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测评(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3 题。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慈善思想和慈善活动古已有之。但综观中国古代的慈善救济活动,与现代意义上的慈善活动有很大不同。同丰富而久远的慈善思想和由政府推动的慈善救济工作相比,中国的民间慈善事业相对滞后,即使在民间慈善事业相对活跃的明清时期,民间慈善活动也只局限于工商业发达的江南地区。这种状况的形成与儒家思想的羁绊有很大关系。在儒家看来,个人慈善活动的存在会从一个侧面印证政府的不“仁” 。因此,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的中国封建王朝对民间慈
2、善活动有很大的排斥性。早期宗教团体从事的救济活动就不断遭到非议。唐代宋憬反佛教时,就举出了孔子禁止子路在卫国出私财济民的故事。当时孔子说:“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是害怕子路得罪卫君才说这番话的,因为私人慈善活动可能会引起政治性猜忌。宋憬据此认为,只要政府施行仁政,根本不需要民间的小慈。这样,在唐代以后,宗教团体的济贫工作逐渐被政府接管,民间慈善活动鲜有作为,直至明清之际江南慈善活动的兴起。中国古代的慈善事业基本上是一种精英或富人的事业。慈善活动一般都由地方上有影响的士绅或官员主办,经费来源主要是少数富人的捐献,平民百姓由于贫困很少参与。也就是说,从经济实力和社会
3、地位两方面来看,士绅等所谓的社会精英独尊社会慈善的特权。因此,中国古代的慈善事业是很难生根发展的。另外,在家长制的中国古代,一些热心公益的士绅和官吏很少采用社区组织的方式来推动慈善工作,大多是自己有钱自己来办。中国古代的慈善活动基本上是一个内敛性的、封闭的系统,这与慈善事业开放性、社会化的特征是背道而驰的,因而制约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在自我家庭国家的链条中,始终没有“社团”这个概念。慈善始于家是行善的最高原则,如果有能力,不先照顾家庭而行善于外,会被说成沽名钓誉。范仲淹的“义田”,宋熹的“社仓”都是为族人而设。宋代刘宰三设粥局赈济灾民,由于没有社团的支撑,最终也没有建立起永久的制度。明清时期
4、,虽然政府欢迎士绅从事社区慈善工作,但是这些活动仅限于灾年开展。承平时期政府是不主张他们串联的,以免造反。清代的慈善机构大部分是“官督民办”,多少也有点这个意思。中国古代的慈善事业除了救济功能外,还有社会控制的功能。这一点从明末清初的同善会看得非常清楚。同善会的条款规定:同善会以劝善为主,善款得优先发给孝子、节妇等无靠之人,而“不孝不悌、赌博酗酒、游手游食者”,一律禁止施济。由此可见,同善会有特别明显的道德取向。封建士绅的匡世济民,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同时,他们将慈善机构作为道德教化的场所,有利于封建王朝的社会控制,由于这样的社会功能,封建统治阶级才能容忍民间慈善
5、机构组织的存在和发展。(节选自牟正华中国古代的慈善思想与慈善活动,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民间慈善事业相对滞后,表现为中国古代民间慈善活动极少,这与中国封建王朝对民间慈善活动的排斥有关。B.中国古代民间慈善活动大多是个人行为,主办慈善活动的主要是士绅或官员等精英,这跟他们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有关。C.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慈善活动选择无依无靠之人作为赈济对象,从而匡世济民,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D.中国古代慈善活动有很强的封闭性和内敛性。慈善活动的赈济范围大多局限于宗族内部,这制约了慈善事业的发展。解析:C 项,“选择无依无
6、靠之人”错,中国古代慈善事业有明显的道德取向。答案:C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限制,唐代以后,宗教团体的慈善救济活动逐渐被官府接管,民间慈善事业直到明清时期始终不够发达。B.明清时期民间慈善活动之所以在江南相对活跃,一方面与该地区的工商业有了长足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政府的容忍有关。C.明清时期,政府虽然允许一些士绅在灾年从事社区慈善活动,但是不允许他们串联,这样做主要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考虑。D.宋朝刘宰所设的粥局,是为灾民而设,与范仲淹的“义田” 、宋熹的“社仓”的赈济对象有所不同,但仍然没有民间社团的参与。解析:C 项,“但不允许他们串联”错
7、,原文是“承平时期政府是不主张他们串联的” 。答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封建王朝排斥民间慈善活动有其思想根源。中国封建王朝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在儒家看来,个人慈善活动显示了政府的不“仁” 。B.中国古代慈善事业有明显的道德取向,以其道德标准达到抑恶劝善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C.中国古代社会化的民间慈善组织始终没有发展起来,这是因为儒家的价值观讲求修身、齐家、治国,行善而不先顺家,就会受人非议。D.中国慈善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也存在许多不足,这为我们发展现代慈善事业提供了许多启示,比如要注重慈善事业的开放性和社会化
