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杭州市天鹤路(丁桥东路-余杭界)工程设计简要说明第一章 规划条件主要说明一、项目背景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起点,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历史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河网密布。杭州市区现辖 8 个城区、3 个县级市、2 个县;全市总面积 16596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 651.68 万。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杭州市加快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积极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和“沿江开发、
2、跨江发展”战略。杭州市天鹤路工程是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发展对交通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缓解和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提出的项目。其目的是为了加快城市干道网,尤其是城市东北部地区网系统的建设。二、设计依据1、 天鹤路(丁桥东路-余杭界)工程设计招标文件 。杭州市城市建设前期办公室,2010 年 1 月 11 日2、 天鹤路(丁桥东路-余杭界)工程设计招标答疑会议纪要 。杭州市城市建设前期办公室,2010 年 1 月 18 日3、 关于天鹤路(丁桥东路-余杭界)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杭发改投资2008315 号,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 年 7 月 24 日4、杭州市
3、城市建设前期办公室提供的相关设计资料(电子版) 。5、相关设计规范。三、项目规划条件1、本工程设计范围西起丁桥东路,东至天禧路,道路长度约 3005 米,标准段宽度 30 米,为东西向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为 40 公里/小时。沿线经过的主要道路有丁桥东路、绕城公路、长睦路、东风港路、天明路等,上塘河位于规划道路南侧约 60200 米。天鹤路下穿杭州绕城公路。2、项目进展情况天鹤路(丁桥东路-余杭界)目前已经完成了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并取得杭州市发改委的批复,道路工程规划也已经完成,相关前期工作的条件已经具备,可以进入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第二章 道路现状评价简要一、区位特征根据规划,天鹤路位于杭州
4、市江干区,西起笕丁路与广济路相接,东2至星都路与藕花洲大街相接,道路总长约 5.37 千米。本次天鹤路设计范围:西起丁桥东路,东至天禧路,道路长度约 3.05 千米。根据杭州市江干分区规划天鹤路规划作为城市次干路其主要功能是为皋亭地区及半山地区服务。该项目建成后,对提高杭州市皋亭地区及半山地区的交通设施水平,完善道路网,加强区域之间的交通联系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改善该地区的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二、气候条件杭州市地处亚热带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为 16.6,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 3.8,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 28.6。极端最高气温 42.1(1930
