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检测卷十五(1)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458483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检测卷十五(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省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检测卷十五(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省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检测卷十五(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省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检测卷十五(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省人教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检测卷十五(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满分:72 分 时间: 60 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18 分)剃刀侠木 桦清朝嘉庆年间,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外,已是相当繁华的集贸市场。几十丈高的城门楼子,威严如皇帝老子,注视着熙来攘往的人流。这天,朗日晴空,集市正值繁华热闹之时。一匹枣红大马,上骑一员佩刀武官,后跟几个步行兵卒,像一股浪头把人流冲得七零八落。门楼下老摊贩认得,这是乾清门蓝翎侍卫。这些蓝翎宠儿每隔几日便会出宫耀武扬威找便宜。这位蓝翎爷果然在一处最繁华的地方下马了。小兵卒赶快接过马缰跟在后头,那蓝翎爷就摇着马鞭四处转悠。他盯上几个剃头挑子,就踅过来,在一个空位前站住。显然这小子是要剃头或刮脸修胡子。当

2、然一概是白活儿。一个年轻的剃头师傅赶紧躬身让位。那蓝翎爷也不搭话,将马鞭丢在地上,一屁股坐在空木椅上。谁知那木椅早已破朽,加之这蓝翎爷体肥身重,木椅“咔嚓”一声就散了架。这家伙一个四仰八叉摔在地上。这还了得!蓝翎爷火从天降,怒从胆生,抓起地上的马鞭,劈头盖脑就向小师傅猛抽起来,直抽得小师傅满脸淌血,爹一声娘一声叫着,他才给两个小卒扶到另一个剃头挑儿前。那挑子一头火正旺,铜盆里的净水正冒热气。挑儿前一个年过半百的瘦老头儿正在刀荡子上“哧哧”荡刀。小卒就把蓝翎爷扶到木椅上坐好,催促老师傅抓紧干活儿。到底是老马识途。瘦老头儿就小心翼翼,轻手轻脚给蓝翎爷盘起辫子剃起来。那半寸宽极好钢口的红木短把儿剃刀

3、,被荡得吹毛立断,直把蓝翎爷辫子周边刮得油光锃亮,苍蝇落上都得打滑。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的,就有睡意,就有小卒子过来用背托着头。老人就把刀板儿在睡脸上游动。那剃刀在阳光下熠熠闪亮,那蓝翎爷就“呼噜呼噜”睡。脸刮完,瘦老头儿就拿白毛巾去挑子一头热铜盆里蘸个热毛巾,用手边试凉热边把毛巾蒙到蓝翎爷脸上。这是最后一道工序。热毛巾上脸,蓝翎爷就醒了。按规矩老师傅掀起毛巾盖住眼睛,轻松地在下巴和脖子处又找几刀,这才把热毛巾在胖脸上一擦,撤掉脖子上围的大毛巾,把蓝翎爷头一扶,小卒子就顺势把蓝翎爷扶起来。瘦老头儿必恭必敬把手一张,说,爷您走好!那蓝翎爷就给小卒向枣红马扶去。几个小卒把蓝翎爷扶上马。一个小卒问:爷

4、,咱还去哪儿?蓝翎爷不出声,小卒子就再问。还是不出声。另一个小卒子就惊恐地说,别问了,你看咱爷脖子咋出血了?几个人就惊惧去扶蓝翎爷。哪来得及,人从马上跌下来,头咕噜咕噜滚落一边,腔子里血杀猪般喷射出来。杀人啦!”熙熙攘攘的人群似乎忽然寂静了下来。霎时间,这儿就围满了大半圈的集市人,窃窃私语着是剃刀侠人群里一句话提醒小卒子们,就都抽刀去奔那老剃头匠。哪里还寻得人影。有人说,见了,从城门楼子顶尖儿,跳上大栅巷子房上,走了。1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有哪些作用?(4 分)_答案:场景特点:繁华、热闹。作用:渲染气氛,为人物的出场作铺垫;烘托人物形象,突出剃刀侠艺高人胆大;前后照应,与后文人群“寂静” “围

