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4629506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8-2019 学年度高中部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科试卷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谈起法律工具主义,还要追溯到公元前 5 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此后,法律就被公认为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所谓治世之具,也可以叫治国之具,法律的工具主义从这儿就开始了。到唐朝,魏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在马上的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的鞭子就是法律,这样就把法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既然古代的法律是君主手中的鞭子,这个法律必然受到君主的影响。遇到开明的君主就能够发挥法律治世的作用,遇到昏君那

2、就没有办法发挥法律的治世功能。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唐太宗时期就是个讲究法制的时代。当时,针对官吏假冒伪造履历,唐太宗说了一句话,以后再遇到假冒履历的官员必死不赦。不久,又发现了假冒履历的事情,大理寺少卿戴胄据法断流,没有断死刑,唐太宗就非常不高兴,说我说过以后再有一定要处死。这时戴胄讲了一句话,他说什么是法,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这样说服了唐太宗。唐太宗说了一句话: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所以皇帝也遵法了,这就发挥了法律的工具主义的作用,这是遇到了明主。遇到了昏君的时候,就是法制的败坏。隋文帝本来是很重视法律的,但是到晚年任意为法。比如说六月

3、天要判处犯人死刑,大家就劝解他从汉以来都秋冬行刑,六月天不能判死刑。他说六月天为什么不能判死刑呢?六月天还有雷霆震怒,雷还会击人呢,我是皇帝我也可以杀人。所以法律工具主义是人治下的法制,遇到明主确实起到了治世的功能,但是遇到昏君的时候便不能发挥积极作用。法律工具主义不仅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所以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就必须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法与改革的关系就是古人所说的改制与更法。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联在一起的。到汉以后,专制制度牢固建立起来,谈改革多半都是经济

4、体制改革。无论是先秦的也好,以后的也好,体制改革总是和法制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成功的改制,成功的改革都是和法制相向而行。举一个大家知道的例子,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就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是建立一家一户的封建的生产方式。2政治体制改革是废除世卿制度,建立军功爵制。这次改革借助于法律,颁布了许多新法。开阡陌,封疆令,废除了过去的土地国有制。颁布二十等军功爵令,奖励首功,废除世卿世禄。这些法律明确地提出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对改革起了引导作用。其次,商鞅也利用法律扫除或者是减除阻碍改革的旧势力。把反对改革的旧贵族,甚至太子的师傅处以肉刑,借以推动改革。最后是运用法律来巩固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得到了秦

5、国百姓的拥护,所谓秦民大悦。尽管商鞅被处以死刑,但其法未败。所以改制与更法密切相关,成功的例子都是改制与更法相向而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在中国古代,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的认识起源很早,法律成为治国之具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但始终无法摆脱君主的影响。B魏征用比喻来阐述国家、君王和法律三者的关系,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手是皇帝,皇帝手中的鞭子就是法律。C戴胄能够依法断案,认为法律是不能随意变更的,这与唐太宗后来“法乃天下之法,非皇帝一人之法”的观点是一致的。D虽然,法律工具主义的影响已经成为过去,但今天我们仍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防止其卷土重来。

6、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先追溯法律工具主义源头,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依法治国主张的国家之一。B文章第一段,引用官员履历造假事件,论证古代社会君主对法律工具主义所起的作用。C文章第二段,以隋文帝为反面事例,论证了君主不依法行事随意变更法律造成的恶果。D文章第三段,论述法与改革的关系,以商鞅变法为例,强调改制与更法是对立统一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古人认为“法者,治之具也”,其主要意思是指以法律作为统治者手中治国御民的工具,使之成为吏民的“规矩绳墨”。B法律作为统治者的治世工具,在古代社会中的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遇到像唐太宗这样

