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串讲,主讲人:韩孝成,参考教材:刘瑞复 李毅红主编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8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4月,绪论一、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基本内涵有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二)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2、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3、有利于鼓励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
2、4、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这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绪论二、人生的责任和使命(一)基本含义:责任就是分内应该做的事。使命被喻为重大的责任。人生的责任就是作为人生应该做的事情。主要是指,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个人,要对社会、他人和自身做所应做的事,承担所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不可逃避,不能推卸。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组成的社会。(二)明确人生的责任和使命:在社会生活中,人生的责任和使命是客观存在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有责任是人性的光辉,是人作为人的自觉,而不是束缚,不是紧箍咒。有意义的人生过程就是一个包括了认识自己的责任、明确自
3、身肩负的历史使命,且为之奋斗的过程。良好的教育可以增强个人对自身的责任和使命的意识,以产生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责任的自我要求即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担当起这种责任和使命。,绪论三、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1、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作贡献。,绪论小结本章重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人的责任和使命。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本章提示:1、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及其基本内涵2、领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3、理解人的责任和使命的基本含义4、领会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5、综合应用相关概
4、念、理论分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 业中当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第一章 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及其作用一、理想信念的含义及其关系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 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 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 行的态度。理想和信念是密切相关的,它们是同一种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 个侧面。任何信仰都包含着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分别是这个 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理想信念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的理想信念既是 多样化的,也可以形成共
5、同的理想信念。,第一章 第一节 理想信念及其作用二、理想信念的三个基本特点1、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和实践性。2、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3、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和共同性。三、理想信念的四种基本类型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生活理想。2、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职业理想。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道德理想。4、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社会理想。,第一章 第一节 理想信念及其作用四、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三个方面的作用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导向作用。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动力作用。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支柱作用。可以简称:向导、动力、支柱三作用。五、深刻领会理想信念为什么在人生中具有这样重
6、要的作用1、人生需要有明确的目的,离不开追求目标和前进方向,理想信念 发挥人生的精神向导作用。2、人生需要克服外部困难,战胜自我,离不开奋斗的动力和毅力, 理想信念发挥人生的精神动力作用。3、人生需要精神意志,支撑自身,离不开奋斗的精神支柱,理想信 念发挥人生的精神支柱作用。,第一章 第二节 科学的理想信念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想信念,它有四个主要特点: 1、现实性2、科学性3、崇高性4、健全性,第一章 第二节 科学的理想信念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基本要求(一)基本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 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具体内容:1、诚实
7、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职业理想。2、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生活理想。3、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道德理想。4、现代化建设、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社会理想。 (三)基本要求: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三、共产主义是人类最高的理想境界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 第二节 科学的理想信念四、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 系。它们是阶段性理想和最终理想的关系。我们现在阶段的奋斗纲领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现阶段中国
8、共产党人的理想,也是全国各 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理想是迈向共产主义主义最高理想的一个阶 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未来的必由之路。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特别是在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仍有其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需要共产主义理想指明前进方向。社会主义事业是向着共产主 义远大目标前进的运动。离开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什么就说不清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没有离开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没有离开共产主义 的大方向。3、我国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为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当代大学生应该科学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
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从 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追求崇高理想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第一章 第三节 树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一、确立理想信念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1、把崇高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最科学最崇高的理想信念。2、把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自觉抵制邪教。,第一章 第三节 树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二、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现实上看,一般人们对理想的美好有着充分的想象,对实现理想的 艰难往往估计不足。1、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
10、。理想变为现实是一个过程。一般说来,一个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实 现它所需要的时间和努力就越少;理想越高实现它需要的时间越长。2、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3、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尽管不同的理想实现的难度程度不同,但总起来看,任何一种理想 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第一章 第三节 树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三、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两个误区(一)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的矛盾关系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同一的关系。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理想主观,现实客观;理想完美,现实有缺陷;理想的未来性,现实的当下性。另一方面,它们是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
11、可以互相转化的。现实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现实。简单地说,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但这个转化是有条件的,需要经历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二)走出两个片面性误区如果认识不到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的矛盾关系,把两者对立起来,就容易产生两种错误认识,一是以理想来否定现实,二是以现实来否定理想。因此要走出两个片面性的误区。1、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这个误区往往导致对社会现实全盘否定,逃避或反对现实社会。2、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这个误区导致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对消极乃至丑恶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同流合污。,第一章小结本章重点:理想信念及其特点、类型。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共同理想信念。正确把握确立和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本章提示:1、掌握理想和信念的含义、特点和类型,领会理想和信念的关系。2、掌握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三个方面的作用。领会理想信念为什么 在人生中具有这样重要的作用。3、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4、掌握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正确看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 性的误区。5、领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6、领会理想的追求和实现具有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7、理解如何走出理想追求的两个误区。,第二章 倾注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第一节 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
