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三十六讲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真题赏析题一: 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题二: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 B.取少量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加热液体题三: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题四: 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题五: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题六: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题七: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实验室用 KMnO4制取 O2应选用的一套实验装置为_(填字母代号)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为_。(2)B 或 C 装置均可作制取 CO2的发生装置,B 的
2、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使 B 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3)若用下图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 H2,请简述操作步骤。题八: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仪器 a 的名称是_;利用装置 B 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时,锥形瓶内长颈漏斗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原因是_;实验结束后,要分离出锥形瓶中的固体物质,应用的分离方法是_。(2)下面是利用装置 E 收集氧气的操作,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填序号)待集气瓶内充满氧气后,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上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3)已知:氨气
3、(NH 3)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备氨气,请你从上图中选出制备一瓶氨气所需要的装置组合是_。题九: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做法,错误的是( )A用 100mL 的量筒量取 30mL 水B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动过滤器里的液体C酸液、碱液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3D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一有气泡冒出马上收集,以免造成浪费E实验室制取气体前,先检査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药品F用试管加热固体药品时,只有有水生成时,才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题十: 指出下图所示各图中的错误操作可能引起的后果: A:倾倒稀盐酸_;
4、B: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_;C: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铜粉末_;D:读取量筒中的液体体积数_;E: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_。题十一: 小明在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抽中的题目是:用固体氯化钠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他的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A选择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B将氯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称量 3.0gC用 50 mL 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D用内壁附有水珠的烧杯配制溶液题十二: 小莉、小晶两位同学用如下两种不同方法,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小莉用固体氯化钠和水配制溶液(1)小莉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
5、杯、_和试剂瓶。(2)小莉实验时应进行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_、装瓶并贴标签。小晶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3)小晶实验时应量取水的体积是_mL(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为 lg/cm3) 。(4)若小晶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5%。 (选填“” “”或“=” )题十三: 下面两幅示意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4(1)图 1 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 1 可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主要是由原子的_(填序号)决定的。A最外层电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质子数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转变成的_也是构成
6、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2)图 2 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实质是_结合生成水。题十四: 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从 Na、Mg 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 Na、Mg 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NaOH 溶液和 Ca(OH) 2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由此可见,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2)图 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图 2 反应的实质是_结合成水分子。由此可见:得到同一物质,运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能不同。题十五: 探究学习小组在
7、实验室中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 CO2并探究 CO2与过氧化钠(Na 2O2)的反应。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Na 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 CO2、H 2O 发生反应:52Na2O22CO 2=2Na2CO3O 2,2Na 2O22H 2O=4NaOHO 2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利用装置 A 制取 CO2的优点是_。(2)装置 B 的作用是吸收 CO2中混有的 H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装置 D 的作用是_。(4)装置 E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填写化学式),该气体还可以用下列装置中的_进行收集(填写字母标号)。(5)为探究反应后装置 C
8、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判断,反应后装置 C 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为_。题十六: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 1】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猜想: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 Na2CO3;猜想: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 NaOH 和 Na2CO3。则 NaOH 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查阅资料】碱性的 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 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CO 2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实验探究 1】为确
