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 14】免疫调节1、 (2010福建高考T1)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后会引起结核病,体内接触该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A.浆细胞 B.T 淋巴细胞 C.B 淋巴细胞 D.效应 T 细胞【命题立意】本题以结核杆菌感染人体细胞为背景考查人体免疫调节中的细胞免疫知识。【思路点拨】关键点:结核杆菌已经侵入了细胞内部.具体思路如下:+ 。【规范解答】选 D。当病原体侵入细胞后,依靠细胞免疫参与免疫作用,首先 T 细胞在病原体的刺激下增值分化形成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与含有该病原体的靶细胞接触,促使靶细胞释放溶酶体酶而促进靶细胞裂解,从而消灭病原体。【类题拓展】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1)当病原体入侵时首先依靠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阻止病原体的入侵, 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后特异性免疫参与防卫。(2)特异性免疫中首先依靠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来抵抗病原体,当病原体侵入细胞后,细胞免疫便参与免疫反应,其中的效应 T 细胞将靶细胞裂解,暴露病原体,然后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与暴露的病原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2. (2010浙江高考T1)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A. 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B. 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C. 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D. 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免疫学中
3、二次免疫知识及其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疫苗通常是一些灭活的病毒,相当于抗原,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2)多次注射属于二次免疫的知识。【规范解答】选 C。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相应的淋巴细胞而参与免疫作用,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同时也产生了记忆细胞。当再次或多次注射相同的疫苗效应 T 细胞 靶细胞 靶细胞裂解的时候,会直接刺激机体的记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而起到较强的免疫效应。3(2010江苏高考T5)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
4、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命题立意】本题以无胸腺裸鼠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免疫知识的理解能力。【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关键点:(1)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2)免疫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规范解答】选 A。胸腺是 T 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无胸腺裸鼠不能产生 T 细胞,绝大部分的体液免疫过程中需要 T 细胞的协助,对无胸腺裸鼠而言,细胞免疫基本丧失,体液免疫部分丧失;无胸腺裸鼠的免疫能力基本丧失,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人类癌细胞对无胸腺裸鼠而言属于抗原,因其免疫能力基本丧失,则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
5、增殖。4 (2010海南高考T8)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A血液中 O2浓度的变化 B血糖浓度的变化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区分不同情况下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遭到破坏时的调节机制。【思路点拨】解答本题需区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1)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2)病原体入侵时的调节是免疫调节。【规范解答】选 D。当血液中 O2浓度、血糖浓度、环境中温度的变化发生变化时,需要靠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参与调节以维持 O2浓度、血糖浓度和机体温度的动态平衡,该过程与免疫系统无关;当机体感
6、染人体的流感病毒,会依靠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消灭该病毒。5 (2010安徽高考T30) (1)将 3 根离体神经纤维(枪乌贼的巨大轴突)分别放置于盛有海水(A) 、等渗 KCI 溶液(B) 、等渗葡萄糖溶液(C)3 个培养皿中。若都给予适宜的刺激,_(填 A、B、C 编号)培养皿中的神经纤维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原因是_。(2)图为神经-肌肉链接示意图。C1、C2 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表示神经纤维。按图示,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填编号) 。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填编号) 。(3)重症肌
7、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多数患者的免疫系统误将自身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_,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了此类神经递质受体,从而神经冲动传递受阻,肌肉收缩无力。图中免疫细胞 C2 的名称为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识图的能力,涉及到神经调节中动作电位的产生、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以及体液免疫的基础知识,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关键点:(1)神经纤维在受到刺激时,细胞外的 Na+迅速内流,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2)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总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向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3)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产生。【规范解答】 (1)神经纤维在受到刺激时,细胞外的 Na+迅速内流,这是动
8、作电位产生的基础。A、B、C 三种溶液中,只有海水中存在较多的 Na+离子,神经纤维只有在海水中受到刺激时,才可以产生神经冲动。(2)图示 表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向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这一反射过程不通过大脑控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其信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依次为。(3)重症肌无力患者肌肉细胞膜(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成为了抗原,被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攻击,导致自身免疫病。【参考答案】(1)A 神经冲动的产生需要钠离子(或海水类似于细胞外液)(2
9、) (3)抗原 浆细胞6、 (2010新课标全国高考T29)将同种大鼠分为 A、B 两组,A 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 B 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 A 组大鼠后,发现 A 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1)上述实验验可以说明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 A 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 A 组大鼠注射_,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_。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_。【命题立意】本题考
10、查免疫学基础知识。【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关键点:(1)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的与相应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2)免疫系统组成及各组成的具体内容。【规范解答】 (1)A 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 B 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 A 组大鼠后,发现 A 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说明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需要的细胞。(2)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 A 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可以给 A 组大鼠注射相应抗原,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浆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是指体液中存在的具有杀菌效应物质,编码抗体的基
11、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不属于免疫细胞。【参考答案】(1)淋巴细胞(或 B 淋巴细胞) (2)抗原 (3)浆细胞 编码抗体的基因 红细胞7、(2010上海高考五)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1). 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 (至少答出两个) 。下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免疫细胞,和表示免疫分子(2). 以下不属于第 1 道免疫防线的是 。A.溶酶体 B.汗液 C.口腔粘膜 D.胃酸(3). 图中细胞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 。(4). 图中和的名称分别是 和 ;和分别表示和 。(5). 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入
12、侵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 。(6). 接种疫苗属于 免疫方法。【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免疫学基础知识。【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应注意以下关键点:(1)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特点。(2)免疫系统的组成。(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4)免疫学应用知识。(3).细胞为吞噬细胞,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不针对某一类病原体,不具有特异性。(4).可以分化出,可以产生抗体,由此可以判断为 B 淋巴细胞;可以分化出,可以进一步分化,由此判断为记忆 T 细胞,为淋巴因子。(5).当相应病原体再次进入人体时,人体会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反应。记忆 B 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
13、,产生大量抗体;同时记忆 T 细胞也会迅速启动细胞免疫途径。【规范解答】(1).免疫器官指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主要包括胸腺、脾脏、骨髓、淋巴结和扁桃体等。(2).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指皮肤、黏膜。汗液、胃酸属于皮肤、黏膜的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6).免疫依其发生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免疫和人工免疫两类。【参考答案】(1).胸腺 脾脏 骨髓 淋巴结(至少答出 2 个) (2).A (3).非特异性(4). B 淋巴细胞 记忆 T 细胞 抗体 淋巴因子(5)初次免疫后,人体内已存在记忆 B 细胞和记忆 T 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的病原体时,记忆 B 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同时记忆 T 细胞也会迅速启动细胞免疫途径。(6).人工【类题拓展】 免疫过程中的免疫细胞分析(1)免疫过程中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B 细胞、记忆 B 细胞、T 细胞、记忆T 细胞、效应 T 细胞、抗体。(2)吞噬细胞可以吞噬病原体,但不能特异性识别,属于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感应阶段。(3)浆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抗原,而是通过产生抗体作用于抗原。(4)效应 T 细胞一般攻击被抗原侵染的靶细胞。肿瘤细胞作为抗原,可以直接被效应 T 细胞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