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年全国中考生物试题专题练习:科学探究实验1、 (2016滨州)盖盖玻片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步骤之一如图所示各项中,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 )A BC D【考点】生物实验中常用仪器及其正确操作方法【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制作临时装片时如何操作盖这一步,首先明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解答】解:制作临时装片时, “盖”这一步的正确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其目的是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故选:A2、 (2016聊城)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器具是( )A B C D【考点】生物实验中常用仪器及其正确操作方法【分析】 “
2、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步骤,为便于记忆可以简化为“擦” “滴” “刮” “涂” “盖” “染”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一端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然后轻轻放平,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染色的正确方法是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据“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步骤可知,此实验需要的器材有: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等,刀片在此实验中用不到故选:B3、 (2016日照)下列观察实验中,用放大镜作为观察工具的一组是( )观察蝗虫 观察葫芦藓和肾蕨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 观察花的结构 观察叶
3、片的结构 观察鸡蛋的结构A B C D【考点】生物实验中常用仪器及其正确操作方法【分析】生物实验常需要观察一些比较细微、细小的结构或物体用肉眼难于分辨,需要借助放大的工具,而在生物上用于放大的仪器主要有放大镜、显微镜等其中放大镜相对放大倍数较小,显微镜相对放大倍数较大,据此解答【解答】解: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 ,视角愈大,像也愈大,愈能分辨物的细节所以观察蝗虫;观察葫芦藓和肾蕨;观察花的结构用到放大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必须用显微镜观察;观察鸡蛋的结构和观察叶片的结构直接
4、用肉眼观察即可因此用放大镜作为观察工具的一组是故选:A4、 (2016阜阳)前进中学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他们实验要求的是( )A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 B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C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 D明亮潮湿与明亮干燥【考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
5、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唯一变量是光除光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鼠妇的数量、湿度等因此应该设置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两种环境进行对照故选:B5、 (2016孝感)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中,适合设置对照的一个组合是( )A有水和无光 B高温和弱光 C干燥和潮湿 D强光和无氧【考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专题】类比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分析】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
6、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选项 A 有水和无光,有两个变量水分和光照;选项 B 高温和弱光,有两个变量温度和光照;选项 D 强光和无氧,有两个变量光照和空气;均不符合变量唯一的特点而选项C 潮湿与干燥,有唯一的变量水分因此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对照组设置合理的是选项 C故选:C6、 (2016茂名)下列有关生物科学探究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应设置明亮干燥和阴暗潮湿作对照B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
7、玻片上滴一滴清水C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时,大、小花生各随机抽取 30 粒D “嫁接”实验时,要注意接穗和砧木的韧皮部紧密结合【考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专题】生物实验基本操作;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分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2)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浓度为 0.9%的生理盐水,由于 0.9%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的组织细胞液的浓度一致,故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细胞因吸水膨胀,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皱缩(3)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
8、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样品要有足够的数量并随机取(4)嫁接是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解答】解:A、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应设置明亮潮湿和阴暗潮湿作对照,而不是设置明亮干燥和阴暗潮湿作对照,错误;B、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而不是清水,错误;C
9、、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时,大、小花生各随机抽取 30 粒,正确;D、 “嫁接”实验时,要注意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而不是韧皮部紧密结合,错误故选:C7、 (2016厦门)小丽研究菜豆种子萌发的条件,设计实验如表她研究的实验变量是( )培养皿 种子 光线情况 温度 水甲 100 粒 向阳处 25 适量乙 100 粒 向阳处 25 不加水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分析】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
10、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要探究的实验因素应是变量【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实验中设置了甲、乙两组种子是为了组成一组对照实验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甲、乙两组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甲适量、乙不加水) ,其他条件(光线情况、温度)都相同可见水分就是设置的变量故选 D8、 (2016广安)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一般不包括( )A适当的光照 B充足的空气 C适宜的温度 D适量的水分【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专题】归纳推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专题【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为胚是完整的、
11、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解答】解:A、适当的条件与种子萌发无关;BCD、 “充足的空气 ”、 “适宜的温度” 、 “适量的水分” ,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所以,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一般不包括“适当的光照” 故选:A9、 (2016长沙)小明同学尝试利用绿豆种子发豆芽下列哪一种外界条件小明不必考虑( )A水 B空气 C温度 D有机物【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专题】归纳推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专题【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为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解答】
12、解:ABC 、水、空气、温度,都是种子萌发必须的条件;D、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有机物来自种子自身,不需要环境提供所以, “小明同学尝试利用绿豆种子发豆芽” , “有机物”的外界条件小明不必考虑故选:D10、 (2016宿迁)为了探究影响花生种子发芽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该实验设计不恰当的是( )组别 温度/ 空气 种子数/粒 水量甲 25 充足 50 适量乙 5 充足 50 不浇水A空气充足 B温度相差太大C种子数太少 D违背单一变量原则【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专题】单一变量思想;种子的结构和萌发专题【分析】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
13、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从表格中看出,该实验设计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水量,而对照实验是单一变量实验,因此,该实验设计不恰当的是违背单一变量原则故选:D11、 (2016茂名)小李同学为探究菜豆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将不同含水量的菜豆种子置于 25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实验时保持其它环境条件适宜且相同,记录 7 天后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如表所示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种子含水量(%) 20 30 40 50 60 70 80种子萌发率(%) 8
