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黔西南州,6)在 PH=2 的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 K+、OH 、NO 3 BNH4+、Cu 2+、Cl C Ca2+、CO 32 、Cl DK+、Na +、SO 42解:A、在 pH=2 的无色溶液中,H +和 OH 能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B、因 Cu2+在溶液中为蓝色,则与无色溶液相矛盾,故错误;C、在 pH=2 的无色溶液中,H +和 CO32 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Ca 2+和 CO32 能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则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D、在 pH=2 的无色溶液中,三种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大量共存,故正确
2、;故选 D(2015 平凉13 )下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P 点的含义是 。(2)t 2时,将 50ga 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3)将 t2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 到小的顺序是 。(4)将 t1时,将盛有 c 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右图),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原因是。【解析】(1)P 点的是 a、c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P 点的含义是:在 t1时,a、c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t 2时 a 的溶解度是 50g,所
3、以将 50ga 物质放入 50 克水中,充分溶解,最多溶解 25g,可形成75ga 溶液。(3)据图可知:a、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 t2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 t1时,a、b 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c 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100%,可知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t 1时 b 的溶解度大于 a 的溶解度大于 t2时 c 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4)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大于吸热,溶液温度升高,c 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试管中的溶
4、液变浑浊。【答案】(1)在 t1时,a 、 c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75 (3)bac28.(12 分)某实验小组为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 NaOH 固体是否变质并确定其组成,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讨论与交流】(1)NaOH 能与空气中的_(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生成 Na2CO3。【查阅资料】NaOH 在空气中不会转化成 NaHCO3;Na 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CaCl 2、NaCl 的水溶液均呈中性。【猜想假设】猜想一:固体全部为 NaOH。猜想二:固体全部为_。猜想三:固体为 NaOH 和 Na2CO3的混合物。【实验探究一】将待检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按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2)方
5、案一: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测得 pH_(填“” 、 “”或“=”),说明猜想一成立。(3)方案二:取该溶液少许,往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_不成立。【归纳与总结】很明显,方案一的结论_(填“正确”或“错误” ) ,理由是_。【实验探究二】为进一步确定原固体的组成,该实验小组的同学称取 42.4g 待检固体于烧杯中,加入157.6g 水,配成 200g 溶液,并将它平均分成四等份, 分别加入 CaCl2溶液,将产生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量,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项目 1 2 3 4加入 CaCl2溶液质量 50g 100g 150g 200g产生的沉淀质
6、量 4g 8g 10g 10g(4)实验小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根据实验 3 所得沉淀质量计算并判断猜想_成立,有部分同学提出不必要做实验 4,理由是_。 (5)实验小组对 4 次实验后的沉淀经过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如果省略洗涤沉淀的步骤,对 Na2CO3的质量计算结果影响是_(填“偏大”或“偏小” ) 。【实验探究三】(6)实验探究一的两个方案都不完善,实验探究二虽然能得出固体的组成,但它的实验操作比较复杂,请你设计一个较简单的探究方案来验证固体的组成。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CO 2;猜想假设 Na 2CO3 (2); (3)一; 归纳与总结错误;Na 2CO3溶液也呈碱性;
7、(4)二,实验 3 中的碳酸 钠已完全反应 (5)偏大 (6) (3 分)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使固体全部溶解,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然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变红证明固体为 NaOH和 Na2CO3的混合物(2015荆州18 )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甲所示 ,为确认其中的溶质,他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猜想与假设】溶质可能为 NaCl、NaOH、Na 2CO3 和 NaHCO3 中的一种【资料查阅】上述四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常温下的溶解度/
8、g 36 109 21.5 9.6常温下某稀溶液的 pH 7 13 11 9【探究过程】如图乙所示,在操作后可确定溶质不是 NaCl,则其实验现象应是 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在进行操作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假设物质中的 氢氧化钠 【探究结论】你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上述假设物质中的 碳酸钠 ,你的判断依据是 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 10%,而碳酸钠溶液可以 【探究反思】 (1)若上述探究结论是正确的,操作产生的气体应是 CO 2 (写化学式) ,实验室检验该气体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将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2)另有同学猜想其中的溶质还可能是 Na2SO4,但
