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UN no.1203UN no.1223汽油、柴油Gasoline Diesel化学类别:烷烃 CN no.31001CN no.T33502危险特性:遇明火、高温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温,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健康危害:皮肤接触可为主要吸收途径,可致急性肾脏损害。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其雾滴或液体呛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存储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
2、确保容器不泄露、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有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暴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环境影响: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建议不要让其进入环境。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破坏水生生物呼吸系统。对海藻应给予特别注意。泄露处理:迅速撤离绣楼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货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3、。销量泄露: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货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刻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货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报纸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尽快彻底洗胃。就医。灭火措施: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植空旷处。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用水灭火无效。操作处理方法: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
4、面罩)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汽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寄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个体防护: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镜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受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泄漏防护: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静电、防毒工作服。火灾防护:戴防毒面具,穿全
5、身消防防护服。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卡安全监督部门电话号码:0476-8237079消防火警电话号码:全国 119化学急救电话号码:全国 112医疗急救救护电话号码:全国 120环保部门电话号码:全国 12369公安匪警电话号码:全国 110交通事故报警:全国 122高速交警指挥中心:全国 122运输单位电话号码 0476-*公司负责人电话号码:1*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0532-3889090*运输有限公司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UN no.甲醇methyl alcohol化学类别:醇化学名:CH3OHCN no.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
6、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健康危害:有毒可直接侵害人的肢体 细 胞 组织,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引起病变;可致代射性酸中毒。 存储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露、不倒塌、不坠落
7、、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有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暴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泄漏处理:切断火源,泄漏源,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8、。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 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灭火措施: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
9、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UN no.叔丁醇tert-butanol学名: 2-甲基-2- 丙醇化学类别:叔醇化学名:C4H10OCN no.危险特性: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易燃;燃烧产生刺激烟雾;与钾钠合金接触可自燃。和其它醇相比有较高的毒性和麻醉性。存储注意事项:本品应密封于阴凉干燥处保存。库房通风低温干燥; 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储运要求:专用罐车,应专车专用,运输时要时时小心,不得超量运输。泄漏处理:查明泄漏部位,迅速切断泄漏源。少量泄漏,用砂土吸收残液。如大量泄露,构
10、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清水或 1%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灭火措施:可用干粉、二氧化碳、泡沫扑救。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
11、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UN no.? 甲苯Methylbenzene化学类别:苯的同系物化学名:C7H8CN no.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着火回燃。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
