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仿真模拟卷(二)(150 分钟 16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无论是儒家、道家、佛家,他们都崇尚“静” 。儒家从“中和”的伦理观得出来的“静”是一种“_”;道家从“天道无为”的自然观得出来的“静”是一种“_” ;佛家从“空寂”的人生观得出来的“静”是一种“_” 。三家的这种静观态度和政教态度结合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和精神,这就是_。A.温静 寂静 虚静 温文尔雅B.虚静 温静 寂静 温柔敦厚C.寂静 温静 虚静 温文尔雅D.温静 虚静 寂静 温柔敦厚解析 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温柔敦厚:温和宽厚。答案 D2
2、.(2018江苏南通考前卷五 )下面是南京莫愁湖畔胜棋楼前一副对联。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烟雨湖山六朝梦,_,_,仔细思量,_。英雄儿女一枰棋,_,_,如何结局,_。胜固欣然 我始欲愁 败亦可喜 人言为信 风吹皱一池春水 浪淘尽千古英雄A./ B./C./ D./解析 由下联的“一枰棋” “结局”可推断应填入下联,故答案为 A。答案 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A.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中,林鸣和他的团队对沉管的设计、生产和安装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B.11 月 1 日,俄罗斯
3、、伊朗和阿塞拜疆三国总统在德黑兰会面,商谈的内容之一就是加速沿里海的连通三国的铁路建设计划以期最终同中国的项目对接。C.由于近期中国消费者逐渐放弃了可口可乐、芬达等经典软饮料,可口可乐在对华业务调整之后,中国食品有限公司现在主要在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城市经营业务。D.语文教师必须做出表率,增强使用汉语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要用实际行动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不再出现。解析 B 项,成分残缺, “加速 ”后应添加“实施” 。C 项,中途易辙,可将 “可口可乐”调到“在”之后。D 项,否定失当,应删掉 “不再” 。答案 A4.(2018江苏冲刺预测卷一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4、 )(3 分)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文艺评论以其深刻的思想、独立的视角、深厚的理论和专业的方法解读文艺作品,_,_,_,_。_,_。从现在起,文艺评论应进一步加强与网络文化融合,进一步加强对文艺创作的指导,为创造健康的文化生态助力。并以其评价机制和引导力量建构社会价值观进而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启迪艺术家,引导受众当前,我国的文艺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挖掘作品中适宜传播的重要元素潜移默化地提升社会公众的审美品位文艺评论的社会效果不明显A. B.C. D.解析 语段先阐述文艺评论的特点和作用,然后阐述现在的文艺创作、文艺评论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文艺评论提出要求。解答这道题的关
5、键在于填写前面四空,考生需理清前面四空内容的逻辑关系,涉及作品,填入第一空恰当;涉及审美品位,应排在的前面,且紧承,填入第二空恰当;涉及社会价值观,应填入第三空;紧承谈社会教育功能,应填入第四空。根据时间词的提示,应排在前面,填入第五空。故答案选 B 项。答案 B5.(2018江苏淮海中学考前模拟冲刺)文学作品往往呈现作者不同的思想倾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灜 ”,表达追求涅槃永生的佛教思想。B.“生灭原知色即空,眼看倾国付东风” ,表达诸行无常的佛教思想。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表达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的道家思想。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6、天下寒士俱欢颜 ”,表达民胞物与的儒家思想。解析 A 项,出自李白游泰山 。翻译:如何找到长生不死之药,然后展翅高飞飞向仙山蓬莱与瀛洲这样的人间仙境。这是道教思想,而“涅槃”是佛教修行者的终极理想,意译为“灭、灭度、寂灭” ,指灭一切贪、嗔、痴的境界,因为所有的烦恼都已灭绝,所以永不再轮回生死。B 项,出自陈宝琛的 落花诗 。翻译:在生灭之间早知万物万象是一场空,眼看春花都要交付给东风。 “倾国”是借代,本来指的是美女,在这里指“花” 。在这首诗里作者充满了人生的问题,透过诗词,以及对佛教真实智慧的开悟,把它表达出来。C 项,出自陶潜饮酒 。翻译:这样的生活中有着真淳朴实的意境,我已经了然领悟
