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类型7.2《三峡》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1).doc

  • 上传人:weiwoduzun
  • 文档编号:4648953
  • 上传时间:2019-01-06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104.15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7.2《三峡》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1).doc
    资源描述:

    1、1甘肃省金塔县第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三峡导学案(无答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鉴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难点: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了解、热爱祖国美丽的河山。 三知识链接作者郦道元及三峡资料,四学习内容 、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理清思路根据文章想象三峡壮景,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巧妙。三峡 (作者: )自 (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略无

    2、 ( ) 阙( ) 处;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 ) 非 亭午( ) 夜分 ( )不见 曦( ) 月。 阅后回答:1、文章第一句写出山的 和 。这是正面具体写出山的绵延不断的景致。2、文 章第二句写山 、 。3、描写三峡两岸群山巍峨绵亘、夹江对峙的壮丽景色的句子是: 4、归纳这段主要写: 至于夏水 襄( ) 陵,沿 溯( ) 阻 绝( ) 。 或( ) 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 ) 乘 奔( ) 御风不 以( )疾( ) 也。 阅后回 答:1、文段中从侧面描写夏季江水湍急的句子是: 2、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 3、由“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3、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一句,你想到谁的诗? 4、怎样理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一句?5、文段中作者抓住山势陡峭的特点,采用 手法,通过“ ” 、 “ ”的航行描写以及“ ”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夏天三峡江水的凶猛。6、归纳这段主要写: 春冬之 时( ) , 则( ) 素湍( ) 绿潭, 回清( ) 倒影。绝巘(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 ) 其间。 清( )荣( )峻( ) 茂( ) , 良( ) 多趣味。 阅后回答:21、春冬之时,三峡的自然景观别具一格, “良多趣味” ,具体表现在: 2、描写夏季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 3、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

    4、: 4、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 5、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静景描写的句子是: 动景描写的句子是: 6、文段中写景是从视觉上写,请从文中找出写俯视的句子是: 仰视的句子是: 7、归纳这段主要写: 每至 晴初( ) 霜 旦( )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属( ) 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 转( ) 久 绝( ) 。 故( )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阅后回答:1、文段蝇从正面和侧面描写猿声凄婉的句子是: 2、文段中引用“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有什么作用?3、文章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第一段) 。用“ ”写

    5、尽了深秋的凄婉优美(第四段) 。归纳这段主要写: 、理解性的默写: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 2、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 3、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 、课文内容理解1、阅读课文:你认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对联。,天高地厚华夏情。三峡景色美, 。4、阅读课文,用自已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6、全文是按先 后 的顺序来写,描写四季景色时,主要突出夏水的 ,春冬之水的 ,秋景的 。7、 “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水“清” ; “荣” ;山“峻” ; “茂” 。如此

    6、“清荣峻茂”的三峡美景自然会使人产生 的感受。 (最后一空用原文回答)8、文中用“ ”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用原文回答)9、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春季: 秋季: 3夏季: 冬季: 10、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 ,这是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11、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1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3、昔日郦道元笔下的美丽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是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

    7、特点和时代变化。综合能力测试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 (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 (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阙处( ) 曦月( ) 襄陵( )沿溯( ) 御风( ) 素湍( )怪柏( ) 飞漱( ) 属引( )3三峡具体指哪三峡?_ 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_ 5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 )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是( ) 。提示:从视角的角度。_ 6根据文中内容,解释“峡”的意思。_ 7有人认为三峡壮美,有人却说三峡秀美,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_ 8

    8、最后一句诗写出了渔者怎样的生活?_ 9文章描写了三峡美丽的风光,请你利用文中的词句,组成一副对联。_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4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粗词。 (1)横柯上蔽_ (2)窥谷忘反_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

    9、接,千百成峰。 3理解填空(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_的特征(用自已的话概括)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 山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5文中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_6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_,_”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清、水之_、山之_、山之_,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7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_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的人生态度。8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A风烟俱净百废具兴 B猛浪若奔在昼犹昏C一百许里

    10、高可二黍许 D急湍甚箭甚矣,汝之不惠9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A从流飘荡 B任意东西 C互相轩邈 D天下独绝10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_11、 “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12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3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B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 ”字。C “千百 ”, “千” “百”等词在文中都是虚指,言其多。D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14下列句中未用对偶这一手法的是( )A泉水激石成韵 B蝉则无绝 C鸢飞忘返 D夹岸寒树1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 “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 “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 “左右”的意思。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D “鸢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7.2《三峡》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1).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464895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