9、又没有 Na2SO4 的上述表列信息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操作的相关现象,判断该溶液中的溶质是否是 Na2SO4,并叙述理由: 若滴加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则不含有硫酸钠 解:【探究观察】NaCl、NaOH、Na 2CO3 和 NaHCO3 中只有氯化钠溶液为中性,而其余的溶液都显碱性,若溶质不是 NaCl,则滴加石蕊试液会变成蓝色;在进行操作滴加稀盐酸时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说明不是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故答案为:石蕊试液变成蓝色;氢氧化钠;【探究结论】根据计算可以知道在 20时饱和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8.8%,而题目中标注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10%,所以这瓶试剂不
10、可能的是碳酸氢钠溶液,而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等于 10%,因此可能是碳酸钠;故答案为:碳酸钠;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可能达到 10%,而碳酸钠溶液可以;【探究反思】 (1)假设碳酸钠成立,则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可以将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CO 2;将气体通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2)硫酸钠溶液为中性溶液,因此若滴加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则说明不含有硫酸钠;故答案为:若滴加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则不含有硫酸钠(2015 上海53)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瓶,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如下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对其组成进行如下探究。
11、【提出问题】这瓶试剂可能是什么溶液呢?【查阅资料】.初中化学中常见含钠的化合物有:NaCl、NaOH、Na 2CO3、NaHCO 3,其中一 种物质的类别有别于其它三种物质,该物质是 。. NaHCO 3的水溶液呈碱性。.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物质 NaHCO3 NaCl NaOH Na2CO3溶解度 g/100g 水 9.6 36 109 215【资料分析】依据上述资料分析该瓶试剂不可能是碳酸氢钠的原因是 。【实验探究】实验 1:实验测得该溶液的 pH7,则这瓶试剂也不可能是氯化钠。实验 2:为了检验该溶液是 NaOH 溶液还是 Na2CO3溶液,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取少量
12、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盐酸,有气泡产生,得出结论,该溶液是 Na2CO3溶液。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有同学对上述结论提出质疑,他认为该溶液可能由 组成,并设计如下实验。实验 3:另取样,加入过量的 CaCl2溶液(呈中性),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该同学的假设成立。上述实验中,证明所加氯化钙溶液是过量的方法是 。氢氧化钠或 NaOH20时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也达不到 10%的浓度Na 2CO3+2HCl2NaCl+H 2O+CO2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检验并除尽碳酸钠 取实验 3 中上层清夜,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
13、沉淀产生,说明氯化钙是过量的。(2015 安徽10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t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 2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50%【答案】B【解析】A、t 1之后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但是 t1之前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 A 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 B 正确;C、t1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但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无法判断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等,故 C 错误;D、t2时,甲的溶解度为 50g,则饱和溶液溶质质
14、量分数= 100%33.3%,故 D 错误;此题选 B50g50g+100g(2015 南昌12 )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 1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Ct 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甲相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当温度大于 t1时甲物质溶解度才大于乙,所以 A 错误。B 选项中 t1时溶解度相同,溶液质量也相等,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选项中 t2时甲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大于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甲中溶质析出,质
15、量分数减小,乙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质量分数不变,但减小后甲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任大于乙,所以 C 错误。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 D 错误(2015恩施州8)如图是甲、乙、丙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Bt2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 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解:A、据图可以看出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正确;B、t 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溶解度相等,故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
