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论语十则 知识与能力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4、背诵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
2、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教学法。 教学课时:3 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但在这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总是如浩月当空,长明不熄,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个人就是孔子,而这本书就是论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十则,并要求大家课下背诵这篇文章,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生背诵全文,还可以安排单人背诵)二、小组合作理解课文1、10 个小组,每个小组重点负责 1 则2、小组交
3、流3、小组质疑4、教师补充,小结三、合作理解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说:音,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
4、就是志同道合的人。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愠:音,恼怒,怨恨。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忠:忠心 尽心 信:真诚 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复习译文:“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
5、子先生说:温习旧的知识,就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迷惑而无所得); 殆:指精神懈怠 而:却(但是)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是,此、这。 知,通“智”。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贤: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亦即贤士;思:想齐:即
6、相等,也可释为“看齐”省:反省,亦即比照别人不足之处,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译文 孔子说:“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看齐,如果见到有人做不好,也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情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比喻中仍经过严酷考验,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奉行 之:代这句话 欲:想要 施:施与 于:给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字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四、朗读,背诵五、作业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