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四十讲 气体的制备基础篇 2017 新题赏析题一: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常用装置,请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名称_,_。(2)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小雪制取并收集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她选择的装置是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基本反应类型是_。实验结束时,小雪发现试管内仍有石灰石剩余,她处理的办法是_。题二: 通过近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方法。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以上装置AF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_;利用改正后的装置完成后面的实验;(2)若选用装置B、D、G制取并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正确的组装顺序为_,则在装置G中加入
2、的液体试剂是_(填名称);(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用装置G收集氧气,气体从_(选填“a”或“b”)端通入;(4)装置 B、C 都能用来制取氢气,相对于装置 B,装置 C 的突出优点是_。题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2(1)写出标注仪器的名称:a_,b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反应。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3)选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填序号)。反应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
3、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收集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4)实验室中一般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取氢气,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5)适合用D装置收集的气体必须具备的性质是_。题四: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b_。(2)实验室可加热KMnO 4固体制取O 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如A所示,加热一段时间后,某同学发现试管口未放置棉花团,应采取的正确操作:_,再组装好仪器继续实验。(3)实验室可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 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应选用
4、的装置是_(填字母)。题五: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实验装置。请回答:3(1)仪器的名称是_。(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O 2的化学方程式是_。(3)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 2,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填字母)。(4)能用 E 装置收集的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题六: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的名称是_。(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或_(填字母序号,下同)。(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4)某同学用较浓的盐酸
5、制取氢气,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氢气,则装置连接顺序序号为_。题七: 为了解甲酸的分解产物,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查阅资料】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4【提出猜想】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猜想1.H 2和CO 2;猜想2.CO和H 2O。【设计实验】20时,甲酸的状态为_;从图一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_(填序号)对甲酸进行加热。为了加快分解速率,实验小组加入了催化剂,反应后将分解产物通入图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预测】若猜想1成立,则D中的实验现象应为_。【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F处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_,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6、_。【交流拓展】资料表明,不同条件下,甲酸的分解产物不同,猜想1和猜想2均能成立。据此小新对甲酸的分解产物又提出新猜想:猜想3.H 2O和CO 2;猜想4.CO和H 2。经讨论认为无需进行实验就能确定猜想3和猜想4都错误,理由是_。题八: 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用锌粒与下图硫酸溶液(试剂瓶标签部分被腐蚀)反应时,发现有气泡产生,并闻到有刺激性气味。他们对此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锌粒加入该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查阅资料】浓硫酸能与锌反应,但不产生氢气,也不会产生氧气,能生成二氧化硫气体;SO 2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一种红色色素)溶液褪色。5【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
7、为:气体可能是H 2;乙同学认为:气体可能是SO 2;丙同学认为:气体还可能是_。【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部分夹持器材已略去,假设每个能发生的反应都完全进行)进行探究:(1)图中a仪器的名称是_,图中D处气体发生装置可选图的_(填字母序号)。(2)实验开始后,观察到E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_。(3)H装置的作用是_,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F装置的作用是_。(5)G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目的是_;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证明气体中含有H 2。【实验结论】_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反思与交流】锌和浓硫酸反应
8、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为什么在反应过程中又产生了氢气呢? 用文字简述原因:_。锌与浓硫酸、稀硫酸反应都可以产生硫酸锌,如果需要制取硫酸锌,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的优点是_(任填一种合理的答案)。6气体的制备基础篇 2017新题赏析题一: (1)铁架台 长颈漏斗(2)BC CaCO 3+2HCl=CaCl2+H2O+CO2 复分解反应 将试管内的废液倒入废液缸,再用水清洗石灰石后放入指定容器内详解:(1)由题图知为铁架台,为长颈漏斗;(2)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知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用的装置为B、C;碳
9、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实验结束后的废液需要倒入废液缸,以免污染环境,剩余的石灰石清洗干净后可以放入指定容器内下次利用。题二: (1)装置 B 中长颈漏斗的下端浸入液面以下 (2)B、G、D 浓硫酸(3)A 2KMnO 4 K2MnO4+MnO2+O2 b (4)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详解:(1)装置B中长颈漏斗下端没有浸入液面以下,产生的气体会沿长颈漏斗逸出;(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固液常温型,故发生装置选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D;要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选G作为干燥装置,干燥剂应用浓硫