7、,心想辨明分说,却一时不知如何表达。 “忘言”出自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据此,诗中陶潜要表达的是,他在与大自然景物融合之中已经体会领悟到一种人生的况味(得意) ,达到了“忘言”的境界。 人间词话称此诗已入“无我之境” 。D 项,出自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翻译:如何才能得到广阔的房子,收容天下的贫寒之士,使他们都能遮风挡雨,展露欢颜?充分表露推己及人的仁爱之心。答案 A二、文言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唐 元稹公讳 ,字德长。观察使崔衍状为南陵,会南陵赋钱三万,税输之户天地相远,不可等度,由是岁累
8、逋负,人被鞭迫。公始至,一旦命负担者三四人,悉以米盐醯 酱之具寘于担,从十数辈,直抵里中佛舍下,因召集老艾十余人与之坐。遍谓里中:“赋输之粗等者,吾不复问;贫富高下之大不相当,亟言之。不言,罪且死;不实,罪亦死。 ”既言之,皆笔于书,然后取所负米盐醯酱,饱所从而去。又一里亦如之。不数十日,尽得诸里所传书,因为户输之籍,有自十万钱而降于千百者,有自千百钱而登于十万者。卒事悬于门,莫敢隐匿者,是岁前逋负尽入焉。宣使骇异之,当去复留者凡七载。歙州阙刺史,府中宾皆愿去,宣使衍不遣去,以公摄理之,用能也。累迁转运判官。会朝廷始置两税使,俾之听郡县,襄州湖鄂之税皆莅焉。公乃取一大吏,劾其赃,其余眇小不法者
9、牒按之,所莅皆震竦。岁余计奏,宪宗皇帝深嘉之。会凤翔阙节度,宰相奏名皆不可,上曰:“得之矣。 ”以公为凤翔陇州节度观察处置使。先是岐吴诸山多椽栎柱栋之材、薪炭粟刍之数,京师藉赖焉。负气势者名为相市,实出于官;公则求者无所与。由是负气势者相与皆怨恨,又无可为毁,乃扬言曰:“以崔之峭削廉隘,好是非人,士众不愿久为帅。 ”陛下一旦问宰相,予虽心知其不然,然亦惑于众口,卒不能坚辨上意,赖上仁圣不受谗,乃以公为河南尹。理河南不旬月家家自谓有崔尹,卒吏无敢过其门。识事者皆云:“五十年无是尹都者。 ”是岁七月抗疏云:“臣七十当致仕。”词意不可遏,朝廷嘉之。近世未有心胆既强,声势方稳,而能自引去者。明年春,暴
10、疾薨于家。予与公更相知善有年矣。考公之所尚,仁孝友爱,内外死丧婚嫁之不能自持者,莫不己任之。为理尚严明,勤于举察,胥吏辈始皆难于公,然而终卒无大过。词色朗厉,若不可支梧 ,然而下于己者,能以理决之,无不即时换己见。此其所多也。(节选自元氏长庆集卷五十四)【注】 醯(x):醋。支梧:抗拒,抵触。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赋输之粗等者,吾不复问 粗:大略。B.会朝廷始置两税使,俾之听郡县 听:听从。C.负气势者名为相市,实出于官 市:购买。D.又无可为毁,乃扬言曰 毁:指责。解析 听:治理,管理。答案 B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11、(3 分)A.崔公任南陵县令,广泛调查民情,制定了合理的赋税标准并公之于众,解决贫富悬殊而赋税轻重很不相称的弊端,使无人敢隐瞒资产。B.崔公为政有方,宣州观察使重用其能,让他留任多年,歙州刺史空缺,让他代理。皇上嘉许他监察税务之功,凤翔节度空缺,皇上亲自选用他出任。C.崔公任河南尹深受百姓爱戴,却上疏直言自己年已七十,应当退休。他态度坚定,无法劝阻。近代以来,退休的官员在胆略、声望上无人能与他相比。D.崔公仁孝友爱,内外亲戚无力操办婚丧嫁娶,都由他承担。他治理崇尚严明,勤于考核官员,属吏虽起初感到在他治下为官不易,但最终无大过错。解析 应为“近代以来,官员从未有像他这样胆略正强,名望气势正稳,
12、却能自己引退的” 。答案 C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税输之户天地相远,不可等度,由是岁累逋负,人被鞭迫。(4 分)译文: (2)公乃取一大吏,劾其赃,其余眇小不法者牒按之,所莅皆震竦。(4 分)译文: 解析 关键字:(1)“度”译为“分担” , “逋负”译为“拖欠的赋税 ”。(2) “劾”译为“揭发” , “不法”译为“违法” , “按”译为“查处” 。答案 (1)应缴纳赋税的民户( 的贫富情况)相差很远,无法让他们公平分担,因此拖欠的赋税连年累积,百姓被鞭刑追偿。(2)崔公就选了一名大官,揭发了他贪赃的罪行,对其余违法的小官立案查处,所到之处官员都很惊恐。9.对
13、于负气势者的“扬言” ,元稹为什么“心知其不然,然亦惑于众口”?请简要说明。(4分)答: 解析 审读题干锁定答题区间(第三段) ,此段内容介绍崔公为此官的原因、事件发生的背景、负气势者“相与”扬言等,据此可归纳出此题答案。答案 “心知其不然”是因为元稹了解事情缘由及崔公为人,但“惑于众口”是因为负气势者众口一词,借口又貌似有理。【参考译文】崔公名 ,字德长。观察使崔衍委任他为南陵县令,适逢南陵征收赋税钱三万,应缴纳赋税的民户(的贫富情况)相差很远,无法让他们公平分担,因此拖欠的赋税连年累积,百姓被鞭刑追偿。崔公刚到任,一天让三四个挑夫,把米盐醋酱等全放在担子里挑着,带着十多个随从,径直到乡里的