8、等。解析:B 项,“中国古代慈善事业有明显的道德取向”发挥的是社会控制功能,而“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属于救济功能。答案:B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47 题。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登绍圣元年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移虔州教授。以尝言隆祐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 。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曰:“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曰:“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纯礼泣下。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
9、,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 ”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 ”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祐学术,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破田畴,发墟墓,朴至,请罢之。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
10、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曰:“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在广南,止其帅孙竢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朴尝自志其墓曰:“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 ”盖叙其平生云。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六,有删改)注:鞫:审问。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B.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
11、不害也C.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D.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解析:通读全文,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答案:B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B.“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C.“祭酒”,古代礼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兼负责
12、国家祭祀时的仪式典礼。D.“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事迹或悼念性的文字。解析:C 项,“祭酒”,古代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答案:C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李朴耿直刚正,敢于进言。他因曾经言说隆祐太后处事不当而被停职查办;他批评翰林承旨范纯礼不敢言,没有范父的风范。B.李朴指摘时弊,忠于朝廷。他入朝答对,认为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如果今天政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C.李朴傲视当朝权贵。中书侍郎冯熙载想以邂逅的方式与李朴相见,李朴笑道,既然不能见蔡京,就更不能邂逅冯熙载。D.李朴历任官
13、职,颇有声望。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在任职之处都留有很好的名声。解析:D 项,涉及很多官职,应到文中找到这些官职,然后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国子祭酒”和“秘书监”两个官职李朴都没有上任。答案:D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5 分)(2)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5 分)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和句式:“死”,处于死地;“危言”,危言耸听;“动”,使动用法;“诸”,之于;“惟王氏之听”,宾语前置句式;“莫”,没有人。参考答案:(1)忌恨(他
