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评价检测(一)第一章(45分钟 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小题,每小题 4分,共 32分)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 80 dmB.一节课的时间是 45 minC.物理课本的宽度为 18.5 mmD.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 1.2 m/s【解析】选 B。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 80 cm,一节课的时间是 45 min,自行车行驶的速度约是 5 m/s,物理课本的宽度为 18.5 cm。故选 B。2.小云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
2、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真实值的是( )A.3.2 cm B.3.30 cmC.3.3 cm D.3.5 cm【解析】选 B。由题图可知,木块上方的刻度尺分度值是 0.5 cm,木块下方的刻度尺分度值是 0.1 cm,下方的刻度尺精确度更高,所以读取木块下方的刻度尺读数,最接近木块真实值,故木块的长度为 3.30 cm。3.(2014武汉十一滨江期末)“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 7倍” 。科考队员测得神农架野人的脚印尺寸如图所示,请你估计该野人的身高至少为( )A.1.65 m B.1.75 m C.2.11 m D.2.95 m【解析】选
3、C。本题考查长度的估测及读数。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故刻度尺的读数为 30.10 cm,即野人的脚长为 30.10 cm,因为人站立时的身高为脚长的 7 倍,故人的身高为 30.107 cm=210.7 cm,约为 2.11 m,故选 C。4.(2013怀化中考)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速度分别为 15 m/s和 10 m/s,则两车都运动 10 s时间后的路程之比为( )A.11 B.32 C.23 D.13【解析】选 B。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甲、乙的速度之比为 32,所用时间之比为 11,故根据路程公式 s=vt 可得,s1=v1t1,s2=v2
4、t2,甲、乙两车的路程之比为 s1s 2=v1t1v 2t2=v1v 2=32。5.(2013武汉中考)“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携手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解析】选 C。本题考查物体的相对运动;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物体间有位置变化就是发生了相对运动,没有位置变化就是静止。 “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后,两者间没有位置变化,相对静止,它们与地球间有位置变化,相对于地球
5、来说是运动的。来源:gkstk.Com6.(2012安徽中考)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某物体分别沿两条路径从 M点运动到 N点:第一次先从 M点到 P点,再从 P点到 N点;第二次直接从 M点到 N点,则物体的两次运动( )A.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解析】选 D。本题考查路程和物体运动位置变化的概念。根据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图中两次走的路程不同,但是最终都到达了 N 点,所以位置变化相同,故 D 正确。7.(2013盐城中
6、考)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图,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解析】选 A。本题考查物体的运动。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距离都相等。A 图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B 图中小球做加速运动,C 图中小球做减速运动,D 图中的小球做的是变速运动,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选A。8.(2013乐山中考)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 -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 6 s,甲在乙前面 1.2 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解析】选 D。本题考查由图像认识物体的速度及物体运
7、动状态的判定。由图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长,所以甲的速度快;在时间是 6 s 时,甲通过的路程是 1.2 m,乙通过的路程是 0.6 m,所以甲在乙前 0.6 m 处;因为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甲、乙的距离越来越大,因此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故选 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小题,每空 2分,共 22分)9.如图所示的秒表记录的时间是 。【解析】由图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0 min 中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1 min,指针在“2”和“3”之间,略偏过“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2 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0 s 之间有
8、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1 s,指针在 10 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10 s,即秒表记录的时间为 2 min 10 s。答案:2 min 10 s10.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李的新铅笔上,小李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 5 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 cm;那么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 m/s;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解析】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起始端从零开始,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因此铅笔的长度为 18.00 cm=0.180 0 m。小虫爬行的速度 v= = =0.036 m/s。以小虫为参照
9、物时,铅笔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铅笔是运动的。答案:18.00 0.036 运动来源:gkstk.Com11.(2013聊城中考)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去”,是以 为参照物的。如果他在平直的公路上骑行 3 km用了 10 min,则他骑车的速度为 km/h。【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及速度的计算。树向后“飞去”,说明树在运动,应以与树之间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为参照物,如自行车、小明。根据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小明骑车的速度 v= = =18 km/h。答案:自行车(或小明) 18来源:gkstk.Com12.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的速
10、度表指针如图所示,则汽车从图中位置行驶到南京还需 h。【解析】路旁标志牌的含义为此地距离南京还有 120 km。图中汽车速度表显示汽车的速度为 100 km/h。汽车行驶的时间为 t= =1.2 h。答案:1.213.(2013达州中考)一列长 200 m的火车,以 72 km/h的速度匀速进入长为 2 km的隧洞,火车完全在洞中的时间是 s,火车上的乘客看见洞中的路灯在后退,乘客是以 为参照物。【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运动学知识。火车完全在洞中通过的距离是 l 洞 -l 车t= = = =90 s,v洞 车l路灯相对于火车有位置变化,且路灯相对于火车的位置越来越远,故以火车为参照物,路灯在后退。
11、答案:90 火车14.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解析】(1)塞子相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2)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得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答案:(1)运动 (2)慢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21分)15.(12分)如图所示:
12、(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 图,铅笔的长度应为cm。(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 25.98 cm、26.00 cm、26.02 cm、26.42 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解析】(1)本题考查刻度尺正确地读数以及记录数据。甲图中的读数是正确的,乙图中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铅笔的长度是 3.
13、40 cm。(2)本题考查多次测量的目的,会识别错误数据,会求平均值。由于环境、工具、人为等,读数会出现误差,各示数之间会有略微差别,但如果同一长度的数据相差太大,就是由错误引起的,故错误数据是 26.42 cm。去掉错误数据后,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l= =26.00 cm。(3)本题考查影响测量误差的因素。冬季温度低,由于热胀冷缩,刻度尺每一小格之间的距离会缩短,测量物体长度时,会占据更多的小格,所以测量结果将偏大。答案:(1)甲 3.40(2)减小误差 26.42 cm 26.00 cm (3)偏大来源:学优高考网 gkstk16.(9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
14、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 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时间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段的平均速度 vAC偏 (选填“大”或“小”)。【解析】(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v=。(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3)开始计时
15、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 v= 算出的速度偏大。答案:(1)v= (2)小 (3)大来源:学优高考网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25分)17.(12分)(2013佛山中考)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 9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 0.5 h到达三水,休息 0.5 h后,再以 80 km/h的平均速度行驶 1 h到达肇庆。请求:(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1)广州到三水汽车以 90 km/h 的平均速度行驶 0.5 h,所以汽车行驶的路程s1=v1t1=90 km/h0.5 h=45 km(2)三水到肇庆的路程s2=v2
16、t2=80 km/h1 h=80 km广州到肇庆汽车行驶的总路程s=s1+s2=45 km+80 km=125 km汽车的平均速度= = = =62.5 km/h答案:(1)45 km (2)62.5 km/h18.(13分)(2014西安高新一中期中)“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 相距 30 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 A的速度为 100 km/h,通过监测点 B的速度为 110 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 120 km/h。(1)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 A、B 时会不会判为超速?(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3)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劝导驾驶员不要超速行驶,请你设计一条劝导语。【解析】(1)因为 vA=100 km/h120 km/h,该轿车超速。答案:(1)该轿车通过监测点 A、B 时不会判为超速。(2)见解析(3)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勿超速行驶。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