16、;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故选 C(2015兰州31 )如图是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在 40时 A、B 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AB ;(2)a 点是 A、B 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 在 20时 A、B 的溶解度相等 ;(3)20时将 20gA 固体放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65 g;(4)若 A 中含有少量的 B 杂质,提纯 A 的方法是 降温 结晶解:(1)据图可以看出,在 40时 A 的溶解度大于 B 的溶解度,故填:AB;(2)a 点表示在 20时 A、B 的溶解度相等,故
17、填:在 20时 A、B 的溶解度相等;(3)20时, A 的溶解度是 30g,将 20gA 固体放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溶解 15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15g+50g=65g,故填:65;(4)A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明显,若 A 中含有少量的 B 杂质,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A,故填:降温(2015江苏18)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装置甲溶解固体 B.用装置乙进行过滤C.用装置丙蒸发滤液 D.用装置丁称量固体选项 B,C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不能用做溶解物质的仪器装置乙进行过滤,符合要求装置丙蒸发滤液,玻璃棒搅拌的方向及酒精灯用外焰加热,
18、符合要求装置丁称量固体,物品与砝码放置位置颠倒,应该左物右码。(2015成都8)将 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 20,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60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B 20 摄氏度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D 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解:A、60时的一杯硝酸钾溶液降温至 20,结果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接近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 A 错;B、由于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故 20时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 B 正确;C、60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 20,有晶体析出,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 C 正确;D、根据硝酸钾溶
19、解度的变化特点,要得到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选 A(2015成都14)按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 )向少量 NaOH 溶液中滴加 CuSO4溶液 向少量 BaCl2溶液中滴加 CuSO4溶液现象 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 CuSO4+2Na(OH) 2+Na 2SO4 A 有蓝色沉淀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 4+BaCl2=BaSO4+CuCl 2C 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D 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解:A、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故 A 正确;B、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化学方程式为:CuSO 4+BaCl2=
20、BaSO4+CuCl 2,故 B 正确;C、通过分析,两个反应都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 C 正确;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 D 错误故选:D(2015浙江12)下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与丙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A甲 B甲和乙 C乙和丁 D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丙和丁是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2015兰州22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则硝酸与氢氧化钠也能发生中和反应B 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到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氧化铁也能起到保护作用C 碱溶液能
21、使石蕊试液变蓝,则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是碱D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它物质解:A、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则硝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也是酸和碱的反应,也能发生中和反应,故对;B、铝制品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耐腐蚀,铁制品表面易形成的铁锈疏松多孔不耐腐蚀,故错误;C、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则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水溶液呈碱性,也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错误;D、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但可以再溶解其它物,故错误答案:A(2015荆州10)小明设计了下列四组物质,要求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其中错误的是( )ANa2CO3NaClNaNO
22、3NaOH B CCOCO2Na2CO3C CuCuOCuSO4Cu(OH) 2 DCaCO3CaOCa(OH) 2NaOH解:A、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钠转化为 NaOH,假设能反应,生成物是硝酸盐和氢氧化钠,而硝酸盐是可溶性盐,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该反应不能实现,故选项正确B、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故选项错误C、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
23、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故选项错误D、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2015烟台1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2 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如图 1) ,此时对相应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B 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少C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解:A、向烧杯中加
