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交 通 运 输 部二一一年四月目 录前 言 1第一章 指导 思想和发展目标 2第一节 发展需求 2第二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5第三节 发展目标 7第二章 综合运输 12第一节 强化基础设施优化衔接 12第二节 促进现代物流发展 .14第三节 加强城市客运管理 .15第四节 提高综合运输服务保障能力 .17第三章 公路交通 20第一节 完善公路交通网络 .20第二节 加强公路养护管理 .23第三节 提升公路运输服务水平 24第四节 完善公路市场管理 .26第四章 水路交通 29第一节 有序推进沿海港口建设 29第二节 加快发展内河水运 .32第三节 提升水运服务能力和
2、水平 34第四节 加强水运市场管理 .36第五章 民用航空 38第一节 增强机场保障能力 .38第二节 建设现代空管服务系统 41第三节 提高民航服务能力 .42第四节 加快发展通用航空 .44第五节 确保航空持续安全 .45第六章 邮政业 48第一节 完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 48第二节 构建快递服务体系 .50第三节 加强邮政行业管理 .51第四节 促进交通邮政协同发展 52第七章 交通科技与信息化 53第一节 推进科技进步 53第二节 加强信息化建设 .57第八章 绿色交通 62第一节 强化节能减排 62第二节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65第三节 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 66第四节 加强节能环保
3、监管 .67第九章 安全与应急保障 .69第一节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69第二节 加强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70第三节 加强交通运输应急体系建设 .71第十章 保障措施 75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的指导性 75第二节 加强资金保障,完善投融资政策 76第三节 加强法规体系建设,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76第四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78第五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行业发展软实力 .79附表 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指标汇总 .821前 言“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交通运输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4、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根据国务院批准交通运输部的职责和工作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 。 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为着力点、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积极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规划包含了综合运输、公路交通、水路交通、民用航空、邮政服务以及城市客运管理等方面,反映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加强养护管理,强化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构建绿色交
5、通体系,提高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高行业发展软实力等内容,体现了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描绘了交通运输未来发展的蓝图,提出了交通运输发展的行动纲领,对“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纵观国际国内形势,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发展格局面临深度调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
6、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面对新的发展形势,交通运输发展必须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趋势,紧紧抓住战略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加快交通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第一节 发展需求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增强交通运输保障能力根据国民经济“十二五”发展预期,GDP 将年均增长 7%,城市化率将从47.5%提高到 51.5%,外贸进出口将保持 8%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交通客货运输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预计到“十二五”末,公路客货运量分别达到400 亿人、300
7、 亿吨。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 78 亿吨。内河货运量达到38.5 亿吨。民航客货运量分别达到 4.5 亿人、 900 万吨。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在2010 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 2620 亿元。此外,国土开发、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等方面,对交通运输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按照3“适度超前”的原则,继续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保持适度规模,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增强交通运输保障能力。二、运输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必须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必将加速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高附加值货物运量进一步增加,要求提供安全、快速和可靠的货运服务,构建
8、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体系,以满足对运输速度、质量、服务品质的新要求。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庭,机动化社会进程加快,公众出行需求旺盛,预计到“十二五”末,民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1.5 亿辆,人均乘用交通工具次数明显增加,对运输服务的安全性、舒适性、快捷性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西部地区、农村地区、 “老少边穷”地区群众出行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提高基本公共运输服务均等化水平将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完善服务设施,加强市场管理,优化运输组织,提高运输效率,拓展服务领域,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三、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
9、平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发展势头迅猛,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将极大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交通运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要继续实施“科技强交”战略,加强技术创新,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集成应用,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极大地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因此,交通运输行业要着力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交通运输科技4含量和信息化水平。四、落实建设“两型”社会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