7、的明君时发挥的作用更大。C商鞅以法推行改革,使秦国强盛;唐太宗遵守法治,出现贞观之治,可见法律工具主义是应批判地继承的古代文化遗产。D商鞅变法的成功,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都要借助于法律,商鞅如果不颁布许多新法,其改革便难以成功。3(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汽笛布鞋红腰带陈忠实他那时刚刚勒上头一条红腰带。这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灾禳祸乞福的吉祥物。半年以后,他勒着这根保命带到 30 里外的历史名镇灞桥去报考中学。领着他们去报考的是一位 40 多岁的班主任,姓杜。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为了这第一次走出家门三公里以外的旅行,他昨夜激动慌惧得几乎不

8、能成眠。他肩头挎着一只书包,包里装着课本、一只毛笔和一只墨盒、几个混面馍馍,还有一块洗脸擦脸用的布巾却连一分钱也没有。开始,他和老师、同学相跟着走,大约走出十多里路也不觉得累。后来的悲剧是从脚下发生的。他感觉脚后跟有点疼,脱下鞋来看了看,鞋底磨透了,脚后跟上磨出红色的肉丝淌着血。母亲纳扎的布鞋鞋底经不住砂石的磨砺。当他看到脚后跟上的血肉时便怯了,步子也慢了。杜老师和一位大同学倒追过来,他立即擦干了眼泪。抬脚触地时的痛楚引发了他内心的卑怯,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脚跟磨烂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胶底鞋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他已经看不见那支小小的赶考队列了。他终于下狠心从书包里摸出那块擦脸用的布巾包住一只脚

9、,踮着脚尖跛着往前赶,走了一段路程,布巾磨透了,他把布巾倒过来再包到脚上,直到那布巾被踩磨得稀烂。他最后从书包里拿出了课本,一扎一扎撕下来塞进鞋窝那些纸张更经不住砂石的蹭磨,直到课本被撕光,走进考场的最后一丝勇气终于断灭了。伟大的转机在他完全崩溃刚刚坐下的时候发生了,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他被震得从路边的土地上弹跳起来,惊惧慌乱而茫然四顾,终于看见一股射向蓝天的白烟和一列呼啸奔驰过来的火车。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看见火车,第一次听见火车汽笛的鸣叫。列车飞驰过去,绿色的车厢,绿色的窗帘和白色的玻璃,启开的窗户晃过模糊的男人或女人的脸,还有一个把手伸出窗口的男孩的脸直到火车消失在柳林丛中,直到柳树

10、梢头的蓝烟渐渐淡化为乌有,直到远处传来不再那么令人震慑而显得悠扬的汽笛声响,他仍然无法理解火车以及坐在火车车厢里的人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儿;坐在火车上的人瞧见4一个穿着磨透了鞋底磨烂了脚后跟的乡村娃子会是怎样的眼光,尤其是那个和他年纪相仿已经坐着火车旅行的男孩。天哪!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着火车跑而根本不用双脚走路!他用双脚赶路却穿着一双磨穿了底磨烂了脚后跟的布鞋一步一蹭血地踯躅!他无端的愤怒了: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厚底的破布鞋走路他把残留在鞋窝里的烂布绺烂纸屑腾光倒净,咬着牙重新举步。脚后跟还在淌血还疼,走过一阵儿竟然奇迹般的不疼了,似乎那越磨越烂得深的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者在离考场

11、还有一二里的地方,他终于赶上了老师和同学。后来他成为一个作家,这个作家回顾整个生命历程的时候,所有经过的欢乐已不再成为欢乐,所有经历的苦难挫折引起的痛苦亦不再是痛苦,变成了只有自己可以理解的生命体验,剩下的还有一声储存于生命磁带上的汽笛鸣叫和一双磨透了鞋底的布鞋。他想给进入花季刚刚勒上头一条或第二条红腰带的朋友致以祝贺,无论往后的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也不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因为任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费生命,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有改动)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他”穿着母亲纳扎的布鞋,脚后跟被砂石磨出