5、 年 8 月 10 日) ,极端最低气温为-10.5(1916 年1 月 24 日) ,多年平均降雨量 1399mm,一年有两个雨季,46 月为梅雨季,强度不大,雨天连绵不断;79 月为台风暴雨季,雨大集中,全年日照 1899.9 小时,无霜期 250 天。三、河湖水系区内河道水系发达,与天鹤路相关的河道为上塘河,上塘河具有通航功能, 通航等级为七级。该段上塘河规划河宽 40 米,常水位为 3.8 米,控制河底高程为 0.5 米。与规划道路相交的溪流有赤岭溪、黄鹤溪、园宝溪、杜牧溪、杨梅溪、桃花溪、桃源溪、龙溪,为山溪性河流,主要排除道路北侧山体雨水。 。根据杭州市江干区皋亭单元(JG01)控
6、制性详细规划 (2005.5),过天鹤路溪流断面设计宜采用 10 年一遇标准,流量可采用山地小流域洪峰流量公式或洪峰流量模数(取 7.0 立方米/秒平方公里)进行计算。四、工程场地现状规划天鹤路部分路段现状为金山路,道路宽度约 5 米10 米,作为沿线居民及单位车辆、行人进出的通道。天鹤路现状道路沿线用地以农居和农田为主,道路沿线现状地坪标高约 4.5 米14.3 米。道路两侧用地规划作为:村镇居住用地、风景点建设及保护用地、河港用地、休疗养用地、娱乐文体用地、行政办公用地等。现状天鹤路位置用地主要为农居、农田及林业用地,地坪标高约4.614.3m(85 国家高程基准,下同)左右。本项目是新建
7、道路,沿线没有公交线路,也没有现状市政地下管线。3第三章 地质资料简要一、地形、地貌拟建道路位于杭州市主城北部的半山附近,途径沿山村及皋城村,西起丁桥东路,东至天禧路,道路长度约 3.05 千米。沿线地形为现有村道、农居、农田、鱼塘及苗木地,沿线人员密集,地面、地下各类设施众多,错综复杂,道路沿线地貌为山前滨海湖沼相沉积平原及丘陵地貌类型,地貌单元界线在 Z38 孔西侧地形起坡地段。沿线场地地面高程(85 国家复测高程,下同)一般在 4.6813.82m,地势有一定的起伏。二、地基土(岩)的构成与分布特征1、工程地质层组的划分原则根据勘探揭露地基土的岩性、成因时代、埋藏分布特征、物理力学性质的
8、不同,对勘察区出现的地层进行工程地质层组划分。2、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勘探结果显示,拟建道路沿线地层在地表下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基本属第四纪覆盖土层,可分为 7 个工程地质层、13 个亚层,各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及分布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耕植土:灰黄色,湿,松软状,粘性土性,含少量植物根茎,局夹少量碎石。层厚为 0.500.70m,局部分布。 2杂填土:灰黄色,湿,松散,表层含有少量植物根系,含碎砾石、砖瓦块约 2040%,局部为碎石填土层,含 5060%的碎石及块石,直径一般为 25cm,最大大于 7cm,其余由粘性土充填,含少量细砂。该填土层厚约 0.503.50m,全场地分布。 3素填土:
9、灰黄、灰色,湿,松软,含少量植物根茎及碎石,呈粘土性。层厚为 0.202.50m,局部分布。 1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褐黄色,饱和,可塑(稍密)状,含氧化铁及少量云母碎屑。摇振反应弱,切面略粗糙、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低。层厚为 0.701.90m,主要分布于道路沿线东段。 2粉质粘土:灰黄、灰色,饱和,软塑状,含云母、氧化铁及有机质,无摇振反应,切面较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层厚为 1.802.40m,主要分布于道路沿线东段。淤泥:灰色,饱和,流塑,粘土性,含有机质,无摇振反应,切面较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揭露层厚 4.6013.50m,主要分布于沿线道路东段。 1粉质粘土
10、:灰黄色,饱和,硬可塑状,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摇振反应无,切面较光滑、无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层厚为0.603.30m,局部分布于道路沿线西段及中段。 2粉质粘土混碎石:棕红夹黄色,饱和,硬塑(中密)状,碎石含量约 2035%,碎石成分为次棱角状砂岩、石英砂岩,一般粒径为12cm,最大粒径 4cm,其余以粉质粘土为主,含少量细砂。无摇振反应,切面较粗糙、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厚为 1.0012.70m,局部分布于道路沿线西段及中段。碎石:黄夹棕红色,湿,密实状,碎石含量约 5070%,以棱角状4砂岩为主,局部为石英砂岩和硅质石英砂岩。局部夹少量粉质粘土薄层,含少量细砂。层厚为 1.