5、观”形成对比。2小说情节多处暗示了蓝翎爷被剃刀侠所杀,请分条概括说明。(4 分)_答案:瘦老头儿荡刀。蓝翎爷给刮得懒洋洋,并“呼噜呼噜”睡。剃头后老师傅又找几刀。上马后,小卒子问蓝翎爷,蓝翎爷不出声。3小说中多处采用了对比手法,请一一举例并分析。(4 分)_答案:形体上:蓝翎爷体肥身重,剃刀侠却是年老体瘦;身份地位上:蓝翎爷前呼后拥,剃刀侠势单力薄。处世态度上:蓝翎爷暴虐成性,欺行霸市,耀武扬威,剃刀侠淡泊名利,处变不惊,自甘寂寞。场景对比:之前“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之后“人群”的“寂静” “窃窃私语” “围观” ,凸显看热闹的乏理性的“看客”形象。4小说写了剃刀侠杀蓝翎爷的故事,请探究

6、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 分)_答案:深刻意蕴:寄托了人们惩处邪恶、彰显正义的善良愿望和朴素理想;歌颂了杀富济贫、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弱小战胜强权,正义挫败邪恶,反映出民众的智慧和力量。情感取向:瘦老头子:对淡泊名利,处变不惊,自甘寂寞这一人物形象的欣赏。蓝翎爷:对暴虐成性,欺行霸市,耀武扬威这一人物形象的厌恶。小卒子的仗势:对奴性的讽刺。老北京场景描写:对老北京浓郁的文化情结。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18 分)雨伞莫泊桑奥莱依太太四十多岁,爱活动,爱清洁,面上略带皱纹,并且时常要生气。她丈夫因为要忍受她的种种节约时时觉得不平,甚至感到痛苦,因为太太的有些要求伤了他

7、的自尊心。奥莱依是陆军部的一个主任科员。这两年以来,他永远提着那柄打满了补丁的雨伞使得同事们发笑。奥莱依气极了,吩咐他妻子买一柄价值二十个金法郎的薄绸子的新伞,并且要她带了发票回来作证明。她却买了一柄十八个金法郎的,愤愤地红着面孔交给她的丈夫,一面说道:“你有了这柄,至少要用五年。 ”洋洋得意的奥莱依在办公室里真正挽回了面子。到了他夜间回家的时候,她接过新伞把橡皮圈捋开,把伞衣摇散,将眼光盯在伞衣上。但是她又吃惊了。在伞衣上发现了一个鹅眼大小的圆洞,那是一个被雪茄烟烧出来的焦痕!现在,怒气塞住了她的嗓子,她简直说不出话了:“你你你烧焦了你的你的雨伞。你你你真发痴了!你想把大家弄得倾家荡产!”她

8、好像要打他似的朝他扑去,激烈地把那个圆圆的小小焦痕放在他的鼻子下面。瞧见那个焦痕,他不免呆住了,吞吞吐吐地说道:“这这这是什么?我不知道!我什么也没有做,我向你发誓。我不知道这柄雨伞是怎么搞的!”她现在嚷起来了:“我猜着你在部里,一定拿着这柄伞玩耍,你做了变戏法的,你打开了给他们看。 ”他答道:“我只撑开了一回,让他们看看这柄伞真漂亮。就是这样。我向你发誓。 ”但是她气得跳起来了,跟她丈夫狠狠地大闹了一场,使那些爱和平的男子觉得家庭比弹丸如雨的战场还可怕一些。她量了大小,在旧雨伞上割了一块颜色不同的旧绸子补上去。第二天奥莱依委屈地拿着这件经过修理的雨具出门了。到了部里,他就把伞搁在柜子里,因为

9、心里有可怕的回忆,所以不大惦记它了。但是,他在傍晚时候回到家里,他的妻子便双手接住雨伞撑开来看,她发现伞已损坏得不可收拾,气得嗓子都噎住了。雨伞上穿了无数的小孔,那明明是烧成的,仿佛有人把烟斗里没有熄灭的灰倒在上面一样。东西是断送了,断送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她一言不发地检查着,气得一个字也吐不出。他也一样,他检查着损坏的情况,他发愣了,吓糊涂了,狼狈不堪了。两人互相瞧着,他只好眼睛向下看,随后,她把那件破玩意掷到他的脸上,她的嗓子从怒不可遏之中恢复过来,她高声喊道:“哈!短命鬼!短命鬼!你特意这样做!真得让你看看我的厉害!你将来再也得不到这东西”于是一出闹剧重新开幕了。暴风雨似地演了一个钟头以后

