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苏州园林(叶圣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能认识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能理解文章围绕中心从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特点,把握典型的总分一总的思路和结构。 。2学习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能力目标在几个关键性的预设性目标的引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思考、合作交流、共同研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建构新知,生成新的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和准确、生动、精练的课文语言的品评,使学生体验美的形象,激发审美的情感,促进务真、向善、求美的价值观的形成。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突破方法;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的精美图
2、片,利用情景导入,使苏州园林的美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带着美的享受,学生把握苏州园林“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征,然后在动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圈点评注,找出苏州园林散落在文中的美。难点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突破方 法:设计活动,让学生紧扣对苏州园林 “图画美”的鉴赏和准确、精练、生动的语言的品评这两个重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索,分组合作研究,共同交流评价。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一生成新的问题、新的目标,在螺旋上升的学习研究中,构建新知,掌握一般的研究说明文方法,增加审美体验,丰富个人情感体验。教学方法21速读法:这是眼脑直映、迅速获
3、取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广泛吸收知识,迅速开发信息资源,尤其适应快节奏、信息化的现代生活需要。具体教会学生用扫视法默读,提高阅读效率。2讨论式教学法:激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一、欣赏画面。情景导入设计(一)中国古代文人大都向往功名,但那“悠然见南山”的隐居之趣又时时诱惑着这些高雅的文人墨客。于是在城市之中便建起了一座座优雅的山林,我们称之为园林,这里,便是苏州。苏州历来被誉为“园林之城” ,有俗语“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 甲江南” 。我国著名的作家叶圣陶老人便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对苏州的园林具有深厚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老的生花妙笔,
4、一起去苏州的园林逛一逛吧。设计(二)多媒体展示拙政园、苏州留园、沧浪亭、网师园、狮子林的图片,播放古筝曲,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向学生们介绍各名园的历史及特点。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中国四大古典园林,是唐代大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后为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的归隐之居,取“拙者之为政”的语文而得名。狮子3林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狮子者”而得名,元代的维则曾在狮子林即景中写道“鸟啼花落水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在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沧浪亭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园内景色古朴自然,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反以自然为美。留园始建于明朝嘉靖
5、年问,厅堂宏丽轩敞,风景明静清幽,以其建筑的合理位于苏州园林之首。网师园占地面积很小,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园内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是苏州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刘国正在闲步网师园中写道“寒花瘦竹岸边生,小阁回廊叠画屏。我欲踱桥还却步,一池倒影怕人惊” 。二、朗读课文。形象感知1默读课文,初步体验苏州园林的美。美景、雅乐相得益彰,在这悠远、柔和的诗情画意中,引导学生渐人情景,给学生一种安谧精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渴望。学生带着这份意犹未尽的美的享受,自读课文。悠扬的古筝曲贯穿始终,让学生更加动情地朗读。(1)字词积累。读准下面 加点的字。倘若( tSng) 鉴赏(ji6n) 轩榭(xu6
6、n xi6) 重峦叠嶂(zh6ng)丘壑(h 杏) 嶙峋(In x6n) 斟酌(zhn zhu6) 阑干(18n)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因,依照。自出心裁:出于 fl 心的创造和裁断。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多指关于诗文、美术、建筑等)。重峦叠嶂:重重叠叠 的山峰。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重峦叠嶂,文中指假山堆叠的形状。(2)伴着悠扬的乐曲,学生将美景与美文相结合,交流初读体验。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教师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出苏州园林的总特征。3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然后交流意见,教师适当点评。以问题的形式整体感
7、知文章的方法能充分发挥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用此法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三、精读美文,深入探究1语文活动设计:通过精读美文,让学生围绕“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征找出散落在文中的苏州园林的美,即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远景近景的层次,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学生找出的每一个特点4都利用多媒体配上一幅优美且能表现这一特点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体会。2学生读课文,经过小组问合作探究、交流观点。学生在交流反馈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肯定学生独到的见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和
8、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描绘美景。3教师小结:园林建筑的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诠释了“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这一特点。池中活水潺潺、两岸高低屈曲、任意自然,可见假山的堆叠不是技术而是艺术。从一面花墙中窥见的园林角落中的一处假山都在讲究完美的自然之趣。红绿相间、清新夺目、色彩怡人体现了“花草树木之美” 。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体现了远景近景的层次这一特点。园林补自技艺建筑特点即一面原本单调的自墙,补上几竿竹子,配上一块山石,也使人得到美的感受,在直观感受中体悟“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这一特点。苏州园林简约质朴但不庸俗单调的门窗设计和广漆色彩体现了门窗的别具匠心的设计和绝不刺眼的色彩特点。4在学