11、505.00m,局部分布于道路东段。 1全风化粉砂岩:灰兰色,硬可塑,母岩成份与结构已全部风化,夹少量强风化岩块,易干钻,无响声,采用合金钻头钻进,钻进平稳,进尺每米需 610 分钟。层厚 1.805.00m,本次详勘在道路沿线东段及桥梁、天禧路跨上塘河桥梁处揭露。 2强风化粉砂岩:灰黄色,次坚硬状,母岩成份与结构部分已风化,节理裂隙十分发育,所取岩芯呈碎块状为主,少量短柱状,锤击易碎,局部夹全风化层,采用合金钻头钻进,钻进平稳,进尺每米需 1825 分钟。层厚 2.007.00m,本次详勘在道路沿线东段及桥梁、天禧路跨上塘河桥梁处揭露。 3中等风化粉砂岩:黄灰青灰色,坚硬状,母岩成份与结构部
12、分已风化,节理裂隙发育,所取岩芯呈短柱状,锤击能碎,局部夹强风化层,干钻难钻进,采用金刚钻头钻进,钻进平稳,进尺每米需 2840 分钟。层厚 1.508.20m,本次详勘在道路沿线东段及桥梁、天禧路跨上塘河桥梁处揭露。地 基 代 表 性 地 质 柱 状 图三、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对于拟建道路及管线工程,由于道路荷载有限,对于低山丘陵地段,可对 2、 3填土层进行碾压加密后作路基使用;当填土层较薄处,宜挖除填土层,以 1硬可塑状粉质粘土层或 2硬塑(中密)状粉质粘土混碎石层作为拟建道路路基。对于平原区,由于淤泥性质差,在土层厚度偏薄路段,基底应采用水泥搅拌桩等方式进行加固处理,严禁对基底进行夯拍及
13、践踏。对于拟建桥梁、绕城公路(下穿) , 3中等风化粉砂岩,性质好,埋5深相对较深,埋藏厚度大,设计可根据桥梁荷载要求,初步建议采用以 3中等风化粉砂岩为桩端持力层的钻孔灌注桩基础,要求桩端嵌入持力层一般不少于 1d(d-桩端直径)且不少于 1.0m。四、场地及地基地震效应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 年版)判定,天鹤路沿线西段(Z38 孔以西)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沿线东段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场地,综合确定沿线场地类别为类。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特征周期为 0.35s。根据场地地质、地形及地貌条件
14、划分,本沿线场地抗震地段类别划分除东段属对工程抗震不利地段外,其余均属对工程抗震一般地段。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 年版) ,杭州属抗震设防烈度 6 度区,场地浅部土层为填土、硬壳层、淤质土及碎石土,均为非地震液化土层,拟建沿线场地为非地震液化场地。第四章 工程涉及难点和主要节点分析一、道路标准横断面的选择天鹤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次干道,标准段规划宽度为 30 米,设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为 40 公里/小时。结合道路在路网中的定位、负担的交通功能、建成后预计的交通流量、道路安全运行要求等因素,同时兼顾景观绿化要求,比较了下面三个断面形式,并推荐方案一。1、方案一(推
15、荐方案)30 米5.5 米(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共面)+0.5 米(隔离墩)+8 米(机动车道)+2 米(中央绿化带)+8 米(机动车道)+0.5 米(隔离墩)+5.5 米(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共面) 。5.5 米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共面宽度中,其中人行道宽 1.5 米,人行道与 3 米的非机动车道之间设 1 米的绿化带或树池,绿化带长 15 米间隔设置两个树池,树池间距 7 米。6天鹤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图(推荐方案)2、方案二(比较方案)30 米5 米(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共面)+1.5 米(绿化带)+7.5 米(机动车道)+2 米(中央绿化带)+7.5 米(机动车道)+1.5 米(绿化带)+5 米(
