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一 节形象、结构和主题,【考点精析】 一、欣赏作品形象 散文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寄托情思、抒发心志是散文创作的主要目的,因此对形象的塑造往往凝聚着文章的精华,对人物形象的欣赏也是领悟文章主旨的途径。,【规律总结】 高考对散文形象的考查,多从两方面设题,一是概括形象的特点及分析塑造形象的方法,二是分析形象的作用及典型意义,命题者往往又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其中,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多关注形象特征、象征意义以及借助景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主旨态度。,二、分析作品结构 分析作品结构包括布局谋篇和段落的作用,其中布局谋篇又涵盖结构安排、线索设置、详略主次、过渡穿插等几个方面;段落的作用主要考查
2、一些特殊位置的内容,比如开头、结尾或者中间部分。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因此对作品结构的分析,是散文阅读的基本途径。,【规律总结】 在高考命题中,对作品结构的分析,往往在小处着眼,试题很少从全篇出题,而是选择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落或句子来考查。命题形式分为直接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直接考查是直接就某一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设题;综合考查就是把结构分析与内容、主旨理解以及表达特色放在一块来考。除此之外,高考还会关注两点:一是文章的总体布局、选材特点及文章线索,二是作品中穿插材料的作用。,三、概括作品主题 概括作品主题,是阅读散文的关键环节。高考命题,或透过语句、段落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
3、的情感态度,或直接考查对全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概括。,【规律总结】 高考中,概括作品主题有以下考查规律: 1.两个角度,2.三个层次 (1)对具体内容的概括,要求能将文字量大的句、段、篇的要旨简要的提取。 (2)对抽象内容的阐发,要求对文中抽象、概括的语句,运用具体的材料加以解释、阐发。 (3)对含蓄语句的解释,文中一些表达含蓄的句子,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层含意、言外之意、境外之意等。,考查角度一 形象、结构【典例剖析】【题一】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3题。寻找翠翠祝勇 闲坐于草亭,忽地想起翠翠,仿佛想起一个熟识的故人。 天碰巧落着雨。我们碰巧饮着酒。
4、雨和酒,碰巧都易于勾起人的愁肠。碰巧是在酉水边,酉水碰巧和沈从文小说里写的一般模样。我们碰巧都是沈从文迷。,所有与翠翠有关的事物,碰巧在这个时刻,聚齐。 而翠翠,却只能隔着茫漠的时空同我们说话。翠翠很远。翠翠只生长于沈从文三十年代的小说里,穿着图案简单的衣裳。悠远的日子早已布满了旧电影似的划痕,但她的明眸不会褪色。沈从文说:“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做成随时
5、都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地来完成任务了。”严格来说,翠翠是由所有喜欢翠翠的人集体创作的。凡是读过边城的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翠翠。,翠翠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的产物。她容纳了民间中国对于自然、人性、爱情与生命的本质看法。或者说,翠翠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的存在。她的每一寸肌肤都是秋露和山雨凝聚成的,所以她才清明秀丽,有着透明的秉性。她是中国河流的青春写照。凡是河流可以带我们去的地方,她都可以带我们去。,翠翠就是这样陪着我,在湘西,一路走了好远。她是无处不在的河水和月光。我知道她不独属于我,但她总会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这是边城以外的翠翠。沈从文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翠翠
