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培养方案(再定稿).doc

上传人:pw17869 文档编号:4660014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培养方案(再定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培养方案(再定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培养方案(再定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培养方案(再定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培养方案(再定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专业名称: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代码:070502学科门类:理学二、专业定位专业性质:理学,非师范类专业层次:本科招生规模:每年招收新生 50 名,全日制在校学生 200 名建设目标:坚持以“学生能力形成”为核心,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教学工作为中心,学科建设为引领,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课程建设为基础,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探索和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真正体现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专业特色,并通过科研、教研与教学的融合和互动,发挥地域优势和交叉学科优势,使本专业成为在我省高校

2、中具有鲜明特色,适应云南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及面向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桥头堡建设需要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三、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系统掌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学科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能够熟练运用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或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担负专门技术与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矿山资源技术管理与矿产资源行政管理能力、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的初步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四、人才质

3、量规格1、素质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能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思想分析和理解学习、2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学会理性、辩证地分析问题;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师德修养,爱岗敬业,服务社会;关心国家大事,正确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具有健康的体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2、能力要求(1)初步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资源利用与评价、环境保护与生态功能恢复,以及资源开发的技术与行政的科学管理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会应用现代技术方法进行资源环境调查和管

4、理研究。(3)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和组织管理能力。(4)具有较强的收集处理信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技术开发能力。(5)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能力。(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撰写科学研究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3、知识结构要求(1)系统掌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资源、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律与法规。(3)具有必要的数理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5、。五、学制、学分、学时、学位标准学制:4年制 弹性学制:36年最低毕业学分:165学分 学时:2908学时 凡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学分165学分,并完成生产劳动、军事训练、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且德、智、体合格,准予毕业。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毕业生达到毕业要求,并符合玉溪师范学院授予学士学位的有关规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3六、课程类别及学时学分分配表1、课程体系与学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课程由通识教育课程(必修25门50学分,选修4门8学分) 、学科基础课程(必修9门30学分) 、专业课程(必修13门42学分,选修2

6、1门35学分)三类课程构成。总教学时数为2960学时,总学分为165学分。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简表课程类别 修读方式 门次数 学分占总学分百分比(%)合计 学时占总学时百分比(%)合 计必修 25 50 30.3 864 26.7通识教育课选修 4 8 4.8535.15 29.72学科基础课 必修 9 30 18.18 18.18 694 22.87 23.87必修 13 42 25.45 720 24.76专业课选修 13 35 21.2146.67630 21.6646.42合 计 64 165 100.0 100.0 2960 100.0 100.02、课程设置与学时(1)通识教育

7、课通识教育课共29门(必修25门50学分,选修4门8学分) ,864学时,58学分。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计算机基础,普通话,大学语文,实用写作,大学体育,大学英语听说,大学英语读写,国防教育(含军训) ,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三生教育等。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素养教育类课程、科学素养教育类课程、综合素质教育类课程,在第36学期选修,每学期选修一门2学分的课程,每周 23学时,选修4门共8学分。(2)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共9门,30学分,694学时。包括地球科学导论、地质学、地貌学、水资源与水文学、气象与气候学

8、、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学等。(3)专业课专业必修课共13门,42学分,720学时。包括环境科学概论 测量与地图学、综合自然地理学、4区域分析与规划、遥感原理与方法、环境生态学、第四纪环境地质学、灾害学、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价理论与方法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共13门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由专业选修课程和拓展选修课程组成,共20门,35学分,630学时。专业选修课程(11门,32学分,270学时)包括矿产资源管理方向:矿产地质及勘探、矿产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矿产资源经济学、采矿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环境地质方向:环境地质学、灾害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

9、学、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评估) 。拓展选修课程(9门,24学分,360学时) 。(4)学士学位课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学士学位课程为大学英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地球科学导论、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气象与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学、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价理论与方法、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共11门课程。(5)专业主干课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为地球科学导论、地质学、地貌学、水资源与水文学、气象与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学共 9 门课程。七、专业主干课程(学位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地质学 (Geology)学

