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授课内容,复习掌握颈部解剖 掌握颈椎病类型及诊断 掌握鉴别诊断 掌握常用治疗方法,正常颈椎CT片,颈椎X线,颈部的椎体:头颅和第一胸椎之间, 有7个椎骨,6个椎间盘 及 所属的韧带等构成。每个椎体都由椎体和 椎弓构成。,颈椎的解剖,7个椎体6个椎间盘8对神经,各部椎骨的特点颈椎-1,第一颈椎又称寰椎:呈环形,没椎体、棘突和上关节突 前弓 齿突凹,与第二颈椎的齿突相关 后弓 侧块,各部椎骨的特点颈椎-2,第二颈椎又称枢椎: 齿突,前面,后面,各部椎骨的特点颈椎-7,第7颈椎又称隆椎:棘突最长 “大椎穴”,寰枢关节,7个颈椎均有横突孔,内有椎动脉及椎静脉通过。横突末端各有两个结节,结节间有脊神经
2、沟。3-7椎体上面有椎体钩,俗称钩突,与上位椎体形成钩椎关节,增强了颈椎的稳定性。上下关节面基本呈水平位,斜度小,椎间关节灵活性高,稳定性差。椎体较小,椎间孔相对较大,神经根占其一半。2-6棘突末端分叉。,椎体和椎骨围成椎管,内容脊髓。在脊椎与脊椎之间有两个重要的关节。椎体之间的椎间盘是一种少动关节。是椎体间主要连接结构,由软骨板、纤 维环及髓核组成。椎间盘的中心是一个包含着胶样液体而 富有弹性的髓核,其周围为一个纤维环所包围,犹如很厚的关节囊。1、2颈椎内无椎间盘结构。椎间盘营养主要靠椎体内血管经软骨板弥散而来。当软骨板或髓核的渗透能力发生变化,可导致椎间盘变性,影响椎体间的稳定性。,椎间盘
3、,脊神经,椎动脉,颈部重要结构,椎间孔,颈神经根,椎管,椎动脉,交感神经,横突孔,脊髓,什么是颈椎病?,颈椎病,由于颈椎间盘退变、突出、颈椎骨质增生等退行性变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其周围的神经、血管、脊髓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颈椎病发病率约1020,中老年龄段高发,从事伏案工作者发病率最高,性别间无差异。颈椎病好发部位依次为颈56、颈67。,发病病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 外伤 颈椎管狭窄 慢性劳损(睡姿、工作姿势、不当体育锻炼) 颈椎的先天性畸形,颈椎病,颈椎退行性变,椎间盘变性 椎间小关节软骨坏死,椎体骨增生 韧带增生肥厚钙化,原 发:变性 坏死,继 发: 增生 骨化,未产生临床症状,颈
4、神经根 交感神经 椎动动脉 脊髓,压迫症状,颈椎病,分型,颈型 神经根型 椎动脉型 交感型 脊髓型 混合型,颈椎间盘退变 + 椎体后缘增生椎间隙变窄 椎间孔变小,混合型,脊 髓 型,椎动脉型,交感神 经受累,颈 椎 病 临 床分 型,神经根型,钩突和小关节增 生压迫神经根,椎动脉孔周围 骨、钩突增生,椎间盘突出、骨 增生压迫脊髓,交感神经机 能障碍型,颈型,是颈椎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1.症状:a,患者颈部前屈、旋转幅度明显减小,颈夹肌、斜方肌等出现肌紧张性疼痛;b、颈部有僵硬感、易于疲劳c、肩胛区有酸痛感、沉重感、劳累加重、休息减轻,经常有“落枕”样现象 2.体征a、颈部肌肉痉挛,触之有条索
5、状;b、压痛c、活动障碍 3.辅查:X线检查多无明显变化。,神经根型,发病率最高,约占颈椎病的50%60% 1.多见于三十多岁的人 1.症状:a、颈项部或肩背部呈阵发性活持续性隐痛或剧痛;受刺激或压迫的颈神经根走形方向有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伴针刺样或过电样麻感;颈部活动、腹压增高时,上述症状加重。b 颈部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或发硬、发僵,或颈呈痛性斜颈畸形 c 一侧或两侧上肢有放射样痛麻,伴有发沉、肢冷、无力、握力减弱或持物坠落。,2.体征:a 颈椎生理曲度前凸减少或消失,甚至反弓,脊柱侧突。上肢及手指感觉减退,严重时可有肌肉萎缩b 颈部有局限性条索状或结节状反应物,在病变颈椎节段间隙、棘突、棘
