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讲 近代化的探索一、选择题1(2017贵阳适考)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一批有识之士以探索 “制夷”之策为宗旨,察觉到西方国家的“长技”,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是( A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民报发刊词 D中外纪闻 2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19世纪60年代,清朝一些开明之士掀起了一场利用西方先进科技进行“自我疗伤”的运动。这场运动( A )A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B改变了落后的工业面貌C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D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3(2017德州中考)毛泽东曾经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列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2、)A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B都大力主张“实业救国”C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D都提出了“自强”和“求富 ”的口号4(2017孝感中考)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 ,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A )A师夷长技、自强B民主、科学、新青年C民族、民权、民生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5(2017徐州中考)19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夹缝中萌发。关于下列企业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B ),图一 汉阳铁厂 ,图二
3、 上海福新面粉公司,图三 江南制造总局A皆由洋务派官员创办B都一定程度上抵制外来侵略C均体现轻工业的发展D都在“自强”的口号下兴办6(2017黔东南中考)中国的职业学校教育始于同治帝,最早由左宗棠在福州船政学堂实施 ,初称“实业教育”,1917年改称“职业教育”。维新变法期间创办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是( A )A京师大学堂 B经世学堂C时务学堂 D京师同文馆7(2017孝感中考)201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 ,广州市开展了“一城一中山”的纪念活动。假如你暑期到广州游学,探寻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应该去( D )A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旧址B辛亥革命首义纪念馆C中华民国临时
4、政府旧址D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旧址8(2017随州中考)与中国以往近代化探索相比,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在于 ( C )A以富国强兵为宗旨B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宣传民主和科学的思想9(2017徐州中考)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A )A胡适 B李大钊C陈独秀 D蔡元培10(2017滨州中考)1920年1月,北京政府下令改全国国民学校国文为语体文 (白话),随后改“语体文”一词为“国语”,确立白话(语体文 )的法律地位。这一变革与下列哪一主张的传播有关 ( D )
5、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实业救国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11(2017青岛中考)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如现在的网络流行语 “蓝瘦香菇”“洪荒之力”等。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与它紧密相关的流行语是( C )A民主共和 B实业救国C民主科学 D维新变法12(2017宜宾中考)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 A )A庶民的胜利 B敬告青年C狂人日记 D孔子与宪法13(2017梧州中考)在近代中国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 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使中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这些运动( D )A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
6、的胜利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D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14. (2017莱芜中考)近代中国许多进步报刊杂志传播了新思想、新知识 ,加快了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步伐。下列进步报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C ), A BC D15(2017长沙中考)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 ), 进而言教( 学思想) 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A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后期中国大事年表来源:gkstk.Com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师
7、教学用书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大事年表摘编自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用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洋务派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你认为这些措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到哪些积极作用?答:洋务派创办学习西方语言、科技和军事的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推动了西方近代技术的引进和传播,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来源:学优高考网(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背景的相同点 ,请你从政治、教育、文化生活方面概况指出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不同点。时间 大事1856年1860年 英法等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
8、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创办京师同文馆,马尾船政学堂19世纪7090年代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轮船招商局等一批近代民用工业;第一批幼童30人启程赴美;天津电报学堂、湖北铁路局附设化学堂、矿学堂成立;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时间 大事1854年 日本被迫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1871年 8月,废藩置县,破除旧的政治体制,加强中央集权;11月,日 本使节团考察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70年代 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19世纪7090年代
9、提倡“文明开化”,学习西方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参照欧美国家的教育制度,建立近代学校体制,普及初等教育;在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欧化”运动答:相同点:都面临西方列强入侵,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严重。不同点:政治方面:洋务运动没有改变政治制度,明治维新破除旧的政治体制,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教育方面:洋务派只创办学习西方语言、科技和军事的新式学校,没有触及旧的教育制度,而日本明治维新则参照欧美国家的教育制度,建立现代学校体制,普及初等教育。文化生活方面:洋务派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主张在文化生活方面学习西方,日本提倡“文明开化”,在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欧化”
10、运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不同结果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答: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富强道路。17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刘成禺世载堂杂忆材料二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
11、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材料三 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 300万两( 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对此你如何评价的?答:认为清朝是“天朝大国”,对世界一无所知。评价:这是一种虚骄自大,闭目塞听(闭关自守) 的愚昧思想。影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 (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什么思想主张?答: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2、京师同文馆”的创立 ,“上海轮船招商局”和“湖北织布局”开办,发挥了什么作用?答:作用:培养了一批近代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 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罗荣渠 现代化新论材料二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
13、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材料三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 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 ,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 复兴之路(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 “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 来源:学优高考网(2)材料二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答:1911年。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以上三则材料都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它呈现了怎样的特点?答:近代化的探索。层层递进,逐渐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