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课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2、。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学情分析:前一课学习了春 ,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巩固词语。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1、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问题 a第 3 小节和第 5 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 3 小节和第 5 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
3、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 (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 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
4、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三、体验反思。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 b抓住特征 c安排顺序( 角度)d运用修辞 e情景交融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
5、什么相同之处?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 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五、课堂总结。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 ;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 ;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 。平日里,
6、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六、布置作业。1、写作练习: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2、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七、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教学反思: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为了上这篇课文,我曾经反复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了
7、解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深厚感情,真正体会老舍先生的文章之美。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互动交流,合作探究。整节课按照济宁市初中语文倡导的活动式六步教学法“导入新课明确任务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拓展延伸 梳理总结”的思路,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个性得到了发挥。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地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味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对此我有了以下思考:1、重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2、重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虽然存在的许多的不足,但我会继续努力,多钻研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