6、突旁及神经分布区可出现压痛。手指放射痛、麻与病变节段相吻合。C 患侧肌力减弱、病久可出现肌肉萎缩。D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头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f 腱反射可减弱或消失3.辅查:X线:颈椎生理曲度前凸变直或消失,脊柱棘突侧弯,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等CT:颈椎椎管和神经根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及脊神经受压情况MRI:对脊髓、椎间盘组织显示清晰。,颈神经感觉支配区,椎动脉型,椎动脉型-椎动脉受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症状:持续性眩晕、恶心、耳鸣、重听、记忆力减退、后头部麻木、偏头痛;可有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精神萎靡、失眠、嗜睡等;头部过伸或旋转时,可出现位置性眩晕、恶心、呕吐等急性发作
7、症状;可出现猝然摔倒、持物失落、但摔倒时神志多清醒;部分患者可有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及交感神经刺激症状2.体征:病变节段横突部压痛;旋颈试验阳性3.辅查:X线检查:椎动脉造影:椎动脉因钩椎关节骨赘压迫而扭曲、狭窄,可确诊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看椎动脉血流,脊髓型,1.症状:上肢症状不明显,下肢症状明显,可出现双下肢僵硬无力,酸胀、烧灼感、麻木感和运动障碍,呈进行性加重;步态笨拙、走路不稳或有踩棉花感。手部肌肉无力、发抖,活动不灵活;甚至四肢瘫痪,二便障碍;患者常有头痛、头昏、半边脸发热,面部出汗异常等2.体征:颈部活动受限不明显,病变相应节段压痛存在;上肢动作不灵活,肌力减退;下肢肌力增高;
8、低头1分钟加重;肱二、三头肌腱及膝腱反射减弱,跟腱反射亢进;霍夫曼征、巴宾斯肌症阳性3.辅查:X线检查脊髓造影CT检查: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或骨质增生压迫脊髓MRI检查:明确有无椎间盘变形,突出、脱出及其对脊髓的压迫程度,了解脊髓有无萎缩变性,颈段脊柱MRI:颈4/5、5/6椎间盘后突,局部蛛网膜下腔及脊髓受压,注意黄韧带肥厚压迫网膜下腔及脊髓,正常,颈椎间盘中央型突出,交感型,交感神经受累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 40岁左右女性,伏案工作 主观症状多,客观体征少1.症状:头昏、面麻、出汗或无汗、眼涩、心律不齐、情绪不稳等。 慢性头痛史,疼痛呈持续性;可出现头昏、眼睛花、耳鸣、恶心或呕吐;可有心
9、动过速或减慢、心悸2、体征:两侧颈椎横突前压痛点明显3.辅查:X线:颈椎退变CT、MR:颈椎退变心电图检查无异常,1.交感神经功能异常(兴奋或抑制)症状: 头部症状 头痛、偏头痛、枕部痛、头晕头胀 眼部症状 眼窝部胀痛,流泪,视物模糊、彩视、甚至失明,双侧瞳孔或睑裂大小不等。 心脏症状 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疼痛。 周围症状 肢体发冷或发热,感觉麻木,出汗功能障碍。 2.多数病人具有神经根受刺激的表现: 3.X片 颈椎退性改变,颈椎侧位过伸过屈位像显示节段间不稳定的征像。有上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并有神经根刺激征和颈椎病X线征像,则可确定诊断。,交感型颈椎病,混合型,具有上述
10、2组以上症状者,通常是以某型为主,伴有其它型的部分表现 。,头痛 眩晕 视力下降 血压异常 耳鸣 鼻炎 心动过速或过缓 胸闷,咽异物感 牙痛 甲亢 下肢瘫软 排尿异常 神经衰弱 打嗝、呃逆 失眠,脊柱颈段相关性疾病?,颈椎病诊断与鉴别诊断: 据症状、体征、辅助检查,颈椎活动度 生理曲度、棘突有无偏歪 压痛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叩顶试验 椎间孔挤压试验 屈颈试验 霍夫曼试验 上肢肌力,体格检查,鉴别诊断,落枕,高血压病,神经根型 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症 腕管综合征 前斜角肌综合症,脊髓型,脊髓空洞症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脊髓肿瘤,颈部扭伤,颈型,美尼尔病,椎动脉型,交感型心绞痛自主神经紊乱症,落 枕
