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河州元阳县一中 2019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 历史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 48 分) 1.代议制民主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复兴与发展的产物,从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来分析,每一种文化对以前的文化都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A 古希腊民主政治是代议制的源头B 代议制的核心是民主与议会C 英国光荣革命后实行君主立宪制D 美国首创资产阶级代议制2.1933 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前夕,对美国民众说“我们唯一感到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又说“当人们自由地追求真理时,真理就会被发现。”下列各项中,对“恐惧”原因和追求“真理”的理解最为
2、贴切的一项是( )A 一战爆发和美国参战 B 经济危机和国家干预C 法西斯主义和民主制度 D 竞选失败和竞选成功3.周礼地官司市载:“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这段材料能够说明( )A 西周分封制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B 周人主要从事商业活动C 西周重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D 西周时期打破了“工商食官”制度4.有学者认为,1688 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A 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B 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C 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D 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5.“从隋朝开国的 581
3、 年到 12 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前汉的经典官僚机构。”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 B 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 官员选拔制度的变化 D 豪门望族势力壮大6.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
4、主革命7.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这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 )A 反对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B 蔑视雅典城邦制度和法律权威C 承认神灵的权威,反对发现“自我”D 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8.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国民党政府决定推行训政及地方自治。为此,1935 年蒋介石致电河南省政府王安石政略研究会熊公哲,“令其对王安石遗规作一深切研究,并作庐山训练教材之一”。据此判断,最有可能被“深切研究”的“王安石遗规”是( )A 将兵法 B 保甲法 C 保马法 D 均
5、输法9.“使西方重拾对民主和资本主义的信奉,加速了业已存在的欧洲统一运动,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这段话评述应指( )A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B 冷战局面的结束C 欧盟的诞生 D 世贸组织的成立10.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其中,兄终弟及 3 人,次子继位 1 人,孙子继位 2 人,不明嫡庶 1 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 2 人。这一现象反映出( )A 分封制度瓦解 B 王位继承混乱C 宗法制度松弛 D 中央集权确立11.对比近代英、德两国政治制度,选择正确的内容填入表格空白处( )A 君主凌驾议会之上,掌握国家实权B 议会至上,君主是国家的象征C 君主权力有限,
6、只掌握行政权D 君主代表容克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12.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这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其实选谁都差不多。”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美国( )A 两党的政见趋于一致 B 选举的程序具有欺骗性C 国民民主自由意识强 D 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分卷 II二、非选择题 13(22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
7、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
8、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对此你有何认识?14(1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中国历史,自秦汉以至民国成立,其间每当更迭朝代的时候,便有所谓“群雄并起”,这种“群雄”,就是封建的割据之代表人物,他们都是些狡黠者,利用朝代更迭人民骚动的时机,来攫取统治阶级的地位,以保持地主阶级宰割天下的局势。所以朝代只管更迭,却依旧不曾脱离封建社会,而走入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但是,为什么不能脱离封
9、建社会呢?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没有发达。产业没有发达,所以即令有势力雄厚的商业资本,其力量也不足以摇动封建社会的秩序,却不能代替土地资本,而使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走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一部二十四史的政权推移,翻来覆去,都不能跳出封建社会的圈子外面,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杨东莼:中国文化史大纲材料二 大量贵金属经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被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16 世纪的政治经济学专家们针对这个时期提出了一套“国富”理论。他们认为这个理论没有任何瑕疵,并且可以给他们本国带来最大限度的利益。他们认为,只有黄金和白银才是最实际的财富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而对于普通人来讲,
10、成为“有钱人”则成为其毕生的追求。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像外科手术技术和时尚潮流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就我所知,到了 19 世纪,重商主义被摒弃,迎来了开放与竞争并重的自由经济体系。(美)房龙:人类的故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当时中西商业政策的不同并分析这一不同背后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历史选修 1:历史重大改革回眸】15 分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以魏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对阿里改革评价很高。海国图志一书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对阿里内政和对外扩张作了评述。魏源说:阿