10、略任务,交通运输行业是能源资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根据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总要求,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任务非常艰巨;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土地、岸线等资源紧缺的刚性约束将进一步强化,环境和生态保护任务更加繁重,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模式转型,对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因此,必须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交通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运输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必须强化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
11、平提高,机动化水平迅速提升,交通流量进一步增大,营运车船及从业人员数量增长,对交通运输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恶劣天气不断增多,由此引发重特大自然灾害,势必对交通基础设施及运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明显增多,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对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保障和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切实强化交通运输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5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交通运输面临的任务一方面是要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
12、面要全面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和效率,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必须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重要的战略举措,将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支撑,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第二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着力调整交通结构、拓展服务功能、提高发展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提升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建设
1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二、基本原则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保持持续发展。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把握发展节奏,合理有序、平稳较快地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形成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提升运输保障能力,优化交通结构、提升质量效率,坚持速度、6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交通运输又好又快发展。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推进协调发展。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坚持建、养、运、管并重,着力提升服务水平。统筹区域、城乡交
14、通运输发展,进一步向西部地区、 “老少边穷”地区倾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人民群众共享交通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鼓励创新发展。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战略机遇,深化交通运输领域的各项改革,坚持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创新,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谋划交通运输发展,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交通运输业,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符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的新体制、新机制,构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政策环境,实现交通运输创新发展。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要求,促进绿色发展。树立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继续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行业建设,加快建立以低碳为
15、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强化节能减排,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强生态和环境保护,实现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把保障安全作为重要前提,坚持安全发展。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努力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切实加强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输服务,实现交通运输安全发展。7第三节 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到 2015 年,基础设施网络更趋完善,结构更加合理,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明显增强,运输装备进一步改善,运输组织不断优化,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行业监管能力明显加强,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成效,
16、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交通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加强,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具体目标(一)基础设施公路网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质量明显提升。公路总里程达到 450 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 10.8 万公里,覆盖 90%以上的 20 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 65 万公里,国省道总体技术状况达到良等水平,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 390 万公里。沿海港口布局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明显拓展。形成布局合理、保障有力、服务高效、安全环保、管理先