16、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共面) 。2 米的人行道与 3 米的非机动车道之间没有任何的分隔,不利于安全。天鹤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图(比较方案一)3、方案三(比较方案)30 米2.5 米(人行道)+3.5 米(非机动车道)+1.5 米(绿化带)+15米(机动车道)+1.5 米(绿化带)+3.5 米(非机动车道)+2.5 米(人行道) 。2.5 米的人行道上设置树池,树池间距 8 米。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有高差。天鹤路标准横断面布置图(比较方案二)4、方案比选方案 单向机动车道宽度安全性 绿化率方案一 8 米(可以布置一个大车道) 中央绿化带分隔对向车流,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共面,但有1 米的绿化带或树池分隔
17、,能保证行人的安全。167%方案二 7.5 米(只能布置两个小车道)中央绿化带分隔对向车流,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共面,且之间没有分隔。如今电动车速度快,极不安全。167%方案三 7.5 米(只能布置两个小车道)没有中央绿化带分隔,机动车相对危险;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有高差,很安全。10.0%方案一采用了四块板形式,既做到了机非分离,有利于非机动车的7安全行驶;又通过中央分隔带把对向车流分开,有利于机动车的安全行驶。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也采用 1 米的绿化带分隔,保证了行人的安全。此外,8 米的机动车道宽度中可以安排一个大车道。比较上述三个断面形式,天鹤路规划作为城市次干路其主要功能是为皋亭
18、地区及半山地区服务,该机动车流量必定占据较大比重,故此方案一在道路安全运行以及人、机、非有序组织交通方面较为有利。同时,安排一个大车道可以满足公交及周遍大车的通行。综上,设计将方案一作为推荐方案。道路建成后的效果图如下:天鹤路道路效果图二、下穿绕城公路节点1、现状概况绕城公路现状为双向 6 车道,与天鹤路相交位置为高路堤段,现状绕城公路路面标高为 10.30 米左右,与两侧地面高差有 4 米多。该相交位置以南 60 米左右是绕城公路跨上塘河桥。此处上塘河的规划河道宽度为 35 米,七级航道,通航净宽 18 米,通航净高 3.5 米,通航水位为 3.8 米,20 年一遇洪水位为 4.86 米。根
19、据提供的地质勘察资料,距离该节点位置最近的钻孔 Z10,在 2009年 9 月时的地下水位埋深为 3.70 米,标高为 3.09 米。地下水位随季节性有所变化,年均水位变化幅度值约 1.0 米。2、方案设计绕城公路现状为双向 6 车道,考虑到今后拓宽成双向 8 车道的需要,此次下穿方案按双向 8 车道,即 44 米宽度进行设计。1) 、方案一箱涵+顶进施工由于绕城公路已经建好,并且交通繁忙,采用箱涵结构,顶进法施工,可以将对绕城公路的交通影响减为最小。此处道路标高按最小覆土厚度不少于 1.5 米控制,道路最大纵坡为 2.8%,天鹤路路面最低点控制标高为2.949 米。箱涵长度 45 米,底宽
20、31.7 米。顶底板厚度为 1 米,外侧墙厚度0.85 米,中侧墙厚度为 1.7 米。底板下设 20 厘米素混凝土垫层。天鹤路下穿绕城公路箱涵效果图8根据地质报告地下水位按 3.09 米控制,考虑到有 1 米的变化幅度,设计按 4 米标高控制。由于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的纵坡设计不同,非机动车道的路面标高均高于控制地下水位标高,所以箱涵两侧的 U 型槽仅设置于机动车道位置。箱涵西侧的 U 型槽长度为 30 米,东侧的 U 型槽长度为 50 米。U 型槽外侧墙顶宽 0.5 米,底宽 0.85 米,底板全宽 20 米。底板下设 20 厘米素混凝土垫层。采用下穿箱涵方案的最大难点在于施工。目前,国内已
