故隐患的处理措施 .94.4 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时的处理程序 .95

2、应急响应 .105.1 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 105.2 行车发生危险状态时的紧急处置 105.2.1 事故(隐患)现象发现初期时的应急处置 105.2.2 人员高处坠落时的紧急处置 115.2.3 行车倾翻、折断、倒塌 .115.2.4 行车碰撞挤压 125.2.5 行车漏电、触电 125.2.6 行车吊具或吊物伤人 125.3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 135.4 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 .145.5 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 145.5.1 急救工作的设置与安排 .145.5.2 受伤出血急救措施 .155.5.3 避免伤口感染 .155.5.4 骨折急救 .155.5.5搬运伤员

3、.165.5.6 心肺复苏的急救程序 .165.5.7 开放气道 .165.6 应急救助人员配置 .175.7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 175.8 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 .185.9 现场恢复 186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 1826.1 使用判断事故灾害扩展的趋势所必需的检测技术和装备 186.2 使用实施控制事故发展所必需的装备、资源 186.3 以下情况立即请求外部支援 197 培训和演练 .197.1 应急救援培训 .197.2 演习(演练) 207.3 其他保障 208 事故调查 .208.1 事故现场的保护 208.2 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208.3 情况调查 21

4、8.4 资料调查 218.5 现场调查 223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规范我公司行车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提升企业应对行车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全体员工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指南。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 、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和重大危险源辨识等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2 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及职责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救援小组(应急救援指挥部)由

5、组长、副组长、组员组成。小组机构图见图 1。4图 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2.2 应急人员包括:(1)专业维修人员;(2)医疗服务人员;(3)保安人员;(4)物资信息管理人员: (4)综合应急抢险人员。 2.3 应急设备(1)营救设备:救援服务车、液压升降平台、安全绳、叉车、汽车式起重机、气割设备、金属切割机、液压扩张器、千斤顶、手拉葫芦、便携式照明灯、撬杆和其他常用工具等。(2)通信设备:对讲机、手持话筒、电话、传真等。(3)个人防护设备:防护服、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靴、防砸鞋、绝缘鞋、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具等。(4)消防设备:消防栓、泡沫灭火器、砂土等。5(4)警示标志:各种警示牌、警戒线

6、等。(6)医疗设备:救护车、担架、止血带、夹板、氧气、急救箱等。(7)文件资料:行车使用维修说明书、使用维修记录、整机及主要零部件图、电气原理图及敷线图、安装拆卸工艺及有关计算机内存储的信息等。2.4 应急资金和物资供应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必须保证应急救援时资金和物资的及时供应。3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3.1 行车的安全保护状况3.1.1 包括(1)限制起重载荷量的装置,如超载限制器;(2)限定行程位置的装置,如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下降极限位置限制器、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轨道端部止挡等;(3)安全定位装置,如夹轨钳和锚定装置等;(4)其他安全装置,如联锁保护装置、缓冲器、安全钩、扫轨板

7、等的型号、完好状况、更换维修记录、检查记录等。3.1.2 主要受力构件状况:包括主梁、端梁、支腿等的完好状况、更换维修记录、检查记录等。3.1.2 主要零部件安全状况:包括吊钩、卷筒、滑轮、联轴器、齿轮、制动器、减速器、轴承、车轮、小(大)车运行机构、电机、控制器等的完好状况、更换维修记录、检查记录等。63.1.3 灾害事故及损坏情况记录:以前曾发生事故的结构、机构及部件等的损坏和维修情况等。3.2 行车伤害事故及原因分析行车伤害事故主要有挤压、高处坠落、吊物坠落、倒塌、折断、倾覆、触电、撞击等,占全部起重机伤害事故的 87%,尤其以吊物坠落、挤压碰撞事故最为突出,约占 64%。每一种事故都与