10、分:4 学时:72 讲课学时:62 实践学时:10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掌握地质学基础知识,了解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内容包括:地壳、矿物、岩石的概述;地壳运动、地质构造;火山与地震;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理论;地壳发展简史;矿产资源;人类与地质环境等。选课对象: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无教材名称:地质学基础,宋青春,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地质学概论 夏邦栋 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础地质学 苏文才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名称:地貌学 (Physiognomy)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认识各种地貌形成的内外营力、演化过程、空间分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自然地理研究奠定必

11、要的地貌基础。 5主要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内营力形成的地貌类型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各种外营力:重力、流水、喀斯特、风沙、冰川及 海岸等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的特征与演变规律;地貌学基本理论、地貌图的读图 制图方法及技能等。 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根据云南的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野外考察构造地貌、流水、喀斯特地貌、火山地貌和坡地重力地貌等。 教材:地貌学 ,严钦尚等主编,高教出版社,1990 年。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1. Physical / Geology,A . N . stranler ,1988 年; 4、 现代自然地理学 ,王 建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 年;5、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12、,王飞燕等主编, 高教出版社, 1991 年。 课程名称:气象与气候学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学分:4 学时:72 讲课学时:72课程目标:掌握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特别是 课程目标: 掌握气象观测、气候统计分析和气候调查的方法,掌握天气演变和气候形成的规 律性,了解和解释各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弄清气候资源及其地理分布,进行气 候分类和气候区划,研究气候变迁的原因及其规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为学习地理科学专业知识打下基础。主要内容:本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分为气象学、天气学、 气候学三部分内容, 主要介

13、绍了气候学的物理基础和天气基础。大气热学、 大气水分、大气运动以及天气系统的基本知识,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气候形成、气候带和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分布规律, 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等内容。 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空气温度观测、空气湿度观测、气压观测、风的观 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 测、降水、蒸发、日照观测等内容。 课程考核与评价:平时作业与实习报告加期末闭卷考试。其中平时成绩占 课程考核与评价: 30,考试成绩占 70。教材: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三版) ,周淑贞、张如一、张超编,高等教 教材: 育出版社,1997 年。 参考书目:1.现代自然地理学 ,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14、 参考书目: 2.现代气候原理 ,潘守文等,气象出版社,1994 年。课程名称:水资源与水文学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logy Science)学分:4 学时:72 讲课学时:72 课程简介:水资源与水文学该课程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间的关系,用系统、综合观点和定量方法,探讨水圈存在运移的时空规律及其与地球其它圈层的相应效应,在此基础上还研究水资源利用的方法、原理、计算模式及人类活动引起的水污染等水环境问题。6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般知识,掌握各种水体运动、变化和相互转化的基本理

15、论及分析计算方法,了解水文要素野外勘查的一般原理及技术方法,加深对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了解,加强对自然地理基础理论的学习;此外,水文学还要为后续课程 及中学地理教学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选课对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生物土壤地理、经济地理学、水资源与水文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地图学、城市生态学教材名称:水资源与水文学,黄锡荃,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水资源系统的可持续性标准王建龙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 1.水资源导论 ,沈灿燊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年版;2.城市水文学 ,M.J.霍尔著,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

16、年版。课程名称:土壤地理学(Soil Geography)学分:4 学时:72 讲课学时:72课程目标:掌握土壤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弄清土壤的发生和分布规律以及主要土壤类型的特点和利用改良原则,学会土壤调查和制图等基本技术和方法课程内容:土壤地理的基础知识(如土壤与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的形态、物质组成和理化性质、物理性质及其 迁移转化)土壤的发生、分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各主要土壤类型的地理分布、形成特征和利用改良原则,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改造及土壤调查制图的技术与方法。室内实验 3 个 6 学时,分别为分析天平的操作和土壤吸湿水的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土壤 PH 的