17、进的现代化港口体系,港口码头结构进一步优化,深水泊位达到 2214 个,能力适应度(港口通过能力/实际完成吞吐量)达到 1.1。内河航道通航条件显著改善。 “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1.9 万公里高等级航道 70%达到规划标准,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 1.3 万公里,内河水运得到较8快发展,运输优势进一步发挥。民用航空保障能力整体提高。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机场体系,运输机场数量达到 230 个以上,大型机场容量饱和问题得到缓解。邮政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邮政普遍服务体系,邮政普遍服务局所总数达到 6.2 万个。
18、运输枢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建成 100 个左右铁路、公路、城市交通有效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 200 个功能完善的综合性物流园区或公路货运枢纽。(二)运输服务运输装备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中高级营运客车比例达到 40%,重型车、专用车和厢式车占营运货车比例达到 25%、10%和 25%,内河货运船舶船型标准化率达到 50%。运输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服务范围进一步延伸。集装箱、大宗货物水铁联运、江海联运较快发展。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 92%的建制村通客车,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显著提升。国道平均运行速度提高到 60 公里/ 小时,内河主要港口基本实现机械化、专
19、业化,沿海主要港口平均每装卸千吨货在港停时下降 15%,民航航班正常率高于 80%,邮件、快件全程时限达标率达到 85%。城市客运服务水平明显提升。30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00300 万9人口的城市以及 100 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万人公交车辆拥有量分别达到15、12 和 10 标台以上。(三)交通科技与信息化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在保障畅通运行、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安全应急、服务决策支持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发展现代物流和实现低碳、绿色
20、交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国省道重要路段和内河干线航道重要航段监测覆盖率达到 70%以上,重点营业性运输装备监测覆盖率达到 100%。(四)绿色交通环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重大交通工程生态修复取得明显进展,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力争行业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化学需氧量(COD)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比“十一五 ”末降低 20%。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与 2005 年相比,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的能耗和二氧碳排放分别下降 10%和 11%,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下降 15%和 16%。与 2010 年相比,民航运输吨公里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均下降 3%以上。资源集约
21、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国省道单位行驶量用地面积下降5%,沿海港口单位长度码头岸线通过能力提高 5%。港口、公路服务区等生产、生活污水的循环利用水平,路面废弃材料10等资源的再生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五)安全应急公路交通安全应急水平明显提高。营运车辆万车公里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年均下降 3%,城市客运百万车公里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年均下降 1%。公路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应急指挥调度能力显著增强,一般灾害情况下公路抢通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 公路应急救援到达时间不超过 2 小时。水上交通安全应急水平迈上新台阶。百万吨港口吞吐量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年均下降 5%,特别重大事故实行零控制。水上安全监管和救助能力显
22、著提升,监管救助站点布局进一步完善,沿海重点水域离岸 100 海里,飞机 90分钟内可到达实施救助,长江干线以及珠江水系和黑龙江水系的重要航段船舶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 45 分钟。溢油应急和抢险打捞能力进一步增强。民航安全水平稳步提升。运输飞行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低于 0.2。三、主要指标按照初步形成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的总体目标要求,以提高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核心任务,围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强化交通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建设、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提高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等主要方面,提出“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指标如下:11“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主要指
23、标表指标 2010 年 2015 年公路网总里程(万公里) 398.4 450高速公路总里程(万公里) 7.4 10.8高速公路覆盖 20 万以上城镇人口城市比例(%) 80 90二级及以上公路总里程(万公里) 44.5 65国省道总体技术状况(MQI,% ) 72 80农村公路总里程(万公里) 345.5 390沿海港口通过能力适应度 0.98 1.1沿海港口深水泊位数(个) 1774 2214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万公里) 1.02 1.3民用机场总数(个) 175 230基础设施邮政局所数量(万个) 4.8 6.2营运中高级客车比例(%) 28 40营运重型车、专用车、厢式车比例(%) 1
24、7.9、5.4、19.2 25、10、25内河货运船舶船型标准化率(%) 20 50乡镇、建制村通班车率(%) 98、88 100、92国道平均运行速度(公里/小时) 57.5 60沿海主要港口平均每装卸千吨货在港停时下降率(%,基年:2010) 15民航航班正常率(%) 81.5 80乡(镇)邮政局所、建制村村邮站和邮件转接点覆盖率(%) 75、51 95、80运输服务300 万人口以上、100300 万人口以及 100 万人口以下的城市,公交车辆拥有率(标台/万人)15、12、10科技进步贡献率(%) 50 55国省道重要路段和内河干线航道重要航段监测覆盖率(%) 30 70科技与信息化重
25、点营业性运输装备监测覆盖率(%) 70 100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基年:2005) 10、11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基年:2005) 15、16民航运输吨公里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基年:2010) 3国省道单位行驶量用地面积下降率(%,基年:2010) 5沿海港口单位长度码头岸线通过能力提高率(%,基年:2010) 5绿色交通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化学需氧量(COD)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吨/亿吨公里)下降率( %,基年:2010) 20营运车辆万车公里事故数和死亡人数下降率(年均%) 3城市客运百万车公里事故数和死亡人数
