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5 伤仲永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10).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55224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 伤仲永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5 伤仲永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5 伤仲永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5 伤仲永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5 伤仲永 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伤仲永一、 概述学科:语文 伤仲永一课,人教版新课标初一下第五课,所需 3 课时 。 伤仲永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章,本文通过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和成年后才能衰竭的故事的继续和议论,生动地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启示人们,要充分认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作者采用了寓理于事、欲抑先扬、对比鲜明的写作方法,语言精炼、说理深刻、启人心扉。二、 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有关王安石和临川先生文集的文学常识2 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3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过程与方法 1 以读为主,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2 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安排下作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天资固然重

2、要,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的道理。三、 学习者特征分析七年级下学期,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初步具备了自学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同学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积极的思维、丰富的活动感知文情、理解文理,从而完成对本课的学习。另外,学生正处在成长阶段,与方仲永年龄相仿,是进行教育的好教材。很多学生喜欢学习古文,尤其对情节有趣的文章更感兴趣。教学中注意调动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并给予学法指导。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 情境教学法情景导入法是通过讲述内容的启发,更进一步深化导入内容,引起学生对前半部分的内容的思考,给课堂笼罩一层浓浓的感情色彩,使学生的心灵在受到感染的同时也自然地进入课

3、堂角色。2.讨论法。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通过生生互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大胆发表意见,倾听他人看法,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与人交流。 3 竞赛法。适合年龄特点,在竞赛中激发他们的赶超意识。主要问题 :“闻余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事中有何作用?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辅助教学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魏博宇 营口市十四中学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 占用时间媒体来源名言激励走进课题情境入学综合媒体名言文本+图片创设情境引发动机演示诵读引入今天学习伤仲永1

4、分钟 自制认知王安石及作品识记文学常识综合媒体王安石相关知识文本+图片展示事例开阔视野讲解演示概括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王临 川集 、王文公文集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 分钟 自制字词识记认知掌握字词综合媒体本文易读错的字词展示提供事实建立经验演示提问讲解知道字的读音、写法 2 分钟 自制诵读课文,感悟内容感知语感、学会朗读分析理解、把握主题综合媒体MPS 音频提供依据、设难置疑 引发思辨演示-讨论总结熟练朗读,学会分析,体会作者情感所在15 分钟下载自制课文分析,感悟主题评价检测,巩固复习综合媒体文章分析要点文本归纳总结复习巩固演示提问检测掌握本节重点分析内容15 分钟自制课件资

5、源应用计划表魏博宇知识点 资源名称 素材类型 水平 来源 使用时间应用方式和作用名言激励走进课题伤仲永 图像+文本识记 自制 半分钟 演示播放讲解:创设情境引发动机认知王安石及作品王安石 图像+文本识记 现有需修改 2 分钟 讲解演示概括;展示事例开阔视野字词识记 字词 文本 知道 理解开发 2 分钟 演示提问讲解;提供事实建立经验诵读课文,感悟内容朗读 音频+文本理解,应用,分析现有需修改、下载10 分钟 演示-讨论总结;设难置疑 引发思辨课文分析,感悟主题分析题 文本 应用评价现有 15 分钟 演示提问总结练习;归纳总结复习巩固1 名言激励走进课题为文本文件、名为“名言 WPS”,另有 5

6、00X3600 图片一张,名为标题 PNG”均保存在 伤仲永素材文件夹中。2 认知王安石及作品为 2 张历史图片,大小为 300X400,JPG 图像,文件名为“王安石,JPG”。文本为王安石和作品的介绍。文件名为王安石介绍,WPS。保存在伤仲永素材文件夹中。3 字词为文本,收集整理了本科重要词语。名为演示字词,WPS。保存在伤仲永素材文件夹中。4 诵读课文,感悟内容含有一音频文件大小为 1.16MB,时间为 2 分 30 秒左右,文件名为: “伤仲永 mTnues” 保存在伤仲永素材文件夹中.文本内容为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与文章内容的分析要点,文件名为: “伤仲永分析 WPS。 ”均保存在 伤

7、仲永素材文件夹中。5 课文分析,感悟主题是本文学习的评价测试内容,保存在伤仲永素材文件夹中,文件名为“评价测试,WPS”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 课文: 天才,什么是天才?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 “天才是打倒一百次仍站立着的人”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也有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中国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 ,这些话语都讲的是一个道理,即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勤奋好学。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未认识到这一点,自恃天才,结果沦为庸才,今天我们学习的方仲永就是其中一例。看看王安石为何“伤”仲永呢? 二作家作品简介及题解 1 本文选用临川

8、先生文集 。作者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 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 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 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 。著有王临 川集 、 王文公文集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题解: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伤”是哀伤,良传的意思,表 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 “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三、朗读释义,师生互动(一)1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教师提示一些字词的读音。 隶(l) 扳( pn) 谒(y) 泯(mn) 称( chn) 卒(z) 2 齐读全