11、,颈部一侧的肌肉因扭伤(如夜间睡眠姿势不良、枕头不合适等),或感受风寒而引起痉挛,产生肿胀、疼痛;头部偏向患侧,下颌歪向健侧,头部活动受限,活动则疼痛加剧。疼痛呈牵掣状,可涉及肩背部和上肢,患处有肌紧张和压痛,多于起床后突然发病。轻者数日可愈,但也有拖延数周不愈和反复发作者。反复落枕者和颈型颈椎病不易区别,二者治疗基本相同。治疗:理疗和局部推拿,一般12次即愈,脊髓空洞症:,起病年龄较早,多为2030岁; 一侧或双侧上肢乃至上胸部呈一致性的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和深感觉无改变; 常合并有脊柱后凸、颅底压迹等先天性畸形,而无椎体增生及椎间隙狭窄等退行性改变; 下肢椎体束症状出现较晚,霍夫曼反射多为阴
12、性; 手部肌肉萎缩明显,出现较早,可呈鹰爪状;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以迷走神经功能障碍明显,多有胃酸缺乏。,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简称ALS,俗称为渐冻人症)是一个渐进和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累及上运动神经元(大脑、脑干、脊髓),又影响到下运动神经元(颅神经核、脊髓前角细胞)及其支配的躯干、四肢和头面部肌肉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的混合性瘫痪。以上肢周围性瘫痪,下肢中枢性瘫痪,上下运动神经元混合性损害的症状并存为特点。40岁以上的中老年多发,男女之比约3:2,缓慢起病,进行性发展。球麻痹症状,后组颅神经受损则出现构音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 多无感觉障
13、碍。,腕管综合症:,疼痛麻木主要发生于桡侧手掌和拇、中、食指,以夜间发作为主,影响睡眠,常在反复甩手后缓解; 指压腕横韧带近侧缘,保持腕关节背伸位3060秒,或侧血压时,仅将气压加至收缩压以上,可使拇、食、中指麻木、疼痛发作或加剧; 无颈神经根压痛和放射性疼痛、麻木,压颈试验等阴性,颈椎X线片无改变; 腕管封闭后症状明显消退。,前斜角肌综合症,颈项部疼痛,患肢有放射痛和麻木触电感,以手指胀、麻、凉、皮肤发白或紫绀为特征 手下垂症状加重,上举后症状缓解 前斜角肌痉挛发硬,美尼尔病,突然发作的剧烈眩晕,伴恶心呕吐; 发作时出现规律性水平性眼震; 有明显的缓解期; 前庭功能减弱或迟钝; 电测听检查,
14、可有重听现象。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心绞痛,有冠心病史 发作时心前区剧烈疼痛,伴胸闷心悸、出冷汗 心电图有异常 含服硝酸甘油片能缓解,自主神经紊乱症,多见于青壮年 表现:头痛、头昏、睡眠障碍,自制力差 X线显示颈椎无明显异常改变,神经根、脊髓无受累征象 服用调节自主神经药物有效 容易误诊,颈椎病如何治疗?,健康教育 非手术治疗 微创手术 手术治疗,西医治疗理疗西药手术,中医治疗针灸中药推拿针刀导引,治疗,非手术治疗 (1)针灸治疗 (2)针刀疗法(4) 推拿 (4)药物治疗-中药、西药 (5)理疗 (6)牵引疗法(7) 自我保健疗法 (8)神经阻滞 (9)其他疗法,手术治疗 (1)前路及
15、前外侧手术 (2)后路手术 微创手术 射频,健康教育,预防为主 正确睡姿 正确坐姿,卧床休息,减少颈椎负载 利于椎间盘创伤炎症消退 卧床休息要注意枕头的选择与颈部姿势,枕头高度和硬度应该适当。根据不同的体位选择枕头的性状和硬度。,2.物理治疗,1、物理治疗的作用主要是镇痛,消炎,减轻粘连,解除痉挛,改善局部组织与脑、脊髓的血液循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延缓肌肉萎缩并促进肌肉恢复。 2、常用方法: 中频脉冲电治疗 低频脉冲电治疗 炎症治疗机 石蜡疗法:42度 红外线: 磁疗 直流电离子导入,超短波 微波 超声波 低频调制中频电疗:颈后并置或者颈后、患侧上肢对置,止痛处方、调节交感神经处方、促进需液
