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限时小卷(三十)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好一座奇山,所视之处皆是大自然的馈赠,林木苍翠,错落有致,清新俊逸。那些孱弱的燕雀在参天古木的荫庇下也能远离尘嚣,安享静逸。虽一路在荆棘中穿行,但当身处山巅,俯视脚下小至毫厘的建筑,中间周道如砥时,顿感人类上下翻飞的巨大空间在大自然看来不过是咫尺罢了,就如同鲲鹏看待斥 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Au chn zh oBu li zh oCku chn d hoDku li d ho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从那以后,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冥思暇想,遨游在美妙的梦境中。B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把沉封的心
2、胸敞开,让狭隘自私淡去;把自由的心灵放飞,让豁达宽容回归。C懵懵懂懂的孩子在成长中,会跌跤,会犯错,请善待孩子吧,别对他们吹毛求痴。D读书,能使枯涸的心变得温润;读书,能使平庸的人生变得多姿多彩。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原打算介绍李华向王强借阅平凡的世界,没想到他已经离开学校,跟父母回老家探亲去了。B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C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是否华丽,而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温度。D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4下列各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行路难(其一)中“欲
3、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说明诗人仕途受阻,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B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C十五从军征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老兵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D过零丁洋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以比喻方式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而且蕴藏着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25文言文阅读。孙晷,字文度,吴国富春人。晷为儿童时,神明清审,志气贞立。及长,恭孝清约 ,学识有理义。虽家丰厚,而晷常布衣蔬食,躬亲
4、垄亩,诵咏不废 ,欣然独得。父母起居尝馔,虽诸兄亲馈,而晷不离左右。富春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于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扶侍,所诣之处,则于门外树下藩屏之间隐息。兄尝笃疾经年 ,晷躬自持侍,药石甘苦,必经心目,跋涉山水,祈求恳至。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敬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人有生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注释】 恭孝清约:恭敬孝顺,清廉节俭。废:停止。笃疾经年:病重多年。(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恭孝清约
5、及:等到B躬亲垄亩 躬:亲自C所诣之处 诣:拜见D须去而出 去:离开(2)下列句子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则于门外树下藩屏之间隐息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B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穿井得一人)C尝射于家圃(卖油翁)D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3)下列句子,与“亲故有穷老者数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B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C帝感其诚(愚公移山)D可以一战(曹刿论战)(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晷孝敬父母,亲自服侍父亲外出,一路小心伺候。B孙晷的兄长长年生病,孙晷不辞辛劳跋山涉水去照顾
6、他。C孙晷乐善好施,帮助别人竭尽全力,即便是别人都厌烦的人他也能以礼相待。D孙晷看到别人割自家稻谷时,没有当面揭穿,事后还主动帮助,宽厚待人。(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晷常布衣蔬食,躬亲垄亩。_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_参考答案1C2D 【解析】 A冥思暇想冥思遐想;B.沉封尘封;C.吹毛求痴吹毛求疵。3C 【解析】 A表意不明;B.成分残缺;D.搭配不当。4B 【解析】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5(1)C (2)C(3)A (4)B(5)孙晷常常穿布衣吃素食,亲自在田间耕种。亲朋故交中有几个穷困潦倒年老的,常常前来讨要东西,人们大多厌烦慢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