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尊生 教案4.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464809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尊生 教案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5-2016学年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尊生 教案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尊生教案教学目标:1、 找出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2、 能直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3、 认识庄子不要让生命沦为工具的思想及对生命价值和尊严的张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 学习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技巧。重点、难点1讲授选文 1、选文 2。2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把握庄子尊生的思想。3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 以为舟则沈 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教学设计:一:自读自译全文二:思考:1、这两则文选各是从什么方面来阐明“尊生”主旨的?你认为其中包含的最有价值的思想是什么?提示:本节第 1 则选文,主旨是说生命是至高无上的价值,所以不能让任何东西损害和拖

2、累生命,要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第 2 则选文,主旨是说既不能使自己的生命沦落为某种工具,又不能拿别人的生命来充当自己的工具;这种思想大大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体现了对人的大关怀,是庄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2、体会庄子的尊生思想从一般意义上说,尊生体现在两个具体方面:一是要珍重自己的生命。在面临世俗名利的时候,庄子学派强烈主张以生命为本,反对让世俗名利牵累和祸害生命。他们津津乐道的许由、子州支伯(子州支父)、善卷、石户之农等形象,都不愿为了拥有世人看得最重的天下,而祸害自己的生命,或者使生命处在危险当中。曲辕栎树为了保全生命,不懈地追求无所可用的境界,最终得其所愿。这些寓言都强调了生命对人

3、生抉择的决定性意义。孔子和孟子拿仁、义跟生命对比,以一种极端的形式来彰显仁、义的价值,主要是反对世人为了得生、避患而无所不为;庄子及其后学拿天下和生命相比,以一种极端的形式来彰显生命的价值,主要是反对世人以养伤身、以利累形。也许这两家互相补充才更加圆满。二是要珍重他人的生命。尊生不只意味着一系列以自我生命为中心的选择,而且意味着深切关怀他人的生命。太王古公亶(dn)父在狄人的侵扰下,不忍心为了地盘而使百姓丧命,便毅然从邠(bn)出走到岐山之下。这里突出的主要就是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说,尊生意味着不能使生命沦落为工具。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反对自身的异化;如果一个人被外物

4、役使而不能主宰外物,那么他作为人就不是目的了,而是被异化成了手段。在现实生活中,人被异化的危险无处不在。物质、技术、权力及其相关的欲求都可以把人异化。面对这种困境,庄子学派提出了“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思想,对现实人生极有警示意义。二是反对把他人工具化。栎社树的寓言并不是要讨论木匠或树木的问题,而是传达对现实人生的思考。匠石和栎树是两种价值取向的代表。匠石认为栎树是无所可用的“散木”,他的价值取舍的标准是树木能否满足做船、做棺材、做器具、做门户、做柱子等一切世俗功利要求。从他的立场上说,树木的价值就体现为充当某种工具或手段。他拒绝跟不符合这种价值取向的对象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所以,面对高大无比、观者如市的栎树,他“不肯观”“行不辍”,并斥责了对栎树叹为观止的弟子。跟匠石截然相反,栎树把“无所可用”当成“大用”,不懈追求,一方面坚决拒绝充当工具性价值的载体,一方面坚决反对匠石把自己当做工具。栎树用托梦的形式说:“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这句话里的潜台词是:我跟你都是天然平等的“造化之一物”,不要期求对方成为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性的物。庄子提出的不要让生命沦为工具的思想,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沉痛感悟,也大大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体现了对人的关怀。3、结合生活中的体会和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