24、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时,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B、因为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增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D(2015 广东19 )下表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温度/ 0 10 20 30 40 50NH4Cl 溶解度 29.4 33.3 37.2 41.4 45.8 50.4NaC
25、l 溶解度 35.7 35.8 36.0 36.3 36.6 37.0(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 。(2)20时, 100g 水最多只能溶解 NaCl g,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之间。(3)向烧杯中加 100g 水和 50.0g 氯化铵配成 50的溶液,再冷却到 20,烧杯中析出固体为g。【答案】氯化铵 36.0 1020 12.8【解析】试题分析:(1)据表格数据分析,溶解度随温度差距较大的是氯化铵;(2)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00g 水所能溶解溶质的质量,据表格可知 20时只能溶解氯化钠 36.0g;10 至 20之间,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有可能相等;
26、(3)据表格数据,50 时,溶解度为 50.4,g 说明此事 50.0g 氯化铵完全溶解,20溶解度为 37.2g 说明此时 100g 水只能溶解 37.2g 氯化铵,则析出 50.0g-37.2g=12.8g 氯化铵。(2015河池125)用所学知识回答(1)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2)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此图回答问题:t 2时,a、b、c 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a=bc (用“=” “” “”符号连接)a 中含有少量的 b,若要提纯 a,可采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若 c 为氢氧化
27、钙,在室温时,向 c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不变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 解:(1)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答案为:减小;(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 2时,a、b、c 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a=bc;a 中含有少量的 b,若要提纯 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因为 a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比 b 大;若 c 为氢氧化钙,在室温时,向 c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因为 c 仍然是原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答案为:a
28、=bc;降温结晶;不变;(2015绥化20)如图是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后回答问题:(1) NaCl(或氯化钠) 的溶解度收温度影响变化不大(2)温度不变时,若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加氯化钠(或加 NaCl 或加溶质或蒸发水分或蒸发溶剂) (填一种即可)(3)40时,将 30g 硫酸钠固体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75 g(4)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杂质氯化钠的硫 酸钠,最佳的温度范围是 30 以下 ,理由是 30以下硫酸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30以下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氯化钠大 解:(1)据图可以看出,NaCl(或氯化钠)
29、的溶解度收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故填:NaCl(或氯化钠) (2)温度不变时,可以采用加氯化钠(或加 NaCl 或加溶质或蒸发水分或蒸发溶剂)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填:加氯化钠(或加 NaCl 或加溶质或蒸发水分或蒸发溶剂) (3)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 50g,将 30g 硫酸钠固体加入到 50g 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 25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25g+50g=75g,故填:75(4)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杂质氯化钠的硫酸钠,需要析出硫酸钠的晶体,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温度高于 3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低于 3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且硫酸钠的溶解大变化比氯化钠明
30、显,故最佳的温度范围是 30以下,故填:30以下硫酸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30以下硫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氯化钠大(2015 济南30 )我国海岸线长达 3.2 万千米,海洋专属经济区幅员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远大。(1) 我国海盐年产量 3 千多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在蒸发池中促进水分蒸发,主要是利用了下列各项中的_(填选项序号)。潮汐能 生物能 电能 太阳能 化学能(2)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国防工业。从卤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如 F 图所示:在上述转化过程中,处所发生的反应属于_反应(填“中和”“复分解”“ 氧化”“化合”“ 分解”之一)。(3
31、)海水中除了蕴含大量的钠元素和镁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钾元素。KCl和 KN03 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t1时, K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一一 KNO3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 等于 ”之一)。已知 20时,KNO 3 的溶解度为 31.6g;80时,KNO 3 的溶解度为169g。在 20时,向盛有 200g 水的烧杯中加入 80g 硝酸钾,充分溶解,得到该温度下硝酸钾的 (填“ 饱和”与“不饱和”之一)溶液,若使烧杯内的物质逐渐升温至 80,在该温度下,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_(填最筒整数比)。【答案】(1) (2)复分解 (3