26、下降率(年均%) 1安全应急百万吨港口吞吐量事故数和死亡人数下降率(年均%) 512指标 2010 年 2015 年沿海重点水域监管救助飞机应急到达时间(分钟) 150 90民航运输飞行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五年累计) 0.05 0.213第二章 综合运输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十二五”时期,要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强化基础设施优化衔接、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培育交通新兴战略产业,加强城市客运管理、支撑城镇化加快发展。提高综合运输服务水平、满足多样化运输需求是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共同肩负的重
27、要使命。第一节 强化基础设施优化衔接一、加强各运输方式的规划衔接建立健全综合运输规划体系,统筹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以及各种方式与城市交通之间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加强高速公路与运输枢纽、运输枢纽之间通道的规划衔接。加强城际轨道与客运枢纽规划衔接,推进城际轨道交通与城市轨道、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加强铁路与港口的规划衔接,积极发展铁水联运。完善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与机场的规划衔接,提高换乘效率和机场辐射能力。二、优化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增加综合运输基础设施总量。加快推进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综合运输通道以及城市群、都市圈和城镇带城际交通通道建设,提高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和运输保障
28、能力。优化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结构。调整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落实国家14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各区域交通需求结构和交通资源供给条件,按照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有机衔接、安全环保的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强化综合运输体系薄弱环节建设,全面加快内河水运发展,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和潜力,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合理配置综合运输通道资源。注重综合运输大通道与经济发展主轴的有机衔接,体现对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支撑作用。优化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通道内的资源配置,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加强通道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推进公路与铁路或轨道交通共用跨江、跨海通道,以及城际轨
29、道和干线公路合理共用通道资源。三、加快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加快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加强对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建设工作的指导,引导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建设部门协调机制,着力解决规划衔接、建设用地等问题。推动地方政府和枢纽所在城市开展综合客运枢纽布局规划编制工作。以高速铁路、轨道交通等建设为契机,重点建设一批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专栏 1 “十二五”综合客运枢纽建设重点建设与铁路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约 100 个,其中,在 36 个中心城市重点打造约 40 个集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客运枢纽。加快综合运输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推
30、进综合客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保障枢纽效能的发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加快推进主要港口、铁路和公15路货运站场、物流园区等货运枢纽的集疏运网络建设。继续加快高速公路与主要集装箱港区的连接,推进铁路疏港支线及联络线建设,加强沿海港口与内河运输的衔接。加快推进吞吐量较大的枢纽机场轨道专用线以及省会和部分经济发达城市的机场快速通道建设。第二节 促进现代物流发展一、依托货运枢纽发展现代物流拓展货运枢纽的现代物流功能。发挥沿海港口货运枢纽优势,建设港口物流园区,沿运输通道扩大辐射范围,带动内陆无水港发展,支持内河港口与保税园区、工业园区联动发展,大力拓展港口的现代物流功能。推进公路货运枢纽向物流园区转型。
31、推进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货运站场建设,优化与主要港口、铁路站场之间的运输组织,注重与产业园区、商贸市场、国际口岸的有效对接,统筹公路枢纽、港口、机场、铁路站场及邮政、快递作业枢纽的规划建设。拓展公路货运枢纽功能,以促进现代物流发展为重点任务,促进其向物流园区转型。专栏 2 “十二五”公路货运枢纽向物流园区转型重点工程在全国 196 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共建设 200 个左右、具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的物流园区或公路货运枢纽,强化与铁路、水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与产业园区、商贸市场、国际口岸有效对接,全面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二、支持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拓展运输服务领域。引导和规范货运代理、无车
32、承运人、邮政和快递企业、零担快运等运输组织主体的发展;鼓励货运枢纽经营企业拓展仓储、分拨配送、16流通加工、保税等功能,促进货运枢纽站场加快向现代综合物流园区转型。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天津、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延长航运服务产业链,发展航运贸易、金融、保险、经纪、信息和海事仲裁等服务。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一批重点货运企业按照市场机制整合资源,扩大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拓展经营网络,由运输承运人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港航企业延伸服务链,向全球或区域物流经营人转变,提高航运信息服务机构在信息发布、咨询等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促进航空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支持国内航空
33、运输企业拓展国际和国内航空快递业务。鼓励中邮集团等龙头企业深化改革,深度拓展物流业务,积极向现代物流业转型。三、大力发展农村物流推进农村物流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农村公路、运输枢纽节点与物流中心在规划建设层面的有机结合,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和客运班车通达建设,适当拓展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设施建设。发挥邮政系统在农村地区的基础网络体系、认知度和市场占有率优势,支持邮政企业全面参与农村物流流通网络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物流的连锁配送业务。充分发挥客运班车村村通优势,推进公路客运班车代运小件邮件、快件试点,拓展快递物流服务范围。第三节 加强城市客运管理一、建立多层次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实施公共交通优先