9、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6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_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加入_ 证明猜想成立【提出问题 2】如何测量该部分变质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实验探究 2】小红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铁架台略去),实验在 27,101kPa 下进行,步骤如下:按图连接好装置;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该样品 2g,放入 A 中试管内,向 B 中集气瓶中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至瓶颈处;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碳酸氢钠
10、溶液 220mL。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步骤和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_;(2)B 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_;(3)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_(填“有”或“没有”);(4)变质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在 27,101kPa 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g/L)(计算结果精确至 1%)7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真题赏析题一: A详解:使用量筒测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和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A 项错误。题二: A详解:取用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B 错误;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绝对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C 错误;
11、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D 错误。题三: B详解: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试剂时,胶头滴管应悬空放在容器口的正上方,以免玷污滴管并进一步污染试剂瓶中的药液,A 项正确;可使用漏斗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但不可给正在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以防引起酒精着火伤人,B 项错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C 项正确;洗刷干净的试管,应倒置于试管架上晾干,D 项正确。题四: C详解: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若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 1/3,会导致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A项正确;自来水中含有消毒剂等一些可溶性杂质,若用自来水冲洗胶头滴管,在使用胶头滴管吸取试剂
12、时,会污染试剂瓶中的试剂,B 项正确;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容易引起酒精着火伤人,C 项错误;用量筒量液读数时,视线偏高(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D 项正确。题五: C详解:向试管中放入块状固体时,应采取“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A 项中的操作会打破试管底;读量筒内的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B 项错误;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让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失,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C 项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质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称量规则,D 项错误。题六: A详解: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
13、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B 项错误;过滤需要玻璃棒引流,C 项错误;用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称量规则,D 项错误。本题只有 A 项中的操作正确。题七: (1)AD(或 AE) 2KMnO 4 K2MnO4 + MnO2 + O2 (2)关闭胶皮管上的弹簧夹,试管内因继续反应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压强增大,会把液体压到隔8板以下使其不与固体接触,停止反应(3)先使集气瓶盛满水,然后从 a 管通入氢气详解:(1)实验室用加热 KMnO4的方法制取氧气,因此发生装置选 A,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2
14、)关闭胶皮管上的弹簧夹,试管内因继续反应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压强增大,会把液体压到隔板以下使其不与固体接触,停止反应;(3)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先使集气瓶盛满水,然后从 a 管通入氢气,随着压强的增大,水会从 b 管排出,这样即可收集到氢气。题八: (1)集气瓶;2H 2O2 2H2O+O2;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过滤 (2) (3)AD详解:(1)仪器 a 是实验室常用于收集气体的集气瓶;利用装置 B 制取氧气可在常温下发生反应,可推断出采用的是二氧化锰在常温下催化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实验时,锥形瓶内长颈漏斗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
15、漏斗逸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由于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实验结束后,可以用过滤的方法从溶液中分离出二氧化锰;(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的正确顺序是: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上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待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后,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3)氨气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采用装置 D;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备氨气,由于反应需要加热,所以要选择装置 A。题九: ABDF详解:用量筒量液时,应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不要用大量筒量取较少的液体,也不要
16、用小量筒分多次量取较多的液体,A 项量筒的选择不合理;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目的是防止液体流到漏斗外面,若在过滤时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容易使滤纸破损,B 项中的操作错误;如果不慎将酸液或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C 项操作正确;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这是因为开始排出的气体是试管中的空气,等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D 项操作错误;为防止药品的浪费,制取气体前,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加入药品,E 项操作正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而不仅只有有水生成时,才将试管口略向
17、下倾斜,F 项操作错误。本9题应选 ABDF。题十: 桌面被腐蚀,盖上瓶塞后会导致试剂瓶中的药品被污染(或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或导致液体飞溅)会导致试管中的液体沸腾喷出(或拇指不小心用力后导致试管从试管夹中脱落而破碎) 药品沾到试管壁上 读数偏大 污染滴管,进一步导致试剂瓶中的试剂被污染 详解: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试剂时,取下的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应向着手心,试管应稍倾斜,否则将导致桌面被腐蚀,盖上瓶塞后会导致试剂瓶中的药品被污染;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会腐蚀标签;倒入试管中的液体发生飞溅现象等;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加热时手持长柄且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加