14、佛寺前,于是召集来十多个年过五十的老人坐在一处。遍告乡里说:“缴纳的赋税与应缴的数量大略相等的人家,我就不再追问了;贫富悬殊、赋税负担轻重很不相称的,赶快说出来。如果不说,将是死罪;说的不合实情,也是死罪。 ”说完之后,就把情况记录下来,之后取出带来的那些米盐醋酱等,设宴招待大家吃饱后再离去。又到了一乡也是如此办理。不到十几天,收齐了各乡所记录的情况,编制了各户缴纳赋税标准的登记,百姓承担的赋税有的从十万钱减少到千百钱,也有的从千百钱增加到十万钱。编制完成后把公文挂到城门上公示,没有人再敢隐瞒资产人口情况少缴纳赋税了,这一年内,把先前所拖欠的赋税全都征收入库了。宣州观察使对此感到很惊异,崔公任
15、职期满应离任,又被留任,共任职七年。歙州刺史缺任,观察使府中的官吏都想去补任,宣州观察使没有委任他们,让崔公代理管辖,这是任用他的才能。多次升迁担任转运判官。适逢朝廷开始设置两税使,使之管理郡县,所以崔公前往襄州湖鄂等地监察税务。崔公就选了一名大官,揭发了他贪赃的罪行,对其余违法的小官立案查处,所到之处官员都很惊恐。年末时核计上奏,宪宗皇帝非常赞赏他。适逢凤翔节度使缺任,宰相提名的人选都不被认同,皇上说:“有了合适的人选了。 ”任命崔公为凤翔陇州节度观察处置使。此前岐山吴山等地盛产可做椽子、栏杆、支柱及栋梁(建造房屋) 的木材以及柴薪木炭、粮食、草料之类,京城所需皆依靠此地供给。有权势的人名义
16、上是购买,实际是由( 产地) 官府供应;崔公对来索要的人一概不给。因此有权势的人全都怨恨他,但又找不到可以指责他的地方,就散布谣言说:“因为崔 的苛刻褊狭,喜欢说别人的对错,所以士卒们不愿意他久为将帅。 ”陛下有一天就此事问宰相,我虽然心中知道这不对,然而也被众口一词蛊惑,最终未能坚持为他分辨以助皇上明察,幸好皇上仁德圣明不听信谗言,就任命崔公为河南府尹。崔公治理河南不满一月,百姓家家都说自从有了崔尹之后,兵士官吏们不敢登门骚扰。熟知政事的人都说:“五十年来从未有过像这个府尹这么好的。 ”这年七月崔公上疏直言说:“我已七十岁了,应当退休。 ”言辞坚定,无法劝阻,朝廷嘉许他的行为。近代以来从未有
17、过像他这样胆略正强,名望气势正稳,却能自己引退的。第二年春天,因突发疾病在家中去世。我和崔公相知交好多年了。考察崔公所崇尚的,是仁义、孝道、友情、爱心,内外亲戚如有婚丧嫁娶无力自己操办的,没有不是由他来承担的。为官治理崇尚严格明察,勤于考核官员,下属官吏们开始时都感到在崔公治下难以为官,但最终都没有犯大的过错。崔公言语神态严厉,好像不可抗拒,然而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能以说理来分辨的,他没有不立即改变自己意见的。这就是他被人称赞之处。三、古诗词鉴赏(11 分)(2018江苏扬州市一中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011 题。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韦应物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 芳。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
18、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注】 踯躅: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红。芸香:书香。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味道。10.请简析首联的作用。(5 分 )答: 解析 本诗首联“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芳”中首句“试吏向嵩阳”点题,其中“试吏”交代送别的原因。 “春山踯躅芳”点明了送别黎郎的季节在春天(点明黎郎赴任时的季节) ,“踯躅芳”写黎郎赴任时漫山遍野开放着杜鹃花,这是用春花漫山遍野的乐景来衬托黎郎赴任时的喜悦之情。答案 (1)交代送别黎郎的原因。(2)点明黎郎赴任时的季节。(3)以漫山遍野开放杜鹃花的乐景衬托黎郎赴任时的喜悦之情。11.这首
19、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 分)答: 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朋友黎六郎赴阳翟少府做官时所写的一首送别诗。因为是送别诗,应有惜别和关怀之情,又因为是送朋友去做官,应有对朋友祝贺和勉励之意, “腰垂新绶色”写朋友新官赴任,字里行间透露出欣慰之意。 “客程关外长”对朋友路途遥远的牵挂之意。对朋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勉励之情。尾联“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是希望朋友有好的政绩,用来安慰父母。表明了诗人对朋友此去为官的希望。答案 对朋友的祝贺与赞美之情。 “腰垂新绶色”写朋友新官赴任,字里行间透露出欣慰之意。对朋友的依依惜别和关怀之情。 “客程关外长”对朋友路途遥远的牵挂之意
