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9 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程标准 学法指导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1.联系必修一内容,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2.运用比较法把握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过程、实质与影响。3.采用列表法比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4.运用归纳法整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阶段。知识点一 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1)时间:1978 年 12 月。(2)内容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强调在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同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3)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概念: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试点:安徽省和四川省。(3)特征:包产到户。(4)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到 1984 年,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3.乡镇企业(1)概念:是指农村
3、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2)意义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知识点二 国有企业改革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1984 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2.国有企业改革(1)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知识点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2.意义: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
4、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误区警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产品分配实行“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图示巧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数字巧记 经济体制改革可归纳为“一、二、三”(1)一个目标: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两个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3)三个关键点:小岗村突破、 “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误区警示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所有制形式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
5、为基础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生产目的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 实现共同富裕后果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盲目的,容易引起经济危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图示巧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归纳为“四个阶段”主题 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及过程史料探究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史料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 ”注: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思考 史料反映了我国农村怎样的经济制度?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使农业生产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2.国有企业改革史料 为完善
6、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以提高企业活力,放权让利、加强企业的责任制成为 80 年代的国营企业改革的重点。“放权让利 ”的改革是从四川开始的。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逐户核定企业的利润指标,规定当年增产增收的目标,允许他们在实现目标以后提留分享少量利润,作为企业的基金,并允许给职工发放少量奖金。环球视野:中国共产党关于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的探索注:把企业的一定的自主经营权交给企业自己,同时也让出一部分利润给企业自主使用。思考 史料中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分析这一改革是如何调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的。答案 目的:扩大企业自主权,提高(增强)企业活力。调动:(企业)允许提留少量利润;(职工) 允
7、许发放少量奖金。史论形成 全面认识经济体制改革必要性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改革经济体制也是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迫切要求目的 解放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提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本质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内容在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同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在城市,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主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原因及作用史料探究1.提出史料 1992 年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
8、珠海、上海等地 。在视察途中,他发表谈话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注: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作出了重大贡献。思考 史料中邓小平的谈话阐明了什么本质问题?答案 阐明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发展史料 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思考 据史料,指出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答案 变化: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到公有制为主体与非公有制经
9、济并存。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作用史料 在 1978 年的时候,全国个体户只有 14 万户,私营企业一户都没有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到 2002 年底,我国有雇工 8 人以上的私营企业234 万户,雇工在 7 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 2 377 万户,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数超过 8 000 万,加上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超过 2.2 亿。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1/3 左右,对每年 GDP 增量的贡献率已经超过 60%。注:19561978 年,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思考 史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
10、析史料中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发展。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定;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及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论断。史论形成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原因、特点及意义1.原因(1)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3)改革开放的十多年实践,也证明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4)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摆脱了姓“资”姓“社”的思想束缚。(5)国际上东
11、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的教训。(6)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奠定了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2.特点(1)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2)宏观调控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3)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根本目标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意义(1)市场经济机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2)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3
12、)市场经济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使中国迅速摆脱贫穷落后状态,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课堂小结知识网络 答题术语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以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目标。4.1992 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 世纪初,中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阅读与思考提示:1978 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国
13、内生产总值、居民生活水平都取得了显著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城乡生活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解析与探究1.提示: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材料一认为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的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材料二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提示:“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用一定的计划经济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1921 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通过市场用
14、固定的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市场交流。这些史实说明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1.(2017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回到正确轨道的开始,是中国共产党各个方面工作发生历史性转折的开端。 ”该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解析 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
15、折。故答案为 A。答案 A2.(2017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20 世纪 70 年代末,我国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其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农村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是因为国家( )A.大力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B.实行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赋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C 项。答案 C3.改革开放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举措。20 世纪80 年代,我国曾在改革中实践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