6、。翠翠在边城里,在沈从文的设计里,只属于傩送,傩送就一下子成了边城外许多人的共同的情敌。,翠翠在水边长大,像朵被一阵偶然的风吹落在山间的野花。她的父亲母亲很久以前死于一场浓烈的爱情,她却懵懂着,不知情为何物。翠翠在世俗生活的边缘,旺盛地生长着。她只能透过城里来的人来打量那个她所未知的世界,但沈从文却将她永远隔绝于世俗世界之外,斩断了她同外部世界可能发生的联系天保和傩送都拥有“外面的世界”,或许他们中某一个的世界会与翠翠相连,但是天保死了,傩送出走,翠翠仍然守着她的渡口,消磨着她的年华;然而,翠翠的生命出路在哪里呢?在纯净的爱情里吗?爱情像河水一样不可捉摸,像青春一样无常和易逝。翠翠就这样面对河
7、流、青春和爱情。,边城真正煽情之处,是翠翠的等待。翠翠的等待就是整部作品的高潮。也可以说,前面所有的故事,都只是一个交代,翠翠的执着而且执拗的等待,才是作品的核心。但是故事恰好就在这里戛然而止了,读者会根据自己的人生取向做出自己的抉择和判断,沈从文一句也没有多写,只有轻描淡写的几句:“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美丽的翠翠,就这样将期望抛向未可知的远方。她实在不该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耗尽自己的一生,她蓬勃健美的生命不该有这样的结局。也许,在某个“明天”,翠翠会
8、突然看见傩送风尘仆仆的微笑,重又出现在岸头。但是我们仍不妨做一个残酷的假设傩送从此远行,心中装着他的翠翠,梦里想着他的翠翠,走遍天涯,却永不归来。而翠翠,则同渡口一同老去。这样,翠翠的一生,因为爱而不完整;另一方面,对爱的忠贞又使她的生命比任何一个人都要完整。翠翠于是成了沈从文为我们造的一个断臂的女神。,然而,这一切即使是梦想,也来得太迟了。翠翠被时间裹挟着,像傩送一样一去不回头了。傩送和翠翠分别在时间和空间上远离着我们。翠翠如蓝印花布一样纯朴的背景,带着湿润的乡下气息,消失在时间深处了。,坐在草亭里想念翠翠,翠翠既远且近。雨还在下,河面上是一片烟,天气越来越寒凉。酒还在饮,身子却越来越暖。野
9、渡无人,视野里有浓有淡。浓的是水边的青石,怪兽般长满绿毛;淡的是若有若无的远山,以及山脚下的江水。一幅典型的中国式风景。遂想起沈从文的一句话:“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人民每个日子皆在这种单纯寂寞里过去。”当然,翠翠也在其中。想起她的爱,她悠长的等待,想哭。生活也许早,已不那么静寂,在自己的节拍里沉了很久的湘西人在现代的步伐面前也表现出一丝慌乱。要抵挡香车宝马的诱惑已不那么容易了,尽管它的价值并不超过当年的一座碾坊。爱情,早已成了休闲中的甜点与速食,成了一次性消费品。这个时代里,过路的女学生,即使装扮再奇奇怪怪,行为再不可思议,也不是风景了。但翠翠是。,可是河流还在。只要河流还在翠翠就在。 当
10、翠翠在孤独中等待傩送的时候,世间有多少个傩送,踏遍千山,在寻找着翠翠! 寻找翠翠,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 (选自散文集凤凰:草鞋下的故乡,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作者与沈从文一样,都是借翠翠这一文学形象,表达了对湘西故土的眷恋,对至纯至美的自然、青春、爱情的向往。文中翠翠的等待,也是作者与沈从文对爱与美的追求与等待。B.本文文笔优美,充分展示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城风俗,表现了自然、民风和人性之美,充满了牧歌情调。,C.作者说:“只要河流还在翠翠就在。”这是因为翠翠是中国河流的青春写照,在她身上有着河流一样透明的清明秀丽的秉性。D.文中第
11、二段连用多个“碰巧”,语势连贯,形象地说明“想起翠翠”纯属偶然,但也正因为这一偶然,才触发了作者去“寻找翠翠”。E.文中写到“过路的女学生”,是为了与翠翠形成鲜明的对比,含蓄地批评了现代的女学生乃至现代人在现代的步伐面前表现出的慌乱,他们注重外在,流于世俗,失却了纯真。,【解题点拨】A项,“湘西”不是本文作者的故土,“翠翠的等待”也不是作者与沈从文的等待;D项,“碰巧”不是“寻找翠翠”的原因。答案:AD。,【人物形象】2.本文描述的边城内外作者心中翠翠这一人物形象各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分别加以简要概括。(4分)【审题推断】提取信息1边城外的翠翠:_推论:_,“凡是读过边城的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翠
12、翠。”“翠翠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的产,物。她容纳了民间中国对于自然、人性、爱情与生命的本,质看法。”,边城外的翠翠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的产物。她容,纳了民间中国对于自然、人性、爱情与生命的本质看法。,. . . . . .,提取信息2边城里的翠翠:_推论:_,. . . . . .,“美丽的翠翠,就这样将期,望抛向未可知的远方。”“她实在不该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耗尽自己的一生,她蓬勃健美的生命不该有这样的结局。”,“翠翠的执着而且执拗的等待,才是作品的核心。”,边城里的翠翠美丽单纯,忠于爱情,执着于爱情。,【解题指导】审读试题,明确方向。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题干中明确要求分别概括出边城内外作者心
