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 12 月 07 日政治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每题 2 分,30 题,共 60 分)1.大道鲁商是一部跨越人文和经济两个领域的文献纪录片,全景式地展示了鲁商从古到今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揭示了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反映了(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商业贸易促进文化发展C.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D.鲁商文化是齐鲁文化的全方位展示2.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这表明( )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解中国
2、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会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A. B. C. D.3.马祖有“海上桃源”之称,台湾岛上的居民大多是早年从福州跨海迁徙而来,在建筑、信仰、饮食等方面与福州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表明( )不同的文化环境是影响人们行为选择的决定因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特定的文化环境对人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A. B. C. D.4.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金寨县考察时说,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表明(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3、潜移默化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决定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A. B. C. D.5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 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A. B. C. D.6.中国与非洲国家文化交往历史悠久,在中非文化交流的字典中,没有“排斥”“歧视”
4、“居高临下”这一类词汇,因为我们是平等相待的朋友,是彼此尊重的兄弟。这体现了(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C.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7.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 60 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图书漂流( )A.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 B.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D.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8.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
5、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A. B. C. D.近几年我国不断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先后举办各国文化年,同时在国外举办中国文化年,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斑斓色彩,更加见证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回答 9-10 题。9.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这是因为(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
6、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区别,无法融合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消除文化差异的前提A. B. C. D.10.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首先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这是因为( )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民族文化在民族的发展中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A. B. C. D.1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尽管很多人在外打工,离家千里之外,但“千万里,一定要回到我的家”,人们忙碌了一年,总是要赶在除夕前回家与家人团聚。这说明( )A.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
7、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C.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D.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12.一首流行于国内的民间小调茉莉花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写进了他的歌剧图兰朵之后,茉莉花香遍世界,让世界认识了璀璨的中国文化艺术,领略了中国民乐艺术的迷人气质。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13.“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记忆中的除夕夜,全家人围炉夜话:仁爱亲情,长幼有序、礼数有方。如今的春节,人们忙着在群里抢红包、在网络
8、上看春晚、在微信圈里发祝福。人们纷纷感慨:年味淡了。人们对年味的留恋更深层次的是( )A.对数字化生活方式冲淡年味的担忧 B.对春节折射的传统文化内核的留恋与珍视C.对传统年俗的固守与坚持 D.对记忆中除夕夜的回忆与怀念14.调查显示,得到公众广泛认同的大学校训,有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行,切问而近思”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基本上直接援引了中华古籍中的警世格言。由此可见( )A.中华古籍记载的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B.中国传统思想决定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C.优秀的传统文化容易得到本民族人民的认同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剪纸作为我国最为普遍的民间艺术
9、,承载着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宝贵遗产。回答 15-16 题。15.剪纸艺术家用古老的剪纸艺术表达着现代人的生活和情结,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 )A.民族性 B.相对稳定性 C.多样性 D.继承性16.面对剪纸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以时代文化彻底改造传统文化 以外来文化改造本民族文化A. B. C. D.17.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社区敬老活动。这表明( )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民族节日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应该积极保护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
10、新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A. B. C. D.18.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周易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 )是中国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A. B. C. D.19.现在人们提倡素质教育,利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打破传统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对文化传承的影响是( )A.不利于对
11、传统文化的继承 B.教育方式的变革,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将产生积极影响C.教育就是把传统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D.不管教育方式如何变化,不会对传统文化产生影响20.下列关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B.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C.继承与发展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过程D.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21.打工文化是从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出来的文化,它带着生活粗粝的质感、朴素、真诚,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从文化建设的角度说,打工者不仅仅是公共文化的服务对象、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他们更是文化的生产者、创造者。这句话的依据是( )社会实践