14、)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自若,没有害怕的神色。(2)现在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学说,败坏思想学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参考译文:李朴字先之,虔州兴国人。考取绍圣元年进士,调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特别器重赞许他。调任虔州教授。因曾经说隆祐太后不该废处瑶华宫一事,朝廷下诏审问他。忌恨他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自若,没有害怕的神色。随即追回官衔,勒令停职,遇上赦免,安排任汀州司户。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己说待罪四十六天,听不到皇帝的声音,对李朴说:“某事难道有利于国家吗?某事难道有利于人民吗?”李朴说:“承
15、旨知道却不说,没有你父亲的风范。 ”范纯礼哭泣。右司谏陈瓘推荐李朴,有旨召他答对,李朴首先说:“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开始出现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来就各执己见,互相排挤攻击,如果今天政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 ”又说:“现在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学说,败坏思想学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希望下诏不要拘泥于王氏,就会英才辈出了。 ”蔡京讨厌李朴的耿直,其他宰相三次拟定授官,都扣压不下发,重新任命他为虔州教授。(蔡京)又让谏官弹劾李朴是元祐学派,不该任教导儒生的职务,将他罢免任肇庆府四会令。有奸民说县东产金宝,破坏田地,发掘墓地,李朴到后,请求停止这件事。改任承事郎,临江军
16、清江县知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钦宗在东宫时就听说了他的名字,等到登位后,授任李朴著作郎,半年内共升迁五次直到国子祭酒,因病不能上任。高宗登位,授予秘书监,召他速来,未到就去世,享年六十五岁。李朴从担任小官开始,天下人尊重他的名望。蔡京想要强行招致他,让李朴知道蔡京厚待他的意思,答应让他做侍从,李朴极力拒绝不见,蔡京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然而最终没有加害他。中书侍郎冯熙载想邂逅李朴,李朴笑道:“不能见蔡京,怎能邂逅冯熙载呢?”做官所到之处有声望。在广南,阻止帅臣孙竢以空文为皇帝效力,不如调拨常赋资助边疆。反对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的计策,消除了边境的祸患,人们称赞他的智谋。李朴曾自己写
17、墓志铭说:“以天下为心,以道学为本体,以时势为实用,这样就可以了。 ”大概是对他生平的叙述。有章贡集二十卷在世上流传。(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的明诗,完成第 89 题。朝 耕袁中道荷锄出茅屋,月色白如素。过林滴水声,一天好雾露。东方犹未光,灿灿动霞路。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8.诗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5 分)解析:分析诗歌的画面,首先要找出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结合景物的特点,分析这些景物组合的意境。如“月色” “露珠” “晨雾” “霞光” “白鹭”等,是闲适和愉悦的。参考答案:诗歌描写出一幅清新、美丽、自然的乡村晨景图,表现了作者对纯
18、朴自然的乡村景色与田园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同时表现出农家生活的快乐、闲适之情。9.从整首诗来看,诗人主要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景?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 分)解析:鉴赏的重点是“过林滴水声” “不觉叱牛声,惊起双白鹭”句。这两处采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突出了环境的幽静和乡村生活的闲适。参考答案:诗人采用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的手法来写景。农村的早晨极为清静,路过小树林,能听到树叶上滴落水珠的声音;早起耕耘的农人吆喝耕牛的声音,惊起一双白鹭。突出表现了乡村的宁静、闲适。(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用“ , ”描写了山间四时中春夏两季的美丽
19、景致。 (2)郦道元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 , 。 ”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 答案:(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2)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3)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乙 选考题请在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25 分)何老师曾宪涛何老师是我中学时的数学老师,已退休几年,现在和我住一个小区。每每遇到他,总见他挎个布包,包里凸显出酒瓶的形状。问他干吗去,回答买啤酒,要么回答卖酒瓶。尽管不好意思,他还是如实回答。他告