12、度该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存储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露、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有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严禁与氧化剂等
13、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暴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泄漏处理: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灭火措施: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
14、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UN no.双氧水Hydrogen pe
15、roxide化学类别:过氧化物化学名:H2O2CN no.危险特性:爆炸性强 氧 化 剂 。过氧化氢自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气氛而引起着火爆炸。它与许多有 机 物 如糖、淀 粉 、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 炸 性 混 合物 ,在撞击、受热或电 火 花 作用下能发生爆炸。过氧化氢与许多无 机 化 合 物 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健康危害:吸入该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存储注意事项:用瓶
16、口有微孔的塑料瓶装阴凉保存。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露、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有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严禁与其他催化剂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暴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泄漏处理:用砂土、蛭 石 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到家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17、: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灭火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 毒服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冷却火场容器,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水、雾状水、干粉、砂土。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 滤 式 防 毒 面 具 (全面罩)。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18、: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氯 丁 橡 胶 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UN no.液化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化学类别:烃 CN no.危险特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 炸性 混 合 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 、氯 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 学 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急 性 中 毒 :有头 晕 、头痛、兴 奋 或嗜睡、恶 心、呕 吐 、脉缓等;重症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慢性影响
19、: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 物神 经 功 能 紊 乱 等。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 壤 和大气可造成污染。存储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仓内温度不宜超过 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 气 、压缩空气、卤 素 (氟、氯、溴) 、氧 化 剂 等分开存放。运输注意事项:运送时要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急救措施:1打开门窗通风。2提供伤者新
20、鲜空气。3解开束缚、畅通呼吸道。4视情况需要施行人 工 呼 吸 或心肺腹压术并及时就医。 灭火措施: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 状 水 、泡沫、二 氧 化 碳 。防护措施:若泄露,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护服。 操作处理方法: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UN no.苯Benzol化学类别:芳烃 CN no.危险特性:可 燃 , 有 毒 , 是 一 种 致 癌 物 质 ,苯 对 金 属 无 腐 蚀 性 。健康危害:人
21、和 动 物 吸 入 或 皮 肤 接 触 大 量苯 进 入 体 内 , 会 引 起 急 性 和 慢 性 苯 中 毒 。长 期 吸 入 会 侵 害 人 的 神 经 系 统 , 急 性 中 毒会 产 生 神 经 痉 挛 甚 至 昏 迷 、 死 亡 。 存 储 注 意 事 项 :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运输注意事项:车辆为专门拉运苯危化品的车辆,内部洁净无水、无任何能与有机苯发生反应的物质。运输前应先检查
22、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装车拉运期间各阀门、顶盖密封严密,装车不能过满,拉运中及时对罐内苯温度进行检查,温度过高需用水冷却降温,最好避免天气炎热的时间段、太阳直射的路段拉运。泄漏处理: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
