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六 实验探究题第一课时 力学和光学实验探究题,专题特征)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实验探究题联系生活实际,强调以学为本,注重科学方法和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该类似题一般信息量较大,没有固定的命题模式,具有较大的区分度是中考命题的发展方向。它具有新颖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目标的形成,大致分为这样几个类型:提出问题型,猜想和假设型,设计实验方案型,处理数据、总结规律型等,试题的解题方法,一般是依据探究活动操作程序,思考问题,注重试题提供信息的分析、数据的
2、处理,以及对研究问题的合理猜想和现象。根据研究的对象,科学选择研究问题的方法。,典例剖析)【例】(2016泸州中考)如图所示,学习光学知识后,小聪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使用透明玻璃板而不使用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 _。(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小聪拿出一支没有点燃的和A 处一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和像_,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小聪用凸透镜替换玻璃板,将其放置在AB中点且垂直AB的位置上,将光屏放置在B点时,发现光屏上恰好成了一个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cm
3、。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_(选填“靠近”或“远离”)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解析】(1)玻璃板是透明的,既能看见A的像,又能看见蜡烛 B,便于把蜡烛B 放在A的像位置,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凸透镜成等大实像,说明物距等于2倍焦距。 (3)物距不变,凸透镜焦距变小,对光会聚能力变强,像距变小,所以光屏靠近凸透镜。【答案】(1)位置;(2) 重合;10;靠近,专题训练)1.(2016香城中考)学校在运动会上要举行拔河比赛,某班级组队时,同学们陷入了不同意见之中,请你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帮体育委员解决问题。图1探究真知:为了研究影响
4、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同学们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实验中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做_匀速直线_运动,这样做可以根据_二力平衡(或平衡力) _的知识得出拉力与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分析总结:实验现象说明,在拔河比赛中可以通过_增大_(选填“增大”或“减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_增大压力_来增大人与地面的摩擦力,使班级赢得比赛。 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科学决策:组队时,在班上选体重_大_(选填“大”或“小”) 的同学参加比赛,同时在比赛时脚穿图2中_甲_( 选填 “甲”“乙”或“ 丙”) 种鞋。图22(2016重庆中考B卷)某中学环保小组在长江边取适量江水样品,分别进行了江水密度的测量
5、:(1)小薇把样品带回学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将天平放在_水平_台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右_(选填“右” 或“左”) 调,直至天平平衡;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江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江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烧杯中江水的质量为_39.6_g,密度为_1.1_g/cm 3;小薇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江水密度比真实值_偏大_(选填“偏大”或“偏小”) 。(2)小亮把样品带回家,用家里的一台电子秤( 如图丙所示)和没喝完的半瓶纯净水,做了如下实验: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m 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
6、;把瓶中的水全部用来浇花,然后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 2;把江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_标记A(或标记或A) _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的总质量为m 3;则江水的密度表达式 _ 水 _(纯净水的密度用 水 表示)。m3 m2m1 m2小亮测算江水的体积使用了下列3种物理方法中的_B_。A控制变量法 B等量替代法 C类比法3(2016潍坊中考)小强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步骤如下: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慢慢移动
7、。让B跟A 的像完全重合,B 所在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A、B这两个位置,分别测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测量结果发现:蜡烛A和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请你帮小强找出造成距离不相等的可能原因(写出2点)_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玻璃板有一定厚度;蜡烛没有竖直放置;实验过程中玻璃板改变了位置_。4(2016安顺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为了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同一高度_。(2)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透镜焦距f 10cm) 。实
8、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 像的性质1 30 15 倒立、缩小、实像2 20 20 倒立、等大、实像3 18 23 倒立、放大、实像4 15 倒立、放大、实像5 6 倒立、放大、虚像根据表中信息,试判断:当物距u25cm时,成倒立、_缩小_的实像。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可逆_的,得出第4次实验的像距v_30_cm。第5次实验,要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应与蜡烛在凸透镜的_异_(选填“同”或“异”) 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得出,_2_倍焦距处是放大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5(2016武汉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5cm。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
9、置不变,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蜡烛应_远离_(选填“靠近 ”或“远离”) 凸透镜,这是 _照相机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2)某同学利用该装置进一步了解近视眼矫正的原理。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_发散_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蜡烛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前方_(选填“前方”“上方”或“后方”) 。6(2016镇江中考)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利用图示装置来测量烧杯中液体的密度,已知物块的休积是 50cm3,图1、2中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
10、所示,g取10N/kg。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1)图2中,物块受到的浮力为_0.5_N ,烧杯中液体的密度为_1_g/cm 3。来源:gkstk.Com(2)小明对本实验原理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被测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则符合此关系的应是图3中的图线_(选填“”“” 或“”) 。(3)根据上述结论,小明对弹簧测力计刻度进行重新标度,将图2装置改装成一个密度秤,它的零刻度应标在_1.5_N处,用它测量时,待测液体密度 液 应不超过_3 _g/cm3。(4)用此密度秤测量时,若物块未完全浸没,则测得液体密度值将偏_小_。(5)原物块质量、体积和密度分别记为m 0、
11、V 0、 0。将原物块更换为下列哪些物块后,可以提高该密度秤测量液体密度时的精确度?你选择的是_AC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质量为m 0、密度比 0小的物块B质量为m 0、密度比 0大的物块C质量比m 0大而密度比 0小的物块D体积比V 0小的物块7(2016聊城中考)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次数钩码所受的重力G/N提升高度h/m拉力F/N绳端移动的距离s /m机械效率 1 2 0.05 1.0 0.15 66.7%2 4 0.05 1.7 0.15 78.4%3 6 0.05 来源:
12、学优高考网 0.15 (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_缓慢( 匀速)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2)表格中编号处数据应为_2.4_,编号处数据应为 _83.3%_。(3)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_所提物体受到的重力_有关。(4)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不变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2016潍坊中考)为了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弹簧放在水平面上,一端固定。在弹性限度内,用物块(物块与弹簧不连结 )将弹簧压缩,测量并记录弹簧的形变量 L 。由静止释放物块,测量并记录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多次改变弹簧的形变量,重复步骤。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请回答以下问题:(1)本实验中,探究了弹簧弹性势能大小跟_弹簧形变量_ 的关系。(2)本实验中,弹簧弹性势能大小是通过_物块滑行的距离 _来间接反映的。(3)本实验中,从物块离开弹簧到静止,物块将_动( 或机械)_能转化为_内(或热) _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