8、其环境有关,有人为造成的,也有设备缺陷造成的,或人和设备双重因素造成的。3.2.1 碰撞挤压事故(1)吊物(具)在运行过程中摆动挤压碰撞人。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由于操作员操作不当,运行中机构速度变化过快,使吊物(具)产生较大惯性;二是由于指挥有误,吊运路线不合理,致使吊物(具)在剧烈摆动中挤压碰撞人。(2)吊物(具)摆放不稳发生倾倒碰砸人。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由于吊物(具)旋转方式不当,对重大吊物(具)旋转不稳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由于吊运作业现场管理不善,致使吊物(具)突然倾倒碰砸人。(3)在指挥或检修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为指挥人员在运行机构之间,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的挤压碰撞

9、。发生此种情况原因:一是由于指挥作业人员站位不当;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司机在贸然启动时挤压碰人。73.2.2 吊具或吊物坠落事故吊物或吊具坠落是起重伤害中数量较多的一种。这类事故主要是由于吊具、索具(如钢丝绳)有缺陷或选择不当,绑挂方法不当,司机操作不规范,过卷扬,起升、超载限制器失灵等原因造成。3.2.3 行车倾翻、折断、倒塌事故机体倾翻事故的原因主要有露天作业的起重机夹轨器失效;没有防风锚定装置或其不可靠;超载,支护不当,在基础不稳固状态下起吊重物,或负载转弯、超速运行等。折断倒塌事故包括结构折断和零部件折断,如主梁或支腿折断等,这种事故主要是由于超载、机构及零部

10、件的缺陷、违章操作和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3.2.4 触电事故发生触电事故主要是作业碰触高压线路、操作员碰触滑触线、电气设施漏电或起升钢丝绳碰触滑触线等原因造成。3.3 发生事故的灾害后果预测企业应对自身行车的安全状况进行实际评价并应对灾害影响的地理范围和人口数量等因素予以考虑。3.3.1 碰撞挤压事故有关作业人员伤害。3.3.2 吊具或吊物坠落事故吊物或吊具坠落砸伤作业人员3.3.3 起重机倾翻、折断、倒塌事故操作员受伤,同时危害附近作业人员和其他设备。3.3.4 触电事故操作人员受伤,同时可能伤害周围其他人员。84 预警和预防机制4.1 预警机制应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

11、程序。当行车突发事故时,现场责任人员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负责人,并根据指挥人员指令发出预警警报,进入预警程序。4.2 重点设备日常监控措施4.2.1 行车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4.2.2 设专门机构或者专(兼)职人员。4.2.3 定期分析行车安全状况,完善事故应急预案。4.2.4 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制度。4.2.5 企业日常检查制度(对应起重机械主要故障及原因进行检查、维修) ;4.2.6 消除事故隐患制度。在日常巡检中对主要安全保护装置、主要机械结构件、重要零部件的安全状况及环境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排除故障。4.2.7 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对作业

12、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危险辨识与风险控制措施的教育,按规定要求持证上岗。94.3 事故隐患的处理措施对设备的故障,应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4.4 事态发展超出控制能力时的处理程序如事态的发展超出控制能力,应按预案要求,立即上报当地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请求支援或由政府启动更高级别预警。5 应急响应5.1 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程序行车发生事故后,现场操作或作业人员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公司班组长,班组长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现场确认并向应急援救指挥部报告情况(发生事故的行车的型号、参数、位置、事故程度、大致损失情况等) ,按图 2所示流程进行。事故发生 现场人员发现 起重机班组长 应急救援指挥部图 2 事故内部

13、报告流程5.2 行车发生危险状态时的紧急处置行车发生危险状态时,第一响应,按应急报告程序将危险信息传递出去,同时参照以下方法进行紧急处置。报告通知确认发现105.2.1 事故(隐患)现象发现初期时的应急处置企业可根据现场实际出现的事故(隐患)现象,参照各自设备维修使用说明书中的故障排除和紧急情况处置条款执行,以切断事故发展的链条,使突发危险从事故的临界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应根据事件类型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切断危险电源、转移或阻挡坠落的物料伤人、受危险人员的撤离、现场隔离等。5.2.2 人员高处坠落时的紧急处置(1)现场警戒和隔离根据现场人员状况和数量,警戒和隔离适当区域,同时应注意保证紧