12、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打工文化成为我国当前的经典文化A. B. C. D.22.多年来,注重个人拼搏、竞争发展,成为以人为主体的广东文化的内涵。而在新的转型期,注重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广东探索粤文化和文化创新的要义。这说明了( )A.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B.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和人的全面发展C.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D.文化创新必须以社会实践为基础23.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一部深入探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包容共同与差异,将思考隐于影像的绚烂之
13、中,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能够促进文化创新民族文化的个性要通过世界文化的共性表现出来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实现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A. B. C. D.24.有学者指出,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作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下列选项与学者观点不相符的是( )A.强调我们需要传统文化,要把它化为养料吸收B.反对把传统文化固定化,当作物件加以传承C.启示人们在文化传承中要勇于创新和丰富传统文化D.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对
14、外来文化也要化作养料吸收25.“创造新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当代知名主题文化园区论坛。该论坛倡导人们应站在文化继承和创新的高度上审视历史和未来,力争在实践中“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为后人创造更多“新”的文化遗产。这里突出强调“新”是因为 (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可以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离开了创新,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A. B. C. D.26.“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文化发展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要使这条大河水道畅通,水清质美,就必须清理和维护好它的源与流。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就意味着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
15、系。要把握好这两组关系,就必须( )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A. B. C. D.27.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保护利用与普及弘扬并重。建设文化强国要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因是( )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文化发展是改造传统文化与创造新文化过程的统一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变革,传统文化就能焕发生机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A. B. C. D.28.“书信短信微信”,生动展现了人们所经历的感情交流
16、、信息传播的变革过程。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或手机来实现。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文化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文化交流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等现代媒体正逐步取代传统媒体现代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手段A. B. C. D.29.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每年的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这体现了( )传统习俗成为传统文化形式中“凝固的艺术”重阳风俗具有民族特色,维系着中国人的生活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传统文化内涵虽历经时代变迁但始终保持不变A. B. C. D.30.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遇到了一些挑战
17、,如:影视作品因为营销策划不够,甚至译配不准确无法大热;丰富多彩的演出展览,因为背景陌生、缺乏艺术理论支撑等难以影响到主流评论界等。为此,我们应该( )A.尊重文化市场的规律,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 B.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C.跨越文化差异,创新文化产品的内容与形式 D.以极大的热忱和善意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二、材料分析题(4 小题,共 40 分)3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不同于近代以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以国际掠夺、竞争为常态的利益联合,也不同于二战后西方对外援助等形式的国际合作,“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之路,是促进各国和平与发展的康庄大道。“一带一路”倡议彰显了中华民族
18、“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传统文化理念,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要“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表明了提出这一倡议的初衷和希望实现的最高目标: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结合材料,从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请你为我们应怎样开展文化交流提出几点建议。(8 分)32.“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当莎翁遇上孔夫子一一有
19、各美其美的价值碰撞,也有美美与共的文化共情。中英两国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都曾创造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亦曾在互联互通中推进着彼此前行的步伐。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说明你是如何理解中英文化“有各美其美的价值碰撞,也有美美与共的文化共情”的。(10 分) 33.祠堂是崇宗祀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 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新农村建设以来,W 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敬先贤、诵村训、礼仪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
20、、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 W 村成功建设礼堂文化所包含的道理。(10 分)34.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指导,中央电视台历时 10 个月摄制完成了八集大型文献纪录片长征。在历时半年的拍摄和制作过程中,长征摄制组兵分五路,沿着红军将士当年的足迹,驱车五万余里实地采访拍摄,足迹遍及 20 个省市,爬雪山、过草地,克服种种困难,用重走长征路的形式,使
21、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累计拍摄素材共计 500 多小时。片中精心设计了 320 多条高质量的电脑动画,总长度达一个小时,利用传统手法和最新技术的集合,生动地表现了战争形势和动态,让整部纪录片更具质感和创新性。同时本片还使用了大量美术作品、文学艺术作品,达到了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使得长征成为到目前为止,同类型题材纪录片中最具权威性、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的精品力作。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纪录片长征成为精品力作的原因。(12 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A 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题干中鲁商诚实守信、仁义和气、胸怀天下的优秀品质是鲁商成功背后的文化内核,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实
22、践活动的影响,A 符合题意,故选 A。B 与题意不符。C 错,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D 说法不准确,鲁商文化只是齐鲁文化的一部分。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的主要知识点是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都不符合实际,故排除,选。3.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马祖与大陆在许多方面有联系,体现了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符合题意;观点错误,夸大了文化的作用;观点材料未体现。故选 C。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本题属于四选三型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文化影响但不能决定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排除;分别从文化影响人