9、文,师评价。 3 指名以讲故事的方式复述课文内容。 (生上台复述后师生评议) 。 (二)请学生翻译课文。 (可一人一句,要讲清重点词语) 补充课文注释: “世隶耕”隶:属于。 “未尝识书具”尝:曾经。 “父异焉”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即书诗四句”书:动词,写。 “并自为其名”自:自己。为:动词,题上。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自:从。是:这。就:完成。 “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或以钱币丐之”或:有的人。 “父利其然也”利:动员的以动用法,以为利。然:这样。 “从先人还家”从:跟从。四 布置作业 1 书后习题(一)预习2 巩固词语的释义及句子的翻译第二课时

10、一检复文学常识,加点词语的解释,及重要句子的翻译。(一)加点词语.世隶耕( ) .未尝识书具( ).借旁近与之(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稍稍宾客其父( ) .余闻之也久( ).从先人在家( ) .受之天也( ).卒之为众人( ) .今夫不受之天( ).泯然众人矣(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二)翻译句子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 。B.父利其然也。 译: 。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 。D.邑人奇之 译: 。E.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译: 。F: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二 合作探究,分析文章、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板书)

11、 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 ,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 3、方仲永少年时能“指物作诗立就” ,长大后“不能称前时之闻” ,到他成年时竟然“泯然众人矣” 。造成这种悲剧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其父利

12、共然“ ,不使学“ ,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4、那么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呢?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 读了方仲永的故事后,大家都会替他感到(惋惜、哀叹)作者在文中对于方仲永“受于人者不至”更是惋惜,所以拟题为-“伤”仲永三 布置作业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第三课时一 学生齐读课文 并指名翻译课文,解释本文的重点词语A 世隶耕( ) B未尝识书具( ) C即书诗四句( ) 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

13、) ( ) E或以钱币乞之( ) ( ) F 从先人还家( ) G 贤于材人远矣( ) 二 总结文中一词多义内容之 于忽啼求之: 环谒于邑人借旁近与之: 于舅家见之:余闻之也久: 贤于材人远矣:不能称前时之闻: 受于人者不至:卒之为众人:二悟读课文,自主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师提问: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课文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角度,观点要鲜明,要有理有据,思路要清楚,语言要简练。 学生自由发言。 (可能出现的观点)1:人们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教育、学习

14、。 2:仅有后天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人自身的努力,即勤奋。 3:我们应该为天才的成长营造怎样的环境?文中邑人惊奇于方仲永的天才,因此,对他“世隶耕”的父亲的态度也有了转变, “宾客其父” 。仲永的父亲呢?日扳仲永环谒邑人“,是世人的吹捧扼杀了仲永的才能。 4: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天赋,有后天教育,有主观努力,三者缺一不可。勤出智慧,勤能补拙。英国首相丘吉尔、古希腊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就是鲜明的例子,实践正明,一个人才能的高低、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的程度如何。 教师总结: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 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三、品读课文,探究文章

15、的美点,体味其妙处 学生自主赏读课文,品评课文的艺术特征。 1:本文借事说理,叙是议的依托,议是叙的深化,说服力强,引人深思。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 2:本文的语言简练隽永。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忽”“即” “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不使学”三个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和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 3:文章先扬后抑,以巨大的反差给人强烈的心理冲击,产生“理不讲而自明”的艺术效果。生 4:事理结合是本文显著特点,但情感的流

16、露也为本文增色不少。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衰伤之情。 四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 的名言警句 5 条。五 布置作业及教学评价考核 教学过程流程图七、教学评价设计学生学习评价表学校: 班级: 姓名:评价等级( A B C D 四个等级)评价指标 评价标准 自评 互评 家长评 老师评 总评能熟练朗读并翻译课文内容 能掌握本课出现的重要文言词语 知识技能 积累文学常识,拓宽知识面 能在朗读、翻译、互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充分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安排写作材料的方法。并运用于写作练习中过程方法情感

17、与价值观懂得天资固然重要,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的道理。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教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学生认知图片积累重要信息)正字音: (教师多媒体展示,学生读、认、记)(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习题及分析要点引导学生诵读课文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分析积累并运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评价检测课件名言导入)课件音频朗读指导学生置疑,教师岁躺讲析,师生互动)学生借助注释,串讲文意,积累文言词语词语教师教学评价表姓名: 年级 时间: 年 月 日项目 因素 a b c 说明1. 举手发言 2. 参与活动 a=积极;b= 一般; c=不积极 情感 与态度 3. 认真情况(做作业、讨论、思考) a

18、=认真;b= 一般;c=不认真。 知识与技能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解释词语。传一乡秀才观之 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或以钱币乞之 .翻译下列句子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仲永的天

19、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仲永的父亲“不使学” 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学生采用笔答小测,教师课后批阅10.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并询问 11 积极表达自己意见 交流与 合作 12.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 a = 能; b = 一般; c = 不能 总评 八、帮助和总结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 5 岁到 20 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 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前两段叙事,最后一段议论。叙事部分详写方仲永幼年才能出众的情形,而略写此后的情况,先仰后场,对 比鲜明,表达了作者的婉惜之情;然后就事说理,提出作者的见解,画龙点睛,起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附板书设计伤仲永王安石指物作诗立就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五岁) (十二三岁) (二十岁)(父)不使学借物说理 后天教育 关键 成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