12、了血,暗示了母亲的亲情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B. “他”好胜心强,想到自己与火车上的人的差距,变得十分愤怒,强忍着疼痛,走到终点,想用这种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C. 本文描写了“他”在报考中学路途中不断变化的心理,由开始的激动,到后来的卑怯、崩溃,最后又产生了希望,充满了勇气。D. 本文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叙写了作家青年时期的一次赶考经历,表明了对待生活该有的信念与态度。5. 文中的“红腰带” “布鞋” “汽笛”有什么象征意义?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分)6. 文章为何将这次赶考经历称为“人生之旅”?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体会。 (6 分)(三)

13、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5“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惟一的一个人了。他是在飞船越过冥王星时知道的,从这里看去,太阳是一个暗淡的星星”6 月 7 日上午,2018 四川高考语文考试结束,阅读题中有一部分材料节选自刘慈欣的小说微纪元。对于自己的科幻小说进入高考试卷,凭借三体获得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的作者刘慈欣首先感到很意外,“听到这个消息,我还是挺吃惊的。我没想到,科幻小说竟然能进入高考试卷阅读题。毕竟,科幻文学在我国尚属于冷门,边缘文学地带。当然我很高兴,科幻小说能进入高考试卷的材料阅读分析题,对引发更多人关注科幻小说,对科幻文学的发展无疑是有益

14、的。”刘慈欣耐心给记者分析,“细想也不是很意外。因为当下我们的社会发展变化迅速,科技日新月异,未来感十足。这也必然会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来。比如之前科幻小说已经进入了高中教材,现在又有科幻小说进入了高考语文试题,这都是一些生动的体现。”(摘编自中国数字科技馆百家号 2018 年 6 月 8 日消息)材料二:国内科幻小说与国外主要差距(表格中的百分数是参与调查的人数百分比。表格来源于 2012 年 2 月“后三体时代”科幻小说何去何从科幻小说读者认知度调查)材料三:2011 年 11 月,由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办的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选在成都揭晓,刘慈欣的三体获最佳长篇小说金奖。调查显示,有 29

15、.4%的读者是因为三体获奖,才认识了该书作者刘慈欣。科幻小说奖项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科幻作品的一种宣传和推广,曾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天意,便卖出了 15 万册。在阅读情况方面,读者获取科幻读物的途径最多的是下载电子书阅读,比例占到样本总量的 39%,而从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购买的读者比例分别为 21%和 20%。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出,目前科幻小说的出版前景不够理想,很少有出版社会出版科幻小说,出版科幻小说的出版社主要是重庆出版社和四川科技出版社。关于科幻小说的信息了解渠道,科幻杂志是一个良好的6宣传平台,由于科幻作品能单独出版的屈指可数,出版后印量偏低,因此杂志成为首选的科幻新作

16、发表平台,包括科幻世界科幻大王九州幻想等杂志颇受读者欢迎。目前国内科幻文学领域的作者群体仍然狭小,长期坚持科幻创作的只有几十人而已,有影响力的更是屈指可数。刘慈欣连续 8 年荣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王晋康的获奖次数更是高达 10 次,这一方面是实力所致,一方面也证明在科幻小说领域竞争对手不多。从调查中可以看到,香港科幻小说作家倪匡和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最为受到读者青睐,且支持率超过其他作者一倍以上,可见近年来科幻小说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作品或创作者仍未能够超越经典。三体的成功虽然带动了科幻文学的关注度和出版,但“后三体时代”能否有和三体一样高品质的新作

17、出现至关重要。(摘编自 2012 年 2 月“后三体时代”科幻小说何去何从科幻小说读者认知度调查)材料四:如果从文学形式的完整程度来划分,科幻小说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分称为点子阶段、故事阶段和文学阶段。文学是人学,根本要旨是把人写好。在前两个阶段中,人物只是传声筒,把男的换成女的,老的换成年轻的,中国人换成外国人,作品照样成立。一直有作者问,写科幻时人文元素该占多少,科学元素该占多少,这个问题本身就错误。既然是科幻,就必须有科学元素;既然是文学,就必须有人文精神。在科幻创作中,它们不是对立关系,人文是主题,科学是题材,前者通过后者来展现。如果一部科幻作品的人文主题,你不用科学构思也能够展现,