16、循环处方,15分钟一次,1520次一疗程。 运动疗法:增加肌肉的力量,增强颈部的稳定性。在急性期应用物理和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小剂量的主动运动,在恢复期和慢性期应用适当的大一些的主动运动。,3.神经阻滞疗法,痛点注射 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维生素等 每周一次,连续23次一疗程。 注意硬膜外注射,如果到硬膜下那么会出现危险。掌握深度非常必要。,4.颈椎牵引,牵引时间:10-30分钟,如果牵引时间长,那么牵引力量一定要减小,研究表明,牵引30分钟和60分钟的区别不大,30分钟就达到目的了。至于卧床牵引6小时以上者,只适用于重症或者已有骨折脱位的病例。 牵引方式:座位、卧位 牵引角度:一般选择15度角。
17、,颈椎牵引,牵引次数:每天一次,1020次一疗程牵引重量:3公斤起,按照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以患者的自身感受为主要指标。通过人体标本检测,发现牵引力为5公斤的时候,髓内核压力稍微降低,当牵引力为10公斤和15公斤的时候,内压下降幅度增加很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认为20公斤拉力可能是影响随内和压力的一个临界值。所以相对于身体好,相对比较年轻,无颈椎动脉异常者,倾向于大重量短时间牵引维持, 局部热敷:计算机控制的电动牵引床自带红外线热敷。 加用中频治疗:刺激肌肉和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牵引后的措施,注意保暖 注意不要过分的运动,治疗结束要休息片刻在进行活动。 平时在打字或者伏案工作的时候要
18、注意姿势,走路挺胸抬头,不能低头过久。 做颈部体操锻炼肌肉力量。颈椎牵引的作用及适应症、禁忌症?,牵引疗法,(1)放松处于痉挛状态的肌肉。(2)增大椎间隙,缓解椎间盘组织向周围的外突压力,同时使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外突组织不同程度的减压。(3)开大椎间孔,使椎间孔中的神经根和动、静脉所受压迫、刺激得以缓解,甚至神经根袖和关节囊之间的粘连也有可能得以松解。,(4) 牵开嵌顿的小关节囊,调整错位关节和椎体的滑脱及曲度异常。(5) 使椎动脉伸展,变通畅。(6) 固定、制动,使颈椎骨折、脱位固定和整复。,颈椎牵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 适应证:颈椎牵引常作为颈椎病首选疗法广泛应用于神经根型、椎动脉型
19、、颈型的颈椎病,但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应慎用; 颈椎侧弯、后突畸形; 颈椎关节扭伤及功能紊乱; 颈椎滑移、脱位; 颈椎骨折的固定。,(2) 禁忌证: 颈椎结核; 肿瘤; 椎动脉硬化、畸形; 陈旧性颈椎外伤; 严重骨质疏松; 心肌梗死; 脑动脉硬化等。,5.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扶他林外用 活血化瘀药:活血止痛胶囊等 神经营养剂:甲钴胺 激素单纯性的药物治疗效果不是很好。,7.手术治疗,手术适应征 脊髓型颈椎病:急性进行性脊髓损害症状,经神经学检查与影像所见符合者;颈髓受损症状虽较轻,但非手术疗法无效、且已影响正常工作者;脊髓受压症状与体征呈进行性加重或突然加剧者;伴有颈椎椎
20、管狭窄症状者。 经正规非手术治疗半年以上无效,或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且要求手术治疗者;神经根性剧烈疼痛,严重地影响生活,非手术治疗2周以上仍不减轻者;上肢肌肉,尤其是手内在肌无力、萎缩,经非手术治疗46周后仍然进展者。,手术治疗,手术禁忌征 患者一般条件差不允许手术 患者高龄等因素已经无法生活自理 术前诊断不清,没有明确症状和相应节段定位关系者 病程较长已有明显脊髓损害者亦不宜手术(脊髓变性期),中医治疗,古籍中属“痹证”、“痿证”、“瘫证”、“痉证”和“眩晕”、“项强”等证经络:手、足太阳经、足少阳经穴和督脉,病因与病机,病因 (1)气血不足,年老肝肾亏损 (2)外邪入侵(风寒) (
