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 频 考 点 训 练 (四) 训练范围:第 12、13、14 课时声 现 象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C声源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D乐器发出的声音不会成为噪声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C汽车发动机的外表面装有一层防噪声泡沫,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D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大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发声时不一定在振动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玻璃不能传播声音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
2、,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4敲击鼓面,人们可以听到鼓声,鼓声是由鼓面_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_能够传声。光 的 反 射 、 折 射 、 色 散 现 象 的 实 例5以下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人站在池水中,发现腿变短了B晴朗的日子,树下出现浓密的树荫C平静的湖水面映出岸边柳树的倒影D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62015 门头沟一模 如图 C41 所示的光现象中,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图 C4172015 朝阳一模 如图 C42 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图 C4282015 怀柔一模 如图 C43 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3、 )图 C43光 的 反 射 定 律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 90B每一条反射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入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为 60,则入射角为 60D光是电磁波,它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3.8105 km/s光 的 反 射 作 图10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 C44 中画出反射光线 OB 的入射光线 AO。图 C44平 面 镜 成 像 特 点112015 海淀二模 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 2 m 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m。122015 西城二模 当小丽走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_。132015 平谷二模 要在光屏上得到跟物体一样
4、大小的像,应选用_(选填“平面镜”或“凸透镜 ”)。142015 西城一模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丽同学选取一块薄平板玻璃、两个完全相同的跳棋棋子 A 和 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1)小丽将棋子 A 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如图 C45 所示。她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棋子 A 的像偏高且倾斜。你认为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2)实验器材调整正常后,若棋子 A 放在距平板玻璃 5 cm 处,则棋子 B 与 A 相距_cm 才能与棋子 A 的像完全重合。图 C45 图 C46152015 平谷一模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
5、再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 B 放在成像处,如图 C46 所示。(1)蜡烛 B 要与蜡烛 A 完全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_关系。(2)实验时,他应该在玻璃板_ (选填“前”或“后”)观察蜡烛的像,所成的像是_(选填“虚”或“ 实”) 像。 16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图 C47(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如图 C4 7 甲所示) 。请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 (3)图乙
6、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_。透 镜 的 作 用172015 通州二模 矫正近视眼的眼镜镜片是_ 透镜制成的。182015 东城二模 凹透镜对光线有_(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192015 怀柔二模 如图 C48 所示,根据光的折射情况,虚线框内应放置一个适当的_透镜。图 C48202015 海淀一模 如图 C49 所示为近视眼成像的示意图,应配戴_(选填“凸”或“凹”)透镜
7、进行矫正。来源:gkstk.Com图 C49 图 C410212015 顺义二模 如图 C410 所示是光线穿过透镜后的折射情况,请在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 凸 透 镜 的 应 用22(多选) 有三个焦距都是 20 cm 的凸透镜,小明利用它们和辅助材料制作了三个简易的光学器材。第一个制作成简易照相机,用来拍摄挂在墙上的油画;第二个制作成一台投影仪,用来展示幻灯片;第三个直接做放大镜用,用来观察一只小昆虫。对于上述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时,放大镜到昆虫的距离可以是 11 cmB用照相机拍摄照片时,照相机镜头到油画的距离可以是 20 cmC用投影仪展示幻灯片时,投影
8、仪镜头到幻灯片的距离可以是 22 cmD上述过程中,昆虫通过透镜成的是虚像,油画通过透镜成的是实像233D 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戴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 3D 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B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C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 7 cmD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 2 倍的镜头焦距凸 透 镜 成 像 规 律242015 石景山一模 小丽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9、固定凸透镜在光具座的位置不动,蜡烛和光屏在如图 C411 所示的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 来源:gkstk.Com(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 选填“放大镜” “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2)若将蜡烛稍微向右移动一些,则应将光屏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_(选填“大”或“小”) 些。图 C411来源:学优高考网来源:gkstk.Com252015 朝阳一模 如图 C412 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小阳进行了以下实验:图 C412(1)将点燃的蜡烛移至 20 cm 刻度线处,在 50 cm 刻度线处先放置
10、焦距为 5 cm 的凸透镜,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了烛焰清晰的像。(2)保持点燃的蜡烛位置不变,用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换下焦距为 5 cm 的凸透镜,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了烛焰清晰的像。(3)再用焦距为 15 cm 的凸透镜换下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移动光屏并在光屏上找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小阳发现随着凸透镜焦距的不断改变,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也在不断变化,由以上实验现象猜想凸透镜所成的像可能与_有关系。他在实验(1)中的光屏上看到烛焰倒立、_的实像,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选填“照相机” “幻灯机”或“放大镜”) 的成像特点。262015 丰台一模 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1、装置如图 C413 所示。其中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 cm 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明将蜡烛移至 35 cm 刻度线处时,光屏移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接收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的实像;在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中,_应用了这个原理。如果蜡烛的位置不动,用焦距为 5 cm 的凸透镜替换光具座上的焦距为 10 cm 凸透镜,为使光屏接收到烛焰清晰的像,光屏应从图示的位置向_( 选填“左”或“右”) 移动。图 C413272015 海淀二模 小明同学想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 C414 所示。图 C414(1)现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它们的
12、焦距分别为 50 cm、25 cm、15 cm,应选择_(选填“甲” “乙” “丙”) 凸透镜。(2)在实验过程中,将光具座放到水平桌面上,调整凸透镜的中心、蜡烛火焰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_。(3)改变蜡烛位置,使其位于 15 cm 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_(选填 “放大 ”或“缩小”) 的实像。(4)上述蜡烛成像原理可应用于_ ( 选填 “照相机”或“幻灯机”)成像。参考答案1A 2.D 3.D 4.振动 液体( 水) 5.C 6C 7.C8D 9.B 10图略112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12不变13凸透镜14(1)玻璃板向蜡烛 A 倾斜 (2)1015(1)
13、大小 (2) 前 虚16(1)玻璃板与水平面不垂直(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连接对应像点与物点,看其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测量像距与物距并进行比较(4)方格纸更好,因为方便确定物距与像距17凹18发散19凸20凹21图略22ACD23D 24.(1) 照相机 (2)右 大25凸透镜的焦距 缩小 照相机26放大 幻灯机 左27(1)丙 (2)同一高度处 (3) 缩小(4)照相机解析 (1)当物距等于 2f 时,像距等于 2f,此时像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小,为 4f,450 cm 200 cm 100 cm,不能使用焦距为 50 cm 的凸透镜; 425 cm100 cm,只能探究等大的情况,不能探究其他成实像的情况,不能使用焦距为 25 cm 的凸透镜;415 cm60 cm,所以可用此凸透镜进行探究。(2)在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的中心、蜡烛火焰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处,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3)使蜡烛位于 15 cm 刻度线处,此时 u35 cm,物距大于 2f,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