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财政支出一般理论,本章基本知识点:,财政支出 购买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财政支出增长率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瓦格纳法则 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本章重点和难点:,财政支出分类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理论 财政支出规模和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成本效益分析法,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原则与分类,一、财政支出的原则 (一)量入为出原则 (二)优化支出结构原则 (三)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财政支出,也称为政府支出或预算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需要而进行的各项开支,包括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在内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经济活动包括两个方
2、面:一是尽可能地生产出更多的财富(产品和服务);二是处理好财富在各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前者是一个效率问题,追求高效率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后者涉及到公平问题,公平地分配财富是提高效率的前提。,财政支出公平原则,是指财政支出应能够有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提高社会大多数人的福利水平。主要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结构和对象的调整,来调节和改善个人和企业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有份额,以实现社会分配的相对公平。,财政支出的效率原则,是指政府财政支出应能够有助于资源的合理优化和配置,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应将财政机制与市场机制有效地结合起来: 公平分配方面:市场机制为每个人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财政机制
3、则通过各种手段,合理调节个人收入差距。 在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财政机制则通过一定的手段,对资源配置起调节作用弥补市场缺陷,提高全社会的效率。,我国财政支出按用途来分类,主要分为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支出、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工交商部门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对外援助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等。,二、财政支出的分类 (一)按支出用途分类,(二)按费用类别分类依据国家职能的不同,将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它支出。,这种分类
4、方法,能揭示一国政府执行了怎样的职能,以及政府职能的变化情况。,行政管理和国防安全维持性支出 教科卫、住房和社会保障等社会性支出 基础设施建设等政府投资经济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单方面对居民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无偿财政拨款。转移性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等。它所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三)按经济性质分类 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购买商品和劳务,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或用于政府投资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购买性支出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和公共投资支出。 购买性支出所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对经
5、济运行的影响,对政府的效益约束,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约束,购买性 支出,转移性 支出,政府直接以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此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分配。,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因此直接影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社会生产和就业。,政府必须遵循等价原则,因此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重置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微观经济主体也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所以对其的约束是硬的。,对其预算约束是软的。,重点,(四)2007年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中的支出分类 1.支出功能分类。支出功能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活动的不同功能和政策目标。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6、件下政府职能活动情况及国际通行做法,将政府支出分为类、款、项三级。其中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其他支出和转移性支出。,2.支出经济分类。支出经济分类主要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支出的经济分类设类、款两级,主要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和其他支出。,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一、衡量财政支出
7、规模(am3/25)的两个指标 (一)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绝对量指标:G 相对量指标:G/GDP,(二)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指标 1.财政支出增长率:G(%) GGn-1( Gn Gn-1) Gn-1 2.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Eg G(%)GDP(%) 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MGPGGDP,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 (根据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的解释)。,根据马斯格雷夫的解释,瓦格纳法则可以理解为左图所示的财政支出与GDP 之间的函数关系。,O,人均GDP,G/GDP,二、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相关理论 (一)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瓦格纳法则,瓦格纳对财政支出规模不断
8、增长的原因的分析pm325,现代工业发展,社会进步,政府活动扩张,政治因素:市场当事人之间关系复杂法律、契约的需求需要政府组织司法,经济因素:工业化都市化拥挤等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其他因素: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政府支出增长快于GDP增长,内在因素,假定:政府喜欢多支出,但公民不愿意多交税,所以,公民赋税承受能力就是政府预算支出规模的上限。,外在因素:财政支出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二)皮科克和怀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财政支出的增长并不是直线型的,而是呈现出梯度渐进增长的特点。,正常时期,天灾,灾后正常时期,战争,