18、它就不是好科幻。反过来,科学题材也一定要展现人文精神,作品才能达到一定境界。总之,今后科幻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从科幻点子、科幻故事进化到科幻文学,在科学构思上生长出人文精神。(摘编自科普创作2017 年第 3 期郑军科幻小说的三个发展阶段)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科幻小说进入高考题,这对科幻小说来说是一个有益的帮助,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科幻小说。B虽然阅读电子版和纸质版科幻的读者占比相当,但仍反映出目前科幻小说的出版前景不够理想。C刘慈欣、王晋康多次获奖及读者青睐倪匡、凡尔纳等作家,说明中国科幻小说经典作品偏少。7D科幻小说本质上属于文学,文学是人学,所以科幻

19、小说创作的根本要旨是把人物塑造好。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不少读者因三体获奖才认识了作者刘慈欣,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读者对奖项的关注甚于作品本身。B材料二表现了我国科幻小说在题材、思路等方面与外国存在巨大的差距,特别是数量与作者水平。C三体获奖代表了中国科幻的新高度,“后三体时代”中国科幻期待有同样高品质的新作出现。D在科幻小说中,科学与人文一为题材一为主题,二者是科幻小说的两翼,相辅相成,并不对立。9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在我国尚属于冷门,处于边缘文学地带,怎样发展我国的科幻文学?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人。治礼家学,多识容典,擢明经。遭父丧,孝闻乡里。调国子直讲。天宝中,举博通坟典科,对策第一,迁四门博士。有诏举才可宰百里者,复策高等,授左拾遗。肃宗次灵武,再迁起居郎、史馆修撰,修国史、仪注。以贫求解。未几,有事桥陵、建陵,召还参掌仪典。代宗幸陕,召问得失,崇敬极陈:“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 ”时百官朝朔望,皆服袴褶,崇敬非之,建言:“三代逮汉无其制,隋以来,始有服者,事不稽古,宜停。 ”诏可。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言:“唐家土德,请以四季月郊祀天地。 ”诏礼官儒者杂议。崇敬议:“礼以先立秋十八日祀皇帝,黄帝于五行为

21、土。彭祖牵纬候说,事诡不经,不可用。 ”事皆施行。大历初,充吊祭册立新罗使。海道风涛,舟几坏,众惊,谋以单舸载而免,答曰:“今共舟数十百人,我何忍独济哉?”少选,风息。先是,使外国多赍金帛,贸举所无,崇敬囊橐惟衾衣,东夷传其清德。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皇太子欲临国学行齿胄礼,崇敬以学与官名皆不正,乃建议:请以国子监为辟雍省。祭酒、司业之名,非学官所宜。请以祭酒为太师氏,位三品;司业为左师、右师,位四品。有诏8尚书省集百官议。皆以习俗久,制度难分明,国学非世官,不得名辟雍省、太师氏。大抵惮改作,故无施行者。坐史给禀钱不实,贬饶州司马。德宗

22、立,召还,复拜国子司业,稍迁翰林学士、充皇太子侍读。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迁工部尚书,仍前职。年老,以兵部尚书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宣。论撰数十篇。 (节选自新唐书归崇敬传 ,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B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C八年遣祀/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D八年遣祀/

23、衡山未至/而哥舒晃乱/广州监察御史惮之/请望祀而还/崇敬正色曰/君命岂有畏邪/遂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明经:是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意思是通晓经学,考试时以通经的比例来决定等第。B朔望:即朔日和望日,也就是农历的每月初一和十五。古代每逢朔望常行朝谒之礼。C国子监:又称“太学” ,在元、明、清三代是国家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D致仕:指的是交还官职,被迫辞官回家。一般致仕的年龄是七十岁,有疾患则会提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归崇敬科考优异,对策出众。他先是考中明经科,后又考中博通坟典科;