16、的道路。这条道路是( )A.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C.大力推行联产承包 D.限制农民进城打工解析 由“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可知,农民可以不从事农业,而进厂从事工业生产,但又并未进城务工,说明农民是就地工作,进了乡镇企业,故选B 项。答案 B4.(2017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1985 年 1 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 34 个省属企业。该决定主要是为了( )A.调整工业布局 B.实行政企分开C.增强企业活力 D.鼓励租赁经营解析 调整工业布局是在调整工业的地区分布,材料没有涉
17、及到,故 A 项错误;实行政企分开是指管理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B 项错误;“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是下放权力,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故 C 项正确;鼓励租赁经营,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D 项错误。答案 C5.(2017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84 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转向城市,主要是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加强计划管理 D.发展乡镇企业解析 1984 年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故 A 项正确;1992 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
18、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间不对,故 B 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属于改革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发展的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重视市场的作用,故 C 项错误;发展乡镇企业属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不属于国有企业改革,故 D 项错误。答案 A6.(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从此,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迈向(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解析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 C7.中共
1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78 年 11 月,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18 位农民签下“生死状” ,实行包产到户,揭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1982 年 1 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材料二 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 年)材料三 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入,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20、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成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3)材料三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解析 第(1)问,根据 “包产到户”进行分析。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从材料信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判断是中共十四大。第(4)问,综合三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回答。答案 (1)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放了
21、农村生产力。(任答两点即可)(2)环节: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3)会议:中共十四大。(4)特点:从农村到城市(或从农业到国有企业)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或从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73 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在借地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有的搞了包产到户。这( )A.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D.系统纠正了农村的“左”倾错误解析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故 A 项
22、错误;材料内容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故 B 项正确;人民公社体制是在 1983 年撤销的,故 C 项错误;1973 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材料内容出现在“左”倾错误严重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不能系统纠正农村的“左”倾错误,故 D 项错误。答案 B2.(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1978 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 )A.城市 B.农村 C.沿海 D.内地解析 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始于 1984 年,故 A 项错误;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首先在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 B 项正确;沿海和内地一词不能
23、体现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领域,故 C、D 项错误。答案 B3.(2018四川乐山高一下学期期中)80 年代初期农村盛传一些民谣: “全家一起干,不到天黑不吃饭。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 ”这反映出( )A.下放权利解放了生产力B.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C.市场经济兼顾各方利益D.土地流转有利于致富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开放陆续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获得农业经营自主权的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 A 项正确。答案 A4.(2018河南平顶山高一下学期期中)1984 年,是中国
24、改革的小高潮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级合作社在全国推行开来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解析 高级合作社是在 1953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推行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于 1978 年开始实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1984 年中国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 C 项正确;1992 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 项错误。答案 C5.(2017河北张家口期末)下图是 20 世纪 80 年代深圳特区的宣传标语。 1984 年,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时对这句标语表示了
25、肯定。这表明( )A.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得以改变D.计划经济下的价值观被冲破解析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人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谈效率观念、金钱观念。A 项发生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1984 年,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故排除 B 项;题干所述事实不能反映单一公有制的改变,故排除 C 项。答案 D6.(2018河南郑州高一下学期期中)1984 年之后,国营企业逐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到 1987 年,全国已有 80%的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
26、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一改革( )A.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C.保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D.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 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主要是给予企业一定生产经营自主权,故 A 项正确。答案 A7.(2018四川德阳高一下学期期中)以下是国务院从 1992 年起颁布和实施了的部分新政策。这表明,我国政府着力( )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1992.12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1993.2关于坚决制止乱集资和加强债券发行管理的通知1993.4关于严格审批和认真清理各类开发区的通知1994.7A.完善
27、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开放范围C.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D.构建经济法律体系解析 政府加强干预经济的主要目的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故 A 项正确;材料中的通知与扩大开放范围无关,故 B 项错误;材料中通知反映了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增强,故 C 项错误;材料是行政通知与经济法律体系无关,故 D 项错误。答案 A8.(2018四川资阳高一下学期期中)下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类别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 77.6% 22.4%1997 25.5% 38.1% 17.9% 18.5%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
28、业管理体制的改革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解析 A 项与国民经济成分无关,故 A 项错误;B 项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C 项是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结果,不是原因,故 C 项错误;D 项是国民经济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故 D 项正确。答案 D二、非选择题9.(2017湖北枣阳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 “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
29、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格猛涨。原来一匹大牲口不过 1 000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 1 500 元以上,小毛驴更时兴,涨到了 800 元以上。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评述材料中关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 本题型属于观点评述题,即对观点进行判断后论证。这类题型的特点是:要么给出一个人的观点,让学生进行对与错的判断,要么给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观点,让学生选择其一进行论证。无论怎样都属于开放型
30、的答题。就这类试题要注意三步:第一步,进行选择或者判断。即亮出观点;第二步进行论证,如果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则直接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直接论证。如若不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则要先亮出自己观点,然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第三步是分析对与错的原因。答案 观点一:“包产到户”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依据:“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言之有理即可)观点二:“包产到户”限制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机械化。依据:“包产到户”使农业经营较为分散,不利于现代机械化生产,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导致农民生产力量较为薄弱,不利于农业集约化和现代化。(言之有理即可)观点三:兼顾以上两种观点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