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册1. 平曲线:通常由圆曲线及两端缓和曲线组成。2圆曲线半径分为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指道路半径越大,离心力较小时汽车沿双向路拱外侧行驶时汽车的摩擦力足以保证汽车安全行驶所采用的最小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指圆曲线采用的极限最小半径)和一般最小半径。(设超高的时的推荐半径)3超高设置的目的:设置超高使重力的水平分离与离心力方向相反,减少横向力4超高横坡的 2 种过渡方法:绕内边缘旋转、绕中线旋转5行车视距:是指为了行车安全,在道路设计中应当保证驾驶人员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能随时看到前方道路上出现的障碍物,或迎面驶来的车辆,以便及时采取刹车制动措施,或绕过障碍物。行车视距包括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
2、视距、超车视距。6会车视距:指对向行驶的车辆在同一道路上相遇,又来不及错让时,必须采取制动刹车所需要的最短安全距离。包括反应时间的行驶距离、制动刹车后的行驶距离、完全停止后的最小距离。7在计算确定平面曲线半径时,为了道路测设方便,应当对计算数值取整。当 R1000m 时,按 100 的倍数取整。8道路纵断面线形:道路中线在垂直水平面方向上的投影,它反映道路竖向地走 向、高程、纵坡的大小,即道路起伏情况。9机动车最大纵坡:8%10非机动车行驶要求:自行车骑行的道路坡度宜为 2.5%以下;平板三轮车骑行的道路坡度宜为 2%及以下11一般希望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 0.5%,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
3、0.3%。小于 3%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12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和道路附属设施用地等组成13车行道的分类:名称 又称 车道布置方式 交通组织形式单幅路 混行式 车行道为一块板,无分隔带 机非混行,对向不分单幅路 分向式 中央分车道为二,分隔对向车 机非混行,对向分隔三幅路 分车式 两侧分车带为三,机非分行 机非分隔,对向不分四幅路 分车分向式 分四块,机非分隔,对向分隔 机非分隔,对向分隔单幅路适用于支路、商业街、交通量小的次干路及车速不大的郊区道路;双幅路用于快速路、郊区一级公路;三幅路适用于平原地区的城市;四幅路适用于车辆交通很大的主干路14供车速为 40
4、km/h 的各种车辆行驶的车道为 3.5m;供车速大于 40km/h 各种车辆混行和供大型公交车辆、载重汽车行驶的车道为 3.75m;交叉口的进口道、小客车专用道宽度为 3.0m。混行车道最小为 3.25m15行驶自行车的最小净空要求为 2.5m,其他非机动车行驶的最小净空要求为 3.5m16一条非机动车道的宽度至少 4.5m,若高峰小时自行车交通量大,宽度可达 67m下册17铁路标准轨距:1435mm18我国铁路平曲线半径:一般在 1000m 以上. 19,铁路车站可分为:中间站、区段站、客运站及客车整备所、货运站、编组站等。20铁路车站的布置基本形式有:横列式、纵列式及半纵列式三种。21中
5、间站货场位置,首先应根据货源方向,尽量减少地方短途运输以及配给地形条件进行选择,如符合上述要求时,为便利管理,客、货设备布置在同侧有利;如货运作业量大,复杂,为避免干扰及互相发展受到限制,可以布置在对侧。22铁路客运站在城市中的布置和数量。 (按不同的城市规模分析)中小城市布置在市中心边缘,大城市布置在中心区边缘;中小城镇一般只设一个车站。车站通常布置在城镇的边缘,以一条干道与市区取得直接联系。大城市一般设一个主要客运站,另设一个或几个辅助客站。主要铁路客站最好设置在市中心的边缘,使市内各区的居民都能方便乘车。特大城市可设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铁路主客站,以合理、均衡城市的铁路客运量,主要客站之间通
6、过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工具相联系。23港口水深 12m 以上,停泊巨型油轮的深水港水深有的可达 30m24顺岸式码头前水域,一般在航道外有 34 倍设计船舶宽度的水面作为船舶停靠用,一般不小于 1.5 倍最大船长25突堤式码头的宽度,一般为 160270m,甚至达 400m 以上26港址位置选择 P5327岸线规划的原则是深水深用、浅水浅用、避免干扰、各得其所。将有条件建设港口的河段留作港口建设区,但城市岸线不宜全部为港口占用,应留出一定长度的岸线供城市绿化等作用28根据公路的作用及使用性质划分:国家干线道路、省级干线道路、县级干线道路、乡级公路以及专用公路。29高速公路和收费公路应采取出入口完全
7、控制的设施,仅允许车辆在规定的地点出入公路,这类公路同其他公路和铁路都不能采用平面交叉。一级公路一般设计成出入口为部分控制的,在交通量大、车速高的路口,应修建立体交叉,仅在影响通行能力不大的局部地方,允许修建少量的平面交叉。30用地范围国道不少于 20m,国道不少于 15m,县道不少于 10m,乡道不少于 5m31国道按首都放射、北南纵线、东西横线分别顺序编号 以首都为中心的放射线由一位标识码 1 和两位路线顺序号构成; 由北向南的纵线由一位标识码 2 和两位路线顺序号构成; 由东向西的横线由一位标识码 3 和两位路线序号构成。编号区间:公路路线编号区间国道为 G101 至 G199、G201