24、其后两次对策,分别名列第一和高等,并因此几次得官。 B归崇敬学识渊博,熟悉典制。桥陵、建陵有事,他参与掌管礼仪典章;方士巨彭祖建议在四季月郊祀天地,他据礼予以反驳。C归崇敬直言进谏,均被采纳。百官上朝时穿袴褶,他勇于批评并建议停止。他认为国子学的名称与官名都不正规,建议修改。D归崇敬临危不惧,义不独生。出使新罗,遇到风暴,船几乎被毁,众人打算用小船载他先走,他与大家同生共死,不愿独自偷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9(1)生人疲敝,当以俭化天下,则国富而兵可用。(2)田悦、李纳禀命,持节宣慰,称旨,宠赐缯帛,儒先以为荣。(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25、完成 14-15 题。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梅尧臣太湖万穴古山骨 ,共结峰岚势不孤。苔径三层平木末 ,河流一道接墙隅。已知谷口多花药,只欠林间落狖鼯 。谁侍巾鞲 此游乐,里中遗老肯 相呼。(注)古山骨:指石。木末:树梢。狖(yn):长尾猿。此泛指猿猴。鼯(w):鼠名,俗称飞鼠,形似蝙蝠。巾鞲(gu):代指徐都官。巾:冠的一种。鞲:革制袖套。遗老:年老历练的人,此泛指老者。肯:可肯。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首联指取太湖石为假山,不径言石而言“古山骨” ,写出假山具有山的骨髓。 “峰岚”不仅写出山形,而且绘出山神,颇有云气蓊郁之感。B 颔联写假山有崎岖小路达于峰顶,高于园中

26、之树,山下河流一道,自墙外引入。于是,假山、真树、活水,彼此浑溶无间,大得自然意趣。C 颈联暗用西汉隐士郑子真身居谷口而名动京师的典故,并且说此地没有猿猴飞鼠之类的卑劣小人,赞美主人公徐都官的雅韵高德。D 本诗由景及人,既写出园林建构之巧妙,又表现了园林主人的情趣。全诗笔力雄劲,格调明快,不施藻饰,瘦劲挺拔,很能体现宋诗的艺术特色。15尾联化用杜甫客至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句意,而含意颇深,请试着鉴赏尾联的思想内容。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 1 分,共 6 分)(1) 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写守将曾受皇帝厚遇,临危时誓死相报,

27、英勇赴战的诗句是:_,_。10(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两句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春夏之景。(3) 阿房宫赋中警示后人不要重蹈秦国灭亡覆辙的名句是:_,_。第 II 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 ,招数频出,当真是令人 。这些“招数” ,乍一看很吸引人,但细细的思考来却有 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要“量身定做” ,不要“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 ,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引才数量应因地

28、制宜,要仔细参考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 ,穿“合身的衣服” ,才会美观得体。要“实用主义” ,不要“贪慕虚名” 。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 ,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 ,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 ) 。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惟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 ,牢牢把握断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

29、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B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C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D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 ,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B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 ,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11C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

30、成城市间“恶性竞争” ,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D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 ,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人才是否用得好、能否留得住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B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C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引才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D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20请在空格中填上适当

31、的字,使每一行都成为一句诗(词) 。 (5 分)山山山山山21下面一段文字在表述与论证上有一些问题,请对其进行修改并阐述理由。 (6 分)多与人交谈,可以使自己的大脑得到锻炼。有些发明家就是在与生人的交谈中,受到启发,产生灵感,因而有所发明创造的。经常说话,尤其是在生人面前说话,总是尽量说准确、鲜明、生动些,这就能促进大脑功能的进化,可以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和生人交谈时,思路会变得敏锐起来,各种原先没有想到的内容,必定出现在脑海里。画家不停地挥毫泼墨,数学家不停地演算推导,都锻炼着头脑的机敏。为了提高工作能力,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多与生人交谈。四、写作(60 分)22.