11、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材料二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穆罕默德阿里材料三 真正的独立需要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穆罕默德阿里材料四 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在取得埃及政权后,他表面上装着向素丹称臣纳贡,内心里却想摆脱素丹的统治穆罕默德阿里的最终宿愿是以埃及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以取代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帝国。 埃及近代史杨灏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年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2)根据材料三、四回答,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
12、核心内容是什么?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3) 穆罕默德阿里在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何相同之处?【历史选修 3:20 世纪战争与和平】15 分16.阅读下列有关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的材料:“十四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杜绝秘密外交,签订公开的和约;确保平时和战时海上航行的绝对自由;取消一切经济壁垒,建立贸易平等条件;裁减军备;公正地处理殖民地问题,在决定一切有关主权问题时,既要顾及到殖民地人民的利益,也应考虑殖民政府的正当要求;允许奥匈帝国境内的各民族实行自治;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下的其他民族在自治的基础上有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同时规定达达尼尔海峡在
13、国际保证下要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根据旨在国家不分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特别盟约,设立国家联合机构。请回答:(1)概括材料中、的主要内容,其矛头指向哪一国家?目的是什么?(2)威尔逊在领土和殖民地问题上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5 年,凯末尔党人废除了一夫多妻制;1926 年,强制推行文明婚礼;1934 年,国家规定妇女和男人在担任公职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1926 年上半年,土耳其开始采用欧洲历法,并同时照搬瑞士民法和意大利刑法;在社会生活中取缔封建时代的敬称;1925 年 9 月,土
14、耳其封闭了所有的宗教神殿和托钵僧修道院;同年 11 月,国家禁止男人戴传统的土耳其费兹帽,代之以西方式的礼帽。昝涛对土耳其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反思材料二 M哈坎雅乌兹在评价凯末尔政权的世俗化改革时,认为尽管国家实行世俗化的政策,但对于民众来讲,伊斯兰教仍保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世俗化政策使得土耳其国家和社会逐渐疏离。国家与社会疏离是传统社会的特征,而凯末尔是以一种专制代替了另一种专制,同样造成国家与社会的疏离,似乎说明其改革少有进步可言。周术情现代化语境中的权力重构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凯末尔改革的主要特点。(2)材料二的观点是否正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证。答案解析1.【答案】C【
15、解析】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民主政治是直接民主,只是为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故 A 项错误;代议制的核心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每一种文化对以前的文化都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可知,英国光荣革命后实行君主立宪制,君主制经过改造得以保留下来,故 C 项正确;英国最早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故 D 项错误。2.【答案】B【解析】结合时间 1933 年,正是经济危机肆虐的时候,美国民众之所以恐惧当然是就是因为经济危机了。既然能够发现“真理”那么也就是说经济危机能够被这个
16、“真理”化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真理”就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国家干预经济,故 B 项正确;A 项时间不符,C 项民主制度美国早已确立,D 项更是离题万里,故 A、C、D 项错误。3.【答案】C【解析】政府设立专门管理市的“司市”(“市之长”),都城这类大城中,一日三市,各有主要入市者,定时交易,故 C 项正确;西周分封制导致后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争霸的局面,不利于统一市场的形成,故 A 项错误;B、D 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 B、D 项错误。4.【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了 1688 年“光荣革命”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故 A 项错误;权
17、利法案等一系列法律文件,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故 B 项错误;1688 年“光荣革命”以非暴力的方式实现了制度的和平更替,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故 C 项正确;权利法案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了议会的主权,故 D 项错误。5.【答案】C【解析】据材料中“隋朝是家族政府的逆转”可知这一时期,家族在政府中势力趋弱,其中的家族可理解为汉魏以来由于察举制而产生的世家大族掌握地方大权,在隋宋期间削弱,究其原因则是选官制度的变迁,故 C 项正确;国家统一与世家大族势力衰弱之间无直接逻辑关系,故 A 项错误;三省六部制虽然便于中央权力向皇帝集中,但对世家大族掌握权力,不构成直接冲击,故 B
18、 项错误;D 项所述趋势,同隋宋间历史发展趋势相悖,故 D 项错误。6.【答案】C【解析】C 对:题干反映出日本政府懂得运用舆论和公关手段让欧美舆论倒向日方,而清政府对此却无所作为,说明当时清政府不熟悉近代外交事务。A 错:舆论可以影响战争,但是无法左右战争进程。B 错:日本想利用舆论为自己争取道义支持,而非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D 错: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日对待舆论的策略或态度,没有反映西方媒体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7.【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8.【答案】B【解析】1935 年的中国,尽管民族矛盾不
19、断上升,但蒋介石还是将重心放在处理国内问题,保甲法,有利于加强对基层社会控制,同材料中“训政及地方自治”相关,故 B 项正确;材料所述为地方政事,军事色彩偏弱,故 A 项错误;保马法属于军事,且近现代骑兵已经不是战争的主力了,故 C 项错误;在货币税收时代,实物税下节省物力的均输法已经失去其价值,故 D 项错误。9.【答案】B【解析】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 1945 年,当时欧洲统一运动未开始,故 A 项错误;1991 年苏联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使西方重拾对民主和资本主义的信奉”,故 B 项正确;“加速了业已存在的欧洲统一运动”指 1993 年欧盟的诞生,但此处信息比