13、中的翠翠形象。因此,解答本题,要分开表达不同的翠翠形象。,寻找关键句,找准信息点。在文章的第七段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这是边城以外的翠翠。”其中“这”字指代前面的内容,也就是说,边城外的翠翠形象的答题区间在五、六段。而第七段的第二、三句话“沈从文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翠翠。翠翠在边城里”则告诉大家要想概括边城内的翠翠形象,需要在下面的段落中寻找答案。 筛选整合,加以概括。信息找到了,对有效信息加以整合即可。,【请你组织答案】_,边城外的翠翠,是典型的中国式梦境,的产物。她容纳了民间中国对于自然、人性、爱情与生命的,本质看法。(2分)边城里的翠翠,美丽,单纯,执着,,忠贞。(2分),【作品结构】3.
14、文章的结尾说:“寻找翠翠,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审题推断】提取信息1_推论:_,“文中”“作用”。,这句话在文中单独成段,且处于原文结尾位置,考查,的是结尾段落的作用,应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组织答案。,提取信息2题目:_推论:_提取信息3内容:_推论:_,寻找翠翠。,点题或者照应题目,卒章显志。,“寻找翠翠”“翠翠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寻找的应该是自然的青山绿水、执着忠贞的爱情、纯,净美好的生命。对这个时代来说,纯净执着美丽的翠翠可能,只能存在于梦境,现实中更多的是功利,所以表达出对功利,时代的感伤和担忧,呼唤人应该有追求,有信仰。
15、,【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段落作用。首先明确该段落在原文中的位置,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具体分析其作用。“寻找翠翠”中“寻找”二字表明翠翠所代表的精神或追求已属难得。“我们这个时代的忧伤”则写出了面对现代社会功利的爱情,生命的纯真与美好已经成了奢侈,美丽的纯真的爱情也成了期待与奢侈。这句话不仅与题目照应,还点明主旨。,【请你组织答案】_,点题,(1分)卒章显志(含蓄点旨),(1分),表达作者对一份自然的青山绿水、人性的静谧安详、爱情的,执着忠贞、生命的纯净美好的追求。(2分)表达出作者对功,利的时代的担忧和伤感,(1分)呼唤一种在艰难孤寂的生活,环境中乐观平静地应对一切的人生信仰。(1分),【点拨】
16、句段的位置与作用 1.首段作用: 内容上:总领下文内容,引起下文内容,铺垫,衬托,伏笔。 结构上:是否与下文构成总分。 主旨上:是否开门见山点明主旨。 技法上:是否用了修辞,是否与结尾或题目形成照应。,2.中间段落作用: 内容上:写了什么,为下文做了铺垫,衬托。 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注意: 过渡:一般是由过渡句或词语来完成,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文章的语气的连贯,布局的缜密,转承的自然起重要作用。 主旨上:对中心、中心人物、中心事件的表现或刻画起什么作用。 技法上:有无照应、对比、伏笔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3.尾段作用: 内容上:总括上文内容,照应,烘托
17、。 结构上:和上文形成分总关系。 主旨上:结尾点题,点明主旨或深化升华主旨。 技法上:是否用了修辞,起到什么作用;是否与开头或题目或前文形成照应;是否提问题引发思考,起到号召宣传警醒作用;表达方式上是否运用议论抒情等。,【方法归纳】 一、欣赏作品形象 (一)欣赏人物形象 1.欣赏人物形象的技巧 写人叙事类散文中人物形象的鉴赏,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2.人物形象内涵 (1)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如:勤劳、善良、淳朴、忠厚、内向、腼腆、懒惰等。 (2)人物形象的精神风貌。如:乐观、悲观,活泼、向上,积极、消极,乐于助人等。 (3)人物形象的思想特征。如:爱国、守旧、反动、愚昧、自私、贪婪等。 (