20、。对朋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勉励之情,尾联写希望朋友有好的政绩,表明了作者的希望。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大弦嘈嘈如急雨,_。( 白居易琵琶行)(2)惟草木之零落兮,_。( 屈原离骚)(3)_,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4)总角之宴,_。( 卫风氓)(5)锦瑟无端五十弦,_。( 李商隐锦瑟)(6)寄蜉蝣于天地,_。( 苏轼赤壁赋)(7)一肌一容,_,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杜牧阿房宫赋)(8)艰难苦恨繁霜鬓,_。( 杜甫登高)答案 (1)小弦切切如私语 (2)恐美人之迟暮 (3) 位卑则足羞 (4) 言笑晏晏 (5)一弦一柱思华年 (6)渺沧海之
21、一粟 (7)尽态极妍 (8) 潦倒新停浊酒杯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2018江苏泰州中学 3 月检测)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16 题。把灯光调亮张抗抗“关店吧!”卢娜下定了决心。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像秋分以后的气温,一天天往下落。资金周转不灵,常常拆东墙补西墙,老公交到她手里的月工资,转眼让她垫付了员工的工资。如今已是严重亏损,真的山穷水尽了。她早早来到书店。她想让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仔细再仔细地盘点一番:店里现有的库存书、书柜、书架、沙发、桌椅、灯具、电脑等所有的家当,总共能折算多少钱?她必须速速把明光书店的“后事”料理完毕。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
22、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地拉开了。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就是上次让她填申请表的那个干部,让她
23、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什么手续?就是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你变百万富翁了卢娜站在窗口一动不动,然后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战栗。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脸,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似乎意识到什么,往前挪移了一步。是的,她想躲开那堆书,怕自己的泪水把书弄湿了一百万是多大的一笔钱啊?这么说,明光书店就要起死回生了?可以把这几年累计的债务亏空都补上了,早就想添置的新书柜,也有了着落。老公的工资不用再贴补书店了,积攒起来给儿子上大学交学费。退一万步说,假若书店继续赔钱,一年赔几万块,这笔补贴的钱,也够她再亏损十几年了她一直想着能把隔壁那家闲置的小阳台买下来,和自家书店打
24、通,在二楼的咖啡吧旁边,再扩建一个儿童书屋,孩子们放学了,尽管可以到这里来读书嬉戏做梦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 40 瓦的飞利浦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如果她的资金宽裕,最好把书店临街的窗户也扩大一倍,等到夜幕降临,玻璃窗内的灯光雪亮雪亮,明光书店就像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所有的书都在闪闪发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
25、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就在这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卢娜眯起眼打量,忽然想起他就是几个月前那个买了二十多本书并建议她把书店灯光调亮一点的省城顾客。他快步朝她走过来,抬起头环顾天花板的灯池,笑容满面地说:呵,灯光调过了?书店亮了许多哦!我老远就看见了。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卢娜的意料。这个人对卢娜说了很多话,她好像听见他说,县城新区的整体规划中,需要有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他想到了明光书店,他推荐了明光书店,明光书店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开在新区再恰当不过了。新区将为书店预留五百平方米门面房,作为公益书店,房租优惠到可以忽略不计。他还提到了城市发展战略,提到了公民的