14、急救援的通道畅通,避免坠落伤害继续扩大和围观人员妨碍现场救援工作。(2)现场抢险救出伤员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下,现场指挥人员根据人员坠落情况,指挥抢险组人员,用相应的工具、设备和手段,尽快抢救出坠落的伤员。(3)医疗救护组现场施救和送救伤员(4)抢险必须由经过演练和专业培训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的专业人员进行,抢险时必须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护服、防滑鞋等) 。(4)现场指挥人员可用扩音器(或话筒)实施统一指挥、统一行动。5.2.3 行车倾翻、折断、倒塌(1)现场警戒和隔离根据现场情况,副组长张勇负责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

15、援工作。(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11组员陶维亮负责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并及时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3)紧急抢险救出伤员。由组员王世海负责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体搜救受伤人员。(4)组员李少华、郑向忠、张林等负责运送急救伤员。(4)抢险救人时,现场应有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并由指挥人员统一指挥,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6)搜救伤员时,如使用大型机械设备

16、,应尽量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5.2.4 行车碰撞挤压起重机在维修、吊装及运行过程中碰撞挤压作业人员时:(1)立即停机或实施反向运行操作,应急救援现场安排专人监护空中物品或吊具,由负责后勤保障的副组长苏荣茂采取防护措施。(2)王世海负责组织人员进行救援时,抢险人员穿戴必需防护用品(安全帽、防滑鞋等) ,进入危险区域救出伤员,若伤员挤压在物件中无法脱身,应采取其他必要的手段(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实施救援。(3)组员李少华、郑向忠、张林等负责运送急救伤员。5.2.5 行车漏电、触电(1)切断电源。郑向忠负责组织人员迅速将起重机的总电源断开。(2)郑向忠负责组织人员抢险人员用绝缘物(棒)或木制

17、杆件分开导电体与伤员的接触。12(3)医护人员实施人工呼吸或其他方法救护伤员。(4)总电源切断前禁止盲目施救。(4)被困司机在起重机漏电的情况下,如未断开总电源,禁止自行移动,以避免跨步电压对人身的伤害。(6)抢险人员必须穿戴绝缘服、绝缘鞋、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5.2.6 行车吊具或吊物伤人(1)现场警戒和隔离。根据现场情况,张勇负责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警戒和隔离,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避免坠落物伤害继续扩大和无关人员影响现场救援工作。(2)紧急通知危险区域以内的人员撤离和疏散。陶维亮负责组织人员用有效的通信手段(广播、话筒等)立即通知现场危险区域内的人员,并及时组织疏散和撤离危险区域内的人员。(

18、3)紧急抢险救出伤员。(4)由副组长李海斌负责组织专业抢险人员利用必要的设备设施(汽车起重机、叉车、气割机、千斤顶等)移开倒塌物件搜救受伤人员。(5)王世海负责组织人员运送急救伤员。(6)抢险救人时,现场应有技术专家(人员)进行指导,先切断危险电源、水源、气源,撤离易燃易爆危险品,如果已发生燃、爆事故,应同时组织消防组进行消防工作,注意着火的油和熔融状态下的钢(铁)水禁止用水来灭火。在抢救的同时,应有专人负责现场的危险状况(空中物品、电缆、电线、锐器、火源等)进行监控,确保施救人员的安全。5.3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事故确认后,在企业自身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同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特种

19、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13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相应应急指挥中心的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外部报告程序如图 4所示。图 4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应急救援总指挥接到报警后,在作好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的同时应按安全生产法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有关规定,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现状、伤亡数量、损失情况及危险扩大趋势,是否需要外部救援等情况及时上报地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当地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中心,必要时启动地市综合应急救援预案,共同抢险和应急救援,把损失降到最低。5.4 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包括救援现场的警戒区域,设置事故现场警