20、较片面,故 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 1995 年世贸组织的成立,故 D 项错误。10.【答案】C【解析】题干中体现的是国君继承问题,故 A、D 项错误;题中显示出王位继承方式多样,说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遭到破坏,故 C 项正确;B 项是材料的再现,故 B 项错误。11.【答案】A【解析】德国保留了浓厚的君主专制色彩,是不成熟的代议制。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元首是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有任命宰相和高级官吏、召集和解散议会、宣战、媾和的权力,同时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帝国宰相由普鲁士首相担任,只对皇帝负责。因此 A 项符合题意。12.【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程度选择题,从主要原因分析,
21、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团,故 A 项错误;美国的选举程序严格按法律规定的程序,是公开公正,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不能反映其民主自由意识强,故 C 项错误;美国民主政治突出的特点就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通过权力的分立与相互监督约束,有效防止专权,保证民主的实现,故 D 项正确。13.【答案】(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特征:大一统。(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
22、超过儒佛道三教。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解析】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知统治阶级喜欢“赋”,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联系汉代大一统的社会现实回答“特征”。第(2)问回忆宋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等知识回答。第(3)问从材料信息可知,明清小说受到不同阶层人士的欢迎,“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说明其影响力之大,据此回答“特点”,联系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特征回答“因素
23、”。第(4)问比较三则材料可知文学已经下移。从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角度回答“认识”。14.【答案】(1)不同:中国:重农抑商;西方:重商主义和自由经济政策。 原因:中国: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西方: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关系:经济政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战国时期中国井田制崩溃,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为适应这一社会发展,出现重农抑商政策; 16 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断发展,由此产生“重商主义”政策; 19 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重商主义被摒弃,产生自由经济政策。经济政策能够影响社会发展。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迟迟不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重
24、商主义推动了欧洲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自由经济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解析】(1)第一小问中第一小问不同依据材料一中的 “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材料二中“提出了一套国富理论”“ 重商主义”“ 自由经济体系”等关键信息来概括不同点;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中“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并结合所学围绕经济从维护各自经济基础来作答即可。(2)此问依据材料一“力量也不足以摇动封建社会的秩序,却不能代替土地资本,而使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走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以及材料二中“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像外科手术技术和时尚潮流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
25、发生改变。”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以及影响的角度去分析作答,前者中国方面围绕土地制度去分析,西方围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及工业革命影响角度分析作答;后者中国从重农抑商对中国消极影响角度分析,西方从重商主义以及自由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角度归结答案。15.【答案】(1)创办近代工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仿效欧洲国家改革行政制度;学习西方改革军事。(2)改革的核心是军事改革。采取的措施:创办了埃及军官学校,从国外聘请教官,培养军官。招募士兵,加强训练。不断扩建军营,加紧征兵,使军队数量迅速增加。大力发展海军。(3) 从根本目的看,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从改革过程
26、看,虽然引进了西方的技术、设备,但采用的是封建官僚式的管理体制,导致管理不善,生产混乱。从外部原因看,外商不愿传授先进的技术,破坏生产,引进的设备也比较陈旧。从发展进程看,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正处于上升时期,他们不断侵略东方国家,致使改革不能成功。【解析】联系洋务运动比较阿里改革的内容。16.【答案】(1)主张公开缔结和约;航行自由;贸易自由;裁减军备。矛头指向了世界霸主英国。目的:在重新瓜分世界中争得战利品;利用经济优势夺取海上霸权、贸易霸权等;集中体现了美国在战后进行扩张的要求。(2)分割战败国的殖民地;允许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和土耳其统治下的一些民族小国实现独立;削弱苏俄和德国缔结和约的影响
27、。作用:促进了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建立。【解析】综合本题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第(1)问归纳威尔逊“十四点计划”的主要内容,联系一战后的英美争夺世界霸权,判断其矛头指向了英国。第(2)问威尔逊在领土和殖民地问题上主张分割战败国的殖民地,在当时有利于欧洲新兴国家的建立。17.【答案】(1)学习西方,民主化、世俗化、现代化。(2)观点一:错误。凯末尔的世俗化改革,打破传统宗教文化对政府、对民众的束缚,有利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也提高民众的生活和文化水平,使土耳其从封建神权国家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观点二:正确。世俗化改革由政府自上而下推行,操之过急;伊斯兰教仍然留在社会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民众一时难以适应改革;通过政府强制手段推行,容易形成专制。观点三:不全面。综合内容论证。【解析】第(1)题,可从材料中的 “平等的权利”、“采用欧洲历法”、“西方式的礼帽”、“取缔封建时代的敬称”等角度分析概括。第(2)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不同角度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