13、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 任,是将个人的民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 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 民族的精神支柱。重点是感情、责任、道德规范、政治原则、精神支柱。二、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1、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2、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3、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简称:爱故土、爱人民、爱国家三、爱国主义的三个优良传统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3、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第二章 第一节 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四、深刻领会爱国主义的三个历史作用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
14、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为人民的解 放和幸福贡献毕生精力,以此作为人生的最高价值,这是中国知识分子 成长的正确道路。,第二章 第二节 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一、爱国主义的主题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 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确保祖国现代 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
15、持改革开放。每个爱国者都应做 改革开放的促进派。,第二章 第二节 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三、深刻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特征:五个统一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第二章 第二节 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四、如何理解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坚持爱 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每一个 中国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第一,社会主义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 义,是
16、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第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 中国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第三,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 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章 第二节 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五、如何理解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在中 国这样的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爱国主 义所渴求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根本无法实现。第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广大人民群众经过流血牺牲,经过长期艰
17、苦奋斗建立的。第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 家繁荣昌盛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历史。第三,当代中国,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代替中国共产党。,第二章 第二节 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六、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首先,爱国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趋势下,并没有过时也不会过 时。其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两种 错误倾向:一是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二是妄自菲薄、 重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主张全盘西化,很容易变成卖国主义。最后,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最大限度地分 享全球经济增长的利益,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维护
18、国家的主权 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第二章 第二节 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七、如何理解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一)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是统一第一,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上,爱国主义始终发挥着民族精神的核心作 用。爱国主义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都是围绕着这个 核心展开的。第二,我们要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主
19、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特别需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第三,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立足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 用的原则,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第二章 第三节 做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一、如何做新时期的爱国者(一)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二)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三)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1、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2、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20、。,第二章小结本章重点: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优良传统和历史作用。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本章提示:1、掌握爱国主义的含义、基本内容、爱国主义的主题。2、掌握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容。3、领会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和历史作用。 4、领会爱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尤其是理解爱国主义与爱社会 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内涵。5、领会如何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6、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第三章 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第一节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一、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
21、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 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 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二、人生观的含义和主要内容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 度。它是世界观的一部分,用世界观来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 人生观。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是三个方面: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 值判断什么样的人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第三章 第一节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三、人生目的的含义 人类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目的性。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为某个
22、具体的目的从事着具体活动。在这些具体目的之上,有一个总的、根本的目的,这就是人生目的。简单地说,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反映了人生的根本愿望和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第三章 第一节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四、为何人生目的在人生观中居于核心地位人生目的一经确定,就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 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是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第一,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第二,人生目的决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第三,人生目的决定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五、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科学
23、、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 当代大学生终身尊奉和践行。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 和期待。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 求。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 的有力武器。,第三章 第二节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一、人生态度和人生境遇的含义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分为两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人生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二、为什么要培养和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的人
24、生态度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用乐观的心态看待世界,对生活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善于创新,不怕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挫折,经得起磨难和考验。第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达到。第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第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最后,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利于人们正确地对待人生境遇。,第三章 第二节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首先,人生境遇有顺境和逆境之分,对不同的人来说,两者并不是均等的。有的人顺境多些,有些人逆境多些。其次,顺境和逆境对人的影响都有两重性,大学生要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来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在顺境中向目标奋
25、斗,如顺水行舟,有利于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在逆境中奋斗,如逆水行舟,阻力大,条件差,困难重重,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可能取得成功。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乐观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待时机成熟,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一个闪光点。不应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虚度光阴,成为环境的奴隶。,第三章 第三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人生价值、人生价值观的含义人生价值就是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的满足,或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