26、文化权利,提到了热爱、尊重、介入什么的,卢娜下意识嗯嗯地点头,只觉得他的话音一声声落下,头顶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一五一十地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一连串怪事。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命总比钞票要紧,你年纪还轻呢,我要你活着!卢娜鼻子一酸,眼圈就红了。心里那朵奄奄一息的小火苗,呼地一下蹿上来,燃成了一蓬金红色的火焰。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选自张抗抗 把灯光调亮 ,有删节)13.结合情节,简要分析主人公卢娜在困境中坚守的原因。(4 分)答: 解析 从文
27、中来看,卢娜之所以能够在困境中坚守,首先源于卢娜对书籍、书店的热爱,阅读书籍和经营书店给了卢娜自信与满足,其次源于卢娜对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追求,因为开办书店是卢娜的事业,更是她的人生梦想,书店是她实现人生价值获得人生意义的地方,还源自于卢娜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她内心怀着一份美好的情怀,她坚信书籍能传播知识与文化,甚至能改变人的命运,同时还有好心人的理解和支持。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答案 对书籍、书店的热爱(给了卢娜顽强坚守的勇气);对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给了卢娜开办书店人生价值的动力) ;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使她坚信书籍能传播知识文化,能改变人的命运);家人、社会上好
28、心人的理解和支持( 让卢娜能够在艰难处境中坚持下去并看到希望)。14.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卢娜什么样的情感?(4 分)答: 解析 首先到文中找到画线句,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人物的情感。 “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 ,这句话是卢娜在明光书店面临倒闭、她给书店料理“后事”时的内心所想, “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 ,这是人物的心理活动,书店的光线很暗,即使把灯光调亮,但对于卢娜来说,依然如同黑夜,表现出卢娜对书店现状的失望之情。 “她自嘲地笑了笑” ,这是人物的神态描写, “自嘲的笑”表现出卢娜内心的悲凉与不甘以及看不到希望的无奈之情。答案 书店光线再好,卢娜却觉
29、如在夜里,看不到光明)表达了卢娜对书店现状的失望之情;(自嘲的笑)表达了卢娜心中的悲凉与不甘,看不到希望的无奈之情。15.简要分析“省城顾客”在小说中的作用。(6 分)答: 解析 从文中来看,文中写省城顾客建议她把书店的灯光调亮一点,在县城区域的整体规划中他推荐了明光书店,他还提到城市发展战略,提到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提到了热爱、尊重、介入等,这些内容紧承上文政府关于书店的安置,同时又引出下文卢娜回家后的叙述,这是情节方面的串联作用;从省城顾客的言谈中,可以看出这也是一个真心热爱书籍的人,他的形象对卢娜起到了烘托的作用,衬托卢娜嗜书如命的特点;从主题上来看,省城顾客关心和帮助书店,改变了书店的命
30、运,让求知向上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同时,省城顾客的出现使小说的情节发展有了变化,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让小说更有感染力。答案 (情节)承接上文政府关于书店的事宜,引起下文卢娜的叙述; (人物)有力地烘托了主人公,映衬卢娜嗜书如命的形象;(主题) 关心与帮助书店 (改变书店命运),深化求知向上(鼓起信心、燃起希望)的主题;(艺术) 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发展有变化,加强小说戏剧性(生动性、合理性、真实性、感染力 )。16.探究文题“把灯光调亮”的丰富意蕴。(6 分)答: 解析 分析标题的意蕴,首先要分析标题的表层含义, “灯光”是相对黑暗而言的,傍晚的明光书店光线暗淡,把灯光调亮是为了改善环境方便顾客;
31、“把灯光调亮”是省城顾客给卢娜的建议,作为一种建议,传达的是一种鼓励与期待;“把灯光调亮”也是卢娜的行为。然后结合主旨(即开书店的目的 )分析深层含义,书店经营的是书籍,传播的是知识和文化,输出的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气象,它就应该成为指引人前行的一盏明灯;“把灯光调亮”表达了一种希望,希望国民认真读书,汲取知识和智慧,提高修养和素质,把心灵之灯的“灯光调亮” 。答案 “把灯光调亮” ,作为一种改善,使书店更醒目,亮化了环境,方便了顾客;“把灯光调亮” ,作为一种建议,传达了一种鼓励与期待;“把灯光调亮” ,作为一种行为,表现了经营者的自信与担当;“把灯光调亮” ,作为一种比喻,书店传播的知