23、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达移至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误食: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 理 盐 水 冲洗。就医。灭火措施:用 泡 沫 、 干 粉 、 二 氧 化 碳 、 砂土 扑 救 。 用 水 灭 火 无 效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
24、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UN no.液氨Liquid ammonia化学名:NH3 CN no.危险特性: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易挥发,低毒。对铜有较强的化学腐蚀。健康危害: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
25、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可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人接触 700ppm 以上氨气可发生强烈的刺激症状,可耐受 1.25 分钟;46009200ppm 浓度下可立即死亡。存储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应与氧化剂、酸类、 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注意事项:采用钢瓶或槽车灌装。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受热,严禁烟火。钢瓶必须有安全帽,瓶外用橡皮圈或草绳包扎,防止激烈撞击和震动。液氨钢瓶应存放于库房或有棚的平台上。
26、露天堆放时,应以帐篷遮盖,防止日光直射。主要靠铁路和公路运输。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 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 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27、 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灭火措施: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操作处理方法:严加密闭,注意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汽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个体防护: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
28、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护服,如 4T571 或 TKGTIM,GTB,CHEMMAX3。手部防护:戴防化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UN no.1830硫酸sulphuric acid化学类别:无机酸CN no.81007危险特性:遇 水 大 量 放 热 , 可 发 生 沸 溅 。与 易 燃 物 ( 如 苯 ) 和 可 燃 物 ( 如 糖 、 纤维 素 等 ) 接 触 会 发 生 剧 烈 反 应 , 甚 至 引 起燃 烧 。 遇 电 石 、 高 氯 酸 盐 、 雷 酸 盐
29、、 硝酸 盐 、 苦 味 酸 盐 、 金 属 粉 末 等 猛 烈 反 应 ,发 生 爆 炸 或 燃 烧 。 有 强 烈 的 腐 蚀 性 和 吸 水性 。健康危害:对 皮 肤 、 粘 膜 等 组 织 有 强 烈 的刺 激 和 腐 蚀 作 用 。存储注意事项:储 存 于 阴 凉 、 通 风 的 库 房 。库 温 不 超 过 35 , 相 对 湿 度 不 超 过85%。 保 持 容 器 密 封 。 应 与 易 ( 可 ) 燃 物 、还 原 剂 、 碱 类 、 碱 金 属 、 食 用 化 学 品 分 开存 放 , 切 忌 混 储 。 储 区 应 备 有 泄 漏 应 急 处理 设 备 和 合 适 的 收
30、 容 材 料 。运输注意事项:起 运 时 包 装 要 完 整 , 装 载应 稳 妥 。 运 输 过 程 中 要 确 保 容 器 不 泄 漏 、不 倒 塌 、 不 坠 落 、 不 损 坏 。 严 禁 与 易 燃 物或 可 燃 物 、 还 原 剂 、 碱 类 、 碱 金 属 、 食 用化 学 品 等 混 装 混 运 。 运 输 时 运 输 车 辆 应 配备 泄 漏 应 急 处 理 设 备 。 运 输 途 中 应 防 曝 晒 、雨 淋 , 防 高 温 。 公 路 运 输 时 要 按 规 定 路 线行 驶 , 勿 在 居 民 区 和 人 口 稠 密 区 停 留 。环境影响:对 环 境 有 危 害 ,
31、对 水 体 和 土 壤 可造 成 污 染 。泄漏处理:迅 速 撤 离 泄 漏 污 染 区 人 员 至 安 全区 , 并 进 行 隔 离 , 严 格 限 制 出 入 。 小 量 泄 漏用 砂 土 、 干 燥 石 灰 或 苏 打 灰 混 合 。 也 可 以 用大 量 水 冲 洗 , 洗 水 稀 释 后 放 入 废 水 系 统 。如 大 量 泄 漏 , 构 筑 围 堤 或 挖 坑 收 容 。 用 泵 转移 至 槽 车 或 专 用 收 集 器 内 , 回 收 或 运 至 废 物处 理 场 所 处 置 。急 救 措 施 : 皮 肤 接 触 : 大 量 硫 酸 与 皮 肤 接 触需 要 先 用 干 布 吸
32、 去 , 不 能 用 力 按 、 擦 , 否 则会 擦 掉 皮 肤 ; 少 量 硫 酸 接 触 无 需 用 干 布 。 然后 用 大 量 冷 水 冲 洗 , 再 用 3%-5%碳 酸 氢 钠溶 液 冲 洗 。 用 大 量 冷 水 冲 洗 剩 余 液 体 , 最 后再 用 NaHCO3 溶 液 涂 于 患 处 , 最 后 用0.01%的 苏 打 水 (或 稀 氨 水 )浸 泡 。 就 医 。 眼睛 接 触 : 立 即 提 起 眼 睑 , 用 大 量 流 动 清 水 或生 理 盐 水 彻 底 冲 洗 至 少 15 分 钟 。 就 医 。 吸入 : 迅 速 脱 离 现 场 至 空 气 新 鲜 处 。
33、 保 持 呼 吸道 通 畅 。 如 呼 吸 困 难 , 给 输 氧 。 如 呼 吸 停 止 ,立 即 进 行 人 工 呼 吸 。 就 医 。 食 入 : 用 水 漱 口 ,给 饮 牛 奶 或 蛋 清 。 就 医 。灭 火 措 施 : 用 干 粉 、 二 氧 化 碳 、 砂 土 扑 救 。避 免 水 流 冲 击 物 品 , 以 免 遇 水 会 放 出 大 量热 量 发 生 喷 溅 而 灼 伤 皮 肤 。操作处理方法:密 闭 操 作 , 注 意 通 风 。 操 作 尽 可 能 机 械 化 、 自 动 化 。 操 作 人 员 必 须 经 过 专门 培 训 , 严 格 遵 守 操 作 规 程 。 建
34、议 操 作 人 员 佩 戴 自 吸 过 滤 式 防 毒 面 具 ( 全 面 罩 ) , 穿 橡胶 耐 酸 碱 服 , 戴 橡 胶 耐 酸 碱 手 套 。 远 离 火 种 、 热 源 , 工 作 场 所 严 禁 吸 烟 。 远 离 易 燃 、 可 燃物 。 防 止 蒸 气 泄 漏 到 工 作 场 所 空 气 中 。 避 免 与 还 原 剂 、 碱 类 、 碱 金 属 接 触 。 搬 运 时 要 轻装 轻 卸 , 防 止 包 装 及 容 器 损 坏 。 配 备 相 应 品 种 和 数 量 的 消 防 器 材 及 泄 漏 应 急 处 理 设 备 。 倒空 的 容 器 可 能 残 留 有 害 物 。
