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出师表中考考点.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4565126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中考考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出师表中考考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出师表中考考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理解性默写及问答题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 ,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7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 一致。 8 出师表中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是: 9表明作者志趣或是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11、在第 8 段

2、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建议是: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14 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18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 4 个四字短语回答: 19第 5 段中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 20、 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 21、 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22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

3、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23、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刘备 、 和诸葛亮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 24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4、: 六出祁山 东和:东和孙吴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七擒: 七擒益获 北拒:北拒曹魏 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25. 第 1、2 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 和 。 26.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 _,“外”指_ _;文中与 “内” “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 _和_ _ 28.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29.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 _ _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 。 30.阅读第 5、6、7 段,概括选文第 5 段作者提出的建议:亲贤远佞 或 亲贤臣,远小人。从这几段可以

5、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人: 31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32文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 33、 “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 34第 6 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 35、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信守承诺;智慧的化身等。(言之有理即可) 4 36请从第 8 段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答: 37请用 6 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

6、情。 38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 39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40、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 (3 分) (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有关典故如: 有关成语如: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41、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围绕“借

7、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42.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 43、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

8、产生怎样的影响?(3 分) 44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口口口口” ;二是“口口口,口口口” 。 (用原文词句回答) (3 分) 46 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 分) 答: “许”是答应、许诺的意思。诸葛亮为报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遂许先帝以驱驰” ,而一“许”便是二十一年。在历经了无数“危难”后,如今又要“出师” ,继续为刘备的遗志“北定中原”而“驱驰” ,这仍然是对“许”的践行。一个简单的“许”字,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份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们感受到 了他信守

9、承诺、一诺千金的高尚人格。 47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 答:诸葛亮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刘备把国家大事都托付给诸葛亮,这是对诸葛亮的信任。如果诸葛亮辜负了这份信任,也就等于说刘备有眼无珠、看错了人,那“先帝之明”当然受损,甚至就不能成立了。从诸葛亮的“恐”可以看出他把这份信任看得很重,努力维护着刘备的明君形象。 “恐”也是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的真切内心写照。 49、诸葛亮自叙了“三顾茅庐”这一情节,请分析他的用意。 作者自述本志,回顾了先帝的“三顾茅庐”之恩,交代了追随先帝的原因,表达了对先帝的怀念感激之情和效忠刘氏的决心。 50、诸葛亮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统计图表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