10、,他终于能够解释了。他发誓说他一点也不知道,说这件事只能是由于恶意或报复而来。门上铃子一响可把他救出来了。原来那是一个到他们家里来访的朋友。奥莱依太太把情况告诉了那个朋友。至于再买新伞,那算是拉倒了,她的丈夫再也不会有新伞用了。那个朋友对她讲道理:“那么,太太,假如这件事是由于恶意或报复而来,没有了伞,他的衣裳岂不断送了?衣裳当然比雨伞更值钱。 ”那个矮小妇人依然是气愤愤的,她说道:“那么他只准用厨房里的雨伞,我没有新绸伞给他。 ”听见这种意思,奥莱依生气了,他说:“那么我就辞职,我!我是决不肯拿着厨房里的雨伞到部里去的。 ”那位朋友接着说:“拿这个去换一块伞面吧,那并不很贵。 ”奥莱依太太依

11、然是忿忿不平的。她喃喃地说:“至少也要八个金法郎才能换面子。八个加从前十八个,一共是二十六个!花二十六个金法郎买一柄雨伞,真是发痴!是胡闹。 ”(节选自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有删改)5从情节上看,小说为什么以“雨伞”为标题?文中“朋友来访”是否多余?(4 分)_答案:(1)小说的情节是围绕着“雨伞”展开的,以此为标题,有强调“雨伞”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答出“线索,推动情节发展”也可)(2)朋友来访,并不多余。朋友的出现,使情节出现转折,让纯粹的吵架多了些理性的思考。6简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4 分)奥莱依:_奥莱依太太:_答案:奥莱依是当时法国社会底层的小职员。他好面子,虚荣心强,自身有着

12、许多性格弱点;他怕老婆,面对妻子的理财哲学的压迫,一味妥协、退让,表现得懦弱、胆小、屈辱。奥莱依太太是一个家庭主妇的典型。她节俭,节俭到吝啬的程度;她苛求,苛求到缺少宽容。7文中画线句子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有何作用?(4 分)(1)她接过新伞把橡皮圈捋开,把伞衣摇散,将眼光盯在伞衣上。(2 分)_(2)使那些爱和平的男子觉得家庭比弹丸如雨的战场还可怕一些。(2 分)_答案:(1)动作描写;表现出人物心细、重物、爱物的特点。(2)心理描写;写出吵架后的余悸,表现出对太太的忌惮。8有人认为,作者对奥莱依是同情的,对奥莱依太太则是批评的。结合全文,请从人物形象塑造、创作意图两个方

13、面谈谈你的看法。(6 分)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_从创作意图上看:_ _答案: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奥莱依,作者对他的生活际遇是同情的,但对他的胆小、懦弱也持批评态度。对奥莱依太太,作者是批评的。但也有同情生活艰辛,节俭;甚至,还有肯定如补伞等。从人物形象的比较上看,作者笔下的奥莱依懦弱,其太太强悍,对奥莱依同情多于批评,对奥莱依太太,批评多于同情。从创作意图上看:从作者的创作意图上看,作者关注“小人物” ,表现小人物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对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及精神状态,作者的讽刺、批评居多,同情成分较少。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 (18 分)期 待师 陀在这条街上,我忽然想起徐立刚的

14、父亲徐大爷同徐立刚的母亲徐大娘了。徐立刚是我少时的游伴,据说早已在外面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被枪杀了。我站在他们家门前想敲门。好几回我伸出手又缩回来,忍不住去看看街上。云霞的反光更淡下去;猪仍旧在寻觅食物;孩子早已跑过;卖煤油的木鱼声越来越急,越响越远。街上没有人了。“砰,砰”终于我敲门,随后,一阵更深的静寂。门闩响着,门呻吟着开了。步履艰难的两位老人出现在门前。“哦,马叔敖真的是你吗?”两个老人同时喊。 “进来,进来,别站在外面。你怎么不先捎个信来。 ”我没有方法说明他们多快活。他们说着同时奔出来,鸡被惊吓得满院子跑,他们也顾不得管了。我们全坐下来。“听说你也一直没在家,你这些年你都在什么地方?