14、 16 33 56 73 86 81A该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 25B该种子萌发的最适含水量约为 70%C该种子含水量越大,萌发率越高D该种子的萌发率与氧气浓度有关【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专题】数据分析型图表题;对照实验思想;种子的结构和萌发专题【分析】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2)从表格中看出,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种子含水量的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种子含水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解答】解:A、本实验只是在 25的条件下进行不同含水量探究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并不意味着该种子萌发的最
15、适温度为 25,错误B、由图中种子发芽率数值可知:在环境温度为 25时,水量约为70%时种子发芽率最高 86%,所以该种子萌发的最适含水量约为 70%,正确C、在环境温度为 25时,水量约为 70%时种子发芽率最高 86%,当水量约为 80%时种子发芽率反而降低 81%,所以该种子并不是含水量越大,萌发率越高,错误D、该探究实验没有涉及到氧气不同种子萌发率的情况,所以不能说明该种子的萌发率与氧气浓度有关,错误故选:B12、 (2016呼和浩特)农民伯伯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依据(或目的)不一致的是( )A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耕和耙-种子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B播种后地膜覆盖-保温保湿促进种子的萌发C适时
16、给农作物施肥-主要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D适时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考点】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无机盐的类型及其对植物的作用;植物的呼吸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专题】归纳推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专题【分析】 (1)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为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2)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植物的根也需要呼吸,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解答】解:A、对土壤进行耕和耙可以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因此播种前要对土壤进行耕和耙-种子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正确;B、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17、,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因此播种后地膜覆盖-保温保湿促进种子的萌发,正确;C、肥料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盐,因此适时给农作物施肥- 主要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而不是有机物,错误;D、松土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因此适时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正确故选:C13、 (2016包头)下列选项与“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探究活动不相符的是( )A此探究活动不需要作出假设B为了使测定的结果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应抽取种子总量的 23作为待测种子C抽取待测种子时应随机取样D应重复测定 2 次,取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考点】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专题】生物实验基本操作;归纳推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专题【分析】 (1
18、)种子的发芽率的指发芽种子占全部种子的百分数,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采用的方法是抽样检测(2)抽样调查时根据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实际数据进行调查,并运用概率估计方法,根据样本数据推算总体相应的数量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在抽样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作测定结果而为了具有说服力一般抽取种子的数目不宜过少(如 100 粒以上) ,如果数目较少如 3-5 粒,则偶然性较大,但也不能数量过大,我们不能把所有的种子都做实验【解答】解:A、此探究活动不需要作出假设,正确;B、为了使测定的结果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应抽取种子总量(510)%的作为待测种子,而不是抽取种子总量 2|3 作为待测种
19、子,错误;C、为了避免出现偶然性,抽取待测种子时应随机取样,正确;D、为了减少误差,应重复测定 2 次,取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正确故选:B14、 (2016青岛)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 37温水中 10 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滴加碘液后,号试管变蓝色、不变蓝色B 与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D对照,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专题】过程示意图;对照实验思想;人体的消化系统专题【分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
20、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3)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解答】解:A、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号试管不变蓝色、变
21、蓝色,而不是“号试管变蓝色、不变蓝色” ,行为;B、 与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因此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正确;C、 与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与对照,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而不是“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错误;D、与有两个变量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不能形成对照,而不是“对照,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错误故选:B15、 (2016杭州)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 1%淀粉溶液各 1 毫升甲试管内加入 2 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 2 毫升的蒸馏水同时将两试管恒温 37,水浴 10 分钟取出,冷却
22、后分别滴加 1滴碘液观察结果,发现只有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让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B该实验结果可用水银温度计直接测量并记录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D该实验结论是甲试管内液体不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专题】探究规律;实验设计与评价题;对照实验思想;人体的消化系统专题【分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唾液中的唾
23、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3)该实验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这个的特性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变量是唾液,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唾液的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相同【解答】解:A、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反应后淀粉是否存在,以判断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 错误;B、该实验可用水银温度测量用来加热热水的温度,控制在 37,该实验结果与温度计无关,不需要测量并记录,B 错误;C、该实验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这个的特性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变量是唾液,C 正确;D、甲试管中唾液淀粉
24、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乙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甲试管中没有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而结论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D 错误故选:C16、 (2016烟台)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B结果是 2 号试管内会出现蓝色C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D若将丙装置保持 30 分钟,结果是两只试管内都不变蓝【考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专题】过程示意图;对照实验思想;人体的消化系统专题【分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