3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时间,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 “淹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 “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名字”:秦始皇、刘邦、唐太宗,荆轲、烛之武、蔺相如、12廉颇、樊哙、苏武、孔子、庄子、司马迁、梁启超、苏轼、辛弃疾等。这些名字“在历史的天空闪烁” ,人间有“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以上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散发着的“英雄气”有许多依然有现实意义。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呢?请从以上人物中选取两三个来解读。要求:选好人物,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1

33、3参考答案1D(如今,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依然存在。 )2B(A 项, “世界上最早提出依法治国主张的国家之一”表述不准确,没有根据。C项,隋文帝的例子论证的是古代社会中昏君会败坏法律这一观点。D 项,强调改制与更法应相向而行。 )3C(“应批判地继承”与文意不符。 )【答案】4. A 本题中, A 项, “暗示了母亲的亲情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错误,从文中来看, “他穿着母亲纳扎的布鞋,脚后跟被砂石磨出了血”这一情节并没有暗示亲情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只是表现了生活窘迫,文章也不算含蓄深沉。故选 A 项。 5. (1) “红腰带”是本命年时避灾求平安的吉祥物,每

34、 12 年系一次,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也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2) “布鞋”象征着艰难窘迫的生活现状。当同学们都穿着耐磨的胶底鞋时,他只能穿手工缝制的布鞋,这双布鞋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3) “汽笛”象征着警醒与启示。在他几近崩溃时,汽笛声让他惊醒,他的精神状态由此发生了巨变。 【5 题详解】如原文中写到“他那时刚刚勒上头一条红腰带。这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灾禳祸乞福的吉祥物” ;“抬脚触地时的痛楚引发了他内心的卑怯,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脚跟磨烂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胶底鞋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 ;“伟大的转机在他完全崩溃刚刚坐下的时候发生了,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他被震得从路

35、边的土地上弹跳起来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厚底的破布鞋走路他把残留在鞋窝里的烂布绺烂纸屑腾光倒净,咬着牙重新举步。脚后跟还在淌血还疼,走过一阵儿竟然奇迹般的不疼了,似乎越磨越烂得深的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鬼者在离考场还有一二里的地方,他终于赶上了老师和同学” ,结合句子可知 “红腰带”是本命年时避灾求平安的吉祥物,而“布鞋”象征着艰难窘迫的生活现状, “汽笛”象征着警醒与启示。6. (1)这次赶考让作家明确了人生目标,那就是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厚底的破布鞋走路,于是他开始不断奋斗,努力改变生活的状态。 (2)这次赶考令作家获得了独特的生命体验,改变了对待生活的态度,让他面对人生的苦难挫折不

36、再卑怯、痛苦,不再动摇、辩解,而是充满希望和勇气。【6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性试题,主要是探究作品的主旨以及自己的感悟,这类的探究性14试题,一要结合文本理解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作品和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探究要求,如本题“文章为何将这次赶考经历称为人生之旅?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体会” ,然后到文中圈出题干中的引文“人生之旅” ,再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把这次赶考经历称为“人生之旅”的原因。文章的第二段说“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 ,这是一句总领句,下文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所以对“人生之旅”内涵的理解应该在下文找,可结合具体的事件来理解。作者第一次出

37、远门赶考时,由于自身十分贫穷而遇到种种困难想放弃时,他听见了汽笛声,也看见了有些人由于自身条件不努力,却依然能坐上火车,过上舒适的生活,比他生活的好。而自己却在穿着破旧的布鞋在脚跟磨破的情况下赶考,让他觉得不公平,这是让他既气愤又无可奈何的一段生命体验。它告诉我们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忍受别人无法忍受的痛苦。自己的感悟:当遇到种种困难时,我们不能放弃希望,身处绝境时,有希望才有可能生存。该满怀希望,坚定不移地向前进。考生可以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作答。7.C(举刘慈欣,王晋康的例子是说明中国科幻创作者少,举倪匡和凡尔纳的例子是说明中国科幻创作水平不高。 )8B(应为“材料二表现了我国科幻小说在许多