23、的不同角度, 正确阐释了对习近平关于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论述的理解。故答案选A。5.答案:C 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错误;均正确切题,故选 C。6.答案:C 解析:材料中“平等相待的朋友”“彼此尊重的兄弟”,体现了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均为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与题意不符。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査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根据题干对图书漂流的描述可知,图书漂流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过程,A 符合题意。B 错误,
24、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 错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才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D 表述的是大众传媒的功能,与题意不符。8.答案:B 解析: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正确;与事实不符;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不能全盘继承,错误。应选 B。【点拨】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本课知识中的重点内容。近几年高考中,对文化遗产的地位与作用考查较多,复习中应予以重视。9.A; 解析: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区别,相互借鉴,不断融合, 中“无法融合”的说法错误;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为了提倡个性,而不是消除差异,文化因不同而精彩,排除。故选 A。10.C
25、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说法错误。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11.答案:A 解析:春节回家与家人团聚,体现的是一种情感,A 项符合题意;B 项混淆了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的概念;民族节日同经济、政治制度本身并无直接关系,C 项表述错误;D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12.答案:B13.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人们对年味的留恋,更深层次的是对春节折射的传统文化内核的留恋与珍视,B 正确切题。A、C、D 与题意不符。1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査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A 说法错误,中华古籍记载的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B 夸大了传统思想的作用;题干未体现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
26、的民族性,D 与题意无关;公众对这些援引中华古籍中的警世格言的校训的认同,实质是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认同,故选 C。15.答案 B;用古老的剪纸艺术形式表达现代人的生活和情结。可见剪纸的基本特征不变,但是其内涵发生了变化,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故选 B;A、C、D 三项均与题意不符。16.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故排除;文化交流是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排除。故选 A。17.答案:A 解析:民族节日不同于文化遗产,故不选;传统习俗有优劣之分,并非所有的传统习俗都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故不选;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 A。18.答案:A 解析:“忧患意识”是中国的传统
27、思想,其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说明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当选。中“毫无保留”、中“最优秀”“主流思想”的说法错误,不选。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的影响,A、D 两项说法错误,C 项不符合题意,B 项正确说明了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的影响。20.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
28、继承的必然要求,A、B、D 三项说法都正确。C 项把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割裂开来,说法错误,符合设问要求,应入选。21.答案:D 解析:打工文化是打工者群体中自发生长出来的文化,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符合题意;打工者是文化的生产者、创造者,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打工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说法错误。故选 D 项。22.答案:B 解析:广东省在文化发展的同时,注重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可见文化创新的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和人的全面发展,故选 B;此题强调文化创新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排除A;C、D 两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23.答案:A 解析
29、:错,正确的说法是世界文化的共性要通过民族文化的个性表现出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的说法错误, 不选。符合题意。2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学者的观点说的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没有涉及外来文化,故 D 与学者的观点不相符。根据逆向选择题的要求,答案选 D。25.答案:A 解析:符合题意,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符合题意,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之一。符合题意,这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之一。此类中未涉及此观点。因此保留,选择 A。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文化发展的实质、文化创新的重要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
30、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26.答案:D 解析:是“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表现,是错误的。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是应该反对的。应选。2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表述过于绝对;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表述错误。28.答案:B29.答案:B30.答案:C 解析:“营销策划不够,甚至译配不准确”“背景陌生”体现文化差异,故选 C 项。A 项中的“所有”一词表述绝对化。 题干未涉及文化
31、创造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B、D两项与题意无关。二、材料分析题3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要发挥大众传媒的功能,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文化传播。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各名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决定各
32、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中英文化有“各美其美的价值碰撞”。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因此,中英文化又有“美美与共的文化共情”。文化交流应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33.传统文化是社会成员的精神纽带,祠堂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W 村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发挥祠堂文化在人文教化、社会认同等方面的作用。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必须批判地继承,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符合社会发展的内容,剔除与改造带有封建宗法性质的内容
33、。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礼堂文化的成功建设在于对祠堂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打破了宗族界限,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解析:34.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长征摄制组沿着红军将士当年的足迹,用重走长征路的形式,使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达到了还原历史的目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长征利用传统手法和最新技术的集合,让整部纪录片更具质感和创新性。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长征设计了大量电脑动画,生动地表现了战争形势和动态。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本片采用最新技术还原战争形势,使用大量美术、文学作品,实现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使作品成为了精品力作。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