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 年 四 川 省 棠 湖 中 学 高 二 上 学 期 第 一 次 月 考理 综 生 物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 贴 在 答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 写 在 试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2、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B 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 淋巴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D 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2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
3、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 维持内环境中 Na 、K 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繁殖季节里,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C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D人类活动不能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但能改变演替速度4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的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B 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C 真核细胞的核膜上
4、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 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5如图是反射弧示意图,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若 Q 处受损,仍可产生感觉B该反射弧中包括三个神经元C在神经中枢中表示有两个突触D若 P 处受损,电刺激 Q 处肌肉不收缩6下图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B 参与突触形成的肌细胞膜面积增大有利于神经递质的作用C 兴奋时,其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D 释放的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7如图为人体某神经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
5、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1)示意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2)针刺手指皮肤时,感受器能够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上通透性增加,导致相应的_离子进入细胞内。(3)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中枢,再经过多个中间神经元的传导、传递,在_产生痛觉痛觉开始产生的时间应_(选填早于、迟于、等于)相关肌肉收缩开始产生的时间。(4)在手指上针刺取血时可以不出现缩手反射,原因是_。8某些植物能分泌一些化学物质用于抑制别种植物在其周围生长, 这称为他感作用。最近,科学家试图往大麦等农作物中转入控制合成这些化学物质的基因。请回答:(1)获取目的基因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是_,对获取的目的基因可以
6、通过_与运载体结合。(2)为了验证转基因大麦对邻近杂草生长具有他感作用,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预期实验现象。方法步骤:选取 A、B、C 三个栽种盒,在栽种土壤表面画 5 cm* 5 cm 的小方格,每小方格中心放一 粒大麦或杂草种子。三个栽种盒的播种方式依次为:A:_ ;B:只种大麦种子;C:_。洒上少许细泥土覆盖种子并浇水,把三个实验栽种盒放在_的环境 中培养 2 周-4 周。每天观察记录,统计盒内植株的_比较三个栽种盒的植物生长差异情况。预期的实验现象:_。9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 A,隐性基因为 a;乙病显性基因为 B,隐性基因为 b;据查-1 体内不
7、含乙病的致病基因。(1)控制遗传病甲的基因位于_ 染色体上,属_性基因;控制遗传病乙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属_性基因。(2)-1 的基因型是_,-2 能产生_种卵细胞,含 ab 的卵细胞所占的比例为_。(3)从理论上分析,若-1 和-2 再生女孩,可能有_ 种基因型, _种表现型。(4)-7 和-8 婚配,他们生一个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_ 。10植物生理学家对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边是其中的一些实验数据曲线:(1)甲图中 AB 段和 CD 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分别是_和_。(2)欲提高温室栽培的叶类蔬菜的产量,甲图中信息告诉我们,应_,并可在夜间适当_温度。(3)甲图曲线的最强光合
8、作用需要的最低 CO2浓度是_mg/l。图中 m 点为 70Lx 光照强度下的 CO2饱和点,如果提高光照强度,则 m 点的位置将向_移动。(4)乙图中 30时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 C02_mg/h,如果呼吸作用的原料全部是葡萄糖,则 30时 10 小时需要消耗葡萄糖_mg。 (5)乙图中如光照相同时间,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 30时的量相比(_)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比较11请据图回答问题:(1)分析图 1,用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如将装置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其茎的生长情况是_。(2)图 2 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
9、的关系,曲线上 C 点表示_,曲线上 H 点表示_。(3)图 1 的装置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若为 m,则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_。2018-2019 学 年 四 川 省 棠 湖 中 学 高 二 上 学 期 第 一 次 月 考理 综 生 物 答 案1D【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构成,A 项正确;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浆和淋巴结中,B 项正确;淋巴液经淋巴循环,最终在左右锁骨的静脉处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C 项正确;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低于血浆中的,D 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免疫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10、,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D【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使生命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 项正确;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pH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 项正确;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与内环境中 Na 、K 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关,C 项正确;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D 项错误。