15、你看见过立刚没有?接到过他的信没有?”她的老眼游疑不定地转动着,随即加上一句。说着她站起来,一件别的事情分明又引动她了。“你又”徐大爷可怜地瞧着他的老伴,从他的神色上,又很容易看出他在向她乞求。徐大娘干脆回答他:“你别管。又不是你一个人认得字。 ”“可你这是干什么呀?你这是?”在绝望中,老头子的声音差不多变成了呜咽。现在我仔细地观察徐大爷,徐大爷也老得多了,比起徐大娘,我要说他更老了。他的眼睛也就更加下陷,在昏暗中看去像两个洞;头发更少更白,皱纹同样在他脸上生了根,可是比他的老伴徐大娘更瘦,更干枯,更惨淡;衣服是破旧的,要不是徐大娘催逼,穿上后决不会想到换的;纽扣自然是早晨忘记了,上面的两颗他

16、没有扣上。精神上的负担给人的影响有多大呀,徐大爷在我对面几乎始终没有做声,眼睛茫然向空中瞅着,慢吞吞地吸着烟。烟早就灭了,可是他并没有注意。徐大娘可不理他,一直朝里边去了。一会儿,徐大娘回到网凳上,手里拿个布包,一个一层一层用布严密包起来的包裹。 “这是立刚的信。 ”她说,一面把布包打开。徐大娘小心翼翼地将布包打开,剥开一层又是一层。最后有几封被弄污、被摸破的旧信从里头露出来了,人很容易看出好几年来她都谨慎地保存着,郑重地锁在柜子里,每遇见识字的她就拿出来,它们曾经被无数的手摸过,无数次被打开过。“你看这一封, ”她从其中拣出一封顶龌龊的。 “他怎么说?”我忍着苦痛把信接过来。这一封是从一个煤

17、矿上寄来的,虽然我很不情愿,也只得存着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心情从信封里抽出信纸,慢慢地读着,生怕漏了一个字这些信的内容徐大娘大概早已记熟了,只要看信封上的记号她就准知道里面说什么了,但是她的老眼仍旧毫不瞬转地盯着我,留心听每一个字,好像要把它们捉住。很可能,这些字在她听去很可能一遍比一遍新鲜。于是第二封,从湖北一所监狱里寄来的。“好几年前头, ”她叹息说, “他蓦地里写了这封信,教家里给他兑钱。 ”第三封,最后的没有发信地址的一封我念着,手不住地抖着,这简直就是一封,哎“他为什么说不回来了呢?”徐大娘怀疑地问我。 “一千个好不如一个好,外面再好总没有家里好。 ”大家都不做声。她的目光转到别处,望

18、着空中,泪源源滚到老皱的脸上来。她哽咽着,颤巍巍地举起手去擦眼泪。难言的悲恸,强迫我走开。我的眼睛转向旁边,看见桌子在我进来之前已经抹光,桌面上整齐地摆着四双筷子,先前我没有注意。这当然不是给我摆的。“你们有客吗,徐大爷?”我低声问,打算作为告辞的理由。徐大爷始终沉浸在他自己的哀愁中,不可知的思想中,或幻梦中。“没有,没有客。 ”老人抬起头来懵懂地瞅着我,后来终于明白我的意思,翘翘下巴指着筷子,用几乎听不见的干哑声音说:那一双是我外甥女的,她来住几天。这一双是是她给他放的。 ”请想想两个老人的惊慌吧,当我终于硬着头皮站起来向他们告辞的时候。天不知几时黑下来了。我穿过天井,热泪突然滚到脸上,两个

