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育才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 陋室铭复习学案 苏教版一、复习目标:1.了解“说”这种文体,认识韩愈,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2.背诵全文,能识记课下的重点文言 词,并能通译全文。3.理解文章寓意。4.对名句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二、知识梳理:1.马说作者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昌黎,后人因称韩昌黎。晚任吏部侍郎,卒谥 “文” ,后人又称“韩吏部” 、 “韩文公” 。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2.强调几个读音:食:食马者 食不饱 骈死 槽栃 外见 邪3.重点注释:(课下出现的在这里没有显示)故虽有名马:即使 奴隶
2、人:马夫是马也:指示代词,这样的。 才美不外见:才能、特长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 策之;食之:代词,代指千里马。鸣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执策:名词,马鞭。策之:动词,鞭打,驱使。 其真无马邪:难道其真不知马也:恐怕4.几个通假:“食马者”中 “_”通“_” ,意思是: “才美不外见”中“_”通“_” ,意思是: “食之不能尽其材”中, “_”通“_” ,意思是: “其真无马邪”中, “_”通“_” ,意思是: 5.几个重点语句的翻译: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栃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6.理解填空:点名伯乐对千里马的
3、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写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 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语句是: 能表现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7.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无一字直接谈到人才。作者将千里马比做人才,把食马者比做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把伯乐比做善于识别、发现人才的人,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嘲讽和鞭挞,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作用。三、达标训练:2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1.解释下面句中
4、加点的词。 (3 分)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翻 译下面的句子。3 分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两处停顿。 1 分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4.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 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将人才比作“_” ,而以伯乐喻指_,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_。(2 分) 5.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节,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3 分) 6.下列句中斜体词意思相同的
5、一组是( )(2 分)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故虽有名马 虽千里不敢易也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屋舍俨然 D.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策之不以其道7.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C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8.请写出 4 个含“马”字的成语。 (2 分) 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第 2 段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第 3 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3、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你认
6、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4、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5、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发挥作用最需要的是什么? 6、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7、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8、在作者看来, “伯乐” 与“ 千里马 ”哪个更重要?为什么?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 ,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陋室铭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了解“铭”这种文体,认识刘禹锡,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2.背诵全文,能识记课下
7、的重点文言词,并能通译全文。3.体会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4.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二、知识梳理:1. 刘禹锡(772842) ,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屡遭贬谪,本文即作于此间。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 ,是作者在和州刺史任上写的。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通常用韵文写成。2. 本文起首四句,以正衬发端,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类比) ,自然引出正题:颂扬陋室。点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再从自然环境的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衬托陋室不陋。最后以“诸葛庐”
8、“子云亭”类比,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然后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有力地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3.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4.重点文言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出名,著名 灵:灵验,神奇 斯是陋室:斯:这 。 惟吾德馨: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使乱。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劳:使劳累何陋之有?:何:什么。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调素琴: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
9、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浅薄的人5.翻译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译: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我的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身心劳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它简陋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译;(来到室内)谈笑的是学识渊博的人,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4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译: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6.理解填空: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或点明全文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的句子:可
10、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文中描写“陋室 “环境清幽、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人物不俗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衬托主人的德才,从中可以看出士人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清高独傲的思想倾向。 )用典故赞美“陋室“ 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
11、灵。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主旨句)7.课文理解问答: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以山水作类比;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以不 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暗示虽陋室而不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上” 和“ 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对偶;“上”“入” 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 (一绿一青色彩清丽,生意盎然,陋室自然环境别致优雅,宛如世外桃源。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名贤之
12、室类比自己“陋室”,反映了作者以古名贤自况的思想境界,表明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自己就是君子,品德高尚,安贫乐道,所以住的陋室也就不陋了。 )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引用孔子的话,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突出了“惟吾德馨”这一主题,有力的表现了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高尚情操。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的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示例:这种交友方式可取,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三、达标训练:1、刘禹锡是 朝诗人, “铭”是古代可在器物上
13、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押韵的。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惟吾德馨( ) 调素琴( ) 无案牍之劳形( )3、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有仙则名 调素琴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4、 陋室铭通过赞扬简陋的屋子,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富贵、保持 的愿望和不求闻达、 的生活情趣。55、 陋室铭采用 的写法,以“不高” 、 “不深”衬托“陋”以“仙” 、 “龙”衬托“ ”,以“名” 、 “灵”衬托“ ”,展示出陋室不陋,表现陋室主主人的 品质。6、唐代窦庠在其诗醉中赠符载中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的 、 与之意思相近。7、 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优雅的句子是 8、 陋室铭的主旨句是 9、刘禹锡既然是写自己的陋室,却为何还要提及“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0 结尾引用孔子的话起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