18、4)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如:人物身份、社会地位、意义代表等。,【答题模板】 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做出一个定性分析。模板一:总分: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做一个定性分析,再从几个方面做定量分析。模板二:分总:从几个方面对该人物做定量分析,再用一句话做定性的总括。,(二)欣赏景物形象 1.欣赏景物形象的三个角度 (1)把握景物形象特征。 (2)了解景物形象与其所指向的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 (3)分析景物形象对于表现主旨的意义和作用。,【答题模板】 先做定性分析,再做定量分析;概括景物的特征,特别是要注意景物与其所指向的象征意义之间的相似点。,2.分析景物形象作用
19、的技巧 第一,主要景物形象 (1)从内容主旨这一角度找作用:主要景物形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分析主要景物形象的作用就是揭示散文的“神”。一般说来,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 (2)从艺术构思这一角度找作用:主要景物形象多为全文的线索,起着把众多材料组织贯穿在一起的作用。,第二,次要景物形象 对次要景物形象的作用的分析,应从文章的结构形式、内容主旨、对主要景物形象的意义彰显等方面做多角度思考。 (1)结构形式: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2)内容主旨: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 (3)对主要景物形象的意义彰显:对比、衬托、类比
20、、虚实相生,使主要景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二、分析作品结构 1.分析文章思路的五字真诀 (1)明 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应该有所不同。,明确文体,把握全貌,(2)圈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标 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个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圈点勾画,抓关
21、键句,标示段意,显露脉络,(4)理 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 (5)通 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理清思路,把握结构,通读全段,合成段意,【答题模板】 本文以为线索,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2.概括句段作用的四个角度 (1)内容、主题 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2)
22、结构、思路 结构角度可考虑有设置悬念、做铺垫、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承上启下等作用。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3)表达技巧 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达上的特点。如果特点较突出,则要从该技巧出发考虑渲染气氛、画龙点睛、对比衬托、象征等作用,也要注意表达技巧自身的作用。 (4)读者情感或心理 从这个角度可考虑有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深受启发、发人深思、催人想象、回味不尽、想象无穷等作用。,【特别提醒】上述维度、角度有关涉就要分析归纳,没有关涉就不必强答。,【答题模板】 内容作用+结构作用+技巧作用+读者角度,考查角度二 主题【典例剖析】【题二】(2014厦门质检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高山积雪王兆胜 与那些直接飘落于田野、河流和村庄的雪花不同,高山积雪似乎是上苍的遗弃物,它远离人间,孤独寂寞地在严寒中度过一个个漫长的日月。这里虽是自己的家乡,虽有母亲温柔的,怀抱,虽有弟兄姐妹和朋友为伴,虽有不变的洁净的容颜和纯良的心地,但却没有一展才华为人类谋得福利的机会。所以,高高在上的积雪并不快乐,而是长久地苦恼着。高山似乎看透了积雪的心情,她告诉它说:“除了那些身在高端的积雪要靠不断的修行取得正果,其余的积雪都不会永远呆在山上,它们都要到人世间去完成生命的旅程,只要待到春暖花开时节。”,在焦虑万分的等待中春天终于到来,阳光温暖明媚,地面热气升腾,靠近底部
