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 天一、名篇名句。(26 分,每空 1 分)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 (王安石登飞来峰)3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4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5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6长太息以掩涕兮,_。(屈原离骚)7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8亦余心之所善兮,_。(屈原离骚)9为天下笑者,何也?_。(贾谊过秦论)10仰观宇宙之大,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 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11渔舟唱晚,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12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韩愈师说)1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江山如画,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4地崩山摧壮士死,_。(李白蜀道难)15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_,_。 白居易 琵琶行16若夫乘天地之正,_,_,彼且恶乎待哉?庄周逍遥游17既无伯叔,终鲜兄弟,_,晚有儿息。(李密陈情表)18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19寄蜉蝣于天地,_。_,羡长江之无穷。(苏 轼赤壁赋)20潦水尽而寒潭清,_。(王勃滕王阁序)答案 1.赢得仓皇北顾 烽火扬州路 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4.蜡炬成灰泪始干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6.哀民
3、生之多艰 7.挟飞仙以遨游 8.虽九死其犹未悔 9.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0.俯察品类之盛 11.响穷彭蠡之滨 1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3.卷起千堆雪 一时多少豪杰 14.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5.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16.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17.门衰祚薄 18.何当共剪西窗烛 19.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20.烟光凝而暮山紫二、诗歌鉴赏(8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 月宋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1)“白云红叶两悠悠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分析。(4 分)答:_(2)有评者说,全诗无一笔写
4、月,而处处见月,正如司空图所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4 分)答:_答案 (1)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从实景角度看,写了夜晚看到的云之洁白和枫叶之红艳;从虚的角度看,具有象征意义,写出了“白云”的浮游和“红叶”的飘逸,借助景物,表现了诗人悠闲清静的心境。(2)同意。前两句写清亮的溪水绕着翠绿的青山,澄碧的天空倒映于水中,两者澄鲜一色,正是因为有皎洁的月光,诗人才在秋夜中欣赏到水之清,感受到山之碧。诗的第三、四句写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而生的超尘脱俗、心旷神怡之感。全诗写景抒情朴素自然,所有景物和感受都是受到月光的笼罩,而全诗不着一月字, “尽得风流” 。(如果答“不同意” ,理由充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