25、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解答】解:A、1、2 号试管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因此该实验是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而不是温度,错误;B、 1 号试管中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2 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所以,结果是 1 号试管内会出现蓝色,而不是 2 号试管内会出现蓝色,错误;C、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正
26、确;D、若将丙装置保持 30 分钟,结果是 2 号试管内不变蓝、1 号试管内变蓝,而不是两只试管内都不变蓝,错误故选:C17、 (2016东营)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实验探索的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达,正确的是( )A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柳树生长增重的物质来自土壤和水B菩罗斯特勒的实验证明,植物每时每刻都能更新污浊的空气C萨克斯的实验中,照光后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脱色后呈黄白色D萨克斯的实验中,脱色后再用碘蒸汽熏蒸黄白色的叶片,见光部分呈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专题】热点问题;归纳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分析】绿色植物通
27、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动力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进行探究性实验时需要设置对照实验,除变量之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解答】解:A、当时范海尔蒙特的结论是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是水,他当时不知道,增重的物质除了部分来源于水以外,主要还来源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A 错误;B、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B 错误;C、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加热的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避免叶绿素影响显色效果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
28、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脱色时要隔水加热,C 错误;D、滴加碘液并漂洗后,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D正确故选:D18、 (2016咸宁)用水草进行实验的装置如图,定时记录试管顶端的气体量,本实验主要研究( )A光照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B水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C水量对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D光照对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分析】对照实验是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所进行的除该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从图中看出,两装置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
29、温,除水温不同外,其它条件如光照、水量、水草等都相同因此本实验主要研究水温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故选:B19、 (2016青岛)在探究光合作用原料的实验中,将图示的两个实验装置同时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下一段时间此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装置 B、C 中质量会增加的是 BB本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D本装置中选择同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分析】 (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
30、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酵母菌发酵能产生二氧化碳,乳酸菌发酵只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A、酵母菌发酵能产生二氧化碳,乳酸菌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装置 B 中植物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而装置 C中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装置 B、C 中质量会增加的是 B;B、装置 B、C 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因此本实验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C、此实验与酵母菌、乳酸菌的结构无关,因此不能说明“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
31、 ;D、本装置中选择同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所以,此实验不能说明的是“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是原核生物” 故选:C20、 (2016烟台)生物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 A、B 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对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A叶片 A 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B叶片 B 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C叶片 B 变蓝,说明 CO2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叶片 A 变蓝,叶片 B 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专题】过程示意图;对照实验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分析】 (1)
3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银边天竺葵边缘部分不含叶绿体,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A、叶片 A 中间与边缘,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叶绿体,叶片 A 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正确;B、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透明塑料袋内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叶片 B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而不是“叶片B 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
33、是淀粉” ,错误;C、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透明塑料袋内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叶片 B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而不是“叶片B 变蓝,说明 CO2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错误;D、叶片 A 只有中间变蓝而不是叶片 A 变蓝;叶片 A 中间变蓝,叶片 B 不变蓝,说明 CO2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而不是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错误故选:A21、 (2016沧州)现有四套实验装置,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乙和丁【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专题】单一变量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分析】 (1)氢氧化钠能吸
34、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若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唯一的变量是二氧化碳,除二氧化碳不同外,其它条件如光、土壤浸出液等都相同因此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甲和丙故选:C22、 (2016青岛)图是“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中B需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C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D效应器是指被试者的传出神经末梢与手指肌肉【考点】测定反应速度【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专题【分析】 (1)在测
35、定反应速度探究活动中,具体做法如下: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一端朝下,然后被测同学拇指和食指准备夹住,不能接触;放手看被测同学抓住的距离就可以了,刻度值越大,反应速度越慢;刻度值越小,反应速度越快这样刻度值的大小就可以反应被测同学的反应速度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多做几次实验,取其平均值(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3)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解答】解:A、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
36、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因此测定反应速度的感受器在被试者的视网膜上,A 正确B、为准确测定一个人在一种状态下的反应速度,应设置重复实验,是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避免偶然性,B 正确;C、测定反应速度的活动是由大脑皮层参与的条件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 错误;D、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叫做效应器,测定反应速度的效应器是被试者手指的肌肉,D 正确故选:C23、 (2016厦门)小宝问妈妈:“为什么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向前爬?”妈妈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 ”妈妈的回答在探究方法中属于( )A观察 B实验 C提出问题 D作出假设【考点】探究蚂蚁的行为(如通讯) 【分析
