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2019 学 年 湖 北 省 仙 桃 中 学高 一 第 一 学 期 10 月 考 试历 史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2、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1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产生的重要纪年方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年法。按照干支纪年方法,1902 年应该是( )A 甲未年B 丁子年C 壬寅年D 辛酉年2“夏朝
3、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 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上述材料最能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继承权力和财产B 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C 宗族是管理国家的组织D “天下为公”的局面形成4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观察下图,
4、鲁国位于( )A B C D 5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实行( )A 禅让制B 世袭制C 宗法制D 礼乐制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 )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皇帝制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7西周一诸侯的妻室和子嗣状况见下表,能继承诸侯位的应是( )妻室 子嗣妻(正配)二哥(20 岁)四哥(15 岁)妾一(侧室)大哥(23 岁)妾二(侧室)三哥(18 岁)A 二哥(20
5、 岁)B 四哥(15 岁)C 大哥(23 岁)D 三哥(18 岁)8秦王赢政从公元前 230 年到公元前 221 年,灭掉了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六国中最早和最后被灭掉的国家是( )A 韩国燕国B 韩国齐国C 赵国燕国D 魏国齐国9假使有一位秦朝高官,他每天的工作很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要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是( )A 太尉B 丞相C 廷尉D 御史大夫10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如图所示)。对这一记载认识正确的是( )A 吸取前朝教训,废除了秦的郡县制度B 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 管理体系多样,有效控
6、制了地方政权D 王国相对独立,后来威胁了专制皇权11魏晋时期修谱之风盛行,除了帝王将相的世系,一般宗族的家谱也受到广泛重视。这一时期形成这种风气的制度性因素是( )A 世官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12史书载:皇帝要破格提拔大理少卿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驳回诏书。皇帝向韦弘景、薛存庆解释提拔刘士泾的理由,任命诏书最终才得以颁布执行。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 唐朝的门下省 B 宋朝的枢密院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1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 )记述 出处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
7、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A 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B 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C 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D 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1414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科
8、举制D 行省制15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判断,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B 元朝的行政制度改革C 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D 清朝的国家机构设置16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17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新的权力机构的出现B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C 清代丞相权力过大D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18我国古
9、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 “于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B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D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19在中国古代无论中央或地方,无论行政机构或官僚机构的变化无不折射着某个时代的政治特色,反映着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请按产生时序排列以下中国古代官职( )参知政事布政司县令节度使御史大夫内阁首辅军机大臣A
10、 B C D 20有学者在论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甲同学:秦汉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乙同学:唐朝开创的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丙同学:宋朝增设的“参知政事”,进一步分散了相权。丁同学:明成祖设立内阁,标志着内阁制的出现。( )A 乙丙对,甲丁错B 甲乙错,丙丁对C 甲丙丁对,乙错D 甲乙丙丁均对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21社
11、会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正确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大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
12、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摘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人民版)(1)依据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2)结合材料二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士族,不在选举也。(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
13、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四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朝代 东晋 隋 唐 北宋比例 4 172 245 461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1)指出上述前三则材料所体现的选官制度名称及各自选官的主要依据。(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主要作用。2018-2019 学 年 湖 北 省 仙 桃 中 学高 一 第 一 学 期 10 月 考 试历 史 答 案1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 1901 年是辛丑条约签订的年份,辛丑之后对应的应该是壬寅,故 C 项正确。其他
14、搭配与题干中天干地支的信息不符,排除。2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以得知既掌握神权,又掌握行政权,明显表现出神权和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故 C 项正确。材料中 “秩宗”是一官名,后世用为礼部的习称,并非地方官员;材料中的“卜、巫、史”等都是官民,没有体现血缘关系,也没有体现宗族,因此 ABD 均错误。所以答案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名师点睛】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有控制内外服的权力,借神权以巩固王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度,打破了地方的血缘关系,中央权力进一步加强。商周时期都是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的特点。3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15、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封建诸侯,西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宝塔式”森严的等级制度;而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宗法制,奴隶主贵族根据与周天子血缘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统治集团形成“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反映了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家国同构、家国一体,故 B 项正确。A 项和C 项只能体现 “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D 项是夏之前的局面,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易错警示】西周时期实行的最主要的制度是宗法制和分封制,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
16、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它维系了分封制,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它们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鲜明特点,“家”和“国 ”密切结合。4B【解析】试题分析:西周分封制下的鲁国位于今日的山东省。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分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故土,建立鲁国,国都为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今山东省西南部。故答案选 B。 是齐国;是燕国; 是楚国。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5D【解析】【详解】根据料“天子的是能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卿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可知,从天子到士的用品有层层