21、经建好的,采用顶进法施工的下穿高速公路的箱涵案例有“太原市五龙口东大街下穿高速公路工程” 、 “长沙市人民路东延长线一期下穿京珠高速公路工程”等,“上海市中环线虹许路北虹路地道工程”在穿越虹桥路、西郊宾馆时也采用了顶进施工法。其中, “太原市五龙口东大街下穿高速公路工程” ,采用的钢筋混凝土预制箱涵为 7m-16m-7m 的整体三联孔式,共两节,分别置于高速公路两侧,采用对顶的方式顶入高速公路路基,最后对接;而且,涵体在高速公路下埋深只有 0.9 米。本工程下穿箱涵覆土按 1.5 米控制,采用 214.15m 两联孔式,分两节。施工时也采用对顶方式。首先在绕城公路两侧分别预制一节钢筋混凝土箱涵
22、,然后采用大管棚注浆加固绕城公路路基,使松散的绕城公路路基成为一个整体,保证在箱涵顶进施工过程中绕城公路正常的通车安全。在预制箱涵和管棚注浆达到设计强度之后,开始实施箱涵顶进施工。顶进施工首先从一侧进行,顶进以前,先要将另一侧的管棚通过施打钢轨桩进行固定,以防止顶进造成的路面整体滑移。一侧涵体顶进到位之后,通过涵体上预留的注浆孔进行注浆,使涵体和周边土体固结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将另一侧的管棚固定钢轨桩拔除,按相同工序进行另外一侧的涵体顶进和注浆固结。最后,将两侧涵体连接成整体。顶进施工示意图2) 、方案二桥梁+绕城改线天鹤路下穿绕城公路也可以采用桥梁方案。由于天鹤路设有 2 米中央分隔带,桥梁跨
23、径采用 216 米空心板简支梁,梁高 0.8 米,此时天鹤路路面最低点控制标高为 4.3 米,道路最大纵坡为 2.3%。桥梁依据绕城公路断面分两幅设计,单幅宽度为 21 米。采用桩柱式桥墩、重力式桥台、钻孔灌注桩基础。由于路面最低点控制标高高于控制地下水位标高,方案二无需设置 U 型槽结构。桥位所在地的南侧 60 米处为绕城公路跨上塘河桥,由于距离过近,直接利用现有的上塘河桥来改线,在线形上无法满足限速 40km/h 的最低要求。因此,需要在上塘河上架设临时便桥。分析地形图,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拆迁用地及建筑,改线线位暂定为东侧,这样只牵涉到黄鹤溪与上塘河相交处东北角的一幢砖房拆迁。但由于现状绕城
24、公路东侧有一根平行于9绕城公路的高压燃气管,在绕城东侧改线会涉及到这个管线的迁移及保护问题。如果选择在绕城公路西侧改线,又会涉及到西北侧较多建筑的拆迁。改线道路宽度暂定为双向四车道 23 米,长度范围约为 700 米。绕城公路东侧改线示意图绕城公路西侧改线示意图3) 、方案比较方案一(箱涵+顶进施工)方案二(桥梁+绕城改线)对绕城公路交通的影响 影响较小,无需改线 影响较大,需要改线主体工程造价 造价较高,约 1900 万元(其中箱涵造价约造价较低,约 1460 万元(其中下穿绕城公路1400 万元,U 型槽造价约 500 万元)桥梁造价约 700 万元,跨上塘河便桥造价约230 万元,道路改
25、线造价约 530 万元)征地拆迁及管线 不需要再征地 需要在改线范围内征地拆迁(征地面积 18620平方米) ,同时在上塘河处修建一座临时便桥;绕城公路东侧现状有一根高压燃气管,改线时需要对其进行迁移或保护;如果选择在绕城公路西侧改线,又会涉及到西北侧较多建筑的拆迁施工难度 施工难度较大,但国内已经有数例成功案例施工难度小工期 12 个月 9 个月考虑到箱涵+顶进的方案对绕城公路交通的影响最小,比较容易被绕城公路管理部门接受,同时该方案避免了绕城公路改线引起的征地及拆迁,10下穿绕城公路节点位置推荐方案一(箱涵+顶进施工) 。三、路口交通组织相交道路交通组织详表相交道路名称 道路等级 道路宽度
26、 交通组织措施丁桥东路 主干道 36 米(十字路口)进口道拓宽至 10 米,布置“1左转 1 直行 1 直右”共三个车道。沿山路 支路 12 米(丁字路口)车道不拓宽, “ 1 直行 1 直右或直左”共两个车道。金山路 支路 7 米(丁字路口)车道不拓宽, “ 1 直行 1 直右或直左”共两个车道。长睦路(望景路)次干道(支路)32 米(12 米)进口道拓宽至 10 米,布置“1左转 1 直行 1 直右”共三个车道。东风港路 次干道 32 米(丁字路口)进口道拓宽至 10 米,布置“1左转 1 直行 1 直右”共三个车道天福路 支路 20 米 中央绿化带不开口,车道不拓(丁字路口) 宽, “