21、3)外伤及劳损 病机 虚:不荣则痛-气血不足,不得濡养 实:不通则痛-外感:多风、寒、湿内伤:多痰、瘀,证候分型,1.风寒湿型:有明显的感受风寒史,遇寒加重,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有外伤或劳作过度史,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中药
22、治疗:,1.风寒湿型:羌活胜湿汤。 2.气滞血瘀:桃红四物汤。 3.痰湿阻络:半夏白术天麻汤。 4.肝肾不足:肾气汤。 5.气血亏虚:黄芪桂枝五物汤。,针灸治疗,主要调节督脉和手、足太阳经、足少阳经,但也应注意虚实、相关脏腑及气机的调畅。治法 疏通经络,理气止痛 。以足太阳、手太阳、足少阳经穴、督脉及颈夹脊、局部阿是穴为主。,针灸治疗选穴,主穴: 天柱 风池 颈夹脊 阿是穴 外关 曲池配穴 风寒型+风府、合谷 、列缺 气滞血瘀+膈腧、阴郗 肝肾不足+肝腧、肾腧、气海 痰湿阻络+百会、内关、丰隆、阴陵泉 气血亏虚+足三里、百会、肝腧、肾腧、气海 操作 用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电针疗法、温针灸,
23、推拿治疗,推拿治疗颈椎病,可以缓解颈肌高张力状态,调整颈椎节段异常位移或成角,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静脉淋巴回流,促进软组织损伤性炎症的吸收,改善颈椎管内外的高应力状态和神经根张力,减少或消除神经、血管的机械性压迫和刺激,恢复颈椎动静力平衡。 推拿手法可分为松解手法和调整手法两大类,临床应注意两类手法的辨证使用,切忌盲目强调调整手法的功效,造成意外。本病易复发,可配合自我推拿保健和颈部的功能锻炼,减少复发率。推拿对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明显,椎动脉型疗程可较长,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治疗效果不佳且伴有进行性加重时,应考虑手术治疗。,治疗原则,治则:消除肌肉痉挛、纠正骨错缝,恢复颈椎内外力平衡。
24、颈型以 纠正颈椎紊乱,缓解肌肉紧张 为主; 神经根型以 活血化瘀,疏经通络 为主; 脊髓型以 疏经理气,温通督脉 为主; 椎动脉型以 行气活血,益髓止晕为主; 交感神经型以 益气活血,平衡阴阳为主,选穴、部位及手法,治疗部位及取穴: 枕后部、颈项部、肩背部;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 基本手法: 一指禅推法、按法、拔伸法、推法、拿法、按揉法、拨法、扳法。,中药热敷,中药热敷是中药汤剂外敷于 体表的一种外治疗 法。其作用主要是 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肌肉放松,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局部以至全身的血液循环皆可因此而得到改善。对各种炎症反应皆有良好疗效。此外 ,温热还能够安定情绪,调节植物神
25、经功能,改善运动神经的功能,提高痛阈。热的刺激通过提高局部组织温度,使血管 通透性增加,而有利于消炎、消肿、缓解反射性肌肉痉挛、减轻疼痛。,艾灸,艾灸法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痛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疗目的。,耳穴,一般来说,神经根型颈椎病以结节、压痛点为多见;椎动脉型以潮红隆起或条索为主;脊髓型以褐色质硬隆起为明显特征;颈型颈椎病以片状增厚为特征。操作:以拇指和食指指腹部部用力按压耳部的颈椎穴、皮质下穴和肩枕穴,疼痛感觉以患者自己能够忍受为度,主要手法以捻按和牵拉手法为主,每捻按5次,配合牵拉3秒钟,整个过 程持续1分钟,以耳部出现胀热感为宜
26、,按压次数不限,但每天不应少于3次。,放血疗法,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适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颈椎病放血取穴:大椎、肩井为主,常常也可配入痛点放血,均可以收到良好效果。风寒湿痹阻型、瘀血阻络型 、痰瘀互结型颈椎病均可用放血疗法治 疗,气血不足型和肝肾亏虚型慎用。作 用:疏通经脉,调气理血,促邪外出, 缓解麻木,化瘀等作用。,刮痧疗法,刮痧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达到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