20、戒和交通管制程序,救援队伍、物资供应、人员疏散以及警戒开始和撤消步骤。(1)事故现场警戒区域说明(警示标志和告示) 。(2)交通管制要求、路线、时间、通行人员证件。(3)警戒期间有关问题的处理(救援队伍通行、救援物资运输、有关人员疏散等) 。5.5 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和程序(1)现场医疗组的工作规定和分工。(2)伤员的现场紧急医护处置措施。综合预案启动应急救援总指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外部救援14(3)伤员送出或医疗部门救护车接诊的交接办法(包括伤员医疗救护情况的交接) 。对急救工作的基本要求如下:5.5.1 急救工作的设置与安排(1)施工企业应根据企业规模建

21、立急救机构,随时提供急救服务,确保及时将受伤人员和急病人员送去医院;(2)企业急救机构应定期培训急救人员、掌握抢救技术、熟悉在事故中营救伤员技能的专职或兼职急救人员,并配备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材。5.5.2 受伤出血急救措施(1)根据出血的特点、类型(外出血、内出血)和失血的表现,采取正确的止血方法,阻止出血;(2)采用止血带止血,其位置应靠近心脏的一端和紧靠伤口处。止血带不能直接缠在皮肤上,其下应加毛巾等做成的平整垫子,其松紧程度以出血停止、摸不到远端脉搏为合适。(3)一般情况下,止血带缠紧时间不超过 23h。且应每隔4050min松解一次。(4)缠止血带后,加上表明止血带缠上时间的标牌,然后尽

22、快将伤员送往医院。5.5.3 避免伤口感染(1)伤口包扎应采取绷带、三角巾,没有时也可采用毛巾、手帕和衣服;(2)充分暴露的伤口应先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后,再进行包扎;(3)包扎时应松紧适度,避免在伤口上打结;(4)对四肢的包扎,应露出指(趾)的末端,以便观察肢端血15液循环情况。5.5.4 骨折急救(1)本着“先救命、后治疗”的原则处理骨折伤员。即若呼吸、心跳停止时,先使其心肺复苏,大出血时,先止血包扎,然后进行骨折固定。(2)骨折固定应使用定性夹板和三角巾、绷带绑扎;(3)骨折固定时应注意:小腿、大腿、脊椎骨骨折时应就地原位固定;四肢骨折时应先固定骨折上端,然后固定下端;对开放性骨折,严禁用

23、水冲洗伤口和敷药物,应保持伤口清洁。严禁对外露断骨送回伤口。(4)骨折固定后,应迅速将伤员送往医院。5.5.5搬运伤员(1)搬运时,应迅速检查伤员的伤势并进行必要的急救处理;(2)需要将伤员拖至安全地带时,应沿伤员身体长轴向直向拖行,不应从侧面横向拖行;(3)应使用担架或用椅子、门板或做成担架形式,应稳妥、牢固,防止伤员从担架上跌落;(4)凡头部、大腿、小腿、手臂、盆骨骨折或背部受伤者,不应让其坐在车上运送;(5)伤员的肢体断离时,不得用水冲洗断肢,应将断肢装入一塑料袋并将袋口扎好,装入另一个装冰块或冷水的塑料袋中,将袋口扎好(切勿使水、冰块与断肢接触)然后用衣服包好,随伤员一起送往医院;(6

24、)搬运伤员时,动作要轻,避免震动,在最短时间内送往医院。165.5.6 心肺复苏的急救程序(1)判断伤者有无意识,若无意识,应以仰卧体位放于坚实的地面上;(2)开放气道,保持伤员的呼吸道畅通;(3)伤员若无呼吸时,应先进行人工呼吸;(4)伤员无脉搏时,应先进行人工循环;(5)用担架搬运伤员时应保持做心肺复苏,中断时间不得超过5秒。5.5.7 开放气道(1)伤员仰卧平躺于坚实平面上,躯干应呈水平,头不可高于胸部,并使头部后仰;(2)以拇指轻牵伤员下唇,使口微张,保持其气道畅通;(3)头颈部受伤时,不要随意搬动伤员;(4)伤员无法自主呼吸时,应检查口腔,有异物阻塞时,应立即排除,无阻塞时应立即进行