27、1 直行 1 直右”共两个车道。龙鹤路 支路 20 米(丁字路口)车道不拓宽, “ 1 直行 1 直右或直左”共两个车道。天明路(天秤路)支路 26 米(12 米)进口道拓宽至 10 米,布置“1左转 1 直行 1 直右”共三个车道。天禧路 支路 20 米(丁字路口)车道不拓宽, “ 1 直行 1 直右或直左”共两个车道。四、调整天鹤路道路线形(天禧路附近)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当设计车速为 40Km/h 时,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为 500 米。天鹤路规划道路中心线半径仅为 300 米且未设置缓和曲线。为了满足规范要求,设计在圆曲线两侧各增加 Ls=35 米的缓和
28、曲线,引起的偏移 E=0.175 米,可通过调整人行道宽度,从而避免调整红线。五、公交港湾式站台的布置根据规划,道路沿线需要设置 4 对公交港湾式停靠站,站台处红线可以向外拓宽 3 米。布置具体如下:11南侧 北侧K0+660 K0+500K1+440 K1+270K1+8680 K2+060K2+600 K2+720公交港湾式站台的尺寸选择主要是考虑车道设计车速、停靠车辆的种类、停靠线路的数量等,本段道路路主要服务于区块内出行,车辆类型以普通公交车辆为主,小型公交车辆为辅,根据这一特点,港湾式车站采用的尺寸为:25 米(减速段)+30 米(站台)+35 米(加速段)=90 米(全长) 。站台
29、处车道宽度拓宽 3 米,站台宽 2 米,合计拓宽红线 3.5 米。六、路基填筑本次设计的天鹤路部分线位与现状金山路重合,存在新老路基结合的问题;同时,道路沿线存在河塘沟渠,且规划有 7 座排水箱涵,因此本次路基设计的重点将围绕新老路基结合、河塘填浜以及箱涵后背回填展开。1、新老路基结合天鹤路部分线位与现状金山路重合,如果不重视新老路基结合的设计,必然会引起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新建成道路的路面开裂。为了减少不均匀沉降,先将新老路面结合的位置挖成高 0.5 米、宽 1 米的台阶,并采用宕渣密实回填。2、河塘填浜处理根据地质报告中间成果,道路沿线地质情况总体良好,区内地基能够满足路基承载力要求
30、,但部分河塘深度较大,回填高度大于 2 米,设计采取分层回填。为了减少高填方引起的不均匀沉降,建议尽早回填以完成工后沉降。具体见下图:河塘地基处理一(河塘部分落在道路内)12河塘地基处理二(河塘全部落在道路内)3、箱涵后背回填为防箱涵位置的道路跳车,道路路基采用 1:1 砂碎石分层回填,每回填 0.6 米设置一层土工格栅,以减少路基不均匀沉降。七、路面结构本次设计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路面采用沥青砼结构,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人行道采用透水砖。八、挡土墙设计受红线的控制,本次设计中,如 1:1.5 放坡线宽度1 米,则采用放坡处理;其余道路两侧采用浆砌块石挡墙收缩道路与地块之间的高差。九、管线设
31、计要点1、概述天鹤路为城市新建道路,现状用地主要为农居、农田及林业用地,无现状地下管线。2、雨水工程(1) 、汇水范围依据工程规划, 天鹤路雨水汇水范围详见雨水汇水范围图 ,总汇水面积约 58.44ha,就近排入相交河道和上塘河。(2) 、雨水公式及设计参数采用杭州市暴雨强度公式q =3360.04(1+0.639lgTe)/(t+11.945) 0.825(l/s.ha)雨量计算公式:Q=qF 重现期:道路及地块采用 2a,立交采用 5a。径流系数:道路 =0.90;地块 =0.65地面集水时间:t1=10 分钟(下穿段 t1=5 分钟)折减系数:管道 m=2.0(3) 、管道设计天鹤路雨水
32、管道为 12 个排水系统。标准段雨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处,下穿绕城箱涵段布置在两侧慢车道上。 。赤岭溪桩号 0+200 段雨水向西排入赤岭溪,设计雨水管径 D800。接纳雨水泵站 D500 压力出水管。桩号 0+220下穿绕城公路最低点段雨水向西接入雨水泵站,同时接纳绕城公路西北侧边沟雨水。设计雨13水管径 D300-D800。黄鹤溪桩号 0+430 段雨水向西排入黄鹤溪,设计雨水管径 D300。桩号 0+460园宝溪段雨水向东排入园宝溪,设计雨水管径 D400-D600。园宝溪杜牧溪段雨水向东排入杜牧溪,设计雨水管径 D600-D800。杜牧溪长睦路段雨水向西排入杜牧溪,设计雨水管径 D40