9、战后正常时期,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根据经济发展阶段与财政支出增长的关系来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经济性支出,维持性支出,社会性支出,(三)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则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占较大比重,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中期阶段,政府投资继续进行,作为对私人投资的补充。同时也加强政府的干预,以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缺陷。,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诸如教育、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等支出,且增加速度也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四)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
10、家鲍莫尔从政府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偏低的现象入手,来解释政府财政支出增长原因的理论。,他将国民经济部门区分为技术进步部门和技术停滞部门。两个部门的差异主要来自技术和劳动发挥的作用不同。鲍莫尔假设两个部门工资水平相同,且工资水平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而上升。在生产率增长内在非均衡的经济体系中,由于名义工资的同水平增加,则会导致停滞部门的成本(主要是工资成本)不断累积、无限上涨,其结果是,如果该停滞部门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则对其产品的消费成本将越来越大,即出现“成本病”现象;如果该停滞部门具有较大的价格弹性,则人们将因消费成本越来越高而不得不减少对它们的消费,致使其市场逐渐萎缩甚至消失。诸如高等教育、城
11、市交通、医疗保健等服务行业的这种“成本病”将会给地方政府带来严重的财政困难,因为人们无法完全负担得起服务费用,政府不得不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来发展必要的公共服务业,致使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一)经济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干预政策等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上。 (二)政治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结构的行政效率。 (三)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人口、就业、社会保障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含义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财政支出结构就是各类财
12、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体制与政府职能。2经济发展阶段与经济发展目标。,二、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 (一)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财政支出“越位”与“缺位”并存。 2. 重要产业和重要领域的财政投资不足。 3. 行政管理费用占比偏高且增长过快。 4. 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机制尚未健全。 (二)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 1. 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科学界定财政支出的范围。 2. 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结构。 3. 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支出预算体系。 4. 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估,促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第四节 财政支出效益,一、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财
13、政支出效益,是指一国政府在配置资源过程中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以最小的财政支出获取最大的社会福利。政府部门的财政支出效益和私人部门的微观经济效益有着明显的不同:政府财政支出效益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微观经济效益主体追求微观经济利益最大化。,效益所费与所得之比,投入与产出产出之比。但是财政支出的“得”或“产出”与私人部门不一样。(绩效3E),二、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详细列出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最优方案的分析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成本和效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评价,包
14、括政府投资的各种项目,如学校、医院、道路、桥梁、机场、码头、水利工程等,还包括一些社会福利项目,如公共住房、社会保险、就业培训等。但是,对于成本和收益都无法用货币计量的项目则无能为力。,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步骤,根据政府计划确定备选项目,制定备选方案,列出备选方案的各项成本和效益并折现,在各备选方案中为每个备选项目选择一个最佳实施方案,根据支出总额在备选项目中选择一个最佳项目组合,对项目组合做机会成本分析,确定支出项目方案,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具体评价方式主要有三种: 1净现值法(NPV) 2效益成本比率(NI)法(简称“益本比”法) 3内部报酬率(IRR)法,NPV =,NI=,NPV =,= 0,
15、当净现值等于零时的利率就是内部报酬率,r=?,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项目决策评估时,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对贴现率的选择,应该采用社会贴现率,这种贴现率以企业部门的贴现率为基础,但是又有别于企业部门的贴现率,一般比私人企业的贴现率要低。二是对公共项目的投入、产出物的价格应采用影子价格。所谓影子价格是指当社会经济处于某种状态下,能够反映社会劳动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最终产品需求情况的价格。,某防洪工程成本效益分析,假定该项目预算规模200万元 单位:万元,一般原则是选择支出既定情况下的既定净社会效益最大的项目。,(二)最低费用选择法最低费用选择法,也称最小成本法,是指通过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
16、本最低为择优标准的评价方法。具体来说,最低费用选择法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在效益既定的条件下分析其成本费用的高低,以成本最低为原则来确定最终的支出项目。该方法适用于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政府支出项目,如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卫生、国防等支出项目。,政府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增加财政支出,使更多的人脱贫,有以下几种支出方案可供选择,请思考哪一个方案最好? 方案一:增加劳动技能培训投入,每增加150万的财政支出可使得1人脱贫; 方案二:增加公共工程投入以增加就业岗位,每增加200万的公共工程投入可使1人脱贫; 方案三:增加基础教育投入,每增加100万元的基础教育投入可使得至少1人脱贫。,注意:在最低费用选择法运用过程中,备选方案的选择最为困难,因为,所提出的备选方案应能够无差别地实现同一个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思考题,1.简述财政支出分类方法及其主要内容。 2.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有何不同? 3.简述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内容。 4.简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5.简述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因素。 6.简述成本效益分析法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