24、的积雪开始悄然融化,由一堆固体静止物一变而为生动的流水。在不知不觉间,变成流水的积雪已经走上它的旅途,它甚至还没来得及向家乡向母亲告别。此时的积雪知道,自己已被出行前激动、幸福和惜别的泪水深深浸润和陶醉了。,投身于脱缰野马般的奔跑之中,积雪感到了大山之外紧张残酷的竞争,那是一种万人抢走独木桥的惨烈景象。在这种拼命的拥挤中,积雪感到有些头晕目眩,仿佛自己已非自己了。更可怕的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常有巨石挡住去路,而自己还没有时间思考就会被撞成粉末。在这种如雷爆炸般的轰鸣中,积雪虽然感到一种生命的飞扬,一种凌空高蹈姿势的优美,但内心也被一种撕肝裂肺的痛感所占据和震撼。化为流水的积雪也渐渐明白了,原来
25、生命的旅行是要经过无数痛苦磨砺的。,如风云流散而复聚一样,粉身碎骨的积雪之水又汇集在一起。路途渐渐变得开阔,行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积雪似乎看到了所谓的人类。在积雪的眼睛里,有的面目慈祥,行为优雅,举止大方,尤其是那些妇女和儿童比较可爱;而另一些人尤其是一些男人目中透出攫取的贪婪之光,他们有的肩扛猎枪,两只血红的眼睛像恶狼一样到处搜寻。最令积雪恐惧的是猎手曾毫不犹豫将一只只洁白的天鹅、幼小的动物打死,血红竟差点将自己染红!最令积雪感到无奈和不解的是人类对它肆,无忌惮的污染,那些有毒的气体和液体,都让积雪看到了人类的自私、无知与可怕。积雪还经常看到自己身边的流水被人取用,或是浇灌庄稼,或是满足工业
26、制造之需。每当此时,积雪心里就会升起激动与悲伤,在它看来那是同类的夭折与不寿,虽然是死得其所!此时,积雪总是扪心自问:“如果我突然被人取走而不能继续生命之旅,那将怎样?”,有时,积雪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乡,那是怎样冰清玉洁的所在!而今,它却变成一团黑臭、肮脏和黏厚的液体。但积雪是富有牺牲精神的,因为它明白从走出那个神话般的世界开始,自己已经不再属于自己,而是踏上一条不归之路,这就好像一个人的出生就意味着死亡一样。当然,积雪在旅途中也有值得回忆和留恋之处,那是它从高山出发始料不及的。如它看到山上如羊群一样游动的云霞,那给它带来多少美好的故乡信息与回忆。还有,小男孩和小女孩在河边洗澡与游戏,他们天真无
27、邪的欢笑曾让积雪久久不愿离去。最令它快乐的是,有一渡口留下过人类智者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由此,积雪感到了在人类中仍不乏知音。,河道变得越来越开阔,污浊而黏稠的积雪之水显得苍老而疲累,它甚至能看到不远处有辽远而苍茫的大海和那呈扇形开放的洁白的海滩。那里有着与自己故乡相似的景象,如梦如幻,神秘莫测;那里也颇似自己母亲的怀抱向自己激情洋溢地张开。此时,积雪才真正体会到:原来冰冷就是另一种温暖,死亡就是另一种新生!于是,在对那个冰封世界的想念中,积雪无比快乐而又充满渴望地向大海扑去。,最后,积雪之水被大海吞没,失去了自己的模样,而大海不满不亏,一如既往。 “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海水又被
28、阳光蒸发而为云气,而后又变为白雪,降落于高山之巅,从而孕育一个新的梦想。”气息奄奄、魂魄如游丝般的积雪心中有这样的一个闪念。 (选自天地人心,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远离世俗的积雪在高山的开导下摆脱了孤独寂寞、闷闷不乐的情怀,日夜期盼、想方设法地去开启生命的旅程。B.快速奔跑的积雪被巨石撞得“粉身碎骨”,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和痛感,渐渐明白生命的旅行就是要经历各种人间之苦的磨炼。,C.积雪看到人世间的善与丑,想起自己的故乡。此时它情感复杂,对旅行有向往情怀、无奈之感,对故乡有眷恋之情、归乡之心。D.积雪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名言中,感受到人类的睿智
29、,体会到自己要奋发向前,一如奔流入海的河水,分秒不辍。E.文章用第三人称写积雪,并用拟人手法将其人格化,既展现了积雪之水的流淌过程,又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谛视与感悟。,【解题点拨】A项,积雪没有想方设法,是不知不觉地开启生命的旅程;C项,积雪无归乡之心。答案:AC,2.第4段写道:“每当此时,积雪心里就会升起激动与悲伤。”造成积雪激动与悲伤的原因各是什么?试联系上下文作答。(4分)【解题点拨】积雪之所以激动,是因为它看到流水被人取用,或是浇灌庄稼,或是满足工业制造之需,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实现了人生价值;之所以悲伤,是因为它感到“被人取走而不能继续生命之旅”,无法完成生命的旅程。根据此句话前后内容