32、识和文化犹如指引人前行的明灯(或“把灯光调亮” ,作为一种暗示,表达了一种希望,希望国民认真读书,汲取知识和智慧,提高修养和素质);“把灯光调亮” ,作为一种象征,显扬了一种精神,启迪人们即使在人生的低谷也要充满希望、相信未来。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2018江苏淮海中学考前模拟冲刺)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19 题。商鞅之殃李洁非商君在历史上给我们的社会、文化、思想究竟留下了怎样一种遗产?单论功过,岂能有他不正是他,令原本贫而弱的秦国走向强大,渐为霸主,一统天下的吗?据史记记载,商君重军功,奖耕织,打击贵族,立信于民。 “行之十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
33、斗,乡邑大治。 ”从这个侧面看,这些都与历史的文明方向一致。假使历史上商君的形象都保持在这个方面,后人对他便只有感恩戴德了;可惜事实主要不是这样。18 世纪德国思想家赫尔德的这段论述:“纵览历史可以看到,随着真正人道的发展,人类当中破坏精灵的确大大减少,这种情形是依照一种开明的理性和治国之术的内在的自然规律发生的。 ”将这个思想运用到历史中去,我们的历史观也就极其明朗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作为应该起到增进“开明理性”和抑制、减少“破坏精灵”的作用。商君变法、强秦,最终也须放到这个尺度下来衡量。商君掌权下秦国“大治”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匿
34、奸者与降敌同罚” ,乃至“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 “弃灰于道者被刑”如果百姓把灰撒在路上也会受刑,则“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奇迹又有何可稀罕、可称道的?尤不可忽视的是,商君“变法”在中国历史上开了非常坏的先例:铁桶统治。在他以前,中国固不乏昏君佞臣,像纣、幽、厉、晋灵公、屠岸贾之流,但好歹只是以个人之恶祸国殃民,自商君之手,个人之恶则变成制度之恶,上升为体制性的暴虐,这简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项发明。他还鼓励和强制推行告密, “不告奸者与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 。可以想象,生活在这样一个“告密时代” ,会是怎样一幅令人心惊肉跳的景象,商君之“治”十分看重对人的精神的压制和
35、奴役,中国政治、人性由此所受的损害怎么估量均不为过。汉以后中国以比较开明的儒家伦理为社会精神基础。商君之“治”遭废止,作为一种野蛮因素,却在各朝各代的暴政中不时浮现。别的不说,中国历史的“特产”酷吏明显是秦代“严刑峻法”播下的种子。荒唐的是,至今还有人望文生义,以商君法家身份而误判其为“法治” ,真是十足地揭示了中国文化的悲哀。所谓“法治” ,必以民主精神为基石,不以民为敌,不以刑残民,更非密探统治、恐怖政治;所有的法律均以最大多数人民的意志而立,均以保障人民的利益为根本。试问,商君之“法”骨子里跟现代法治哪里有半点共通之处?17.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论述思路。(6 分)答: 解析 根据文章中的“
36、单论功过,岂能有他” “后人对他便只有感恩戴德了;可惜事实主要不是这样” “商君变法、强秦,最终也须放到这个尺度下来衡量” “荒唐的是,至今还有人望文生义,以商君法家身份而误判其为法治 ,真是十足地揭示了中国文化的悲哀”概括。答案 首先,指出人们以功过评判商鞅的浅表行为;其次,肯定商鞅在历史演进中积极的一面;接着,引入人道主义的历史评判标准,重新评价商鞅的历史影响。最后,针对性纠正人们有关“商鞅法治”的误解。18.商鞅对中国历史的危害有哪些?请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6 分)答: 解析 根据文中的句子“自商君之手,个人之恶则变成制度之恶,上升为体制性的暴虐,这简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项发
37、明”概括第一点;根据“商君之治十分看重对人的精神的压制和奴役”概括第二点;根据“别的不说,中国历史的特产酷吏明显是秦代严刑峻法播下的种子”概括第三点。答案 创立了暴虐性的体制,给后世政治带来不良影响;对人的精神压制与奴役,损害了人性的善良;引发了历史上“严刑峻法”的“吏治” 。19.文章第段引用“18 世纪德国思想家赫尔德的论述”有何作用?(6 分)答: 解析 句中“人类当中破坏精灵的确大大减少,这种情形是依照一种开明的理性和治国之术的内在的自然规律发生的” ,文中的观点是商鞅变法的重新解读,主要分析其弊端,因此作用为:为分析商鞅变法体制之弊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剖析商鞅变法缺乏“开明理性”的专