33、0-D1000。长睦路杨梅溪段雨水向东排入杨梅溪,设计雨水管径 D800。杨梅溪桩号 1+480 段雨水向西排入杨梅溪,设计雨水管径 D600。桩号 1+480桃花溪段雨水向东排入桃花溪,设计雨水管径 D400-D600。桃花溪龙鹤路段雨水向西排入桃花溪,设计雨水管径 D400-D1000。龙鹤路桃源溪段雨水向东排入桃源溪,设计雨水管径 D600-D800。桩号 2+340龙溪段雨水向东排入龙溪,设计雨水管径 D400-D800。桩号 2+340天禧路段雨水向东排入上塘河,设计雨水管径 D400-D1200。(4) 、雨水泵站设计在天鹤路与绕城公路西南侧设置雨水提升泵站一座。通过雨水井收集下穿
34、绕城公路段的路面雨水(局部地下水)和绕城公路西北侧边沟雨水,经雨水泵站提升后接入设计的雨水井 Y1 中,最终排入赤岭溪箱涵。泵站设计流量 310L/s,安装 3 台 N11KW 的潜污泵。(5) 、过水箱涵设计与天鹤路相交的溪流有赤岭溪、黄鹤溪、园宝溪、杜牧溪、杨梅溪、桃花溪、桃源溪、龙溪,为山溪性河流,主要排除道路北侧山体雨水。各溪流过天鹤路箱涵汇水范围详见箱涵汇水范围图 。相交溪流规划控制参数一览表序号 溪流名称 箱涵汇水面积 (km 2) 箱涵尺寸(mm) 箱涵底标高 (m)1 赤岭溪 0.61 33(已建) 2.02 黄鹤溪 0.38 21.5 1.53 园宝溪 0.41 32.5 2
35、.54 杜牧溪 0.89 33 1.55 杨梅溪 0.49 33 8.06 桃花溪 0.28 32 4.57 桃源溪 0.70 43 4.58 龙溪 0.27 32 4.5过水箱涵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3、污水工程14设计采用完全的雨污分流制。(1) 、纳污范围及污水出路凡地块非生活污水排入道路污水管道需达到有关排放标准才能接入。依据规划, 天鹤路纳污范围属于七格污水系统纳污范围。天鹤路污水汇水范围,总纳污面积约 84.29ha,总污水量约 2013m3/d,具体详见污水汇水范围图 。(2) 、设计污水量污水量根据地块性质确定,当地块性质尚未明确时,污水比流量按1L/sha 计算,确保留有
36、一定余量。(3) 、污水管道设计天鹤路污水管分 4 个排水系统,污水管布置在道路中心线以南 11.5m处,分述如下:丁桥东路长睦路段设计管径 D300,污水由东向西排至丁桥东路污水管,接入点管内底标高为 2.800 米,再向南经临丁路污水泵站提升后近期向西排至石桥路上三污干管系统 3 号次干管,远期向南经丁桥、笕桥污水泵站提升后直接排至三污干管系统污水主干管。长睦路东风港路段设计管径 D400,污水由东向西排至长睦路污水管,接入点管内底标高为 8.544 米。东风港路天明路段设计管径 D400,污水由东向西排至东风港路污水管,接入点管内底标高为 5.500 米。天明路天禧路段设计管径 D400
37、,污水由东向西排至天明路污水管,接入点管内底标高为 2.859 米。4、管线综合设计管线综合是在道路工程设计及市政管线设计成果的基础上,按各专业国家现行标准及规范整体考虑、统筹安排综合确定各种管线的地下位置。避免工程管线间及相关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相互矛盾和干扰,为各管线工程设计和管理提供方便。天鹤路将敷设的市政管线有: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燃气管道、电力电缆沟及通讯管等。标准段管位图如下:十、景观设计要点151、设计原则(1)强化生态效能 绿地环境建设不仅是增加绿地面积,更重要的是发挥绿地布局的空间效应与规模效应,让有限的绿地面积发挥最优的生态、景观效能。 规划从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
38、基质”分析模式入手,根据道路绿带的功能布局和人、车流分析,将道路上的“点状” 、 “线状” 、 “面状”绿地景观进行统一考虑,合理定位,系统规划。全线采用一种基调树种香樟为行道树,在中央绿地内统一基调植物品种,根据区段特色,增加观花,观叶为主的植物,达到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达和谐。(2)突出植物造景的景观特色 根据空间的性质功能,充分利用不同结构形式组合不同性格的绿地空间,通过植物的花、叶、果、干来丰富景观特色,并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来增加色彩和时空变幻,做到四季景致各不相同。根据道路的交通布局及两侧用地的发展定位,设计创意多彩永恒的景观,以绚丽的色彩,充分表现欣欣向荣的气氛和繁荣昌盛的美好形