10、酸;(3)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选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 4 K2MnO4+MnO2+O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氧气从b端通入,将空气从a端排出;(4)装置C相对于装置B多了一个多孔隔板和止水夹,可将固体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从长颈漏斗加入,打开止水夹时液体流下与固体接触,反应开始,关闭止水夹,气体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题三: (1)酒精灯 试管 (2)A 2KMnO 4 K2MnO4+MnO2+O2 分解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收集满 (3) (4)B (5)密度
11、小于空气,无毒,且不与空气反应详解:(1)看图可知a为酒精灯,b为试管。 (2)高锰酸钾为固体,制取氧气的条件为加热,应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故选A;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上可以判断出,该反应是分解反应;验证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满;(3)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刚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故正确的只有、;(4)根据反应7物锌和稀硫酸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常温)知,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故应选B;(5)D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密度必须
12、小于空气且无毒,同时不与空气反应。题四: (1)试管 集气瓶 (2)2KMnO 4 K2MnO4+MnO2+O2 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待装置冷却后,拔开胶塞,在试管口放置棉花团 (3)Zn+H 2SO4=ZnSO4+H2 B详解:(1)看图可知a为试管,b为集气瓶。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 4 K2MnO4+MnO2+O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若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了加棉花,应及时将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待装置冷却后,拔出胶塞,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再组装好装置后继续
13、实验;(3)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 2SO4=ZnSO4+H2,锌粒是固体,稀硫酸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因此应选择固液常温型装置,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应选用的装置是B。题五: (1)长颈漏斗 (2)2KClO 3 2KCl + 3O2或 2KMnO4 K2MnO4+MnO2+O2(3)BCD (4)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详解:(1)仪器为长颈漏斗;(2)A装置试管口有棉花,故制取氧气的原料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故选取B装置为发生
14、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所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装置连接顺序为BCD。(4)E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所以可收集的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题六: (1)长颈漏斗 (2)2KClO 3 2KCl+3O2 C (3)B 燃着的木条熄灭 (4)BFE(或BFD) 详解:(1)看图可知为长颈漏斗。 (2)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82KClO3 2KCl+3O2;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可选择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因此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C装置。(3)实验室用大理
15、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用固液常温型,即B装置;二氧化碳的验满要使用燃着的木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瓶中气体已充满。(4)较浓的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氢气,要先用氢氧化钠溶液除掉氯化氢杂质,然后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氢气,其装置连接顺序是BFD或BFE。题七: 【设计实验】液态 A 【实验预测】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进行实验】红色固体变成黑色 HCOOH H2O+CO【交流拓展】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相等、化学方程式无法配平等)详解:【设计实验】由资料知,甲酸的熔点为8.6,故20
16、时,甲酸的状态为液态,因此选择装置A对甲酸进行加热。【实验预测】若猜想1成立,则生成的气体为H 2和CO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因此D中的现象为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则说明猜想2正确,甲酸分解产生了CO和H 2O;E装置中的浓硫酸用于干燥通入F装置中的气体,F处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因此观察到的现象为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则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H2O+CO;【交流拓展】HCOOH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1:2:2,但猜想3和猜想4的生成物中,化学方程式无论怎么配,碳、氢、氧三种元素
17、的原子个数比均不可能为1:2:2,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猜想3、4错误。题八:【猜想与假设】H 2、SO 2 【实验探究】(1)长颈漏斗 B或C (2)SO 2 (3)吸收SO 2 2NaOH+SO 2=Na2SO3+H2O (4)吸收水蒸气 (5)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黑色固体变红 【实验结论】丙 【反思与交流】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成了稀硫酸 只产生氢气或无污染(合理答案均可)详解:【猜想与假设】气体还可能是氢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物;【实验探究】(1)由题图知 a 是长颈漏斗;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可知选取的发生装置为 B 或 C;(2)由资料知 SO2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溶
18、液褪色,观察到 E 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硫;(3)生成的二氧化硫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 F 装置中的浓硫酸可以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5)氢气与空气混合在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在加热前要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把装置内的空气全部排出;氢气能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实验结论】由以上分析得出气体中既有氢气,也有二氧化硫,故丙同学的猜想正确;【反思与交流】9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锌与浓硫酸反应会生成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不会污染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