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新闻(含访谈)体验高考真题解读阅读本质,一、(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寂寞出学问解放周末对话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 昨天是第25个教师节。复旦大学向全体教师发出致谢和倡议,感谢在学术领域中默默耕耘多年的教师们,并倡导一种甘坐“冷板凳”的治学精神。 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 下面是记者对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的专访。,记者:在教师节这一天,复旦大学为何向全体教师发出这样的致谢? 秦:我们向辛勤工作一年的教师致敬,不仅尊重教师的一般性劳动,还特别强调一个重点:不能遗忘在学术领域耕耘多年、默默无闻的教师们。这些教师没有受到
2、媒体的过分关注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因此,容易被遗忘。在这一时刻表达对他们的由衷感谢和深深敬意,是非常必要的。,记者:钱穆先生说过,做好学问,要“潜心十年”。 秦:是的,类似的说法不少。20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韩儒林先生就把范文澜先生的治学精神概括为两句话:“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种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就是坚守学术的精神无论外面发生了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攀登学术高峰的路途中,一定要坚守学术。在这个方面,我颇为自豪,因为在复旦大学的历史上,不乏甘坐“冷板凳”、作出卓越成就的学者,他们的精神,是复旦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记者:这种精神的确是宝贵的,但是,是否非得寂寞才能出
3、学问?不甘寂寞就不能出学问吗? 秦:这个疑问可能来自于现在一种有目共睹的现象:学术考核时,不少教师拿出了一大摞成果,十几篇论文、好几部大书,都是在有限的几年内写成的。但是,真正在学术界的人都知道,即使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论文,恐怕也不是一年半载就可以完成的。“著作等身”只有在个别天才身上才能发生。我认为,在现行的考评体制下出现了那么多的“硕果累累”“著作等身”是不符合学术规律的。,记者:也就是说,做学问来不得半点浮躁,必须静心求实。其实,“寂寞出学问”也是中国学界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那么,您认为怎样才能真正耐得住寂寞?,秦:在这方面,很多学者都有经验和教诲。做学问,首要的是要有兴趣,要有对学
4、问的热爱。比如,陈尚君教授用了20年的功夫做了全唐文补编、全唐诗补编,他做的工作大部分是辑录、校勘、订正,是非常细致认真的学问。当年陈先生住房不宽裕,在出版社借了20平方米的房间,夏天没有空调,但他又不敢开电风扇,怕吹乱纸页,只能打着赤膊,挥汗如雨地工作,多少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很多人说,这多苦啊,我才不吃这个苦呢。实际上陈先生是苦中有乐,这种乐趣,是别人难以体会的。真正热爱学问的人,即使是在艰苦和寂寞的环境中,内心也并不孤单,相反,很充实,很幸福。,记者:您倡导学者要甘坐“冷板凳”,显然与当前浮躁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关,不少人认为,这不仅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整个文化和社会的问题。在这其中,
5、媒体似乎也起了不少的作用。那么,您认为,在当今的时代,学者和媒体之间应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秦:应形成良性关系。媒体要着重宣传学者的学术精神,恰当宣传他们取得的学术成果,而不要去追逐学者的私人生活,不要过度把学者放置在社会热点中。媒体的过度关注会损害学者。,记者:有不少学者甘心埋首做学问,也有学者以走出象牙塔、主动参与公共空间为己任。 秦:确实有好多真正做学问的学者是不发言的。我们的态度是,鼓励学者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识在媒体上讲点话,关键是要有真知灼见。知识分子提出一些意见,对守住社会的良心、主张社会公正,绝对是有好处的。但是,学者在和媒体互动中,要守住学术界限。学者可以通过媒体适当传播
6、学术成果,但一定不要把名利和传播挂起钩来,不要使自己成为“媒,体学者”。学者不要以为通过在媒体上的频频亮相,自己就可以变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对任何事情都能发表看法的“全才”。这实际上是在降低学术的影响,也是在暴露自身的不足。(原载解放日报2009年9月11日第17、18版,有删改),1.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三个方面作了倡导?(5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根据题干要求,通读全文,筛选原文的相关的句子,再加以提炼信息。访谈在记者的提问和总结的带动下可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均为秦绍德对“寂寞出学问”不同方面的认识,由此分别列出要点即可得出答案。答案:
7、做学问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耐得住寂寞。对学问要有兴趣,热爱学术,才能耐得住寂寞。媒体与学者之间应形成良性关系。(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2.秦绍德认为,学者“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根据文意,怎样理解这一观点?(4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本题涉及问题在采访之初即提及,在采访末段专门讨论媒体与学者应有的关系,答题区域可以确定主要在末段,但是也不能忽视前文,媒体作为外部环境对学者思想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这个影响点在于出学问必须“静”,如果媒体过分关注,无疑会打扰学者做学问。,答案:媒体追逐学者的私人生活,过度把学