20、诉我他酒瘾很大,现在病重,医生不准喝酒,便改喝啤酒,每天两瓶。何老师有两个孩子,小的在外地工作,大的是个女儿,好像有点毛病,个子长不高,学习也不行,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在我单位食堂找了份工作,三十六七了还没成家。何老师最操心她。他女儿我认识,她也知道我是她父亲的学生,我去食堂买饭,她会对我笑笑。何老师说,医生说她不能结婚。何老师还说自己是活不长久的,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那天下班回来,妻对我说,何老师老是在咱家窗前转来转去,好像有什么事。我忙站到窗前,果然见何老师又转回来了,他肩上没有挎布包。我朝窗外说:“何老师,有事吗?”我打开门,何老师进来,就在茶几旁的小凳上坐下。我叫他坐沙发,他摆摆手,我
21、拿烟给他,他也摆摆手说只喝酒不抽烟,接下来问我:“结果出来了吗?”他一问,我才想起最近单位要裁员。裁谁不裁谁,先由基层各部门员工投票,最后再领导确定。按老百姓的说法就是投票选下岗的。几天来,他们家一直在坐卧不宁的煎熬中等待着今天的结果。雯雯太老实,也不会为人,投票肯定会被投下来。何老师满面忧愁:“不知结果出来了没有。 ”“还没听说,”我安慰老师,“雯雯那么能干,领导会掌握的,她不会下来。 ”何老师摇摇头。我忽然想起问:“你没找过启华吗?”启华是我们单位老总,也是何老师的学生。何老师说没有。“为啥不跟启华打个招呼?”他叹了口气:“那怎么好意思”“有啥不好意思?他再是老总,你也是他老师。 ”何老师
22、表情极为难堪。我看得出他心里的矛盾,既不愿做这种事,又怕对不住女儿。他摇摇头说:“当老师的怎么能找学生走后门。她妈这两天一直跟我吵,骂我没用。 ”我说:“你该早提醒我一下,我来跟启华说。 ”何老师摆摆手,站起身要走,又说:“结果啥时候能出来?”我说:“你等等,我问问启华。 ”我立刻拨通了启华的电话,问他裁员名单出来了吗。启华反问我:“问这干啥?”我直接问:“何老师的女儿雯雯怎么样?”那边低声道:“没有她。我这里还有人,回头再说。电话挂了。 ”何老师一直眼巴巴地看着我打电话,当我放下电话告诉他裁员名单里没有雯雯时,他脸上两行泪水无声地流了下来。妻递给何老师一条毛巾,何老师擦了把脸说:“这下放心了
23、,雯雯要是下岗了,我也没法活了。 ”何老师连声说着谢谢走了。后来我见到启华时,他告诉我,要是按票数,何雯雯真要下岗了,我给动了一下。我说:“何老师说他不好意思找你。 ”启华说:“不找好,不找好,我心里有数。你不要告诉老师,千万别叫老师谢我。 ”我拿不准该不该把启华动手脚的事告诉老师,在路上遇见老师,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说了。老师听后突然站住,看着我道:“我该怎么办?”我说:“启华说千万别谢他,免得传出去叫他被动。 ”老师怔了怔,说:“不是这个意思”第二天,何老师就找我来了,说他昨晚一夜没睡好觉,说着从布包里拿出两瓶酒,竟然是两瓶茅台,很老很老的包装。何老师告诉我:“这还是你们上学那时候一个学生
24、家长送到我家的,感谢我对他孩子的辅导。当时我没在家,他放下酒就走了。我到底也不知道是谁送的。多少年来,这酒我一直没舍得喝,你拿去送给启华,问问他是把谁换下了雯雯,求求他,叫人家上岗,不然不然我这往后的日子都不会安心的。 ”这是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的,看着老师那无法拒绝的眼神,只好同意了。我把酒放在启华桌上,把老师的话对他说了。启华看着酒,看了良久,我本以为他要责怪我,没想到启华对我道:“你叫老师安心吧,没人换下雯雯,完全是按票数来的,我根本没动手脚。 ”我愣住了,转身要走的时候,启华又叫住了我:“知道当年这酒是谁送给老师的吗?”我转过头,惊奇地看着启华半晌,启华对我摆摆手说:“你先回吧,等有时
25、间我和你一块儿去看老师。 ”(选自北方文学,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A.何老师碍于面子,不肯以老师的身份去找管事的学生启华走后门解决女儿面临的下岗问题,所以老伴跟他吵,甚至骂他没用。B.何老师觉得女儿太老实,也不会为人,投票肯定会被投下来,而“我”认为其实她能干,领导会掌握情况,他的担心是多余的。C.“我”把启华动手脚的事告诉何老师后,何老师想到的是,启华帮助他让雯雯留了下来,他一时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感谢启华。D.前文写何老师当年收到不明家长送的两瓶茅台酒,下文通过启华的问话补充交代了送酒的正是他的家长,前后照应,行文严谨。E.小说围绕着何老
26、师关心女儿下不下岗的中心事件,表现了人的多种矛盾处境,这种矛盾在何老师、 “我”和启华身上都有体现。解析:A 项,“碍于面子”的理解不当,何老师是认为不能走后门才不肯找的。B 项,“我”说的话是安慰何老师的。C 项,何老师想到的是,雯雯换下别人,别人就要下岗,他为因自己的事影响别人深感不安。答案:DE(2)小说中的何老师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解析:关于何老师的形象特点,可以从文中相关的情节和事件中加以概括。如何老师因担心女儿被裁下来,所以忧心忡忡,由此可知他对孩子的疼爱;他不去为女儿的事求自己教过的学生,由此可知他的自尊;当他得知女儿换下了别人后,他又求学生叫别人上岗,