25、人工呼吸;(5)伤员能自主呼吸时,应保持其气道畅通。5.6 应急救助人员配置应急小组组长:李海斌现场安全员:设备部全体人员小组成员:苏荣茂、王鲲、李菁华、王世海、郑向忠、李永兴、张勇、陶维亮、李少华、赵淑英急救电话:120值班电话:028-385556655.7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5.7.1 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的程序。175.7.2 根据事故性质,确保选配和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根据行车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应急救援人员一般应配备安全带、安全帽、绝缘鞋、防砸鞋、安全绳、防护镜、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设施。5.7.3 应急救援人员在各种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措施。(1)高处坠落:避免盲目移

26、动造成二次伤害,按压住受伤害部位的主要动脉血管,防止大出血发生。(2)被困高处:迅速用安全带固定在安全位置,寻找安全撤离途径离开被困地。(3)触电:切断总电源,迅速用绝缘物移开漏(导)电物体。(4)挤压碰撞、吊具(物)坠落砸伤:用支撑物挡住挤压物防止继续压紧,对人体重要部位进行防压保护。(5)火灾、有害介质环境:迅速佩带专业防毒面具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行,向上风口方向撤离危害环境。(6)其他互救措施:如人工呼吸等。5.8 处理公共关系和求助程序5.8.1 应急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布程序和原则。5.8.2 请求有关部门或救援队伍帮助程序。5.9 现场恢复5.9.1 撤离救援和宣布应急结束

27、程序。5.9.2 重新进入和人群返回程序。5.9.3 现场清理和设施基本恢复要求。5.9.4 对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要求。186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6.1 使用判断事故灾害扩展的趋势所必需的检测技术和装备(1)用激光垂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检测结构的变形,判断整机倾斜和变化情况。(2)用力矩扳手检查高强度联结螺栓的松动情况,防止整机倾翻、构件倒塌等。(3)用接地电阻测量仪、兆欧表,测量接地电阻和绝缘电阻,预防漏电、触电事故。(4)用万用表,检测电气控制系统故障,防止控制系统失灵。(5)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发现吊装物发生有害气体的泄漏,预防人员中毒事故。6.2 使用实施控制事故发展所必需的装

28、备、资源(1)消防设备:各类灭火器、砂土。(2)医疗救护设备:救护车、止血带、单架、夹板、氧气瓶等。(3)通信设备:电话、对讲机、手机、传真机等。(4)工装设备:发电机、流动式起重机、电瓶叉车、液压升降平台、高处作业车,消防云梯、电焊机、气割机、电动砂轮切割机等。(5)个人防护设备:安全绳、安全带、劳保鞋、护目镜、防毒面具、防护服等。(6)行车备用宜损零部件:螺栓、钢丝绳、槽钢、工字钢、钢管、沙袋、楔块、压板、安全保护装置等。(7)其他设备:各类通用工具、应急灯等。196.3 以下情况立即请求外部支援6.3.1 高处坠落、吊具(物)坠落、整机倾翻、折断、倒塌等情况下的伤人事故,如果因为压住伤员

29、的物体过重无法移开时,可根据现场事态的发展,报告应急救援总指挥,用气割设备、液压钳,扩张器,电锤等破坏性的分离物体救出伤员。6.3.2 对于高处被困,现有起升设备无法够及的情况下,可报告应急救援总指挥。请求(外部支援)消防部门,用消防云梯、高处作业车等运送抢险人员到空中,救出伤员。6.3.3 对因为危险吊物倾翻或泄漏无法灭火或控制事态时,现场指挥人员应立即报告应急救援总指挥,请求(外部支援)消防部门,用专业的消防和防化设备扑救,同时可请求上级主管部门启动上级应急方案,疏散受威胁人群。7 培训和演练7.1 应急救援培训(1)培训计划及落实的措施,对应急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2)全员培训,提高应