27、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之目的。,拔罐疗法,拔火罐是一种以杯罐作为工具,借热力、挤压等方法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杯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可以疏通人体经络、通畅气血、消肿止痛、调理阴阳平衡,袪风拔毒,驱寒除湿,用于预防保健、治疗疾病等作用。,穴位注射,穴位注射疗法,针刺疗法之一。即水针疗法。“水针”又称“穴位注射”,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作用:穴位有丰富的神经末梢、毛细血管及肥大细胞,是神经化学末梢或生物学的制动点。这一生理特点决定了穴位比非穴位能更充分地吸收注入的药物,更好的发挥药效。经络
28、功能在穴位注射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参与及协同作用。穴位注射既取针刺的通经络止痛之功效,又可利用药物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供血、供氧达到消除症状。值得一提的是,穴位注射治疗各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和彻底消除临床症状。,小针刀疗法,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 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有害的组织, 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作用:松解粘连,改善循环、促进致痛物质代谢、缓解痉挛、减轻疼痛。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等颈椎病采用小针刀疗法,均可得到明显效果。,1、拿肩井; 2、揉颈部; 3、揉太阳; 4、点风驰;
29、5、搓发际; 6、揉耳廓; 7、揉曲池; 8、擦腰背。,自我按摩,【颈椎病调摄及预后】,长期低头工作者,应定时活动颈部; 睡眠时选择合适的垫枕,切忌过高; 并避免感受风寒,防止意外损伤。 本病大部分为慢性病程,拖延时间较长,其间可反复发作,间隔时间不等。 推拿按摩,针灸治疗本病,对改善症状及减轻疼痛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同时,可配合头颈操,以防止颈椎病进一步发展。,为什么?,这么多种方法可以治疗颈椎病,为什么颈椎病又复发了呢?属性:1、退行性变疾病2、多病因疾病3、与慢性劳损密切相关4、多疼痛源5、转归多元化6、可复发性疾病7、自限性疾病8、可伴有活动功能障碍,可以吗?,这么多的治疗方法,我可以每
30、种都尝试吗?1、新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2、每种方法都有适应症3、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4、正规系统全面治疗,康复问题,疼痛 肢体运动障碍 ADL障碍 心理障碍,,康复治疗,健康教育 非手术治疗 微创手术 手术治疗,,健康教育,,运动治疗,卧床休息 颈椎牵引 手法治疗 肌力训练,,物理因子,光 电 热 声 冷,,药物治疗,肌松药 NSAIDs 活血化淤药物 神经营养剂 激素,,TJ ESH Health Center Mar. 09, 2005,办公室工作人员如何预防颈椎病,3. 抬头望远: 当长时间近距离看物,尤其是处于低头状态者,既影响颈椎,又易引起视力疲劳,甚至诱发屈光不正。因此,每当伏案过久后