27、这又反映了他的善良和厚道。参考答案:疼爱孩子。女儿生活能力不强,他为她可能被裁下而忧心忡忡,为她没被裁下而激动流泪。自尊谨慎。虽然为女儿很可能被裁下十分揪心,但是不为此去求教过的学生。善良厚道。他得知雯雯换下了别人后,求学生启华叫别人上岗。(3)“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解析:分析“我”的作用时,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思考。 “我”贯串全文,起到了线索作用,并且正是因为“我”,故事得以往下发展,“我”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而内容上,“我”主动帮助何老师,以此突出了何老师的可敬。且“我”作为一个故事的见证者,并且是第一人称,会让人感觉故事亲切而真实。参考答案:“我”是小
28、说的线索,把全文内容贯串起来。“我”是故事的见证者,使小说显得亲切、真实、可信。“我”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打电话给启华引出下文启华的回答和何老师的放心,告诉何老师启华动手脚的事,引出下文何老师让他求启华叫雯雯换下的人上岗。“我”主动帮何老师,从侧面表现了何老师的可敬。(4)启华先是说为雯雯的留下动了手脚,后来又说没有动手脚,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是真实的?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8 分)解析: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明确观点,然后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以此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两种观点选择其一,言之成理即可。如认为动手脚是真实的,可从当年何老师的帮助、不想得到老师的感谢、不想给老师增加心理负担等方
29、面阐述。参考答案:观点一:前面说的为雯雯的留下动了手脚是真实的。理由:当年何老师对他的学习有过较大的帮助,他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帮老师忙合情合理。他主动告诉作为同学的“我”,并让“我”不要告诉何老师,不为得到老师的感谢,没必要编造。后来改口是不想给老师增加心理负担。观点二:后面说的没有为雯雯的留下动手脚是真实的。理由:前面说的动手脚,是为了在老同学面前显示回报恩师。启华没有责怪“我”,他意识到是自己说的有问题。启毕看酒看了很久,想到了自己这样说给老师增添了这么重的心理负担,然后说出的才是真相。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25 分)材料一:北京时间
30、2015 年 10 月 5 日 17 时 30 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将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连日来,屠呦呦获诺奖的喜讯传遍全国,振奋人心,也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新浪微博平台方面,10 月 6 日“屠呦呦”的单日热词搜索峰值为 36.8 万,人民日报官微发起的微话题“2015 诺奖屠呦呦”阅读数达 70.9 万,央视新闻发起话题“央视专访屠呦呦”阅读量已超过 400 万。搜索引擎方面,诺奖结果揭晓后,百度搜索“屠呦呦”关键词搜索量超 60 万,以“屠呦呦”为关键词的
31、新闻搜索全文返回数量高达 47 700 篇。截至 10月 7 日 24 时,相关微信文章共计 6 144 篇,其总阅读量超 1 149 万人次。(摘自 2015 年 10 月 9 日中国中医药报)材料二:北京时间 10 月 5 日 17 时 30 分,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在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上的贡献,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我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具有开创历史的意义。屠呦呦获诺奖是我国科学界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作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最权威的一个奖项,诺贝尔奖的分量不言自明,某
32、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不断释放活力的国家,这是一个不断走向更加开放的时代。我们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诺贝尔奖向我们走来,不断刷新我们的创新高度。(摘自 2015 年 10 月 7 日深圳新闻网)材料三: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 10 月 5 日中午 11 时 30 分,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与其他两位外国科学家分享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成为我国大陆本土科学家中斩获诺奖的第一人。疟疾,又称寒热病,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疾病,是经蚊虫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