3C【解析】试题分析:种群“S”型增长曲线表示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成年鲈鱼吞食幼小鲈鱼的行为不属于捕食,因为捕食属于种间关系,人类活动既能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也能改变速度,捕食和竞争等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故 C 正确。考点:
11、本题旨在考查种间关系的辨别和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4A【解析】【分析】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含有核孔)、染色质、核仁,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内的核仁与某种 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详解】真核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在其上面有多种酶附着,因而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A正确;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B错误;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是蛋白质、RNA 等生物大分子的运输通道,但是 DNA(脱氧核糖核酸)不同通过,C 错误;与真核细
12、胞的细胞核相比,原核细胞的拟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D 错误。5D【解析】试题分析:Q 是 传 出 神 经 , 若 Q 处 受 损 , 刺 激 感 受 器 , 兴 奋 能 传 到 神 经 中 枢 并 沿 脊 髓 上 传 到大 脑 皮 层 , 仍 可 产 生 感 觉 , A 正 确 ; 由 胞 体 的 个 数 可 知 : 该 反 射 弧 中 包 括 三 个 神 经 元 ,B 正 确 ; 看 图 可 知 : 在 神 经 中 枢 中 表 示 有 两 个 突 触 , C 正 确 ; Q 是 传 出 神 经 , 若 P 处 受损 , 电 刺 激 Q 处 肌 肉 仍 能 收 缩 , D 错 误 。考点:
13、本 题 考 查 了 反 射 弧 的 结 构 , 兴 奋 在 反 射 弧 中 的 传 导 , 意 在 考 查 学 生 的 识 图 能 力 , 理 解能 力 , 难 度 一 般 。6D【解析】【分析】分析示意图可知: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其产生与高尔基体有关,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出间隙,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为突触前膜,为突出间隙,内含组织液;为突触后膜,其上含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详解】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其产生与高尔基体有关,A 正确;与突触形成的肌细胞膜面积增大有利于神经递质的作用,B 正确;为突触后膜,其兴奋时膜内
14、外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C 正确;是突触前膜,其释放的神经递质不一定是蛋白质,D 错误。7传出神经末梢和肌肉 钠 大脑皮层 迟于 大脑皮层中枢对脊髓中枢的抑制 【解析】【分析】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1)感受器:感受刺激,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2)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神经中枢;(3)神经中枢:对兴奋进行分析综合;(4)传出神经: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5)效应器: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详解】(1)根据突触的方向和神经节的位置可知手指皮肤是感受器,则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肌肉。(2)针刺手指皮肤时,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导致钠离子进入细胞内,使得细
15、胞膜内阳离子多于细胞膜外,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从而产生兴奋。(3)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中枢,再经过多个中间神经元的传导、传递,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需要时间较长;而肌肉收缩直接在脊髓的控制下即可完成,需要的神经元较少,所以痛觉迟于相关肌肉收缩开始产生的时间。(4)手指意外受针刺,会出现缩手反射,但在手指上针刺取血时可以不出现缩手反射,可能是因为大脑皮层中枢对脊髓中枢的抑制作用。【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射弧结构及神经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能够准确判断图中各个结构所属的反射弧成分,进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答题。8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DNA 连接酶 大麦种子和杂草种子同行种植 只种杂
16、草种子 相同且适宜 平均株高 A 盒中的杂草生长情况明显比 C 盒中的差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验证转基因大麦的他感作用,需要做三组实验:即只种大麦种子、只种杂草种子、大麦种子和杂草种子都种;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对照、单一变量原则,因此需要将三个实验盒放到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该实验可通过比较每组中植株的平均高度来验证大麦种子的他感作用,即与大麦种子一起种植的杂草生长状况比单独种植杂草的生长状况差。【详解】(1)在基因工程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先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再用 DNA 连接酶将两者连接起来。(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实验应
17、该设计三组实验,且已 B 组知只种大麦种子,则 A 组大麦种子和杂草种子同行种植,C 组只种杂草种子。将三组种子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2-4 周;通过统计盒内植株的平均株高来比较三个栽种盒的植物生长差异情况。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转基因大麦对邻近杂草生长具有他感作用,因此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A 盒中的杂草生长情况明显比 C 盒中的差。【点睛】在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实验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是薄弱环节,因此在平时的练习时,多总结、归纳效果可能更好。9常 隐 X 隐 AaXBY 4 1/4 6 2 1/3 【解析】【分析】据图分析,-1 与-2 正常,-7 女儿患甲病,-