32、) 大于 饱和 2:5【解析】试题分析:(1)海水晒盐中是靠风吹日晒使水蒸发 (2)氢氧化钙和氯化镁两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两种新的化合物,是复分解 反应 (3) t1时, KCl 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就越大,t1时,KCl 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已知 20时,KNO 3的溶解度为 31.6g,即在 200g 水中最多溶解 63.2g 硝酸钾达到饱和 ;80时,KNO 3的溶解度为169g ,在 200g 水中最多溶解 338g 硝酸钾,故 80g 硝酸钾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
33、为 2:5(2015 福建15 )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1)表 3 是 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g。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填“增大”或“减小”)。在 20时,将 100g 的水加入 30 g 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 30 度,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_。(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图 7 是实验过程生
34、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_(填标号)。【答案】(1) 36.6 增大 饱和溶液 23.1% 碳酸钠饱和溶液 (2) Fe + 2HCl = FeCl 2+H2 A C【解析】试题分析:从表格看 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6 克;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100g 的水加入 30 g 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因为此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 21.8 克,将上述溶液升温到 30 度溶解度变为 39.7 克,所以 30 克碳酸钠完全溶解,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克130100%= 23.1%;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
35、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碳酸钠饱和溶液,因为该温度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其中能够反应的是铁和盐酸,其化学方程式为 Fe + 2HCl = FeCl2+H2;A 能够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和时间的关系,因为开始后就会有气体产生,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质量不断的变大,但是当反应完后气体的质量就不会变化了;其中 C 能够表示固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银随着反应其中的铁会慢慢被反应掉,使得质量减少,但是最后铜不会反应,所以固体的质量不会变为零。(2015 安徽13 )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反
36、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3)操作 a 的名称是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4)写出 NH4Cl 的一种用途_。【答案】(1)CaCO 3 高 温 CaO+CO2 分解反应(2)物理 (3)过滤 漏斗 (4)用作化肥(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解析】(1)反应是工业制生石灰的方法,反应2NaHCO 3 加 热 Na2CO3+CO2+H 2O,属于分解反应;(2)分离液态空气利用汽化法,属于物理变化;(3)操作 a 是为了分离 NaHCO3固体和 NH4Cl 溶液,所以是过滤;(4)NH 4Cl
37、可以用作氮肥。(2015绥化25)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A 中反应开始时,弹簧夹 C 处于打开状态,一段时间后,关闭 C,装置 A 中仍在反应过一会儿,观察到装置 B 中出现白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为 CaCO 3 小组同学探究反应后装置 B 中的溶液的溶质成分【提出问题】反应后装置 B 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 1:NaCl、HCl;猜想 2:NaCl、CaCl 2;猜想 3:NaCl、NaOH;猜想 4:NaCl、NaOH、Na 2CO3【交流讨论】经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 1 一定不合理理由是 装置 B 出现的沉淀为 CaCO3,会与盐酸反应 【实验
38、探究】将反应后装置 B 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取少量滤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实验 1:向滤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则猜想 2 不正确实验 2:(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先向滤液中加入过量Ba(NO 3) 2溶液然后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实验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猜想 4 正确【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 ,同学们经过交流与讨论后认为: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时,不仅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解:由题意可知,A 中反应开始时生成了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弹簧夹 C处于打开状态,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一段时间后,关闭 C,装置 A 中仍在反应A 中压强增大,
39、液体会被压入到 B 装置中,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所以白色沉淀是碳酸钙【交流讨论】由于装置 B 出现的沉淀为 CaCO3,会与盐酸反应经讨论,所以猜想 1 一定不合理【实验探究】实验 1:由于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向滤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则猜想 2 不正确实验 2:由于碳酸钠显碱性,能与硝酸钡反应,要检验碳酸钠、氢氧化钠的存在,应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再加酚酞试液所以填表如下:实验操作 先向滤液中加入过量Ba(NO 3) 2溶液然后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实验现象 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变红实验结论 猜想 4 正确故答为:CaCO 3;【交流讨 论】装置 B