30、找出相关信息,再整理信息即可形成答案。,【请你组织答案】_,示例一:(1)积雪看到流水为人类谋得福,利,觉得这是一种生命价值意义的实现,所以为此激动着。,(2)身边的流水被人取走,积雪就觉得被取走的水无法完成,生命的旅程,所以为其感到悲伤。,示例二:(1)积雪觉得自己会像流水一样为人类谋得福利,,觉得这是自我价值意义的实现,所以为此激动着。,(2)积雪觉得自己会像旁边的流水一样被人取走,那样自己,就无法完成生命的旅程,所以为此感到悲伤。,【作品主题】3.文章末尾写积雪之水汇入了大海,你从中体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请简要阐述。(6分)【审题推断】提取信息1题干:_推论:_,“文章末尾”“积雪之水汇入
31、了大海”,“人生哲理”“简要阐述”。,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白积雪之水汇入大海能够蕴含什,么样的人生哲理,然后对此进行简要分析。,提取信息2_推论:_,“海水又被阳光蒸发而为云气,而后又变为白,雪,降落于高山之巅,从而孕育一个新的梦想”。,大海是积雪此行的终点,但这个终点又可以孕育它新,的梦想,让它开始另一轮的生命旅程。所以,其蕴含的哲,理应为:终点也是新梦想的起点。,【解题指导】审读试题,明确方向。本题考查的是由积雪心中的闪念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其实考查的就是文章的主旨,文章在最后借积雪的闪念表达了主题:人生旅途中的某个终点也是另一段航行的起点。题目还要求对哲理进行简要阐述,在分析时要结合文章内
32、容联系现实进行简要阐述。脱离文本或者不联系现实都是错误的做法。,【请你组织答案】_,(1)人生哲理:终点也就是起点。(2分),(2)阐述:积雪之水汇入大海后,完成了生命的旅程,生命,也结束了;但海水又可以变为云气,化为白雪,孕育新的梦,想。人生也是如此,无论生活还是事业,每一个阶段的完成,看似终点,其实也是新阶段的起点。正因为如此,人类才能,不断发展,生生不息。(4分),【方法归纳】 1.归纳文意常用的三种方法 (1)摘取法 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或段的首或尾或中间。尤其注意其中抒情或议论性(表明作者观点、态度、倾
33、向)的句子。归纳时须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2)合并法 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特别提醒】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 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3)舍取法 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思维流程图:,2.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两个角度 (1)体会形象 文章的形象涉及人物的个性、景物的特征、事物的特点等,表现出作者的主张
34、、思想和感情等。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都蕴含于形象之中。作者如何描写形象,对形象做怎样的分析评价等都能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2)抓关键信息 无论文章写人、记事还是对事物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分析评价。 文中的关键信息及作用如下图所示:,3.概括作品主题常用的四种方法 (1)解读题目法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如2013年高考四川卷负重的河流。有的题目即使没有点明主旨,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2)分析首尾法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揭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
35、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 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文章主旨。,(4)因文而异法 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做出评价或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 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 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社会、生活的揭示或评价。,【备考指导】 一、鉴赏作品形象 1.鉴赏人物形象备考 对于人物形象的鉴赏,我们应该通过作品把握住人物形象的特点,了解它的社会意义以及创造这一形象的作用,进而理解它对作品主旨的表达的作用。应重点把握:,(1