38、方面与外国存在巨大的差距,特别是题材思路” 。 )9宣传推广方面,进入教材与试卷,对科幻文学的推广是有帮助的;设立合适的奖项,是对科幻的宣传与推广;杂志与出版社要认识到科幻的价值,多出版与发表科幻作品。作家作品方面,学习外国科幻小说,从题材思路等方面,努力缩小与外国科幻的差距;从科幻创作的人数和影响力方面培养作者;努力创作出超越经典的科幻作品。文学自身方面,要注重科学和文学的关系,发展第三阶段的科幻文学。 (每条 2 分)10.B11.D(致仕是正常退休,且多是主动辞官不做)12.C(不是“均被采纳” ,建议修改国子学名和官名就“故无施行者” )13.(1)百姓困苦穷乏,应当用节俭教化天下,那

39、么国家就会富强而且军队可以任用。 (译出大意给 2 分;“生人” “疲敝” “化”三处,各 1 分)(2)田悦、李纳接受王命,他拿着符节宣诏安抚,符合皇帝的旨意,受到宠爱并赐予丝绸,儒士们认为这很荣耀。 (译出大意给 2 分;“禀命” “宣慰” “称旨”三处,各 1 分)【参考译文】15归崇敬,字正礼,苏州吴县人。他研究家传礼学,精通多种礼容法则,考中明经科。碰上父亲去世,以孝闻名乡里。调任国子直讲。天宝年间,考中博通坟典科,对策名列第一,升任四门博士。皇帝下诏举荐才能可以治理百里地方的人,再次对策获得优等,授任左拾遗。肃宗暂驻灵武,二次升迁为起居郎、史馆修撰,修撰国史、仪注。因贫穷请求解除官

40、职。不久,桥陵、建陵有事,被召回朝廷参与掌管礼仪典章。代宗驾临陕地,召他询问得失,归崇敬极力陈说:“百姓困苦穷乏,应当用节俭教化天下,那么国家就会富强而且军队可以任用。 ”当时百官每月初一和十五上朝,都上穿褶下着裤,归崇敬批评这种做法,建议说:“三代到汉没有这种制度,隋朝以后,才有穿这种服装的,此事没有考察古制,应当停止。 ”皇帝下诏同意。当时有方士巨彭祖建议说:“唐家是土德,请在春夏秋冬四季的第三个月在郊外祭祀天地。 ”皇帝下诏让礼官儒者一起讨论。归崇敬说:“礼以立秋前十八天祭祀黄帝,黄帝在五行中为土德。巨彭祖附会纬候的说法,事情诡怪荒诞不经,不能采用。 ”他提议的事情都被施行。大历初,充任

41、吊祭册立新罗的使者。海上风大浪高,船几乎被毁坏,众人吃惊,商量用一只小船载他先走以免身死,他回答说:“如今同船的有几十上百人,我怎么忍心独自渡海呢?”一会儿,风停了。此前,出使外国的人都携带很多金帛,用来购买自己没有的东西,归崇敬的行囊里只有衣被,东夷人传颂他清廉的德行。大历八年,朝廷派遣他祭祀衡山, (还)没到而哥舒晃在广州叛乱,监察御史害怕了,请求遥望衡山祭祀就回去,归崇敬表情严肃地说:“有皇帝的命令难道也畏惧吗?”于是前往。皇太子要到国子学举行齿胄礼,归崇敬认为国子学与官名都不正规,于是建议说:“请把国子监作为辟雍省。祭酒、司业的名称,不适合学官。请把祭酒作为太师氏,官位为三品;司业作为