19、老人从后面追上来,直把我送出大门。两个老人继续留在门口,许久许久,他们中间的一个徐大爷在暗中叹了口气;他们中间的另一个徐大娘说城门这时候大概落了锁了。一九四一年十月四日9文中画线的句子所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4 分)_答案:特点:幽暗、寂静、荒凉,没有生机。作用:奠定了全文凄清悲凉的情感基调;暗示两位老人的悲惨命运。10 “徐大爷在暗中叹了口气;他们中间的另一个徐大娘说城门这时候大概落了锁了”这句话体现了徐大爷和徐大娘怎样的复杂情感?(4 分)_答案:徐大爷明知儿子已死,对生活近乎绝望,但把这份痛苦深深掩埋在自己的心里,欺骗着老伴,让老伴带着期待的念头活着。徐大娘天

20、天担心城门落锁以致儿子回来不能立即回家,可以看到她每时每刻都在期盼孩子回家的复杂心理。11本文题为“期待” ,如何理解其内涵?有什么作用?(4 分)_答案:“期待”有这样几层含义:徐大娘期待知道立刚的下落,期待孩子早日回家;徐大爷期待徐大娘不要再纠结于弄清孩子的下落,期待“我”不要言明实情,对老伴一直“欺待” ;“我”期待两个老人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作用:“期待”是两位老人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二老痛失爱子精神孤愁的悲惨命运;“期待”与“欺待”制造波澜,推动着小说情节发展;“期待”中体现母爱的伟大与深沉, “欺待”中表现了逆境中互相关怀的温馨与人性的善良。12有人说,师陀的小说单纯而又复杂。请

21、结合这篇小说的内容探究这句话的具体内涵。 (6分)_答案:(1)自然环境比较简约,小城街上幽暗寂静,但是这寂静的环境渲染出凄清悲凉的氛围,暗示了人物悲惨的命运。(2)小说人物看似只有三个:“我” 、徐大娘和徐大爷,暗线中尚未正面出场的人物徐立刚至关重要,是期待的焦点,他的牺牲控诉着这个黑暗的社会。(3)小说情节看似单一而平淡但却感受到一段辛酸而又复杂的情感:一对老夫妻对已身亡孩子的绝望的等待,徐大爷知情却隐瞒,徐大娘不知情而期盼。作者将等不到求不得的痛苦、死的悲哀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交织在一起,凸显了作者人性的善良与互相关怀的温馨。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 题。 (18 分)谁偷走

22、了我的影子沙里斯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卫星导航仪也停止了工作,战友呢?全走散了,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低着头,使劲擦干满脸的汗水,我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自己脚下没有影子,无论我怎么转身,身后除了沙漠,什么都没有。这是不合常理的,头顶明明有一轮红日,怎么就照不出自己的影子呢?我焦急地爬上前方的沙丘,想着没了任何阻挡,影子大概就回来了,可是,没有,连一丁点儿都没找到。我眯着眼看了下天空,用手做了个角度比,结果反复论证了撒哈拉沙漠的可怕,阳光明明不是垂直角度,我的影子却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窃走了,而且,再往远处看,几乎每一座沙丘都有自己的影子,而我没有。作为一个空降兵,戎马一生,我一直为自己感

23、到自豪,经历数百次行动,没有败绩,然而这次,我失去了信心,早就听说撒哈拉北部有许多神秘的部落,他们掌握着神的旨意,可以用无形的武器把敌人杀死。他们一定把我当敌人了,所以才会把我的影子收走。这让我有点后悔,波森和卢迪太冲动了,竟然扫荡了一群手无寸铁的土著人,如果当时自己阻拦,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我的眼里似乎看到了牛扒、火鸡还有威士忌,和队友们在一起狂欢,当然,我知道自己在臆想,沙漠臆想症。无论如何,我必须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尽管烈日炎炎,而自己身上只剩下一袋干粮,没有水,也没了武器,我还是拼命地往前走,多年的野战经验告诉我,这里应该离绿洲不远了,而有绿洲的地方,就有希望。当年西点军校的课程的确