34、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建立健全多层17次、差别化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形成便捷、高效、智能、环保的城市公交体系。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BRT)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骨干作用,3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加快建设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以城市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100300 万人口的城市加快建设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适度发展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100 万人口以下的城市加快建设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科学规划和调整公交线网, “十二五”末,300 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00300 万人口的城市以及100 万人口以下的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 30
35、0 米覆盖率不低于 85%、75%和70%;全国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 10000 公里。积极发展地面快速公交系统,提高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发展多种形式的公共交通特色服务,提高公共交通线网覆盖面和通达深度,适应上学、就医、旅游、购物、偏远地区居民以及行动不便人群等的出行需求。鼓励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二、提高城市客运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发展面向不同层级政府部门的客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面向公众的客运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实现向社会提供全方位、多方式、跨地区的一站式客运信息查询服务。建设以中心城市为节点的国家级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状态数据中心。发展包括城市公共交通在内的公共客运综合信息平台,支撑对多种
36、交通方式的信息查询、应急保障、综合调度及动态监控等功能。三、规范城市公交运营管理加快建立以城市公共交通条例为龙头,以配套规章为基础,以地方性法规、规章为补充的法规体系,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18加快理顺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统筹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建立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定价、调价机制。扶持公交企业发展,规范城市公交服务标准,建立政府购买公交公共服务制度。制定“公交都市”建设评价标准和办法,实施示范工程,提高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专栏 3 “十二五”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结合国家低碳城市建设需要,选择 30 个城市实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研究制定“公交都市”建设目
37、标和评价指标体系。支持综合客运枢纽、智能交通系统和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建设,鼓励新能源公交车辆的更新使用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公交运营效率和服务品质。通过 5 年的努力,在示范城市实现主城区 500 米上车,5 分钟换乘,公共电汽车运行速度明显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 50%以上。四、加强出租汽车市场管理规范发展城市出租车业,建立完善出租汽车政策法规体系。制订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建立出租汽车企业、驾驶员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体系,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制订出租汽车从业资格管理规定,建立出租汽车驾驶员准入与退出机制。推进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第四节 提高综合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一、优
38、化运输组织鼓励跨行业整合运输资源和拓展业务。加强协调,努力破除行业政策壁垒,修订和废止阻碍企业跨行业经营的政策制度,组织公路、铁路、水路、民航、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开展合作,构建规范的一体化运输市场,鼓励跨行业、跨区域的运输企业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网络化经营。19加强对多式联运市场的引导和规范。制定多式联运经营人资格认证标准、资质、经营内容和责任范围。加强对货代企业的监管,规范和整顿各类小型货代,引导、扶持大型货代企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强化对公路、内河集装箱运输市场的管理,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和运营行为。重点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充分发挥长江三角
39、洲、珠江三角洲等水网地区的内河航运优势,引导和支持大型航运、码头企业发展集装箱水水转运、驳船快速运输。扩大集装箱海铁联运试点范围,选择特定运输线路、航运公司和货代企业,扩大五定班列的规模和范围。组织开展甩挂运输试点工程,推进甩挂运输全面发展。二、建设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建设综合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继续推进交通运输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综合运输信息采集和共享机制,切实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各运输方式信息系统对接和资源共享,减少票证及单据的流通障碍,为公众出行和货物、邮件、快件运输提供全面覆盖、及时可靠、选择多样的信息,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三、制定与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制定
40、与完善综合运输政策和标准规范,改造提升客货运输服务体系,促进运输方式之间运输组织与市场的衔接。从运输、包装、装卸、信息等各环节,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式联运的技术、服务、管理的标准规范。通过行业管理机构设定强制标准,引导企业使用,推进运输组织、运输行为衔接的标准化。20四、进一步完善协商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部门间沟通协商,完善交通运输各部门部际协调机制。努力在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及重大项目建设、综合客货运枢纽的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区域交通与城乡客运一体化、多式联运标准和技术政策等方面的衔接、沟通与协调上取得突破。加强与海关、国检、银行等部门的协商协调,增设内陆直通关口岸,在保证海关和国检部门对进出口货物实
41、施有效监管的基础上,减少内陆、沿海口岸之间的转关,提高通关效率。21第三章 公路交通公路交通要坚持建、养、运、管并重,完善国家公路网规划,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加大国道改造力度,加强公路科学养护,优化营运车辆结构,创新运输组织模式,规范建设和运输市场管理,全面提升公路运输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第一节 完善公路交通网络一、完善公路网规划根据“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级负责、联合建设”的公路建设原则,按照现行管理体制,并从事权管理的角度,全面完善公路网规划,推进国家公路网规划建设,形成层次清晰、功能完善、权责分明的干线公路网络系统,重点建设国家高速公路,实施国省道改造,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国家