30、急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参与救援的能力。7.2 演习(演练)(1)应急预案演练的计划、组织实施要求。(2)检验应急行动与预案的符合性,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缺陷的评估。(3)根据演练后实际情况,提出对预案进行改进的要求。7.3 其他保障7.3.1 建立应急抢险专家库,包括起重机械、机电等相关部门的专20家信息。7.3.2 需要请求援助的外部机构和组织的名单和联络方式。7.3.3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8 事故调查8.1 事故现场的保护(1)除因抢救伤员和控制故态发展外,在事故调查尚未进行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坏和改变

31、现场。行车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保护好事故现场。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2)事故相关的证据收集与保全。8.2 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8.2.1 成立事故调查组,确定调查组成员组成。8.2.2 了解事故概况。听取事故情况介绍,初步勘察事故现场,查阅并封存有关档案资料。8.2.3 确定事故调查内容。8.2.4 组织实施技术调查。必要时进行检验、试验或者鉴定,注明检验、试验、鉴定的机构。8.2.5 确定事故发生原因及责任。8.2.6 对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8.2.7

32、 提出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建议。8.2.8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归档。218.3 情况调查向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询问关于事故发生前后及事故过程的情况,主要内容有:(1)有关人员基本情况;(2)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有超温、超压、超载、超速、变形、泄(渗)漏、异常响声、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失效等异常情况;(3)运行管理及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4)现场应急措施及应急救援情况;(5)其他情况。8.4 资料调查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当主动提供事故发生前后行车的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下同) 、检验、使用等档案资料、运行记录和相关会议记录(包括工作日记) 。调查组重点查

33、阅以下资料:(1)行车的生产档案资料。行车结构、强度、材料的选用情况;行车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质量情况;型式试验、安装、维修质量情况,并对行车损坏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2)行车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定期检验情况及存在问题整改情况。(3)安全责任制、相关管理制度、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的制订和执行情况;行车使用登记、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运行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或者误操作情况,运行相关记录情况,运行的参数波动等异常情况。(4)使用单位对存在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8.5 现场调查应当收集较完整的原始客观证据,数据要准确,资料要真实。8.5.1 事故现场检查的一般要求。仔细勘察记录各种现象,并

34、进行必要的技术测量。记录行车的承压、承重部件、事故发生部位及周边设施损坏情况,要注意检查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等情况。228.5.2 人员伤亡情况的调查。包括:事故造成的死亡、受伤(重伤、轻伤可按 GB 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界定)人数及所处位置、伤亡人员性别、年龄、职业、职务,从事本职工作的年限,持证情况等。8.5.3 事故现场破坏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设备损坏的状况,设备损坏导致的现场破坏情况与波及范围,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简图,记录环境状态。8.5.4 设备本体及部件损坏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部位、形状、尺寸。(1)注意保护好严重损伤部位(特别注意保护断口、爆破口) ,仔细检查断裂

35、或者失效部位内外表面情况,检查有无腐蚀减薄、材料原始缺陷等;(2)应当测量断裂或者失效部件的位置、方向、尺寸,绘出设备损坏位置简图;(3)收集损坏碎片、测量碎片飞出的距离,称量飞出碎片的重量,绘制碎片形状图;(4)对无碎片的设备,应当测量开裂位置、方向、尺寸。8.5.5 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附属设备(施)损坏情况的调查。(1)安全附件。主要包括:安全连锁装置、紧急切断装置、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照明开关箱、危险电压警报器、熔断器、过电流继电器、控制器的零位触点等。(2)安全保护装置。主要包括:夹轨钳、缓冲器、制动器、限位装置、过卷扬限制器、防风防滑装置(夹轨器、铁鞋、锚定装置等) 、行程限制器、自动联锁装置、起重量限制器、门舱安全开关、栏杆、挡板、护罩等。(3)事故涉及的行车的附属设备(施) 。8.5.6 事故发生过程中采取应急措施与应急救援情况。8.5.7 需要调查的其他情况。23二一五年十二月十日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