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胸部常见病变的x线表现,后前位 摄影距离180-200cm,摄深吸气屏气像,(1)肋骨分前肋和后肋。后肋较水平,密度高,内端与脊柱相连,前肋自外向下斜行,内端通过肋软骨与胸骨相连,肋软骨不显影,成年后可出现不同程度钙化。 (2)胸椎在中线与纵隔影相重,不易显出。 (3)肩胛骨在两肺野外侧,其内与肺内重叠的轮廓,不可误为胸膜病变。 (4)锁骨两侧锁骨的内端应与中线等距,据此判断病人位置是否正确。 (5)胸骨在中线处与纵隔影相重叠,胸骨柄的两侧上角可突出于纵隔之外,误勿为纵隔肿块。 三、纵隔位于两肺之间的密度增高阴影,包括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及淋巴组织等。 四、横膈呈圆顶状,膈顶一般位于第10
2、后肋水平,右侧较高。 五、肺野 (1)肺野的透明度:两侧对比看,一般下肺野透明度比较高。 (2)肺野分区:上肺野第2前肋内端下缘平面以上。中肺野第2前肋内端下缘平面与第4前肋内端下缘平面之间。下肺野第4前肋内端下缘平面以下。,另外又分为:肺尖区 第1肋圈外缘以内锁骨下区锁骨以下至第2肋圈外缘以内肋间隙某肋骨与其下一肋骨之间,即为该肋间隙,描写肺部病变位置 时多用前肋间隙肋膈角膈肌与侧胸壁之间区域心膈区心脏与膈肌之间区域(3)肺纹理:由血管、支气管、淋巴组织等组成,主要为肺动脉,两下肺野较多。 (4)肺门:位于纵隔两旁24前肋间,左侧较右侧高,主要由肺动脉构成,血管断面:圆形致密影 二者伴行支气
3、管横断面:环形密度减低阴影(5)叶间胸膜:在其走行与X线平行时,才能见到右侧水平叶间胸膜,水平叶间胸膜位于第三前肋间,为细发状横行密度增高影。,肺门结构,肺门指肺和纵隔相连接的部分,正常的肺门X线影像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投影构成。后前位胸片上,肺门位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4前肋间处,通常左侧肺门比右侧高1-2cm,在肺门附近往往可见到肺血管的断面,呈圆点状致密阴影,边缘光滑,其直径一般约2-3mm,同支气管的环形断面并列,大小相等。右肺门可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由上肺静脉、上肺动脉及上叶支气管形成,最外缘是上叶后静脉。下部由右下肺动脉干构成,其正常宽度不超过15mm
4、。右肺门上、下两部的交角称肺门角,正常该角为角顶清晰的钝角。左肺门亦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由左肺动脉弓、左上叶支气管、左上肺动脉、左上肺静脉分支组成。下部由左下肺动脉及其分支构成,由于不同程度被心影所遮盖,只能见到一部分。,纵隔分区,胸锁乳突肌,胸大肌,乳房,锁骨上皮肤皱褶,前肋,后肋,肩胛骨,锁骨,胸椎,水平裂,正常X线表现,正常胸部X线影 像是胸腔内外各 组织和器官重叠 的综合投影。,正常胸片,吸气相,呼气相,心脏的测量,心胸比率即心脏横径和胸廓横径之比,正常成人的心胸比率应0.5,体型肥胖者,心胸比率可超过0.5,但一般不应超过0.52。,右下肺动脉干宽径右下肺动脉干宽径应1.4cm,超过
5、1.5cm为异常。 宽径在1.52.0、2.12.5、2.6cm以上分别定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扩张。右下肺动脉干扩张作为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指征之一。,正常胸片(胸锁乳突肌),正常胸片(胸大肌),正常胸片,正常胸片(乳头影),肋软骨钙化,肋骨及肋间隙常用作胸部病变的定位标志。肋软骨的钙化呈不规则斑片状致密影,勿认为肺内病变。,水平叶间裂(正常从右肺门中央向第6肋骨的腋侧走行),叶间裂CT表现,经内窥镜取出2粒核桃仁!,基本病变 一、,(一) 某女,11岁 病史:发热、咳嗽89天。 体查:咽红、左下肺呼吸音低。,X线表现:左下肺野中、内带见大片密度增高灶,边缘模糊,代表渗出性病变。渗出性病灶常见于
6、肺炎、肺结核。,渗出与实变,二、,X线表现:右上肺野见多个密度增高之小结节状阴影,大小不一致,边缘清楚,散在分布。代表增殖性病变。常见于肺结核。,三、,X线表现:右上肺野可见多数密集的索条状阴影,边缘锐利,由肺门向外上方伸展而不分支,为纤维化病变。 。,纤维病变与肺纹理区别如下: 1、纤维病变边缘锐利,粗细一致而不分支,有时呈囊状分开。肺纹理则由粗变细分支边缘清楚,而不锐利。 2、如有大量纤维病变,附近的组织常有牵拉改变,如肋间隙变窄,纵隔、肺门向患侧移位等。肺纹理则无此现象。,四、,X线表现:双中上肺野见多发散在大小不等的致密影,其内密度不甚均匀,边缘锐利,形状不规则,代表钙化病变,其密度比
7、肋骨还高。 常见于肺及淋巴结结核愈合期。,与血管断面的主要区别:钙化 血管横断面 密度极高且不均匀 密度增高且均匀 形状多不规则 形状为圆形 不与支气管横断面伴行 常与支气管横断面伴行 部位不定 肺门周围,五、,X线表现:右上肺野第一前肋间见一圆形透亮阴影,直径约为2cm,壁较厚,下缘隐约可见气液平面,周围有少许索条状阴影。 肺组织干酪坏死后液化经支气管排出而空气进入残腔内形成空洞。 常见于肺结核及肺脓肿。,六、,X线表现:左中肺野中带见一肿块影,边缘清,可见毛刺征,侧位片示病灶位于肺门前方左上叶前段范围。 以上改变代表肿块性病变。,七、,男,48岁,病史:慢性咳嗽78年,经常气促。体查:桶状