33、的虫媒传染病。全世界每年有接近 4 亿人会得疟疾,几十万人死亡。20世纪 50 年代,国际消灭疟疾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之后,疟疾 60 年代再度肆虐。因为已有的抗疟疾药物如氯喹等由于使用的时间太长,疟原虫普遍对这些药物产生了抗药性。寻找新的抗疟疾药物就成为全球范围内非常迫切的任务。屠呦呦,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开始,被选拔为国家“523”项目 500 多名研究人员中的一员,走上了找寻疟疾新疗法的科研之途。 “523”项目确立了寻找抗疟疾药物的研究方向,就是从中草药当中提取和分离抗疟有效成分。科研人员检验了无数的中草药治疗疟疾的成方、单方、验方、秘方,筛选了 4 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
34、然而大量的人力物力投了出去,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屠呦呦经过系统地整理历代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整理出了抗疟单验方集,其中所包含的 640 多种草药中,就有后来提炼出青蒿素的青蒿。青蒿,是一种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多部中医药著作中皆有关于青蒿可以治疗疟疾的记载,很多地方老百姓的土药方也都用青蒿来对抗疟疾,并且收效显著。翻查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后,屠呦呦迸发出灵感:古人所用的不是常用的高温煎熬法,而用的是青蒿鲜汁。并且她还发现了一个关键点:传统提取方法里的加热步骤可能会破坏药物的活性成分,在较低的温度中提取才可能有助于保持青蒿的抗疟活性。在怀疑以前进行实验的方法都错了之后,屠呦呦改用
35、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 60 摄氏度下制取青蒿提取物。经过近 200 次的失败实验之后,1971 年,屠呦呦终于证明了青蒿素提取物对伯氏疟原虫感染小鼠和食蟹猴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有着 100%的疗效。为了证明实验的有效性,屠呦呦经常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在确认了青蒿提取物对人体安全的情况下,屠呦呦所在的课题小组在患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病人身上试验青蒿提取物的有效性。临床试验的结果激动人心:经治疗的患者疟疾症状迅速消失,这些症状包括高烧和血液中的寄生虫数量。而采用氯喹治疗的患者却没有这些临床效果。屠呦呦所在小组的其他人很快就分离出了青蒿当中的有效成分,这种对于疟原虫有着良好抑制作用的青蒿提取物
36、结晶,从此就被命名为“青蒿素”,并且很快通过临床验证,对于奎宁容易产生抗药性的恶性疟疾等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成为新一代的抗疟神药。(摘自 2015年 10 月 9 日工人日报)(1)材料一使用了大量的数字,请简要分析其作用。(5 分)解析:解题时首先在文中找出含有数字的语段,分析数字针对的对象,文中数字的作用首先要从更具说服力和真实性角度考虑,然后根据文本,这些数字都是形容搜索点击率高,体现了对屠呦呦获诺奖的高度关注。参考答案:让材料更真实、准确,增强说服力;突出搜索点击的高频率,表现了社会对屠呦呦获诺奖的高度关注。(2)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信息有哪些异同。(6 分)解析
37、: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其中的相同点是都报道了屠呦呦获诺奖的消息,不同点则要分别分析,材料一结合“屠呦呦获诺奖的喜讯传遍全国,振奋人心,也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总结即可;材料二结合“这是我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具有开创历史的意义”总结即可。参考答案:相同点:两则材料都报道了屠呦呦获诺奖的消息。不同点:材料一重在介绍屠呦呦获奖后的社会反响;材料二重在评价屠呦呦获奖的社会影响及意义。(3)阅读材料三,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 分)解析:解题时应当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考虑,如“寻找新的抗疟疾药物就成为全球范围内非常迫切的任务
38、” “然而大量的人力物力投了出去,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屠呦呦经过系统地整理历代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 “翻查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后,屠呦呦迸发出灵感” “经过近 200 次的失败实验” “为了证明实验的有效性,屠呦呦经常在自己身上做实验” “屠呦呦所在小组的其他人很快就分离出了青蒿当中的有效成分”等语句。参考答案:全球范围内新的抗疟疾药物的迫切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没有进展;走访老中医,在翻查古方中获得灵感;历经近 200 次的实验失败,仍不放弃;经常在自己身上试验,有牺牲精神;具有团体协作精神。(4)材料三在报道新闻事件后介绍了哪些背景材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8 分)解