26、具有的意义。人生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稳定的、系统的理解和主张。它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的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提供依据。,第三章 第三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二、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区别和联系人生的社会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在人生的社会价值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和尊重是第二位的。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
27、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社会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个体的奋斗。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人都是社会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生的自我价值活动都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而是个人现实的社会价值活动在他身上的显现。一个人追求的价值目标的社会内容愈多、社会奉献精神愈强、社会贡献愈大,他的自我价值就愈高。,第三章 第三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三、正确把握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方法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是统一的。人生的价值 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在创造社会价值中 实现自我价值,是一项重要的人生实践活动。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 条件和方法至关重
28、要。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 价值的精神支柱。2、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 条件。3、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新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 途径。,第三章 第四节 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一、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就是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影响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这一代 人的发展不能损害下一代人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能损害自然环境和生 态的健康发展。二、人和自然关系的实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也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的自然存在物 人与自然之间真正的纽带是生产劳动。人的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 的,人正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
29、成了社会关系,反过来,人与 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又极大地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人与自然的 关系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三、身心健康的标准在生理方面,要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生理功能状态良好,身体发 育匀称,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在心理方面,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评价客 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 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第三章 第四节 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四、身心健康实现途径与方法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3、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
30、心理调适方法。4、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五、成功交往的四条原则第一,平等原则。第二,诚信原则。第三,宽容原则。第四,互助原则。六、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第一,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第二,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第三,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第三章 第四节 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七、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只有科学地把握了个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协调好人与社会的 关系,才能更加稳妥地走好人生道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就实质而言,个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 系。一方面,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个 人并不是被动
31、地由社会所决定的,而是对社会有能动性。2、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就是使人与社会的联系总是处于积极的状态,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 基本优势。3、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不可能离开社 会,而社会进步又必须依赖个人的劳动和创造。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以自己的劳动和创造为社会作贡献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责任感。,第三章小结本章重点: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和人生价值观。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本章提示:1、掌握人生观的含义、主要内容、人生目的的含义。2、掌握人生态度、人
32、生境遇的含义。3、掌握人生价值、人生价值观、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含义。4、掌握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和身心健康的标 准。5、领会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 方向。6、领会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的基本做法。7、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 方法。8、理解树立正确人生观,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原理。9、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人生价值。,第四章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发展一、道德含义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 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
33、、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并且通过生产生活实践体现出来,是人 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二、道德的起源(一)非科学的道德起源观:比较典型的有四种观点。1、道德起源于“天”的意志、“神”的启示或“上帝”的意志。2、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3、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4、人类的道德是动物的合群性和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的 “自然起源论”。(二)科学的道德起源观: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 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人主观自 生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第四章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发
34、展三、道德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本质,认为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 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 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四、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1、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 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2、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 和主要规范。3、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 德必然反映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具有阶级性。4、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第四章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发展五、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不同于
35、政治、法律等其他意识形态的规 范体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道德对社会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第二,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第三,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广泛性。,第四章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发展六、道德的主要功能和作用道德同社会经济关系相比,是第二性的,被决定的。但是道德一经 产生就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这表现在道德所 具有的各种功能及其社会作用两个方面。(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 功效和能力。道德功能有:调解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 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其中,调解功能是道德的最主 要的功
36、能。认识功能也是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其他功能都是建立在调 解功能和认识功能的基础之上的。(二)道德五个方面的作用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 正常的生活和交往。5、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第四章 第一节 道德及其发展七、道德的历史和发展规律(一)道德历史演变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影响和制约道德的发展。道德发展随着人类社会先后经历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而出现五种
37、不同的历史类型。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统一的社会道德是:团结互助、平等相待的关 系,没有阶级、没有对立。奴隶社会形成了奴隶主和奴隶两种对立的道德,生产关系占统治地 位的奴隶主道德占统治地位。封建社会主要是封建主道德和农民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封建主道 德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种对立的道德,资产阶级道德 占统治地位。社会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剥削 阶级已不存在,形成的社会主义道德不再是对立的阶级道德。而且还有 一部分先进分子,践行共产主义道德。 (二)道德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是: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道德有其自 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追求