8、者放置在社会热点中,会影响学者专心治学。(2分)在传播学术成果时,一些学者将名利和传播挂钩,成为“媒体学者”,失去学术界限,降低学术影响,暴露自身不足。(2分)(意思答对即可。),3.如何理解文中所说的“这种倡导,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旦;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由。(6分)【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题的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但作答时也应该紧密结合文章,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秦绍德针对目前学界普遍存在的浮躁学风,倡导“寂寞出学问”的传统治学精神。这个倡议不仅适用于复旦大学,也适用于其他高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领域,所以说“关乎复旦,又不止于复
9、旦”。(3分)文中提到的浮躁现象,不仅是学术界存在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都普遍存在而应重视的问题。静心求实的作风,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也是社会其他领域的从业者应学习的。所以说“关乎教师,也不止于教师”。(3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二、(2009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寂静钱钟书周劼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 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周年。”,10年前,钱钟书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
10、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 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然而他却只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他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
11、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是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
12、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10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 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在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寂静,这是钱先生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一生的格调。 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
13、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选自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B.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心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C.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侧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利的“围城”将自己“围”住。D.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
14、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10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解析】选AD。A项,“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错,原文是“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这说明清高孤傲是有人误读,而不是钱钟书的本性。D项,“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错,“寂静钱钟书”围绕的应该是钱钟书而非各种人。,2.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的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能够表现“
15、格调”内涵的事例,并加以适当的分析。解答此题时,学生往往不能准确地理解“格调”的内涵,没有认识到这是对钱钟书一生为人处世的评价,因而流于对该词语字面意思的解释,而没有联系具体的语境去分析。,答案:钱钟书的“格调”是“静”。在品格修养上,他始终静静地恪守着完整的人格,这样才能一生宠辱不惊;在治学风范上,他始终墨守“寂静”,这是用心苦读、潜心治学的重要条件。(如有其他分析,言之成理亦可),3.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6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要求考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
16、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解答时要结合文本,扣住“寂静”一词,分析钱钟书和时代的关系来回答,并概括出二者之间的关系。还要辩证思维,既要看到环境对产生大师的影响,也要看到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答案: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再“寂静”对人才的影响。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考纲点击】福建最新考试说明规定: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1.分析综合(1)
17、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命题研究】1.考查重点新闻阅读考查的方向和重点:结合文体特点,分析新闻事实、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提取信息,归纳概括;鉴赏写作技巧和方法;对新闻事实及其主旨进行探究思考。访谈阅读则侧重考查归纳和评价被访者的主要观点、分析思想内容