17、测定。综合野外实习:主要内容为富铝土纲(森林土壤)各主要土类的剖面观察记录及采集土样;石灰土的剖面观察记录及采集土样;资料整理及绘制土壤分布图、写土壤调查实习报告。教材:土壤地理学 (第一版) ,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张凤荣(中国 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年。参考书目:1、 土壤地理学 (第一版) ,朱鹤健、何宜庚主编,高教出版社,1992 年;2、 土壤地理学 (第二版) ,李天杰主编,高教出版社;3、 土壤学 (第一版) ,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黄昌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年; 4、 中国土壤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编,科技出版社,1987 年;5、 土壤调查

18、与制图 (第一版) ,朱克贵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年。 课程名称:植物地理学 (Plant Geography) 学分:4 学时:72 讲课学时:727课程目标:掌握植物地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认识云南常见的绿化植物,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和人类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循序渐进地认识到保护植被资源就是保护环境,其实质正是保护人类自己;使学生具备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理论素质和道德修养。 课程内容:包括植物分类概述,植物生活与环境,植物分布与环境,植物群落,世界植被地理、人和植被。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1)实验:植物根、茎、叶、花、果, 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 校园植物分类。 (2)

19、野外实习一周(与土壤地理学一起) ,植物分类实习,植物与环境、植物群落调查、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现状植被图绘制。教材: 植物地理学 (第三版) ,武吉华、绅编著,高教出版社,1998 年 4 月;参考书目:1、 植物地理学 ,兰州大学等,高教出版社出版,1995 年 6 月;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 )学分: 4 学时:72 讲课学时:40 实践学时:32课程简介:地理信息系统该课程系统介绍 GIS 的基本概念、原理、组成、功能、发展前景及国内外常见 GIS 软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备 GIS 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0、基本技能、相关技术和常见 GIS 软件的使用技能,为进一步学习 GIS 的设计与应用奠定基础。选课对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生物土壤地理、水资源与水文学、环境科学、地图学、教材名称:地理信息系统,黄杏元,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吴信才 电子工业出版社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吴信才 电子工业出版社课程名称:自然资源学学分: 4 学时:72 课程简介:阐述了自然资源的科学概念、分类、特点以及学习、研究自然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土地、气候、水、生物、海洋、矿产等六大基本自然资源为中心,分别对各类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发生发展与

21、分布规律以及合理开发利用途径与对策作了阐述和分析。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开发利用方向、途径与研究方法教材名称:自然资源学,陈永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安排8针对“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性质、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见习、专业课程实验(实习) 、专业综合(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四个环节。四个实践教学环节的目标、内容和教学相互联系,构成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整个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专业见习区域地理实习(1)专业见习的目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进行的第一次系统的区域地理实践教学是专业见习,也称为“区域地理实习” ,目的是

22、让学生初步了解区域自然、人文环境状况,认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演化过程和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认识区域地质地貌、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意义在于使学生增强区域地理知识和了解资源开发和环境现状,提高对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性质的认识,增强学习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知识的主动性,树立资源持续利用和保护环境的理念。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专业综合实习奠定基础。(2)专业见习的主要内容专业见习主要包括:一定区域内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的现状(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等) ,如抚仙湖流域磷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3)见习方法及见习安排专业见习安排在第五学期,共

23、一周时间,1学分。专业见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地质学、地貌学、水资源与水文学、气象与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自然资源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后进行一次实习。首先是优选见习路线和见习地点,其次是建立实习基地。根据学院所在的地域特点,通过调查优选了玉溪、江川、澄江、新平等地的见习路线。见习路线包含丰富的内容,能满足专业见习的要求。2、专业课程(课间)实验实习(1)课程实验(实习)目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课程实验(实习) 的目的是使学生亲手验证和体验在课堂上所学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探索和创新知

24、识。(2)课程实验(实习) 的内容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实践性较强,决定了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都应包9含有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含在“地质学” 、 “地貌学” 、 “水资源与水文学” 、 “气象与气候学” 、“土壤地理学” 、 “植物地理学” 、 “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中,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各要素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相关的专业技术和方法。(3)课程实验(实习) 方法及安排课程实验教学以实验室为主,利用实验设备、分析测试仪器和实验数据,每35 名同学为一个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课程实验(实习)教学一般要占课程总教学时的20%40