39、析:第一问可以结合材料三第 2 段总结出第一点“介绍了疟疾对人类的威胁及抗疟疾药物的研究情况”,结合材料三的第 35 段总结出第二点“介绍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历程” 。第二问应当结合新闻的特点来分析,新闻中补充背景资料的作用一是丰富新闻内容,使新闻有可读性;二是可以深化主题,更好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参考答案:介绍了疟疾对人类的威胁及抗疟疾药物的研究情况;介绍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历程。作用:丰富新闻内容,增强可读性;深化新闻主题,展示新闻价值。(意思对即可)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1)对于商家而言,假日消费无疑是块
40、“大蛋糕”,面对“节假黄金月”里 的长假短假,商家应加快转型,才能长久俘获消费者的心。 (2)北京故宫在其 90 岁大庆当天新开四大区域举办“庆生”大展,而“甄嬛”的原型、乾隆母亲钮钴禄氏生前所居的寿康宫首次开放,参观的游人 。 (3)模仿大自然和生物体构造研发新产品已成为日本产业界的一股新潮流,这项“自然科技”如今已广泛走进当地人们的生活,新产品 地出现。 A.源源不断 络绎不绝 纷至沓来B.纷至沓来 源源不断 络绎不绝C.纷至沓来 络绎不绝 源源不断D.源源不断 纷至沓来 络绎不绝解析:“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
41、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答案:C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A.普通人身上涌现出的道德力量,向整个社会传递出强大的正能量,在广大群众中形成了一种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者。B.泰山站为南极内陆考察的度夏站,它位于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包括科研区与生活功能区组成,采用模块化金属材料建造而成。C.昨天,记者从检疫局方面了解到,经过鉴定,确定这个物种为活体箭毒蛙,是南美过来的外来品种,属于外来物种,不过,这些入境的箭毒蛙是否携带毒性,有待进一步检测。D.这个问题现在越来越突出,导致地方戏在演员、导演、
42、经营方面的实力普遍较弱,很多地方戏曲学校甚至招不到生源。解析:A 项,成分残缺,“践行者”后应加上“的风气” 。B 项,“包括”与“由组成”杂糅,可删去“组成”,或把“包括”改为“由” 。D 项,“招”与“生源”搭配不当,应为“招不到学生”或“缺乏生源” 。答案:C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作为人民币的重要防伪特征,2015 年版第五套人民币 100 元纸币设计了两条安全线。其中,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线宽 4 毫米,其光变性能对光源要求不高,颜色变化明显,集成镂空文字特征,更有利于公众识别。磁性全埋安全线采用了特殊磁性材料和先进技术,机读性能更好。中国人民
43、银行表示, ,也有利于防止变造人民币。 A.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B.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分别位于票面两边C.位于票面两边的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和磁性全埋安全线D.位于票面两边的磁性全埋安全线和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前文先说“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后说“磁性全埋安全线”,从照应的角度考虑可排除 A、D 两项;横线后面有“也有利于”,“也”字强调的是另一要素,强调的应是“分别位于票面两边”,由此排除 C 项。答案:B16.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用一句话概括新闻要点。(不超过 25 字)(5 分)人民网杭州 2 月 28 日电 眼下,
44、在网络图书馆看电子书、查文献资料早已不稀奇,但你是否尝试过上网络图书馆观看影视节目?现在,登录浙江网络图书馆(http:/ 000 多部(集)6 000多小时的视频节目免费向公众开放。“开通影视频道,开辟了一块公益的、纯粹的,汇聚文化、经典及地方特色的影视文化空间。 ”浙江图书馆副馆长刘晓清说。这是自浙江网络图书馆开通以来,浙江图书馆面向基层群众推出的又一免费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解析:概括新闻要点要全面,综合新闻内容找到话题中心,即“浙江图书馆开通网络图书馆影视频道 ”,注意字数要求。参考答案:浙江图书馆打造免费“网络图书馆影视频道” 。(或:浙江图书馆开通免费“网络图书馆影视频道” 。)17.