18、构成要素、语言特色及主要表现手法,把握文章的结构安排、艺术处理,探究文本反映的社会功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选材特点福建高考尚未涉及新闻阅读,从其他区域的高考看,所选文本多具通俗晓畅、内涵丰富、可读性强、探究点多等特点。无论是新闻事实还是相关人物,都具有典型性,人物的事迹和言论引人深思,所涉及的事实同样具有社会影响力,能给人以较大的启发性,适合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备考策略】1.把握文体特征,加强针对性新闻的基本特点是及时、真实、简明,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访谈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三点:针对性,即针对某事、某人、某个问题;专题性,即围绕一个中心提问;典型性,即访谈
19、的人、事、问题具有典型意义。,2.培养六种意识,增强实效性文本意识,比较意识,侧重点意识,语境意识,整体意识,规范意识,具备这些意识是提升能力的前提。3.熟悉常考题型,做好针对性训练分析文体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鉴赏表达技巧、理解句子及标题、评价社会价值或影响是新闻阅读常考题型,复习时要针对题型,归纳答题思路,规范答题行为。,读懂作品,是顺利答题的前提。下面以高考题为例,分析新闻的阅读技巧。 新闻以写人记事为主,具备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必须关注新闻本身的特点。可按照以下六个步骤进行阅读,逐步达到全面掌握新闻作品的目的:,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类似于
20、作文的“审题”,即通过对标题含义的揣摩,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比如依据“寂寞出学问”,便可大致推测文本内容应是探讨做学问的问题,“寂寞”是一种处境,也是一种心境,应是做学问的重要条件。,【点拨】 新闻标题的形式 新闻标题有单行标题和多行标题两种。多行标题包括引题(引标)、正题(主标)、副题(副标)。 引题(引标):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 正题(主标):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副标):对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这是由新闻的文体特征决定的,无论哪种类型的新闻,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
21、。,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如寂寞出学问一文一共进行了六次对话,梳理六次对话的内容,可知全文围绕“寂寞出学问”这一中心从三个方面做了倡导,它们分别是: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耐得住寂寞;对学问要有兴趣,热爱学术;媒体与学者之间应形成良性关系。根据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通讯的叙述方式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式。 如“她只能活七小时”一文中,作者采用顺叙的方式,
22、既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又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突显了救援的高效。,【点拨】 几种叙述方式的特点及其作用,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即通过解读文本,把握文本内容的重点,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如寂寞出学问整篇访谈围绕“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展开,表现了秦教授低调内敛的治学态度。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几个角度去考虑。,【解读探究】【新闻作品示例】阅读下面一篇文章,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试做右栏问题,完成对文章的初步阅读。这个时代为何缺少思想家? 记者:由英国外交政策杂志评选的
23、2010年度“全球百大思想家”名单于近日出炉。但是占据榜单前列的,并不是以思想闻名的学者,而是以比尔盖茨、巴菲特、奥巴马为代表的“行动派”名人。即便因学术思考而上榜的学者,似乎也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属于这个时代的思想家究竟到哪里去了?,俞吾金(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据点所长、教授):思想家之思想,应该具有对传统观念不同寻常的、深厚的批判能力,苏格拉底、康德、马克思、尼采、维特根斯坦就是这样的人物。另外,在提倡新观念方面拥有巨大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创能力,如老子、庄子、朱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这样的人物。,就批判能力来说,康德的“三大批判”(纯
24、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就是明证。深受康德影响的马克思的大部分著作的标题或副标题,都有“批判”这个词。比如,马克思倾注毕生心血写成的资本论的副标题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我们还可以追问:为什么现代俄罗斯文学会出现大家辈出的繁荣局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来自俄罗斯的四大批判家别林斯基、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由于他们的批评,才会孕育出像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莱蒙托夫这样的文学巨匠。一般说来,真正,的思想家都拥有高度自觉的批判意识,决不会成为对前人观念亦步亦趋的“应声虫”。德国哲学家马尔库塞在1964年出版了一本广有影响的著作单向度的人,批评发达工业社会的人在思想上只
25、剩下了与实际生活相认同的向度,即把存在着的一切都理解为合理的,而失去了第二个更重要的向度批判的向度,即对实际生活进行质疑、提问和批评的能力。看看今天这个商业社会,广告铺天盖地。在这种环境的浸润下,人们很容易丧失独立思考和怀疑的能力。也许,这就是工业文明的代价吧。,所谓原创能力,乃是在批判旧观念的基础上,构建新观念和新观念体系的能力。老子写下的道德经不过几千字,但其思想上的原创性却为全球的学者所公认。据我所知,光在德国,道德经已有70多个德译本。又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尤其是他的理念论,对西方思想发展史的影响,无人能出其右,甚至有人认为,西方思想史不过是“柏拉图思想的注脚”。这些例子表明,思想