25、%。实验(实习)学分包含在相应的课程学分之中。3、专业综合(生产)实习即综合地理野外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下学期集中实习二周。通过到野外实地考察和调研,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具备地理综合野外实习和考察的专业技术和能力。学分为 2 学分。4、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运用四年所学的知识,进行科研训练、创新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检验,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本科生的科学研究素质、创新思维至关重要。毕业(设计)论文实行导师制,导师一般由本专业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老

26、师担任,也可聘请校外国土资源、环境保护部门的相关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活动一般分选题和开题、计划实施、撰写论文或报告、评审和答辩四个阶段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安排在第七学期1018周与其他教学活动同时进行,共4学分。导师根据论文的质量、水平和答辩情况先写出评语,由学院答辩委员会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级记分制评定综合成绩,其中优秀论文比例一般为10%-15%。九、保障措施和办法1、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实践性、应用性、技术性较强,加强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教学实践环节有其独特的作用。在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安排一定课时、一

27、定内容的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和技术性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102、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必要补充,是教学全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应密切配合。为保证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建设了地质实验室、土壤实验室、生物实验室、气象观测场、计算机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满足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的需要。从二年级开始开设相关课程的实验、实习,让学生掌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方法与现代技术手段。3、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完善院、系、教师三个层次的监控体系,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质量的监控对象主要是教学的

28、各个环节,包括教学规范、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质量、课外辅导与作业批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实验与实习的指导、试卷命题质量分析、毕业论文等。完善听课检查制度,采取深入课堂、听课评课、问卷调查、日常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教师及学生座谈会等课堂教学监控手段,充分发挥院系的作用,设立教学督导组,负责教学过程监控、质量督察和青年教师培训。抓好试卷设计与考务工作,以教研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师交流学习试卷设计、制作及考试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教师的责任心教育,教师能按要求完成试卷的命题、制作及批阅工作。每学期系上都对各科考试科目、考试试卷进行审查,实行流水评阅试卷,做好试卷质量分析等。建立专业和课程质量标准

29、体系,明确课程质量标准与学生对学生能力培养形成保障,在教学中严格执行,使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4、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完成毕业论文培训学生科研能力的最好方法是配合专业课程的学习参与项目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和专业论文。本专业学生在二、三年级即可配合矿产地质及勘探、矿产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矿产资源经济学、采矿概论、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评估)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自主选择指导导师,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创业实践等研究和科研活动。 5、注重学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结合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特点,开设多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专业选修课,通过跨学科、跨专业选课,并达到规定的选修学分,培养学生的文化

30、素质和专业素质。在教学、实验、实习及社会实践全过程中,加大综合性、实用性和设计性课程的比例,加强理论与实践、实验与应用、设计与创新的整合,把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贯穿于本科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支持学生自主创新、发明。6、强化学生管理,发挥第二课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始终把学风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头等大事来11抓,加强诚实守信教育,以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建立健全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营造现代大学氛围,开展科技创新、职业生涯规划等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养成和

31、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强对团、学工作指导和学生干部的培养,优化育人环境,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加强院际、校际联系与协作,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高雅活动,繁荣校园文化。7、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根据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特点,开辟了滇中-滇西、滇中-滇南等途野外实习基地、新平哀牢山区域地理实习基地;与玉溪市国土、环保、气象、规划等部门建立长期见习、实习合作关系,可以满足学生专业见习和专业综合实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12十、指导性课程教学计划总表学时数 周学时及建议修读学期课程类别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学分数 合计 讲授 实践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先修课程考核方式 备注12110010思想道

32、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4 54 12 学期、周学时数 3 考试1211008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6 36 12 学期、周学时数 2 考试1211055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 54 54 12 学期、周学时数 3 考试1211056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 54 54 23 学期、周学时数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试1211000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54 54 12 学期、周学时数 3 12110060 大学计算机基础 3 72 36 36 4 考试12110150 普通话 1 36 36 2 考试1211