40、出现的沉淀为 CaCO3,会与盐酸反应经讨论【实验探究】实验 1:2实验 2:见上表:(2015江西23)央视报道“全国多地相继出现了假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中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而假干粉灭火器是用面粉做灭火剂。兴趣小组同学想了解学校干粉灭火器中的灭火剂是否报道中的“假干粉”,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探究一:甲、乙两同学分别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 法设计方案,进行如下实验:乙同学设计方案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探究二:小组同学利用该灭火器进行灭火实验后,发现可燃物表面有白色粉末残留。为了解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继续以下探究:【查阅资料】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
41、热不分解。2.碳酸氢钠溶解吸收热量;碳酸钠溶解放出热量。【提出猜想】猜想 1:残留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猜想 2:残留物主要成分是_。【设计方案】小组同学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错误的是_(填序号)。A.加热残留物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猜想 2 正确B.将残留物溶于水,若有放热现象,则猜想 1 正确C.将残留物溶于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加稀盐酸,如产生气泡,则猜想 2 正确【反思评价】设计实验方案要思维缜密,考虑周全。用化学知识解释上述错误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_。 答案:探究一:水 产生气泡 NaHCO 3+HCl NaCl+H2O+ CO2探究二
42、:【提出猜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设计方案】B【反思评价】残留物溶于水, 有放热现象,只要说明有碳酸钠,不能排除碳酸氢钠(或若残留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溶于水也可能有放热现象)解析:探究一:面粉难溶于水而碳酸氢钠能溶于水;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面粉则不能与盐酸反应。探究二:【提出猜想】碳酸氢钠未完全分解。【设计方案】A 项,若碳酸氢钠 有剩余,加热残留物会有二氧化碳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项,由于猜想 2 中也有碳酸钠,不能仅凭溶解放热就判断残留物中只有碳酸钠;C 项,将残留物溶于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碳酸钠会完全反应,此时取上清液加入稀盐酸,产生气
43、泡,则残留物中一定还含有碳酸氢钠,即猜想 2 正确。【反思评价】详见答案。(2015巴中17)如图是工业上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的流程图:上述过程的化学原理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H2O+CO2请回答下列问题:(1)氨溶于水后会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NH 3H20) ,我们从酸碱反应的角度知道:在用氨碱法生产纯碱过程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过二氧化碳,其原因是 能够更多、更快的吸收二氧化碳 (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首先结晶析出的物质是碳酸氨钠,其原因是 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
44、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3)1926 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更先进的联合制碱法,即向滤出碳酸钠晶体后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食盐,使其中的氯化铵单独结晶析出,用作化肥中 氮 肥同学们看见几株小树叶片变黄,从施肥角度分析,这些小树能否施用该化肥 能 (填“能”或“不能” ) 解:(1)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制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过二氧化碳,其原因是能够更多、更快的吸收二氧化碳故填:能够更多、更快的吸收二氧化碳(2)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铵,首先结晶析出的物质是碳酸氨钠,其原因是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故填: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
45、溶解度(3)氯化铵可以用作化肥中的氮肥;氯化铵是一种氮肥,能使小树的叶色浓绿,促进小树生长故填:氮;能(2015绵阳13)地球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海水占了全球水资源的 97%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 NaCl,可用于制备钠及其化合物,其流程如图:加入过量 Na2CO3 溶液目的是除去 CaCl2 和 氯化钡 ,流程中不能用过量稀硫酸代替过量稀盐酸的原因是 会生成新的杂质硫酸钠 ;提纯过程中使用了过滤和蒸发操作,实验室过滤和蒸发操作均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流程图中制备金属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 2Na+Cl2 (2)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
46、法制备 NaOH,并同时获得两种单质补充并配平化学方程式:NaCl+H2O 2NaOH + H 2 + Cl2(3)刘廷在实验室找到一瓶长期放置的 NaOH 溶液,欲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查阅资料】INaOH 与 CO2 分两步反应:2NaOH+CO2Na2CO3+H2O;Na 2CO3+CO2+H2O2NaHCO3NaOH 与 NaHCO3 反应方程式为:NaOH+NaHCO 3Na2CO3+H2O物质的溶解性:CO32 HCO3 OHBa2+ 不溶 溶 溶 ;溶液的酸碱性:BaCl 2 溶液呈中性【提出猜想】刘廷根据资料中的 I、对其成分提出了 5 种合理猜想,请将猜想补充完整猜想 1:只有 NaOH,猜想 2: 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 ,猜想 3:只有 Na2CO3,猜想 4: 碳酸氢钠、碳酸钠 ,猜想 5:只有 NaHCO3【实验验证】步骤 操作 现象 结论步骤 1 取该 NaOH 溶液,加入过量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猜想 1、5 不成立(填数字)步骤 2 取步骤 1 中上层清液,滴加 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证明原溶液不含 HC 、C (填“ 离子 ”)步骤 3 另取步骤 1 中上层清液,滴加 酚酞 溶液未变红 证明原溶液不含 OH (填“离子”)【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猜想 3 是正确的(填数字)解:(1)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