26、家同时也是思想上的伟大的建设者。,记者: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的形势来看,现在都是一个大变革的年代,是一个出思想家也呼唤思想家的年代,但为什么又是一个缺少思想家的年代? 俞吾金:当今确实应该是一个出大思想家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航空、电脑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地球已经变为村落。无论是当代人所了解、所经历的东西,还是他们所思考探索的问题,都比以前的任何时代要多得多,也要深刻得多。无疑,丰富多彩、瞬息万变的当代生活为伟大思想家的诞生提供了合适的土壤。但在我看来,思想家的诞生仍然需要一些重要的助力。,我觉得学术探讨需要自由探索。德国诗人海涅曾经说过,从1780年到1820年这40年间,德国出现了以
27、康德、歌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思想家。为什么德国的天空突然间群星灿烂?在海涅看来,正是学术探讨上的自由空气使然。思想上的重大突破,不仅在时间上要付出重要的代价,而且也需要对探索中可能出现的错误采取宽容的心态。马克思之所以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因为他意识到,只有在大胆探索和深入讨论中,新思想、新真理才可能应运而生。,另外,还要学会与寂寞结伴。思想家们巨大的原创性从来都是与寂寞结伴而行的。只有在寂寞中,才有可能透彻地、系统地思考,并构建起背后的思想体系。释迦牟尼在创立佛教时,在菩提树下深思了6年;康德在撰写纯粹理性批判前,沉默了12年;歌德创作浮士德,前后花了60年时
28、间;而马克思撰写资本论则参考了1 500种著作,前后花了40年时间,而最终完成的也只有第一卷。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真正的思想和思想家都不可能在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中产生。(选自2011年3月1日解放日报,有删改),【整体剖析】1.看标题要素,预测内容。本文标题是“这个时代为何缺少思想家?”俞吾金是本文采访的,其身份是_,交流或访谈的核心问题是“”,应该是探讨“时代”和“思想家”的关系。2.抓思路线索,整体把握。通过快速阅读文本,可知本文围绕着“全球百大思想家并不是以思想闻名的学者为代表”,从两个层面提出了问题:一是,二是。,3.理结构层次,概括内容。通过抓各段的关键句,可推知各段的段意。第一组对话
29、点出: 。第二组对话表明: 。两组对话呈现 的结构层次,由浅入深、全面地介绍了“这个时代为何缺少思想家以及如何才能产生思想家”的问题。,4.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意。整合自己的阅读认识,形成对文章的解读。说说当代中国要产生伟大思想家需要哪些条件:客观上: 。主观上: 。,【自我核对】1.对象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据点所长、教授这个时代为何缺少思想家2.属于这个时代的思想家究竟到哪里去了现在是一个大变革的年代,是一个出思想家也呼唤思想家的年代,但为什么又是一个缺少思想家的年代,3.思想家应该具有对传统观念不同寻常的、深厚的批判能力,同时也是思想上的伟大的建设者这个时代产生大思想家的条件递进(层层深入)
30、4.(客观上:)当代生活要为伟大思想家的诞生提供更合适的土壤。学术探讨所需要的自由探索的空间和氛围;思想家交流所需要的更广阔的平台;前辈丰富的思想成果(主观上:)思想家的诞生需要自身具备一定的能力。思想家个人的原创能力、批判能力;思想家能够学会与寂寞结伴,【考点精析】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化社会,新闻报道、新闻访谈成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对新闻类文本的考查也就纳入了高考命题者的视野,新闻因其自身的文体特征,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命题特点。如:,【规律总结】 高考对新闻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有两大重点:一是作为一般性文章,考查常规的语文阅读能力,包括提取整合信息、分析语言技巧、概括观点态度、评价社会价
31、值和影响等;二是从文体特征设题,包括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及其特殊的结构等。,【典例剖析】【题一】(2014三明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邓康延眼里的民国“先生们” 阅读提示:“古者称师曰先生。”但在世人的评判标准里,并非所有的教师,都配称“先生”。对民国老课本做了新阅读的邓康延,又在拍摄纪录片先生。他选的第一批先生是民国时期的蔡元培、胡适、马相伯、陈寅恪、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他还有很多先生想拍,要拍。他说:“那些背影,让我们发现民族的正面。”,下面是他就此话题接受新周刊记者的访谈。(有删节) 新周刊:在你看来,“先生风范”指的是什么? 邓康延:这些先生,是学业的
32、长者,做人的榜样,是“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人。他们不是为了表率才去做表率,而是经过晚清民初历练之后,一种本性的自然流露,在他们举手投足之间,荟萃了东西方的知识学养和科学文明。这种气场,用中国传统话来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先生就像一群羊里的领头羊,凭着自身的生命体验,知道哪个地方有青草、阳光和水泉。,新周刊:“先生”这个词背后,代表着怎样一种教育理念? 邓康延:梅贻琦先生说过,他就是一个王帽,看着风光喧闹,主唱的还是那些教授。为什么西南联大那么艰难仍能人才辈出?就是因为有先生,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先生。不论是梅贻琦还是胡适、张伯苓,面对违背了教育规律的事,跟蒋介石都能争执。他们
33、不论治学还是做人,都能倾情投入,又不为名利缰索。反观现在的教育,前30年被政治挂帅,后30年被金钱俘虏,独立精神,屡遭冲击,我觉得那一辈人心无旁骛,天高云淡,既有中华“仁义礼智信”的学养,又有西方“自由民主博爱”的熏陶,做到了足跨东西。他们也焦虑,但为创新途,即便被骂,也能忍辱负重。 每当暗夜读先生,总有一种崇敬悲凉感后人可能再也达不到那样的境界了。在先生身上,博爱悲悯、人性理性,像镜子一样比照着世间的丑恶。万事先做人,高人万世仰。,请指出文中画线部分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这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审题推断】提取信息 _推论:_,“羊里的领头羊”“知道哪个地方有青草、阳光和,