35、稀 释 或 制 备 溶 液 时 , 应 把 酸 加 入 水 中 , 避 免 沸 腾 和 飞 溅 。火灾防护: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UN no.? 硝酸nitric acid化学类别:无机酸 CN no.危险特性:加热时分解,产生有毒烟雾;强氧化剂,与可燃物和还原性物质发生激烈反应,爆炸。强酸性,与碱发生激烈反应,腐蚀大多数金属(铝及其合金除外) ,生成氮氧化物,与许多常用有机物发生非常激烈反应,引起火灾和爆炸危险。健康危害:蒸气对眼睛、呼吸道等的粘膜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蒸气浓度高时可引起肺水肿。对牙齿具有腐蚀性。皮肤沾上可引起灼伤,腐蚀而留下疤痕,浓硝酸腐蚀可达
36、到相当深部。如进入咽部,对口腔以下的消化道可产生强烈的腐蚀性烧伤,严重时发生休克致死。人在低于 30mg/m 左右时未见明显损害。吸入可引起肺炎。存储注意事项:密 封 阴 凉 干 燥 避 光 保 存 。运输注意事项:稀 硝 酸 应 用 不 锈 钢 或 玻 璃钢 增 强 塑 料 槽 车 或 储 罐 输 送 或 储 存 。 少 量采 用 耐 酸 陶 瓷 坛 或 玻 璃 瓶 包 装 。 浓 硝 酸 采用 耐 酸 泥 封 口 , 稀 硝 酸 采 用 石 膏 封 口 。 每坛 装 入 衬 有 细 煤 渣 或 细 矿 渣 等 物 的 坚 固 木箱 中 , 以 便 运 输 。 铝 是 硝 酸 理 想 的 容
37、 器 。泄漏处理:切 断 泄 漏 源 , 洒 上 苏 打 灰 , 然 后用 大 量 水 冲 洗 , 洗 水 稀 释 后 放 入 废 水 系 统 。如 大 量 泄 漏 , 构 筑 围 堤 或 挖 坑 收 容 ; 喷 雾 状水 冷 却 和 稀 释 蒸 气 、 保 护 现 场 人 员 、 把 泄 漏物 稀 释 成 不 燃 物 。 用 泵 转 移 至 槽 车 或 专 用 收集 器 内 , 回 收 或 运 至 废 物 处 理 场 所 处 置 。急 救 措 施 : 皮 肤 接 触 : 马 上 用 大 量 清 水 冲 洗 ,再 用 0.01%苏 打 水 ( 或 稀 氨 水 ) 浸 泡 。 误 食 :催 吐
38、, 用 牛 奶 或 蛋 清 。灭 火 措 施 : 灭火措施:用 泡 沫 、 干 粉 、 二 氧化 碳 、 砂 土 扑 救 。个体防护:禁止皮肤直接接触,作业操作时应带耐酸碱手套,口罩,以及其他劳保用品。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UN no.1915环己酮Cyclohexanone化学类别:有机化合物 化学名:C6H10OCN no.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有引起燃烧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健康危害:具有刺激性,致突变性,致癌性,毒性:属低毒类,亚急性和慢性毒性。高浓度的环己酮蒸气有麻醉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对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侵入
39、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液体对皮肤有刺激性;眼接触有可能造成角膜损害。慢性影响: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存储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运输注意事项:采用铁桶包装,也可用槽车运输。贮运中严禁烟火和撞击。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
40、。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41、: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灭火措施: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
42、UN no.环己烷Cyclohexane化学类别:有机物- 环烷烃化学名: C6H12CN no.危险特性:易燃健康危害:对眼和上呼吸道有轻度刺激作用。持续吸入可引起头晕、恶心、倦睡和其他一些麻醉症状。液体污染皮肤可引起痒感。若吞咽可能伤害肺部器官, 蒸汽可能导致嗜睡和昏厥. 对水生生物极毒, 对水生环境有长期的有害作用.存储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
43、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44、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灭火措施: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
45、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UN no:1824液碱Sodium nydioxide化学名:NAOH CN no.危险特性:碱性腐蚀品包括碱性的无机物和碱性的有机物。其碱性决定了其腐蚀性,一般地说,碱性的大小决
46、定了腐蚀性的强弱,碱性腐蚀品的腐蚀性要比碱性物品的腐蚀性弱一些。无机碱比无机醇的腐蚀性弱,有机碱比有机酸的腐蚀性弱。同时碱性物品,有机碱要比有机酸的腐蚀性强。无机碱性腐蚀品没具有汽化性的物质,所以没有必要再把碱性腐蚀品分为有机碱性和无机碱性 2 个子项。主要危险:腐蚀品与人体,很多物品接触后,都能形成程度不同的腐蚀。其中对人体的伤害通常又称为烧伤(或化学灼伤) 。腐蚀品接触人的皮肤、眼睛或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就立即与表皮细胞组织发生反应,使细胞组织收到破坏,而造成烧伤。呼吸道、消化道的表面粘膜比人体表皮更娇嫩更容易收腐蚀,内部器官被烧伤时,会引起炎症(如肺炎等)严重的死亡。皮肤接触液碱会被深解,
47、甚至极短的时间也会造成严重的伤害。摄入液碱,如不立即用 1%的醋酸溶液中和就可致命。储运要求:要平稳驾驶,特别是载有腐蚀性的液碱槽罐车,驾驶时要密切注意路面情况,上下桥堍,通过铁路道口等对路面条件差,填簸振动大就缓慢通过。途中每隔一定时间要停车检查车上所有的腐蚀品是否完好无损。特别对液碱会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之和反应发生剧烈时还会引起爆炸,所以酸性腐蚀品与碱性腐蚀品不能配装。泄漏处理:切断泄漏源,用沙土吸附,可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废弃。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清洗。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 15min,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畅通。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就医,忌用肾上腺毒。食入: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洗胃就医。灭火方式:可用二氧化碳、干粉、1211 灭火机、砂土扑救,用水灭火无效。防护措施:穿防腐工作服、高筒靴、带防护手套、戴面罩,防腐服尽可能使用棉质纺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