38、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第四章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一、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第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第二,要建立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的社会主义道德第三,要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二、领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何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上实行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相适应。2、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 德的积极作用。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了道德价 值导向。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 展。
39、,第四章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三、领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何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1、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2、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3、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 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含义和主要内容(一)含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从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道德 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 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丰富源泉。(二)主要内容:1、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 2、勤奋劳动,追求自由解放。3、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4、
40、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5、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6、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第四章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五、领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何要与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首先,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激发整个民族 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其次,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使体现时代特 点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利于每个中国人道德品 质的完善和中华民族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第四章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 实守信
41、为重点。二、人民、为人民服务的的含义(一)人民的含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在不 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容。现阶段凡是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阶级、 阶层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范围,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祖国 统一的爱国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二)为人民服务的含义:为人民服务就是立足于人民是历史主体地位,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马 克思主义立场,把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道 德建设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谋幸福,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道德建设核心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我国是人 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2、人民国家的主 人。因此,为人民服务必然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第四章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领会为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 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3、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 求的统一。 四、集体、集体主义的含义(一)集体:是指由于共同利益而联合在一起的
43、生命共同体或利益共同体。(二)集体主义:简单地说,是指在一个集体中,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时, 以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和主张。,第四章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 性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 个人利益的关系。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集 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经济前提。第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共产党为执政党的人民当家作主 的国体、政体,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
44、造了政治前提。第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 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集体主义的实施创造了文化前提。,第四章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六、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1、最高层次: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2、中间层次:先公后私。先公后私、先人后己。3、基本层次:公私兼顾。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第四章 第三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意义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是否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关系到一生的前途 和发展。2、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
45、展的基石。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竞争经济,也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市场 经济的健康运行既要靠法律手段,更要靠道德力量,以诚信的道德觉悟 维护市场经济。3、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和沟通的道德基础,对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第四章 第四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一、荣辱和荣辱观的含义“荣” “辱”是两个相对立的道德基本范畴。荣即光荣、荣誉, 是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之后的褒扬和赞许,以及个人产生的自我肯 定性心理体验。辱即耻,是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和 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体验。荣辱包括两层指向:一是来 自社会上的评
46、价;二是思想和行为主体自身的主观感受。荣辱观就是怎样看待荣与辱,以做怎样的事为光荣,以做怎么样的 事为耻辱。荣辱观是道德观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的重要内容。,第四章 第四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含义和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 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
47、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第四章 第四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和创造者。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科学技术始终是一种历史上清 推动作用的、进步的革命力量。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 才、尊重创造。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的基本准则也是国家统一、民族强盛的重要条件。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背信弃义为耻。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遵纪守法是法
48、律的要求也是道 德的要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 作风和关荣传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精 髓。,第四章 第四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四、领会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1、重视荣辱,树立荣辱意识。2、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3、趋荣避耻,贵在践行。,第四章小结本章重点:道德及其发展。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四章小结本章提
49、示:1、掌握道德的含义、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发展规律。2、掌握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含义、 内容。3、掌握人民、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含义。4、掌握集体、集体主义的含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5、掌握道德建设原则的基本内涵。6、掌握诚实守信的含义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重要意 义。7、掌握荣辱、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含义。8、掌握“八荣八耻”的内容。,第四章小结9、领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把握道德的本质,积极 发挥道德的功能和社会作用。10、领会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 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因。11、
50、领会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何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2、领会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何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3、领会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践行诚实守信的美德。14、理解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15、理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一个有道德人。16、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17、理解当代青年如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涵养良好品德 第一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 明确地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1、“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 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2、“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3、“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 善;4、“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5、“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为公、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