34、水泉”。,比喻,“先生风范”体现在治学和做人两方面的特点。,【解题指导】第一步:严格审题,明确要求。 题目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指出画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二是要分析所用修辞在文中的表达效果,答题时要两方面兼顾。 第二步:研读语句,明确手法。 画线句子用“羊里的领头羊”来形容先生,用“凭着自身的生命体验,知道哪个地方有青草、阳光和水泉”来形容先生的“风范”。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第三步:结合文本,分析效果。 联系上下文语境及文章主旨,分析该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访谈的第一个问题是:“先生风范”指的是什么?围绕这一问题,邓康延把先生比作“羊里的领头羊”,形象地表现出他们在治学和做人两个方
35、面的表率作用。,【请你组织答案】_,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先生风,范”的内涵:在治学与治教方面,先生是学业的长者;在做人,方面,先生们能坚持真理,不畏权贵,博爱悲悯,人性理性,,像镜子一样比照着世间丑恶,是做人的榜样,万世景仰的高人。,【点拨】 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比喻: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具体形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拟:表意丰富,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
36、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兴趣和思考。 反问:以否定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题二】(2010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她只能活七小时”注美保罗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
37、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
38、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理查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
39、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利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
40、,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乱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分析构思的独特性】1.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有什么好处?(4分)【审题推断】提取信息时间关键词:_推论:_,“下午3点40分”“下午4点钟”“下,“午6点30分”“下午7点30
41、分”“只用了8分钟”。,时间顺序,条理清楚;突出时间紧,效率高。,【请你组织答案】_,以顺叙的方式写作,条理清晰,突出了新,闻事件的连贯性。突出时间,渲染了紧张的氛围,强调了救,援效率之高,现场感强。,【解题指导】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如本题主要是考查文章的结构安排,要求答出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及特别突出时间的好处。 第二步:立足文体,把握结构特点,为答题做准备。 解答本题要知道各种记叙方式的特点和作用,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第三步:明确手法,结合文本分析。 本题扣住顺
42、叙这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具体答出特别突出时间的好处:清晰显现出救援进展,表明小女孩生命危急、时间紧迫以及给读者的感受等。,【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4分)【审题推断】提取信息 “你们”涉及的人员:_推论:_,博士、记者、警察、官员等。,看似十分困难、几乎不可能的事情,那些博士、记者、,警察等人却通力合作完成了,这是一次集体协调行动的结果,,不是单靠医生之力完成的。,【解题指导】第一步:抓住关键词,理解语句的含意。 柯利蒂大夫说的这句话的关键词有:“你们”“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其中“你们”指参与此次救援的
43、人员,如博士、记者、警察、官员等。“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指医生虽然能治病救人,但是在无药的情况下,任何医生也都会束手无策。而且在当时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单靠医生也无法完成供给并运输医药的任务。,第二步:分析柯利蒂大夫说这句话的原因。 若没有新药青霉素,帕特丽夏只能活7小时。而寻找青霉素并非易事,在新闻记者、政府官员和科学博士的合作努力之下,终于将特效药送到医生手里,这是一次集体行动,不是单靠任何一个人能完成的。这就是柯利蒂大夫说这句话的原因。,答题思维轨迹:,【请你组织答案】_,在当时的情形下,青霉素非常稀少,能得到,它绝非易事,新闻记者及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找到了青霉素,并,及时把青霉素送到了
44、小女孩的病床前。,【分析语言特色】3.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请对文中画线部分作简要分析。(4分)【审题推断】提取信息语言关键词:_推论:_,“仁慈的东西”“奄奄一息”“焦,急”“仁慈之车”。,用词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表现了人们的爱心和,人道主义关怀。,【请你组织答案】_,画线部分运用“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明,显的倾向性(或“体现了对小女孩的爱心和人道主义情怀”)。,【解题指导】第一步:选定目标。 在统览文本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思考、判断的对象,这个对象或是材料的选择、主题的提炼,或是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等。本题给出了目标,即新闻的语言,对语言的评价应建立在对新闻语言文体特征的了解上,针对具体文本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