45、下面是中国农业银行的标志(绿色),请写出该徽标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80 字。(6 分)解析:可以从“中国农业银行”这个名称反推图案要素构成,古钱和麦穗是构成农业银行标志的要素,结合颜色提示,将它们的寓意讲明白。参考答案:中国农业银行标志图为圆形,由古钱和麦穗构成,图案呈绿色。古钱寓意货币、银行;麦穗寓意农业,它们构成农业银行的名称要素。绿色是生命的本原色,象征生机、希望等。六、写作(60 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缺乏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材料二
46、:澳洲的一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是那么清新,洒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扬起。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为什么像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要求: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类的作文题,材料一叙述的是日常
47、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清晨的公共汽车里人们没有笑容,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笑容缺失现象的一个缩影;材料二转述了澳大利亚一位记者对中国笑容缺失现象的大惑不解;材料三是说笑容缺失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探讨。由此可见,三则材料的聚焦点是我国“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简单地说,就是“笑容缺失” 。围绕“笑容缺失”或“微笑”立意即可。例文:把微笑作为名片清脆的啼叫唤醒了沉睡的大地,那是鸟儿的名片;温暖的斜晖洒向复苏的万物,那是太阳的名片;晶莹的露珠滋润干涸的土壤,那是小草的名片。自然界的万物都懂得友好亲善,我们为什么不把微笑作为名片,既展示自己,又亲善他人呢?把微笑作为名片,你的心情
48、会格外舒畅。早晨上学上班,个个睡眼惺忪,碰到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都投以友好的微笑,你会发现对方的脸上也有了变化,这是你的微笑得到了回应。这时,难道你不觉得周围的一切,顿时都变得亲切生动了吗?微笑是护肤露,把它抹在脸上,我们将愈加美丽;微笑是心底的一眼甘泉,它使我们的内心更加甜美。一个真诚的微笑,是你对自我的虔诚和笃信,是你对他人的挚爱和尊重。摆脱一切来自外界的纠缠和来自内心的牵绊,挥别生活中的窒闷,真诚地微笑,善意地微笑,一展生命中灿烂的光泽。把微笑作为名片,别人的心情会充满阳光。蒙娜丽莎的微笑,令多少人为之沉醉?我们可以用微笑拯救人们冷漠的心灵,我们可以用微笑挽回充满欢声笑语的清晨。清晨的微
49、笑如一汪清泉,可以滋润寂寞的心灵;如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封闭的心扉;如一米阳光,虽然短暂却可以温暖人心。把微笑作为每个人的名片,世界也会因之而和谐。婴儿脸上的微笑,如初升的朝阳;少年脸上的微笑,如盛开的莲花;成人脸上的微笑,如含蓄的玫瑰;老人脸上的微笑,如露蕊的秋菊。每个人脸上都有微笑,世界就是一个阳光普照的花园,无论何时,都会充满生机,充满温暖,充满活力,而你,就是那其中美丽的一朵。一点星火,可以燃烧一片荒原;一篇美文,可以感化一颗心灵;一个微笑,可以唤醒孤寂的心灵。把微笑作为你的名片,为你,为大家,为社会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为建设和谐世界的大花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把微笑作为你的名片,无论你在成功的顶峰,还是失败的谷底;无论你为爱兴奋,还是为恨伤怀;无论你为过错而痛悔,还是为忽略而失落一切的悲愁都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抹,那么你的眼前将风光无限,天高海阔。点评:这是一篇说理散文,通过“微笑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这一问题将思路拓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