37、】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糖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解答】解: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妈妈的回答在探究方法中属于作出假设故选:D24、 (2016茂名)下
38、面是“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其中错误的是( )A从甲、乙两蚁穴各捕 10 只蚂蚁进行实验B实验时蚂蚁处于饥饿状态C实验过程中不能直接用手移动木条D木条的粗细,长短应一样【考点】探究蚂蚁的行为(如通讯) 【专题】实验设计与评价题;对照实验思想;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在探究蚂蚁的通讯时,蚂蚁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分泌物的气味,据此答题【解答】解:A、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
39、同一个蚁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A 错误B、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B 正确;C、验过程中用手对调两根小木条会影响实验结果,C 正确;D、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要一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D 正确故选:A25、 (2016茂名)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B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接种前需高温灭菌处理C将硬币放在培养基是轻按一下,相当于接种D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要再进行高温处理【考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专题】实验设计与评价题;对照实验思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分析】培养
40、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设计,包括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解答】解:A、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设计,控制单一变量,设计对照实验A 正确;B、经高温处理后,可以将培养皿上、培养基内混有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杀死,这样就排除了实验外其他环境的污染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B 正确;C、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将硬币放在培养基是轻按一下,相当于接种,C 正确;D、接种后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恒温培养,D 错误故选:D26、 (2016广东)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中,对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41、 )A培养基中可以不加入有机物B培养基最好采用液态培养基有利于观察C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灭菌处理D培养基在接种前应进行高温灭菌处理【考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专题】归纳推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分析】琼脂是一种煮沸冷却后能称为固态的物质选择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在一起,就制成了培养基【解答】解:A、细菌和真菌要想大量繁殖,必须具备供给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充足的有机物,培养基内含有细菌和真菌生长所必须的有机物A 错误B、制备适合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培养基,一般采用琼脂(固体物质)与牛肉汁混合在一起,这样的培养基不流动,易于观察B 错误C、接种后的培养基不能进行灭菌处理,否则
42、把接种的细菌杀灭,C错误D、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先进行高温灭菌,再将少量的细菌和真菌放在培养基上,使其繁殖D 正确故选:D27、 (2016青岛)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中,若几次测得的实验结果均超过标准值很多,原因可能是材料燃烧不充分B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在接种前要对配制的培养基高温灭菌,然后直接接种C “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测得大花生和小花生平均长轴长度有明显差异,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不同D “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影响”实验时,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浪中计数
43、水蚤的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考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律的影响;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专题】归纳推理;人体的消化系统专题【分析】 (1)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中,由于计算错误,读数错误,称量方法错误、食物燃烧不充分或向周围散失一小部分热量等等,实验所测得的某种食物能量与某种食物实际所含能量存在差别(2)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步骤分为四步:制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接种以后再灭菌会把接种的微生物杀死,导致实验失败(3)花生果实长度的变异,有的是环境引起的,有的是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4) “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
44、的影响”实验时,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一次在清水中,另一次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中【解答】解:A、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中,若几次测得的实验结果均超过标准值很多,可能与计算错误,读数错误,称量方法错误等均有关,而材料燃烧不充分一般会使测量值偏小,A错误;B、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为防止高温杀死细菌、真菌,要等冷却后,再进行接种,B 错误;C、花生果实长度的变异,有的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由环境引起的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仅由环境引起而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C 错误;D、实验时烟草浸出液中烟草的有害成分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水蚤
45、的心率,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用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浪中计数水蚤的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D 正确故选:D28、 (2016广东)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必须人为控制的变量是( )A水蚤的数量 B烟草浸出液的浓度C水蚤的心率 D环境温度【考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律的影响【专题】对照实验思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专题【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
46、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不同,因此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必须人为控制的变量是烟草浸出液浓度故选:B29、 (2016茂名)关于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需要用到显微镜B实验中要用清水设置对照实验C实验中需要配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D同一组水蚤应在不同浓度烟草浸出液中做重复实验【考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律的影响【专题】生物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设计与评价题;类比推理;人体的循环系统专题【分析
47、】 (1)此题以“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2)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A、水蚤很小,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其结构,水蚤的心脏在附肢基部,身体的背部中央稍靠前的位置,可以看到一缩一舒的跳动,A 正确;B、实验时烟草浸出液中烟草的有害成分会留在水蚤体内,影响水蚤的心率,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用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必须先在清水中计数心率,再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浪中计数水蚤的心率前后顺序不能颠倒,B 正确;C、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是对照实验,因此必须配制几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以便形成对照,来表明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不同,C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