39、象。(3)尊重生态规律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种其他树种;注重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搭配;注重乔、灌、草相结合,营造多层次的植物景观;注重植物空间的塑造,形成有进有出、变化丰富的空间效果。强调植物的季相变化景观原则。“四季有花” 、 “四季有景”是本次设计的的重要物点。经济适用,是景观长久原则。坚持“适地适树” ,不追求奢化,朴素大方,控制成本,苗木品种就地取材,多利用附近苗圃苗。2、设计定位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景观设计定位为绿色走廊、防护绿地和景观通道。体现“现代、大气、自然”的特点。3、总体布置(1) 、行道树设计主要选择枝叶繁茂且常绿的香樟。行道树的树池为 1.2 米,行道树的主干中心与各种
40、地下管线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 1 米。(2) 、道路隔离带设计道路绿带作为动态视觉,在保障车辆安全行驶的同时,发挥生态美化效应。为车行、人行创造出和谐优美的环境。本次设计中,中央隔离带设计主要以色叶乔木,小乔木,繁花灌木,整形常绿的色叶花灌木造景为主,整形布置,可营造出整洁,且通透的视线感,主要银杏、桂花、茶梅球作为基调树种,成行有机种植,以提高生态氛围,同时为车行视线产生开放有序的变化。以红叶石楠、金森女贞、小丑火棘为灌木基调品种。在路口位置,则选择小叶栀子、花叶蔓错落种植,点缀红花继木球。在布置形式上做到高低结合,错落有秩,四季观赏景观丰富。对绿化隔离带考虑采用不同色彩修剪成形的色块为主
41、,在色块的运用中又特别对色块的色彩搭配转换以及满铺的整体效果进行了充分考虑。对两侧 1.5 米的绿化隔离带则稍作简化处理,采用整形的灌木和灌木球交替种植的形式,主要植物为金边黄杨、小丑火棘、无刺构骨球、紫薇、苏铁等。164、城市家具设计城市家具是道路空间的组成部分,应将其看作一个整体来设计,包括垃圾箱、候车亭、书报亭,电话亭等。这都可以体现一个城市品位的最小部分,却也是极其重要的部分。造型设计中力求体现简洁,明快,便用方便的特色。(1) 、垃圾箱:在人行道内部设置垃圾箱(亭) ,每间隔 250300m设置一处。垃圾转运站采用封闭式设施,力求垃圾存放和转运不外露,设一处垃圾中转站,建筑面积 10
42、0,与周围建筑物的间隔大于 5m。(2) 、座凳:沿园路设置座椅,供人们休息。(3) 、电话亭:按约 100-150 米间距设置。(4)广告牌、交通指示牌广告牌、交通指牌等的设置方式,除了广告宣传、交通导向之外,更应提升美感创意,塑造美的意境。商业区及大型道路交叉口应加强广告牌设置,不同路段设置交通指示牌。十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请在下一阶段设计前,提供绕城公路以西段地质资料报告。2、请在下一阶段设计前,明确绕城公路沿线管线。173、受红线的限制,本次设计未对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位置进行调整。由于位于路口出口道的公交站普遍离路口很近,为减少公交停靠对路口交通的影响,建议拓宽出口道的宽度,与公交车
43、站进行一体化设计。4、根据招标答疑会议纪要,为了与天禧路跨上塘河桥衔接,天鹤路天禧路路口按路堤设计,路口中心标高为 8.563 米。由于该路口的东北角已建有天都城排屋区,地块标高在 5.56 米左右,地块的车辆将无法与天鹤路沟通;同时天鹤路人行道外侧的挡墙距离排屋也只有几米之遥,将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了解决地块与道路之间的矛盾,设计认为可采用以下两个方案:(1) 、桥梁+地面辅道天鹤路机动车道采用高架形式与天禧路上塘河桥连接,桥梁宽度为17 米,双向四车道。这样可适当加大桥梁与排屋之间的距离。两侧辅道标高按地块标高控制,方便沟通地块交通。地面辅道在天禧路路口局部下挖后下穿桥梁,净空按 2.5 米控制。为排除下挖段的雨水,需要设置一座小型的排水泵房。(2) 、取消天禧路交叉口通过路网调整,取消天鹤路天禧路交叉口,该位置的天鹤路就为一普通路段,道路标高按地块标高控制即可。5、受红线的控制,本次设计中,道路两侧采用浆砌块石挡墙收缩道路与地块之间的高差,需增加投资 183.5 万元。由于地块建设时,挡墙将被埋到地下,造成一定的浪费。如道路建设与地块建设的时间间隔较短,可考虑借地,道路则放土坡与地块接顺以节省工程投资,但会增加建设前期的工作。建议在下一阶段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