24、没有欺骗我,在脚底下隔一里地挖一个洞,不仅可以缓解脱水,还可以通过湿润度判断绿洲的方向。我成功了,赶在夜幕来临之前。夜幕不仅掩盖了我的行踪,还暂时驱走了我对影子的恐惧,找到一间奇怪的房子,竟然是用飞机的残骸建造的,但我已顾不了那么多,绕过去,继续寻找,我想要的只有水。当然,这是沙漠臆想症的一种明显特征,其实除了水,我更需要休息,否则,我也不会在第二天一大早发现自己毫无防备地躺在地上,而不远处正有几个小孩指指点点。他们全身黑亮,在朝阳的照射下,留下几条瘦长瘦长的影子,恐惧再次袭来。我强作镇定地向他们打招呼,但他们却毫无反应,如幽灵般迅速退后了十来米。难道他们发现我没影子了?他们把我当作魔鬼了?我

25、很担心,但还是试着从包里把干粮拿了出来,向他们招了招手,并大声喊道:“别怕,这些东西,全给你们,很好吃。 ”他们似乎动心了,尤其是那个黑人女孩,要不是稍大的一个男孩拉着她的手,我想她早就奔过来了。这让我觉得有点感动,觉得孩子们需要自己,于是,便把手里的包放在地上,并跳了跳、转了转,向他们表示,身上什么都没有,我愿意做他们的朋友。他们终于向我奔来,严格来说,是向食物奔来,压缩饼干、牛肉干以及半条火腿瞬间一扫而光。那一刻,我想自己是幸福的,尽管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的影子,但心里却已不再那么恐惧。然而,我再一次错了,当一阵阵机枪扫射,波森、卢迪和其他几个战友冲过来时,那几个孩子已经倒在血泊里。我没法阻挡

26、这样的悲剧发生,波森队长告诉我,这是最安全的方式,而且对我发誓,他们都看到这群黑人抢我的食物。我无话可说,只是甩开波森的手,静静地走到那群孩子身边。如今已过去十年,我和自己唯一的女儿住在一起,每当恐惧袭来,我都会叫她到身边,静静地看着她的眼睛,因为唯有在她的双眸里,我才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尽管那次撒哈拉之行是我军旅生涯唯一的一个污点,但我并不后悔。感谢上帝,让我女儿能在机枪扫射下生还。(选自外国小小说精选 ,有删改)13从文中看, “我”失去影子的原因是什么?“影子”有什么象征意义?(4 分)_答案:参与了血腥的战争。没有阻拦队友屠杀手无寸铁的土著人。象征意义:象征人性、良知。14.小说中

27、多次写到太阳,如“头顶明明有一轮红日” “尽管烈日炎炎” “在朝阳的照射下”等,这有什么作用?(4 分)_答案: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正是因为“头顶明明有一轮红日” , “我”才发现影子不见了,于是要去寻找影子。衬托人物形象。 “烈日炎炎” ,但“我”依然拼命地往前走,努力寻找自己的影子,这就衬托出了“我”寻找影子的执着。构成对比,彰显主题。几个黑人小孩在“在朝阳的照射下”全身黑亮,形象美好,但队友却残忍地将他们枪杀。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小说的主题。15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我”这一形象的特点。 (4 分)_答案:“我”是没有泯灭人性和良知的军人。 “我”参与了一场战争,没有能够阻拦队友滥杀

28、无辜,于是陷入深深的自责和忏悔之中,苦苦寻找人性和良知。 “我”把食物分给了黑人小孩, “我”感到了幸福, “我”的良知又回来了。但是这些黑人小孩又被队友枪杀了, “我”“静静地走到那群孩子身边”以示抗议。 “我”的良知和人性一直没有泯灭, “在机枪扫射下生还”的不仅有“我”的女儿,还有“我”的人性和良知。16请探究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 (6 分)_答案:作者创作这篇小说揭露了战争反人性的罪恶,呼唤世界永远和平。小说中, “我”以及队友波森、卢迪等人,既是战争的参与者,又是战争的受害者。波森、卢迪等人枪杀土著居民,甚至连小孩都不放过,他们已经灭绝了人性,沦为战争的机器。 “我”则在苦苦寻找人性和良知,一直处于深深的忏悔之中。由此可知,战争对人性的摧残、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之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