31、,应抬头向远方眺望半分钟左右。这样既可消除疲劳感,又有利于颈椎的保健。,办公室工作人员如何预防颈椎病,,4. 睡眠方式:睡觉时不可俯着睡,枕头不可以过高、过硬或过低。枕头:中央应 略凹进,颈部应充分接触枕头并保持略后仰,不要悬空。习惯侧卧位者,应使枕头与肩同高。睡觉时,不要躺着看书。不要对着头颈部吹冷风。 5. 避免损伤:避免和减少急性颈椎损伤,如避免猛抬重物、紧急刹车等。,办公室工作人员如何预防颈椎病,,6. 防寒防湿:防风寒、潮湿,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时受风寒侵袭。颈椎病患者常与风寒、潮湿等季节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风寒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速度降低,有碍组织的代谢和血液循环。冬季外出应戴围巾或
32、穿高领毛衫等,防止颈部受风、受寒。 7. 预防感染:积极治疗颈部感染和其他颈部疾病。,办公室工作人员如何预防颈椎病,,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3.按揉风池 : 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在同侧风池穴(颈后两侧凹陷处),其余手指附在头的两侧,由轻到重地按揉2030次。功效:疏风散寒,开窍镇痛。,,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4.拿捏颈肌 :将左(右)手上举置于颈后,拇指放置于同侧颈外侧,其余四指放在颈肌对侧,双手用力对合,将颈肌向上提起后放松,沿风池穴向下拿捏至大椎穴2030次。功效:解痉止痛,调和气血。,,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5. 按压肩井 :以左(右)手中指指
33、腹按于对侧肩井穴(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然后由轻到重按压1020次,两侧交替进行。功效:通经活络,散寒定痛。,,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6.按摩大椎 :用左(右)手四指并拢放于上背部,用力反复按摩大椎穴(位于后颈部颈椎中最大椎体下方的空隙处)各2030次,至局部发热为佳,两侧交替进行。功效:疏风散寒,活血通络。,,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7.对按内、外关 :用左(右)手拇指尖放在右(左)手内关穴(掌横纹以上2寸,两肌腱之间),中指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内关穴对面),同时对合用力按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功效:宁心通络,宽胸行气。,,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8.掐揉合谷 :将左(右)手
34、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的合谷穴(即虎口处),拇指用力掐揉1020次,双手交替进行。功效:疏风解表,开窍醒神。,,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9.梳摩头顶 :双手五指微曲分别放在头顶两侧,稍加压力从前发际沿头顶至脑后做“梳头”状动作2030次。功效:提神醒目,清脑镇痛。,,康复操可改善患者颈部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和痉挛的软组织。无颈椎病者可起到预防作用。 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 松,两眼平视,均匀呼吸,站坐均可。 1. 左顾右盼:头先向左后向右转动,幅度宜大,以自觉酸胀为好, 30次。 2. 前后点头:头先前再后,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30次。,颈椎病预防保健操,,谢谢大家!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