38、制性质;批判商鞅变法有悖历史文明的演进方向。答案 为分析商鞅变法体制之弊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剖析商鞅变法缺乏“开明理性”的专制性质;批判商鞅变法有悖历史文明的演进方向。七、作文(70 分)20.(2018江苏全真模拟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手机体现了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手机拉近我们的距离,又疏远了我们的距离。小小手机,承载并记录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融入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作文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对手机的不同看法,总体说是“小小手机,承载并记录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融入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这是事实,然而影响的
39、结果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手机拉近我们的距离,又疏远了我们的距离。这就是立意的点,“手机是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还是疏远了我们的距离” 。行文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如“手机疏远了我们的距离”可以列举手机导致亲情疏远的例子,如“老人摔盘子”事件,但总体上还要抓住材料中的“体现了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不要排斥手机,应该倡导如何运用,这样立意就会深刻。【经典例文】手机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在此我将重申我方观点“手机拉近了人们的距离” 。接下来我将从距离和手机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我对对方辩友对我方“距离”的错误理解,深表遗憾。我方认为:距离,可指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距离,也
40、可指人们情感上的距离。当距离作第一种理解时,手机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我想这对大家来说都是显而易见,并且是不可置疑的事实。作为人类科技发展的结晶、现代信息社会的必需品,手机大大缩短了人们交流、联系的时间,结束了过去“鸿雁传书,鱼传尺素” ,信息滞后的时代。这正是手机的方便、快捷,能在第一时间传达信息的功能使人们从时间上的距离缩短了。现在人们常说的一个词“地球村”,地球变小了,这虽不能说单单是手机的功劳,但手机在其中确是扮演了不可否认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另外,手机也拉近了人们之间的情感距离。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妨让我们先从交流入手。大家都知道,结识一个朋友并不代表这个人一定会成为你的好朋友
41、甚至知己,朋友到好朋友甚至到知己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接触、交流和沟通。在认识的基础上,只有交流才能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得到升华,情感距离才能得以拉近。而手机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方便人们的联系,促进交流、沟通,由此我们不难得出手机拉近人们之间情感距离的结论。说到这,对方辩友可能又要再次重复那个人们利用手机欺骗的例子了,但我们在此不禁要问了,难道在手机出现之前就没有欺骗这个现象了吗?这就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手机上,而在人的自身。而且我们还要看到,用手机进行欺骗的情况只属个别,而用手机联络感情、拉近人们之间情感距离才是主流现象。我要阐述的第二个关键问题就是手机。对方辩友说手机排挤了其他的交流方式,使人们的交流变
42、得单一化,但我不得不陈述一个事实。在春运期间,客流量年年攀升,但在春节期间手机短信量和通话量也在年年攀升,由此可见手机的使用并不妨碍人与人之间如面对面、书信等其他方式的交流,它只是对已有的多种交流方式的一种补充而不是代替。并且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人们不可能每时每刻和自己的家人、朋友待在一起,在这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下,手机为我们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的交流方式,有利于人们的联系,拉近了人们的距离。此时,我不禁想到宋代诗人陆游和唐婉的一个因信息交流不充分而导致的一个爱情悲剧,请允许我以一首词来结束我的陈辞:“钗头凤,好悲剧,昔日佳偶缘难续,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到如今,有手机,无限话语传信息,手机联系,拉近距离,近,近,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