36、)思想性 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在鉴赏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时,又要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的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2)艺术性 艺术性主要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包括:环境和情节对人物的作用;人物描写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人物描写的技巧:人称、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2.形象作用备考 (1)有判断文体的意识 文体不同,形象的作用就不同。人物形象主要出现在写人叙事散文中,它是主旨、情感之所在;物象主要出现在写景状物散文中,它是全文记叙、描写的对象,是作者“情”“志”之所在。不过,有时,在写人散文中会出现物象,在状物散文中也会出现人物形象,这时
37、,答题要充分考虑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2)有整体把握全文的意识 形象题大都考查的是整体阅读,即便是次要物象也是如此。因此,先要整体把握全文,再对主要段落、关键语句进行筛选和提取、整合和概括,才能形成对形象特点、作用的准确评价,同时要结合写作背景适当拓展。 (3)掌握好答题的三个角度 结构构思作用、内容主旨作用、意象作用。,二、分析作品结构 分析作品结构,把握作品思路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概括段意入手,理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因为文章结构的安排、行文思路的形成是受文章主旨制约的。 (2)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部分往往在全文中起引
38、入、总领或总结的作用,明确了它们与前后文的关系,就能把握文章的基本思路。,(3)注意文中的过渡和照应。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照应,是指前后文的关照呼应。照应有文章内容与标题照应,各部分之间的照应,某些词语的前后照应等形式。一旦把握了文章的过渡与照应,文章的整体思路也就容易把握了。,(4)善于捕捉文中的连接性词语或标志性语句。包括:文章中的一些关联词,它们可以清楚地显示作者的思维路径;指示语、概括语、情态语等,它们可以提示文章的写作对象与内容以及文章的情感基调等,往往能揭示文章的层次;总领、过渡、总结性的语句或语段等,它们在全篇中或是总结全篇、连通文意,或是点明文段要意。明确了这些语句
39、,文章的思路和结构就会变得清晰明了。,三、概括作品主题 概括散文主旨或思想感情题考查的是对全文的整体理解、把握能力。答题时一定要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要在此基础上对全文核心内容和思想感情做总体提炼概括。 解答此类题,语言要简洁,层次要清晰,有时可分要点作答;概括主旨答案,有时可采用“通过抒发了(表达了)”的模式。 解答时应注意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这类句子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对我们理解主题起重要作用。,失误类型一 罗列术语,脱离文本【误区解读】 很多同学在答题时,不结合文本回答,只罗列一些名词术语,甚至在分析人物性格时把自己所想到的性格特征类型全写在卷面上碰运气,导致严重失分。因此在组织表述答案时既要从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所说的“面”)出发恰当地运用理论术语,又要结合具体文本内容(所说的“点”)做适当的分析说明,切忌只罗列术语,有面无点,或只空洞分析,有点无面。,【案例剖析】,【题一3】,【拓展链接】有关“作用”的三组术语辨析 1.内容和结构 这两个词本来很好区分,可不少同学混为一谈。像引出下文,为做铺垫,总结全文,承上启下,伏笔照应都属结构之内;像写出了内容,交代背景(原因),抒发情感,营造氛围都属内容之内。当然,没有脱离内容而存在的形式,当答“为下文写(内容)做铺垫,与下文内容形成对比”时,这已是含有内容、结构和表达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