42、公路运输枢纽等专项建设。贯彻落实新一轮区域发展规划,重点扶持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特别是西藏、新疆等重点区域公路交通建设。到 2015 年,基本形成适应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要求的公路交通网络,公路网结构明显趋于合理,区域公路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城乡之间路网衔接更加顺畅。积极探索建立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统筹发展的新机制,逐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收费体系和普通公路为主体的不收费体系。 二、加快形成高速公路网推进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加快高速公路网剩余路段、瓶颈路段的建设,基22本完成 2004 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建成比例超过 90%,通车里程达到 8.3 万公里。积极推进国家公路网
43、规划中的国家高速公路新增路线建设;支持纳入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对加强省际、区域和城际联系具有重要意义的高速公路建设,提高主要通道的通行能力;继续完善疏港高速公路和大中城市绕城高速公路等建设;全国高速公路的网络化程度和可靠性显著提高,有力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协调发展。三、强化国省道改造加大国省道改造力度,着力提升技术等级、服务能力和水平。重点提高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加快实施县通二级公路建设,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 70%以上。按照国家公路网规划,重点推进国道网建设,增强国道对县级及以上行政节点的连接和覆盖。进一步加大危桥改造力度,按照技术规范要求严格实施安保工程。专栏 4 “十二五”国道改
44、造工程每年对一批国道重点路线进行综合改造。东中部地区重点改造交通拥挤的G103、G104、G105、G107 四条射线和 G204、 G205 两条纵线;西部地区重点加强 G108、G212、G213、G214、G219、G317、G322、G323、G326 等九条建设相对滞后国道的升级改造;进一步加强制约国道网综合效益发挥的瓶颈路段建设,共约 75 段、 2000 公里。四、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坚持“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统筹城乡”的总体思路,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一是推进以西部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为重点的全国通达、通畅建设任务,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出行需
45、求;23二是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包括桥梁新改建工程、安保工程等,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三是改善农村公路网络状况,包括县乡道改造、连通工程等,提高农村公路的网络化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到“十二五”末,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 390 万公里。五、加快公路运输站场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站场建设,公路客、货运输站场建成率力争达到 50%和 40%。重点建设一批集铁路、公路、城市交通客运中转换乘功能于一体、实现“零距离换乘”的综合客运枢纽,大力推进一级公路客运站建设,地级市至少拥有 1 个一级客运站。继续推进农村客运站场建设。六、加强口岸公路等专项建设推动口岸公路建设,构建国际大通道,支持
46、亚洲公路网、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区域合作以及中俄地区合作规划等涉及的口岸公路建设。全面提高口岸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状况,通往国家重要陆路口岸的公路基本实现高等级化。此外,继续支持红色旅游公路建设。同时结合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强旅游公路建设。第二节 加强公路养护管理一、完善公路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创新公路养护管理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研究制定公路养护作业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 公路养护市场管理办法以及公路技术状况监督、养护工程交(竣)工等配套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修订养护定额标准,24完善养护决策工作流程。二、推进公路科学养护基本建立国省道养护管理科学决策体系,主要路况检测指标基本实现自动
47、化,路况评价及养护决策实现信息化和制度化。实施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确保全国每年对不少于 17%的国省道实施大中修工程。组织开展公路养护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加快推行预防性养护。研究制订预防性养护指导政策、技术标准。加强预防性养护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究,推行低碳、环保、节能养护,努力形成成套技术标准体系。专栏 5 “十二五”推广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系统全面推广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系统,定期检测国省道路况。一是进一步完善路况检测指标,增加公路几何线形、地理位置、沿线设施等信息的数据采集功能,并应用到公路资产的科学化养护管理中。二是提高数据采集的频率和准确性,将路况快速检测系统的适用范围从路网
48、级大规模宏观路况检测扩展到项目级的损坏数据精细检测。三是开发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功能实用的路况快速检测系统系列装备,为农村公路和低等级路网的科学化养护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三、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主体,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长期稳定可靠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和政策,力争实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 。25四、规范路政管理,强化公路保护工作加大路政执法和公路保护工作的力度,逐步实现路政管理覆盖所有公路,逐步提高路政管理设施与装备水平,创新路政管理手段,推进路政管理信息化。力争“十二五”时期路政案
49、件查处率达到 90%以上。提高路政管理规范执法和文明服务的能力。逐步推行网上办理行政许可、跨省大件运输联合审批、高速公路救援、公路养护作业现场秩序维持和疏导等便民服务措施。全面推进经营性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由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公路管理机构实施派驻管理的模式,探索高速公路和公路超限检测站的路政工作由公路管理机构实施跨区统筹管理模式。第三节 提升公路运输服务水平一、引导发展现代化营运车辆引导营运车辆向专业化、标准化、清洁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大中型高档客车,大力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的安全、实用、经济型乡村客车。鼓励发展集装箱、厢式、冷藏、散装、液罐、城市配送等专用运输车辆和标准车型。重点推进干线公路营运货车的轻质化、标准化。加快更新老旧车辆,促进高效、节能运输车辆的发展。建立健全推荐车型制度,促进车型标准化。二、推进运输组织模式创新鼓励企业间广泛开展协作与联营,引导运输市场向市场主体集约化和运输经营网络化方向发展。以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为主要节点,完善站场组织功能,26构建城际快速公路货运网络,发展零担快运等网络化运输形式。全面推进甩挂运输试点工程,探索甩挂运输运营组织模式,进一步完善促进甩挂运输全面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