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6.2 《郭沫若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50429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2 《郭沫若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6.2 《郭沫若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2 郭沫若诗两首第二课时教案一、课前准备 静夜 二、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与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遨游仙境。今天,我们再面对月光淡淡的静夜,看看它能引起你多少美妙的遐思,使你产生多少奇瑰的想像。 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可配背景音乐:钢琴曲星空,并投影出示朗读节奏、重音。 学生边听边注意老师朗读的声音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和语气的轻松舒缓。 学生模仿,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再集体朗读。 2、探究学习 讨论,理解内容与写法。 a这首诗哪部分写实?哪部分想像?写实与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b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c这首诗的结构与天上的街市有哪些异同? d你

2、最喜欢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 a诗的第一小节描绘了静谧的夜景,属写实;第二小节属想像。无论写实还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静”。 b第二小节开头的劈头一问“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叫咱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诗人的想像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海雾,想像着有“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留下串串珠泪多么奇瑰的想像。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c两首诗的结构大致相同

3、,都是先写景,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写景部分由“街灯”、“明星”的联想把读者的视线由人间转到天上,为第二小节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了铺垫。而静夜则是靠第二小节的“天河何处”结束写景,转而想像的。 d第 4 小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可重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如喜欢第一小节的诗句,可扣住写景的细腻形象,像“笼罩”一词,写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胧而又神秘。“漏出了几点疏星”的“漏”,写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团团白云,而白云之间的空隙里,有隐约可见的闪烁的几颗星星。如喜欢第二小节的诗句“天河何处”,则可以抓住诗人跳动的思绪,由普通的乡间夜景一下子把读者的思绪带到了广袤的

4、宇宙之中,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但紧接的“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飞的心绪往回收拢,模糊的海雾中有什么?使人想到什么?自然引出下文。而喜欢后两句的则又可以把思维转换到想像的角度,为什么流珠?喜极而泣?伤心落泪?抑或无穷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指导学生练习,学习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 a发挥联想与想像,续写句子。 牵牛花开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这个练习很简单,是学生学习联想和想像手法的基础性练习,学生说的答案合理即可。 b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轻柔地、舒缓地、带点神秘味的反复朗读最后两句,再讨论翻译“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用自己的

5、话描述这首诗的想像世界。可让学生对鲛人做合理的推想,也可以选择天上的街市中的想像部分,用自己的话加以描绘。 这个练习也属于开放性的,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说,互相补充,培养学生联想与想像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总结课文 让学生反复朗读,当堂背诵。 教师小结。 “鲛人在岸,对月流珠”的故事,激发了我们多么精妙的幻想。它启示我们,多关注身边的生活,热爱生活吧,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美好! 4、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两首诗,会默写。 想像练习。 在青岛崂山海滨,有一处风光秀丽的旅游景点石老人。这里因为湛蓝的大海中有一块状如老人的大石头而得此名。请你发挥想像。写一个有关石老人的故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家乡的某一处历史遗迹,或根据自己掌握的民间故事进行拓展写作。 荐阅读:郭沫若诗集女神。5、信息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