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教科版必修1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第1课时 作业.doc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32852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教科版必修1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第1课时   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教科版必修1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第1课时   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教科版必修1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第1课时   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教科版必修1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第1课时   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2019学年教科版必修1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第1课时   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基础巩固1 下述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距离的方法正确的是( )A.当某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较大时 ,可以用短尺把它分段来测量B.当某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较小时,可以用短尺一次把它测完C.测量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应该用带有毫米刻度的长尺的零刻度对准起点,读出各计数点对应的刻度值,然后逐一相减,得出每两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数值D.分别逐个测出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 ,这样便于记录解析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测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时,应该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点到第一点的距离,然后再逐一相减,得到每两个计数点间距离,故只有选项 C 正确.答案 C2(多选)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

2、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 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 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2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2解析 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从静止开始运动的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1 3 5 7,而题图中位移之比为 2 3 4 5,故位置“1”不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 ,选项 A 错误,B 正确;由a= 知 a= ,选项 C 正确;v 3= ,选项 D 正确.2 2 3+42 =72答案

3、BCD3 某同学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时,其开始时的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其中有错误与不妥之处,请找出 3 处: ; ; .解析 打点计时器必须接交变电流,而图上所接为直流电源,显然是个错误;开始时,小车离定滑轮太近,向前运动的余地太小,致使纸带上留下的计时点较少,给测量带来不便,产生较大误差;滑轮位置太高,致使钩码与小车之间的连线未与木板平行.答案 打点计时器未接交变电流 小车离定滑轮端太近 滑轮位置太高使钩码与小车之间的连线未与木板平行4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 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

4、选择 0、1、2 、3、4、5 共 6 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刻度线跟“0”计数点对齐.(1)由图读出三个计数点 1、3、5 到 0 点的距离填入下边表格中 .距离 x1 x3 x5测量值/cm(2)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 的瞬时速度为 v2= m/s. (3)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a=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 (1)从题图中可读得计数点 1、3、5 的刻度值x1=1.20 cm,x3=5.40 cm,x5=12.00 cm,则d1=x1-x0=1.20 cm,d2=x3-x0=5.40 cm,d2=x5-x0=

5、12.00 cm.(2)每相隔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50.02 s=0.1 sv2= 10-2 m/s=0.210 m/s.3-120=5.40-1.2020.1(3)1、3 计数点间距为s1=x3-x1=4.20 cm3、5 计数点间距为s2=x5-x3=6.60 cm1、3(或 3、5) 之间 T=2T0=0.2 s由 s2-s1=aT2有 a= 10-2 m/s2=0.600 m/s2.2-12=6.60-4.200.22答案 (1)1.20 5.40 12.00 (2)0.210 (3)0.6005 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 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接低压交

6、流电源的频率为 50 Hz),从 O 点后开始每 5 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依照打点的先后顺序依次编为 0、1、2、3、4、5、6,测得 x1=5.18 cm,x2=4.40 cm,x3=3.62 cm,x4=2.78 cm,x5=2.00 cm,x6=1.22 cm.(1)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s. (2)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a= m/s2,方向为 (选填“AB”或“ BA”). (3)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 3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v3= m/s. 解析 (1)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 50 Hz,故打点周期为 0.02 s,故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 s=0.1 s.(2)根

7、据逐差法得a= =m/s2(4+5+6)-(1+2+3)92=0.8 m/s2因为物体做减速运动,所以其加速度方向为 AB.(3)物体做匀变速运动时,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一过程的平均速度 ,有v3= m/s4+32=2.780.01+3.620.0120.1=0.32 m/s.答案 (1)0.1 (2)0.8 AB (3)0.32能力提升1(多选)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用照相机对着小球每隔 s 拍照一次,得110到一幅频闪照片,用刻度尺量得照片上小球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 1 10,则( )A.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 8.0 cm 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 2 m/s

8、B.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 8.0 cm 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 1.6 m/sC.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 6.0 cm 处的瞬时速度是 2.5 m/sD.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 6.0 cm 处的瞬时速度是 2 m/s解析 四段间隔共 8 cm,位移为 80 cm,对应时间为 0.4 s,故平均速度为 m/s=2 m/s,选=0.80.4项 A 正确,B 错误;根据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图中对应小球通过 6 cm 处的瞬时速度 v= m/s=2 m/s,故选项 C 错误,D 正确.故选 A、D .0.40.2答案 AD2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 n 秒内的位移为 x,则可知物体的

9、加速度为( )A. B. C. D.22 22 22-1 22+1解析 物体从静止开始,所以初速度为 0,n 秒位移 x= an2,故 a= ,选项 B 正确.12 22答案 B3 某同学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 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为 . (2)A、B、C 、D 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 .从图中读出A、B 两点间距 x= ;C 点对应的速度是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 A、 B、C、D 为四个计数点,且相邻两点时间间隔为 0.1 s,计算纸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 解析 (1)由打点计时器的

10、打点频率可求得打点时间间隔 T0= =0.02 s.1(2)读 A、 B 两点的数值:1.00 cm、1.70 cm,所以 A、B 两点间距x=1.70 cm-1.00 cm=0.70 cm.计数周期 T=5T0=0.1 sC 点对应的时刻是 BD 段的中间时刻,即 C 点速度等于 BD 段的平均速度vC= 10-2 m/s=0.100 m/s.=2=0.90+1.1020.1(3)由 x=aT2 得加速度的大小a= 10-2 m/s2=0.20 m/s2.2=0.90-0.700.12答案 (1)0.02 s (2)0.70 cm 0.100 m/s (3)0.20 m/s24 如图所示,某

11、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T=0.10 s,其中 x1=7.05 cm、x 2=7.68 cm、x 3=8.33 cm、x 4=8.95 cm、x 5=9.61 cm、x 6=10.26 cm,则 A 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 vA= m/s3+42=(8.33+8.95)10-220.1=0.86 m/s根据逐差法有 a1= ,a2= ,a3=4-132 5-232 6-332所以 a=1+2+3

12、3=(4+5+6)-(1+2+3)92代入数据可得 a=0.64 m/s2.答案 0.86 0.64(4+5+6)-(1+2+3)925 小球沿斜面滚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照片中每两个相邻小球像的时间间隔是 0.1 s,这样便记录了小球运动的时间.小球运动的位移可以用刻度尺测量.(1)试作出小球滚下过程的 v-t 图像;(2)求出小球滚下过程的加速度.解析 (1)利用图中给出的数据,可以求得各段的平均速度.设开始时的位置为 0,沿斜面向下依次为位置 1、2、3、,因为时间间隔为 0.1 s,比较短,所以平均速度可以表示瞬时速度.v1= m/s=0.80 m/s,02=16.010-20.2v2= m/s=1.15 m/s,13=(30.0-7.0)10-20.2v3= m/s=1.50 m/s,24=(46.0-16.0)10-20.2v4= m/s=1.85 m/s,35=(67.0-30.0)10-20.2由以上数据作出 v-t 图像如图所示.(2)在 v-t 图像上取相距较远的两点.v1=0.80 m/s,t1=0.1 s,v4=1.85 m/s,t4=0.4 s,则 a= m/s2=3.5 m/s2,故小球的加速度为 3.5 m/s2.=4-14-1=1.85-0.800.4-0.1答案 (1)见解析 (2)3.5 m/s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