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教版2016中考一轮复习 考点跟踪训练5 植物与土壤.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36966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2016中考一轮复习 考点跟踪训练5 植物与土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教版2016中考一轮复习 考点跟踪训练5 植物与土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教版2016中考一轮复习 考点跟踪训练5 植物与土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教版2016中考一轮复习 考点跟踪训练5 植物与土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教版2016中考一轮复习 考点跟踪训练5 植物与土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点跟踪训练 5 植物与土壤A 组 基础排查练1(2015 漳州)从同一植株上取大小相同的两个枝条,把其中的一个枝条摘除叶片。将它们分别放入装有等量清水的烧杯中,往烧杯内滴入油,使之铺满水面,烧杯置于天平上,调节平衡,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天平将会( )A左盘下沉 B右盘下沉C保持平衡 D先左盘下沉后保持平衡2(2014 长沙)水稻幼苗在土壤浸出液中比蒸馏水中生长得好,说明植物生长需要 ( )A水分 B无机盐 C空气 D阳光3(2014 昆明)昆明市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 ”,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 “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A分生组织 B机械组

2、织来源:gkstk.ComC导管 D筛管4(2015 江西)装有萌发种子的密闭玻璃瓶,瓶口用材料密闭,瓶中插入一支温度计,能反映瓶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5(2015 杭州)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水B该实验结果应观察并记录幼苗根的总数量C该实验中其对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 来源:学优高考网D该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6(2015 福州)在植物体中,以下物质主要通过导管运输的是 ( )A氧气 B淀粉 C水 D二氧化碳7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不包括( )A降低叶片的温

3、度B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C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D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8(2015 湘潭)移栽植物时,下列做法与降低蒸腾作用无关的是 ( )A选择阴天移栽植物B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C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D根部带一个土坨9在观察了叶片的结构后,晓东将刚摘下的叶片放入 70 度的热水中,很快发现叶片表面产生许多的小气泡,并且下表皮的气泡比上表皮的气泡多,这种现象说明( )A叶片下表面的光照弱B叶片上表面含叶绿体比下表面的多C叶片下表面产生的氧气多D叶片下表面的气孔多10(2014 玉林)菜农卖菜时,不时往青菜上洒水,其主要目的是 ( )来源:gkstk.ComA增加菜的重量B使青菜干净C有

4、利于蔬菜的水分散失D补充水分,使蔬菜保持新鲜11(2014 广东)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分别在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中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变量是水分的多少B实验应在黑暗处进行C土壤浸出液为植株生长提供无机盐D实验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氮、磷、钾等无机盐12在探究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向上运输的现象是(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红色B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红色C纵切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红色D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13(2015 莱芜)某同学欲验证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其实验装置及处理应是

5、( )A BCD14(2013 襄阳)下列关于“岁寒三友”松、竹、梅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腊梅树靠导管运输有机物B松树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松树是裸子植物C它们都能进行蒸腾作用D竹子靠地下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15(2015 广东)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A是导管可运输水 B具有保护作用C中能进行光合作用 D可以张开或闭合B 组 深化突破练16(2013 无锡)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 50 克,光照 6 小时后,测得重为 45 克,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蒸腾作用 B运输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1

6、7(2014 昆明)取甲、乙两个型号相同的量筒,分别插入一个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枝条,摘除其中一个枝条的叶,各注入清水至 10 毫升,然后将两装置放在光下,每隔 10 分钟记录量筒液面的读数,结果如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甲组是实验组B甲组减少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C乙组的叶片未被摘除D实验结果说明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18(2014 益阳)如图是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 (b)是在实验(a)基础上的改进。请据图回答问题:(1)实验(a)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_进行的?(2)实验(b)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_有关?(3)预测实验 (b)结果:A、B、 C 三塑料袋

7、中水珠数:_袋壁内水珠最多;_袋壁内水珠较少;_袋壁内水珠最少。(4)实验(b)结论:_。(5)对比实验(b)装置,说明实验(a)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能说出一点即可)。_19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 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方案二:把新鲜的蚕豆叶片浸没在 60左右的热水中(如图所示) ,观察叶片两面的气泡数目。方案三:在一株生长旺盛的蚕豆植株上选取一片蚕豆叶,用滤纸把它上、下表皮的水分吸干,将两张浸有氯化钴溶液的蓝色滤纸(遇水会变红)相对应地贴在叶片上、下表皮的表面,并用

8、回形针将其固定,观察贴在叶片上、下表皮上的滤纸,哪一张先变色,哪一张的颜色深一些。(1)采用方案_可以观察到叶片的保卫细胞。(2)方案二中观察到_来源:学优高考网现象,说明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3)小叶采用方案三进行实验,贴上滤纸后经过较长时间,发现两张蓝色滤纸颜色都变为一样红。小叶同学认为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同样多,与方案二实验结论不一致。于是去问老师,老师询问了小叶的实验过程后,指出小叶用方案三所做实验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老师这样判断的理由是_。20有人在晴朗的夏日做了一个实验:在甲、乙两个量筒中各装 100mL 水,从桂树上剪下一枝带叶的树枝,插入甲中。然后,将它们放在操场上(图 1)。从早晨 6 点到晚上 9 点,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量筒中的水量,结果如图 2:图 1 图 2根据图 2 数据,比较甲、乙水量变化的差异,并解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