42、左师、右师,官位为四品。 ”皇帝下诏让尚书省召集百官商议。都认为习惯已久,制度难分辨清楚,国子学不是世官,不能叫做辟雍省、太师氏。大概是害怕变更,所以没有施行。因佐吏发放官钱不实受牵连,被贬为饶州司马。德宗即位,召回,再次授任国子司业,逐渐升任翰林学士,充任皇太子侍读。田悦、李纳接受王命,他拿着符节宣诏安抚,符合皇帝旨意,受到宠爱并赐予丝帛,儒士们认为这很荣耀。升任工部尚书,沿袭前职。年老,以兵部尚书退休。去世时,享年八十八岁,追赠尚书左仆射,谥号“宣” 。有论著几十篇。 14 C 颈联 “只欠”一词说明遗憾的是假山之上还缺少野生动物。此句作一转折,翻进一层表现诗人的审美趣味,说明人造之景巧夺

43、天工,毕竟比不上万象皆备的大 自然,点明所咏乃是假山。故选 C。 1615尾联句意为:谁陪伴徐都官游览这座新建的假山, (当然答案是我)请问徐都官可肯邀请里中老者来一同游览。表面上,是说与人分享,其乐更甚;深一层的意思是,为官者当与民同乐。写出希望徐都官能与民同乐的心意,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解析】 “谁侍巾鞲此游乐,里中遗老肯相呼”意思是:谁陪侍你在这园中尽情游乐,可肯召唤乡里的老者相伴相随?诗人撇开自已和朋友,着意提到“里中遗老” (遗老,指老者) ,颇耐寻味。徐都官新居假山既成,却未“对外开放” ,连里中老者亦未能一饱眼福。诗人既以先游为快,也就想到这一层,才有此一问。这一联化用杜甫

44、客至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句意,而含意颇深,表面上,是说与人分享,其乐更甚;深一层的意思是,为官者当与民同乐。这与诗人好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末尾一段的措意不谋而合。于是诗的境界得到提高。只是诗人不说“应”相呼而只问“肯”否,措辞很委婉,希望徐都官能与民同乐的心意,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16. (1)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7C(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由语境中“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 ”“招数频出”等语句可看出,应用“眼花

45、缭乱” 。千人一面:众多人一个脸谱,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千篇一律: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由语境中“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 ,结合“之感”的限定,可知,应选“千篇一律” 。一哄而上: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蜂拥而上: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根据语境“要量身定做 ”的提示,应用“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崭露头角: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根据语境“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 ”,可知应用“脱颖而出” 。 )18A(B 项, “人才数量”与“原则”搭配不当;C 项,最后一个分句“

46、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表意不通。D 项,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句式杂糅,是“人才数量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与“人才数量是评价引进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则” ;同时末句同 B 项末句一样,表意不通。 )19D(A 项, “用得好”与“留得住”语序不当,应予以调整。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前后语义的连贯,内容的照应,主语的一致。B 项, “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与“是否” “能否”存在着两面对一面的问题。C 项, “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 ,把“引才”17变成了“人才” ,既扩大了概念范围,又偏离了文段的中心话题,改变了文意。 )20示例:第

47、一行:山气日夕佳/山色有无中/山随平野尽/山青花欲燃/山是眉峰聚第二行:关山度若飞/青山郭外斜/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千山鸟飞绝第三行:亭亭山上松/远看山有色/国破山河在/无限山河泪/看万山红遍第四行:种豆南山下/日暮苍山远/白日依山尽/客路青山下/月出惊山鸟第五行:悠然见南山/性本爱丘山/只有敬亭山/无数夕阳山/明月出天山21 (1) “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与“促进大脑动能的进化” ,颠倒了因果,应互换位置。(2) “必定会出现脑海里”中“必定” ,或然误作必然, “必定”应改为“有时” 。(3) “画家不停地挥毫泼墨,数学家不停地演算推导,都锻炼着头脑的机敏”这些材料不能证明观点,材料与观点游离,应删去。(4) “提高工作能力”转移了论题,应改为“使自己大脑得到锻炼” 。 (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可得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