33、0140 大学语文 2 36 36 2 考试12110460 实用写作 2 36 36 2 考试12110020 大学体育 1 36 36 2 考试12110030 大学体育 1 36 36 2 考试12110040 大学体育 1 36 36 2 考试12110050 大学体育 1 36 36 2 考试12110470大学英语(读写)* 2 36 36 2 考试12110510大学英语(听说)* 2 36 36 2 考试通识教育课必修12110480 大学英语(读写)* 2 36 36 2 大学英语 考试修满58学分1312110520 大学英语(听说)* 2 36 36 2 大学英语 考试1

34、2110490 大学英语(读写)* 2 36 36 2 大学英语、 考试12110530 大学英语(听说)* 2 36 36 2 大学英语、 考试12110500 大学英语(读写)* 2 36 36 2 大学英语、 考试12110540 大学英语(听说)* 2 36 36 2 大学英语、 考试12110070 国防教育(含军训) 2 由学校学工部统一组织安排,不少于 14 天。 考查12110570 就业指导 2 以网络教学方式开设,要求学生在 46 学期内完成。 考查12110180 形势与政策 2 以讲座方式开设 考查12110170 三生教育 2 以讲座方式开设 考查选修人文素养教育类课

35、程、科学素养教育类课程、综合素质教育类课程8 建议学生在第 36 学期选修,每学期选修一门 2 学分的课程,每周 23 学时。合 计 58 864 504 360 15 16 11 6 高等数学 6 136 136 4 4 考试地球科学导论 1 36 36 2 考试地质学 3 72 54 18 4 考试地貌学 3 72 54 18 4 考试气象与气候学 3 72 36 36 4 考试土壤地理学 3 72 54 18 4 考试水文学 2 72 54 18 4 考试学科基础课必修 植物地理学 3 72 54 18 4 考查修满30学分14环境科学概论 3 72 72 4 考试 测量与地图学 3 7

36、2 54 18 4 考查合 计 30 748 604 282 11 12 16 4 自然资源学 3 72 72 4 考试综合自然地理学 3 72 36 36 4 考试经济地理学 3 54 54 3 考试遥感技术与应用 4 90 54 36 5 考试地理信息系统 3 72 54 18 4 考试区域分析与规划 3 72 54 18 4 考试自然资源开发与评价 3 72 36 36 4 考试资源环境经济学 4 72 72 4 考试环境地球化学 3 72 36 36 4 考查环境生态学 4 72 36 36 4 考试专业见习 1 1 周 1 周 1 周 专业实习 4 12 周 12 周 12 周 必修

37、毕业论文 4 8 周 8 周 8 周 修满42学分合 计 42 720 504 216 4 16 16 4 矿产勘察 3 54 36 18 3 考试灾害地理学 3 54 54 3 考试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 3 54 36 18 3 考查环境地质学 3 54 36 18 3 考查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 3 54 36 18 3 考查工程地质学 3 54 36 18 3 考试矿产资源开发与规划 3 54 36 18 3考试专业课选 专业选修课土地利用与规划 3 54 36 18 3 考查修满35学分15水资源规划与评价 3 54 36 18 3 考查计算机辅助设计 2 54 36 18 3 考查矿业权评

38、估与交易 3 54 18 36 3 考查专业英语 2 36 36 3 考查资源环境统计分析 3 54 54 3 考查旅游地质学 2 36 36 3 考查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 3 54 54 2 考查资源环境法学 2 36 36 3 考查工程概算 2 36 36 3 考查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3 54 54 3 考查土地资源管理 3 54 54 3 考查修拓展选修课GPS 原理与应用 3 54 54 2 考查合 计 55 630 810 198 6 15 17 20 总 计 165 2962 26 28 31 32 31 21 20 说明:1、表中标带“*”号的课程为学位课程。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分两个学期开设,认定为一门学位课程。3、 大学英语分四个学期开设,按两个模块独立组织教学,认定为一门学位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