8、胸。,X线表现:两肺透亮度增高,两膈肌位置下移至第11后肋处,两膈表面之正常园顶状消失,而变为平坦,且由内上向外下斜行,以右膈为明显。诸肋骨较低平,心脏较细而长。上述改变代表肺气肿。,八、 (一),右侧位,X线表现:右上肺野大片状阴影,其下缘内收呈反S形(为移位之水平裂及肺门区肿块边缘),其内缘与纵隔分界不清,其内密度欠均匀。以上代表右肺上叶肺不张。,九、,X线表现:右侧第2前肋以下密度均匀增高,上缘较模糊,为一外高内低之凹面向上的弧形阴影,代表胸腔积液(大量)。,包裹性积液,十、,X线表现:右上肺野及中下肺野外带透亮度明显增加,其内无肺纹理,右肺部分被压缩至肺野中带,其外缘清楚,以上改变代表
9、右侧气胸。,气胸压缩体积估算,气胸线由外向内回缩至 3/4一肺野时实际容积约减少50%,至 1/2时已达75%以上。 1/4时,肺容积只有原来的1/16左右。就功能而言,已全部丧失。,十一、,唐自强,男,71岁 病史:慢性咳嗽,胸痛78年。 体查:肺部未发现异常,X线表现:右肋膈角变钝,膈肌变平,右下胸肋间隙稍窄,属于胸膜增厚粘连。,病史:发烧、咳痰一月,加重一周。支扩伴感染,病史:发烧、咳嗽一周。 体查:左下肺有湿啰音。,X线表现:左下肺野中内带见小片状模糊阴影,左肺门增大且密度增高,以上片状阴影代表渗出性病变。病理特点是沿支气管的方向分布。结合临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三、,左中
10、肺野见大片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病变内见一空洞,壁光整,并有一液平。 该空洞特点为1、周围炎性渗出实变明显 2、空洞内有厚液平面 诊断:肺脓肿,肺脓肿治疗后,六、病史:发烧、咳嗽两月余。 体查:T38.3,重病容、思睡,两肺呼吸音减低。,两肺野自肺尖到肺底,从肺门到肺外带满布大小相等,密度相同,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边缘大多清楚,肺纹理绝大部分不能分辨。结合临床诊断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三均匀,三不均匀 亚急性,四、,男,8岁 病史:一月前麻疹后,一直咳嗽,低烧。 体查:颈内淋巴结肿大。,X线表现:右下肺野心缘旁可见斑片云雾状密度增高而边缘模糊病灶,属渗出性病变,为结核性原发病灶和病灶周围炎
11、。右肺门增大,密度增高为肺门淋巴结肿大代表结核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结周围炎,原发灶与淋巴结炎之间有索条状阴影相连代表淋巴管炎 。 诊断:原发综合征,右图为治疗后复查片,右肺之原发病灶范围较前明显缩小,代表病灶及其周围炎较前吸收好转;右肺门改变基本同前。,八、,病史:疲倦无力,干咳已5个月。 体查:无特殊发现。 问:,X线表现:右上肺野第12前肋间有斑片状模糊阴影,附近有条索状及小片状高密度影,以上有渗出及纤维、钙化三种基本病变,其中右上肺野中带第2前肋间可见一结节状,边缘规则,清晰,为增殖性病灶。 诊断:右上肺浸润型肺结核,结核球形成。,九、问:,双上肺见密集纤维化病变,纤维化病变中可见由纤维构成
12、的空洞; 肺门上移,气管右移及胸廓变形为肺组织纤维化所致; 双下肺见沿支气管纹理分布的播散灶。 诊断:双上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并双下肺播散。,(二),右侧位,X线表现:右上肺野大片状阴影,其下缘内收呈反S形(为移位之水平裂及肺门区肿块边缘),其内缘与纵隔分界不清,其内密度欠均匀,肺尖区尚存含气肺组织。诊断为右侧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十一、,X线表现:右下肺野见一肿块影,呈分叶状,侧位片示病灶位于肺门后下方与脊柱重叠提示为右下叶后基底段范围。 诊断:右下叶后基底段周围型肺癌。,十二、,男,61岁 病史:咳嗽咳痰、全身不适、无力半年。 体查:无特殊。 问:1、两肺病变有何特点 注意其大小、形状、密度及分布。 2、诊断?,X线表现:双肺野可见多枚圆形致密阴影,以下肺野为重,两侧对称,大小不等,部分病灶边缘清楚,部分病灶不清楚,但密度均匀,其中右下肺野内带(心膈角处)之最大者为5cm直径大小。 诊断为肺转移癌。,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肺炎CT表现,肺脓肿CT表现,原发性肺结核 (原发综合征),原发灶,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渗出为主,exudation,增殖 为主,proliferation,空洞 为主,纤维 化和 钙化 为主,结 核 瘤,中央型肺癌,左中央型肺癌 支气管截断征 肺门肿块 阻塞性肺不张,中央型肺癌,支气管截断征,周围型肺癌CT,癌性空洞内壁凹凸不平,毛刺及胸膜凹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