17、等级,尊卑鲜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维系政治等级的分封制相关的礼乐制度,D 项正确。禅让制是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与材料不符,A 错误。世袭制就是将名号、爵位以及财产等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这种传承主要有“家”的传承,诸侯国的传承,天下的传承等,与材料不符,B 错误。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划分的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 D 项。6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以理解到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地方以血缘为联系的宗族自治,在一直在社会基层有效运作,管理着一宗一姓的公共事务。乡绅、长老在农村的公共事务的管理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
18、自己的王室成员和功臣的制度,排除 A;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 C 与题干不符;皇帝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排除 D。故答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在当时的影响: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保证王权的稳定,保证贵族的特权;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建立封建等级政治结构。宗法制对现在社会的影响:时至今日,宗法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
19、,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7A【解析】【详解】西周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原则,正妻所生的第一子为嫡长子方可继承王位,按照表格二哥属于嫡长子,只有他可以继承王位,A 正确。B、C 和 D 不属于嫡长子,不能继承王位。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公元前 230 年-公元前 221 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所以根据所学答案选 B。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9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对一些违
20、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可以看出,这名官员应该是秦朝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辅佐丞相处理政事同时监察百官。故选 D。B 项是掌握的行政权;A 项掌握的是军权;C 项是地方的武官。因此 ABC 均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公九卿制。【名师点睛】秦朝三公:丞相,政府最高行政长官,有一个秘书处十三曹,下辖九卿。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驻在皇宫;侍御史,
21、弹劾中央和皇宫一切事;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10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由题干材料可知,题目反映的是汉初推行郡国并行体制,这一制度造成西汉初年王国势力尾大不掉,威胁中央集权。故 D 项符合题意,A、B 、 C 三项与这一制度不符,排除。所以应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初的郡国并行制11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最重视家世门第,世族为防止家世血统混淆,为防止庶族假冒士族,世家大族便编写家谱 ,C 项正确。世官制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与材料不符,排除 A。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
22、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与材料不符,排除 B。科举制是指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与材料不符,排除 D。12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皇帝要破格提拔刘士泾为太仆卿,其诏书遭到给事中官员的驳回,皇帝只好再向给事中官员解释破格提拔刘士泾的理由,诏书才得以通过执行;故可知给事中有封还皇帝诏书的权力,隶属于唐朝的门下省,A 项正确。宋朝的枢密院负责军事,不具备封还皇帝诏书的权力,排除 B。明朝的内阁是皇帝咨政机构,后来权力逐渐增大,与材料不符,排除 C。清朝的军机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听命于皇帝,成为加强皇权的工具,与材料
23、不符,排除 D。【点睛】本题熟悉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史实即可知道答案。13D【解析】表格中文献通考是从积极角度说明地方制度被割除带来的积极作用,朱子语类从地方权力被收之后促使地方无权,导致外族入侵时地方没有足够对抗的经济实力,故 D 项正确;虽然实行分化事权并不能铲除割据基础,故 A 项错误;宋初君臣的构想是加强中央集权,却失去了对抗外族入侵的实力,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信息显然没有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故 C 项错误。14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
24、创造力”说明论述的是科举制度特点,C 项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研究 科举制15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强调此时废中书省,权分六部,废除行省,权分三司,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明朝的机构调整,C 项符合题意,正确。 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 C。16A【解析】明初,为防止宦官专权乱政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明中后期皇帝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使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并导致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故 A 项正确;明朝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使专制
25、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故 B 项错误;皇帝重用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说明内阁议政功能没有丧失,故 C 项错误;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其因在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故 D 项错误。1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D 项也是与史实不符合,BC 项说法错误,所以排除这三项内容。清朝的内阁只是管理日常事务的机构,雍正时期设立了军机处。所以答案选 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军机处【名师点睛】军机处影响:(1)提高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2)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达到顶峰,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18D【解析】试题分析:本
26、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A 反映的是周朝分封制,B反映的是宗法制,都不是强化中央集权;C 反映的是隋唐三省六部制下发挥大臣集体的作用,集思广益,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 反映的是元朝地方制度行省制度,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行省制度19B【解析】【详解】知政事是北宋时期分割宰相行政权官职,布政司是明朝负责财政机构,县令是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官员,节度使是唐朝时期地方官员,御史大夫是秦朝时期中央负责监察官职,内阁首辅是明朝辅佐皇帝中枢官员,军机大臣是清朝中央官职。依据时间排序,B 正确。20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
27、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故甲错在“秦汉”。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发展科举制,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故乙错误。参知政事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宋朝设置参知政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丙正确。明成祖时设立内阁,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标志着内阁产生,故丁正确。综上所述,甲乙错,丙丁对,排除 ACD,所以选 B。21(1)变局:统治阶级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布衣。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28、。(2)观点:中央集权制度符合中国古代国情。依据:以农耕经济为主;中国地域广阔;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 ”的信息从西周和西汉时期官员出身回答。第二小问从地方制度变化以及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转变角度回答。(2)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一“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归纳出“中央集权制度符合中国古代国情”。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中国古代经济模式、地域性以及多民族国家统一需要角度回答。22(1)制度:世卿世禄(世官制)制、察举制、科举制。依据:血缘、德才、考试成绩。(2)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公正;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提高了官员素质;形成了重学风气;【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归纳出世官制;依据材料二“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可知是察举制;依据材料三“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可知是科举制,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围绕选官制度标准从血缘、德才、考试成绩角度回答。(2)依据材料三“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以及材料四表格中“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从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官员素质提高等角度回答。【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