9、生把握整体,梳理文章结构之后,层次清晰的结构图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了本文由总到分、由主到次的逻辑说明顺序。5语文活动设计。请学生也做一次导游。介绍几处景点:故宫、泰姬陵、苏州留园、吴江退思园。由学生对比后总结出苏州园林的特点是不讲究对称的,而古代或一般建筑都是讲求对称的,并在文中找出体现这一对比的语段,分析后,指明本文运用了“作比较”地说明方法。作比较在文中运用得比较突出,利用多媒体精心选取几组图片体现各种对 LL(建筑的对称与不对称;5园林自然修剪和整齐的行道树;北京园林的朱漆色彩与园林不刺眼的广漆色彩的对 LL)。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找出文中其他说明方法,每张课件都选取了几组图片来体现例句内
10、容和说明方法的分析,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学习并掌握说明方法,充分发挥了课件辅助教学的作用。6美读文章,品评语言。(1)“标本”原指供学 习、研究使用的动植物、矿物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生动具体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地位,也体现了叶圣陶对苏州园林较高的评价。(2)“技术”与“艺术”的区别。 “技术”是指机械的堆叠,而“艺术”则充满了创造的灵性。(3)在赏析“鱼戏莲叶间”时,可以精心选取拙政园中远香堂的图片。余秋雨在藏着的中国中介绍:远香堂是明代监察御史王献臣在归隐拙政园时修建的荷塘,因爱莲说中“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而得名。学生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借助背景发挥想象和联想,在语言品味中更深入地
11、体会“鱼戏莲叶间”的悠然惬意。(4)“隔而不隔,界而未界”:花墙和廊子并非把园中美景隔开,而是舒缓了游览者的视线,让美景有层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四、问题延伸、拓展研究 文中结尾说“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学了课文,关于苏州园林,你还想知道些 什么?(循环展示园林画面)学生读课文,看画面,发散思考,表达交流自己的看法,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预设学生会提出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苏州有代表性的园林还有哪些?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2苏州园林与历史文化名人。五、作业设计请用一段文字介绍你所在的班级室内布置情况。要求条理清晰,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板书设计 6
12、教学反思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图文并茂中突出了一个“美 字,每一张幻灯片都在柔和的色彩,流畅的画面中努力创设一种美的意境,旨在希望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能学会发现美,享受美,进而去创造美。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将抽象的知识通过丰富、生动的课件具体化、直观化,对学生体悟苏州园林的艺术美、语言美起到了很好的教学辅助作用。二、在欣赏园林环节,对各园林进行了生动的介绍,拓宽学生视野。赏析“鱼戏莲叶间”时又渗透了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了解了远香堂的历史,不仅帮助学生体悟美的意境,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为学生的审美提供了素材。有关资料一、作者资料叶圣陶(189410281988216),作家、教育家、出
13、版家、政治活动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笔名叶圣陶、斯提等。生活在江南水乡一苏州。作品收在叶圣陶集 里。早年当过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 社和文学研究会。 l923 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国文月刊 笔阵等。1931 年“九一八, ,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6 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 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隔膜 线下 倪焕之 ,散文集脚步集 西川集 ,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二、苏州园林园
14、林发展史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 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 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 6 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3 时号称“吴中第一” 。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 6 处,汉代 4 处,南北朝 14 处,唐
15、代 7 处,宋代 ll8 处,元代48 处,明7代 271 处,清代 l30 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 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 200 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关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_-9 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古典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
16、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 ea-典,范。这些建造于 1119 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 q-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于l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0 年沧浪 q-、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也扩展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摘自 WWWsuzhouyuanlincorncn)三、苏州园林的遗产价值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沦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
17、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写意的山水艺术思想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
18、法。完美的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可以体验让人舒畅的生活,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8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 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
19、水平和艺术成就。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宅第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憩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wwwcctvcomcn“走遍中国”栏目中“苏州园林世界文化保护遗产”专题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