8、 至 G299、G301 至 G399;省道为 S101 至 S199、S201 至 S299、S301 至 S399; 县、乡专用公路及其公路为X/Y/Z/Q999。 32机场在城市中的位置应设在城市主导风向两侧33 机场在使用上有哪些要求:(1 )尽量使跑道两端、两侧净空良好;(2 )相邻两个机场的飞机起飞着陆不会互相干扰;(3 )飞机起飞着陆不穿越国境线和禁区;(4 )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5 )便于设置引导飞机着陆的导航设施;(6 )飞机起飞着陆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少;(7 )跑道不被洪水淹没 和飞行区不内涝;(8 )远离候鸟群习惯迁徙的路线和吸引鸟类聚集的地区;(9 )场地便于机场发展;
9、(10)机场与城市距离适中,且便于联系;(11 )水源充足,水质良好。34居民出行特征:出行次数、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时耗、出行时辰分布、出行的空间分布以及出行的距离分布等;不同出行方式的时耗35通勤出行:因上班、上学而引起的出行(80%左右)36出行时辰分布,有早、晚两个主要高峰和中午的次高峰37出行空间分布类型:内部交通、出发交通、到达交通、过境交通38出行距离的特点:1)通常居民步行范围约在 1.5km 左右,从事文化生活活动时将更远些,甚至达二三公里。2)在三四公里内,骑车比乘公交更省时间、体力消耗也不大;3)根据一些大城市的调查,市级的文化商业服务设施的服务范围主要在 10km
10、以内,居民活动多半在假日;区级设施服务范围主要在 4km 以内39起讫点调查:又称 OD 调查。起点 O,讫点 D。OD 调查主要包括居民出行 OD 调查、机动车出行 OD 调查、货流 OD 调查40跟车法(用于道路车速调查)41公交首末站每处用地面积约 10001400 平方米42公交站服务面积以 300m 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 50%;以 500m 半径计算,不得小于 90%;43根据轨道交通系统基本技术特征的不同,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有市郊铁路、地下铁路、轻轨交通、独轨铁路、有轨电车等类型。44世界各国和地区小汽车发展的模式强大汽车工业,适合发达的资源丰厚型国家;收取过路费;采用
11、较高的车辆首次登记税、车辆牌照费及燃油税,设置购置门槛和使用门槛45小汽车交通发展的应对策略:提倡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及其场站附近的高密度土地使用;调整城市布局与结构,鼓励步行与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出行;良好的土地使用与运输规划、道路交通系统与交通需求管理;建设高速、快速道路系统,提高道路网的使用效益;改良与开发替代燃料及车辆系统。46最经济、社会效益最佳、环境标准保持最好的交通方式只能是步行、自行车交通和公共交通及它们之间建立起来的绿色交通系统。47自行车交通的优点:自行车占道路面积小;自行车是一种节能型交通工具,是一种有益健康的交通形式;价格便宜,方便灵活,可提供门到门服务,还可以在狭窄的胡同
12、和巷道里行驶,弥补机动车的不足,节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8从出行时耗上看,自行车大部分出行的时耗都在 30 分钟以内,距离为 46km;从出行目的上看,大部分为上班、上学及回程。在城市交通中主要承担短距离出行,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上学。49国际上摩托车交通发展的两种模式1)意大利模式:摩托车的样式为“骑跨式” ,体积较大,功率高、速度快,极受年轻人的喜爱,但适用范围较小,很快被私人小汽车交通所取代;2)中国台湾模式:成为台湾各大城市最主要的生活交通工具。50我国大城市步行交通总出行量约占 40%,中等城市约占 45%,小城市则多达 50%以上51步行交通的特征:年龄特征:以青少年和老年人居多。 收
13、入特征:低收入者的步行出行比例远高于全市居民平均水平。目的特征:上学、购物、文化娱乐出行及生活出行的步行比例较高。时耗特征:随着时耗增加,步行比例会有较大幅度减少。距离特征。52雷德邦人车分流系统1)基本内容:雷德邦人车分流系统是使行人和汽车的流动线不产生平面交叉,并合理布置住宅、道路和及行人空间的尝试,通过立体交叉使人车流动线分离2)意义:该方式作为人车分离的规划方法是划时代的创新,体现了一种新的设计形式,为居住规划和基于交通体系的邻里单元布局提供了新的原型,被认为是适应机动化时代发展规划的重要一步53庭院式道路采取的措施:1)将道路的连接处改成 U 形,或做成尽端路,并在地区的进口设置横向
14、突起路障;2)改变人行道宽度,以代替单纯的使人行道和车行道分离的方法;进行适当的绿化,以保证湿润的环境。设置停车空间,以改善人与车的接续关系;3)车行道宽度缩减为 2.8m,设置停车空间或绿化,将车行道做成多弯的线性54货运规模指标以及之间的区别1)货运量(周转次数或重复运输系数* 货物重量)2)货物周转量(货运量* 运输距离)55货运结构的变化:随着汽车运输和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公路运输成为商品运输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市内货运中汽车运输的比重越来越大,铁路运输的比重已开始减少,市内水运业,明显衰退,管道运输正在兴起。56当城市对外货物运输距离小于 200KM 时,宜采用公路运输方式57城市道路的划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58道路指标:道路面积率、人均道路面积、路网密度道路广场用地的一般构成:道路为 613.5 平方米/ 人,广场为 0.20.5 平方米/人,公共停车为 0.51.0 平方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