18、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图中的操作可能会导致试管中的液体沸腾喷出;或拇指不小心用力后导致试管从试管夹中脱落而破碎;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应按照“一横、二送、三慢竖”的步骤进行操作,图中操作会导致药品沾到试管壁上;读取量筒中的液体体积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用胶头滴管向容器中滴加液体试管时,胶头滴管应悬空放在容器口的正上方,图中操作会污染滴管,进一步导致试剂瓶中的试剂被污染。题十一: AC详解:溶液配制过程中需要用到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等,其中的玻璃仪器是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A 项正确;配制
19、 50 g 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 g6%=3.0 g,称量氯化钠时应将氯化钠放在托盘内的纸片上,需水的质量为 50 g3.0 g=47 g,水需要用量筒来量取,47 g 水的体积是 47mL,应选用 50mL 的量筒来量取,B 项错误、C 项正确;若烧杯内壁附着有水,相当于所取水的量偏多,会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D 项错误。题十二: (1)玻璃棒 (2)溶解 (3)75 (4)详解:(1)配制 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试剂瓶等属于玻璃仪器;(2)配制
20、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所需的水,最后在烧杯中进行溶解,配制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并贴标签;(3)设需 20%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x,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可列式得:100g5%=x20%,解得 x=25g,则所需水的质量为:100g 25g =75g,75g 水的体积为75mL;(4)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10题十三: (1)A 离子 (2)氢离子(或 H+)和氢氧根离子(或 OH )详解:(1)由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 1
21、 可知,该变化过程中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得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由图 1 中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可知,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转变成的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2)由微观示意图 2 可知,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题十四: (1)原子结构不同(或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合理即可) ;分子结构不同(或 1 个 CO2分子比 1 个 CO 分子多 1 个氧原子) (合理即可) ;都含有 OH (2)2H 2+O2 2H2O;H +和 OH 详解:(1)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22、的最小粒子,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就不一样;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溶液中都含有 OH ,因此 NaOH 和 Ca(OH)2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2)图 1 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微观模型图、图 2 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题十五: (1)CaCO32HCl=CaCl 2H 2OCO 2 可以使反应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或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或停止,其他答案合理即可)(2)NaHCO3HCl=NaClH 2OCO 2 (3)吸收未反应的 CO2(或吸收 CO2)(4)O2 ad(5)NaOH 和 Na2CO3(填写名称也可)详解:(1)装置 A 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
23、氧化碳,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即可;关闭弹簧夹时,装置 A 内的压强增大,从而使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内,使固体和液体分离,致使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时,被压入长颈漏斗内的液体进入试管内,使固体和液体接触,开始发生反应。所以利用装置 A 制取 CO2的优点是:可以使反应随开随用,随关随停;(2)装置 B 中的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 2OCO 2;(3)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装置 D 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4)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会生成氧气,氢氧化钠可以将未反应的二氧化碳除去,所以装置 E 中收
24、集到的气体是 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所以还可以用装置 ad 进行收集;(5)固体加水后没有出现气泡,说明固体中不含过氧化钠;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会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滴加稀盐酸后,会生成气体,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由于所加的氯化钙溶液是足量的,说明溶液中的碳酸钠已被完全除去,根据反11应后滤液的 pH12,可以推出原固体中还含有氢氧化钠,所以反应后装置 C 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题十六: 【提出猜想】2NaOHCO 2=Na2CO3H 2O【实验探究 1】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过量 CaCl2溶液(或 BaCl2溶液)Na2CO3Ca
25、Cl 2=2NaClCaCO 3(或 Na2CO3BaCl 2=2NaClBaCO 3 )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色【实验探究 2】(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避免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而损耗,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3)没有 (4)48%详解: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放置,易潮解,也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有关的反应方程式是2NaOHCO 2=Na2CO3H 2O。要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需要证明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 1】为了防止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除去碳酸钠时,只能加入过量的中性溶液 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不能加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方程式是 Na2CO3CaCl 2=
26、2NaClCaCO 3或Na2CO3BaCl 2=2NaClBaCO 3;将沉淀过滤后,再加入指示剂,如果溶液变色,就说明还含有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实验探究 2】要测定碳酸钠的含量,可以通过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体积来进行计算。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所以不能用水来代替碳酸氢钠溶液;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需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排出溶液的体积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试管中的气体对测定没有影响;量筒中收集到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220mL,说明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也为220mL,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0L103 1.8g/L0.396g。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Na2CO3H 2SO4=Na2SO4H 2OCO 2106 44x 0.396g x0.954g10644 x0.396g变质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48%。0.954g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