18、6 儿子乙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隐性遗传,又因为-1 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 X 染色体隐性遗传。【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 X 隐性遗传病。(2)-1 的基因型为 AaXBY,-2 的基因型为 AaXBXb,因此-2 能产生 AXB、AX b、aX B、aX b4 种卵细胞,其中含 ab 的卵细胞占 1/4。(3)已知-1 的基因型为 AaXBY,-2 的基因型为 AaXBXb,则他们再生女孩可能的基因型有32=6 种,表现型有 21=2 种。(4)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题只需要考虑甲病。据图分析,-3 与-4 正常,-10
19、患甲病,说明-3 和-4 的基因型都为 Aa,则-8 的基因型为 1/3AA、2/3A;-7 患甲病,基因型为 aa,其与-8 婚配,后代患甲病的规律=2/31/2=1/3。【点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解答问题的顺序,通常要先要根据亲代与子代的性状表现先来断定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与基因的遗传方式,然后再判断某个体的基因型并计算相应的概率;若题目中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遗传病时,则要遵循“各个击破”与“化零为整”的原则,即先将甲、乙两种遗传病分别作独立的研究,然后再将二者按题目的要求而合理的整合起来。10CO2 浓度 光照强度 提高 CO2 浓度和光照强度 降低 500 mg/L 右 3 20.45
20、 C 【解析】【分析】甲图描述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解答第(2)小题需从图甲中获取信息,曲线在 CO2浓度为 500mg/L 即达到饱和点,当达到 CO2饱和点后,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乙图描述的是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图中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表示的是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黑暗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示呼吸速率,因此图中 E 点时,两条曲线相交,表明净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仍然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详解】(1)甲图 AB 段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CD 段随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光合作用速率不变,当提高光照强度时,光合作用
21、速率升高,所影响因素是光照强度。(2)根据甲图分析可知,适当提高 CO2浓度和光照强度,都可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同时可在夜间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从而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提高温室栽培的叶类蔬菜的产量。(3)甲图中曲线可以看出最强光合作用时的光照强度是 700LX,此时最低的二氧化碳浓度是500mg/L;图中 m 点为 70Lx 光照强度下的 CO2饱和点,如果提高光照强度,由图中三条曲线对比可以得出,m 点的位置将向右移。(4)据乙图分析,30 0C 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就是该温度下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对应图中的 3;根据呼吸作用的总反应式可知:6CO 2C 6H12O6即
22、:6443=180x,X=2.045mg/h,所以 10h 需要葡萄糖量=2.04510=20.45mg。(5)35时,净光合速率是 3mg/h,呼吸作用消耗是 3.5mg/h,因此该温度下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是 6.5mg/h;30时,净光合速率是 3.5mg/h,呼吸作用消耗是 3mg/h,因此该温度下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是 6.5mg/h。因此,所以 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 30时的量相等,故选 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能够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分析甲图中 AB 段和CD 段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限制因子,并弄清楚图乙中两条曲线的含义,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
23、答题。11 向窗口弯曲生长 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最适生长素浓度 大于 m 小于 2m 【解析】【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特点是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 1 种四个幼苗分别表现为:背地生长、背地生长、直立生长、向光生长。图 2 中,生长素浓度在 O 点C 点的范围内是促进生长的,而在 C 点以后的范围内是抑制生长的。【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实验的自变量是否接受单侧光照,蚕豆放置的方向等是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因此应选图 1 中两组实验;如将装置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蚕豆植株只有靠近窗口部位能接受单侧光照,因此会向窗口弯曲生长。(2)图 2 中,曲线上 C 点与横坐标相交,表示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曲线上 H 点对应的是最适生长素浓度。(3)由于受重力作用的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茎的近地侧由于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远地侧,导致植物的茎具有负向地性,因此图 1 装置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若为 m,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应该是大于 m,且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图中 n,即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 m 小于 2m。【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分析题图,判断图 1 中各个幼苗的生长情况以及图 2 中不同线段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