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计量认证内审检查表.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4564522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认证内审检查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计量认证内审检查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计量认证内审检查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计量认证内审检查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计量认证内审检查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内审检查记录表领导层 QBGKXD-GL-023判断结论准则条款 条款要求 检查内容、方法 检查情况记录 符合基本符合、有一般问题问题严重、不符合4.1机构依法设定,能承担法律责任,客观、公正和独立从事检测查:1、机构建立的文件2、是否有公正性声明3、是否有承诺4.1.1机构一般为独立法人;非独立法人应有授权,能独立对外行文,独立开展业务活动,有独立账目和核算。查:1、本中心工商登记、营业执照以及经营范围是否符合要求2、是否独立行文,查文件发放3、财务是否独立,财务账目、印章4.1.2 应具有固定检测场所,应具有独立调配使用的设备设施 查中心检测场所的文件;检测平面结构图;检测设施情况;检测

2、仪器设备一览表4.1.3 管理体系应覆盖所有场所的工作 查:1、机构地址、通讯2、是否有不在一地的工作场所4.1.4 机构应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查中心的人员配备情况;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人数是否适应(专业和管理)4.1.5机构及人员和检测活动、数据和领导无利益关系,机构和人员的活动应诚信独立检测不受内外部种种压力和影响;不参与检测项目有关的产品设计、研制、生产等等活动1、检查手册中公正性声明和承 诺的内容是否有相应规定2、检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遵守和履行声明和承诺的情况3、查客户的投诉和申诉记录4.1.6 机构和人员应遵守保密要求,制定相应的文件1、检查手册中是否有保密的内容,2、是

3、否有相应的程序文件规定3、从样品接受登记管理查客户 的保密要求4、检查检测活动中保密控制措施和 实际情况4.1.7 正确画出组织机构图查:1、手册中是否有组织机构 图2、组织机构图和实际情况是否一致3、机构设置是否适应中心检测 工作需要4.1.8机构最高管理者以及技术、质量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应有任命文件。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变更需上报确认查:1、中心主任任命文件2、中心技术、质量负责人及中层管理人员的任命文件4.1.9机构应有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权利关键管理人员有代理人查:1、手册中是否有各类岗位人 员职责和部门职责2、手册和程序文件中各岗位职责 是否合理、明确3、关键岗位主任、技术负责人、

4、质量负责人是否有代理人4.1.10 对检测的关键环节由监督员实施监督查:1、手册中是否有监督员职责2、是否聘任或任命监督员3、监督员数量是否适应4、是否有监督计划5、是否有监督记录6、对监督员发现的不合格项是否及 时处置4.1.11机构由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运行;质量负责人负责体系有效运行,并赋予职权检查:1、手册中是否明确技术负责 人、 质量负责人的职责和权力2、在实际运行中,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是否履行相应的职责4.2 管理体系机构应建立适应的管理体系;应制定相应的体系文件。机构的人员应熟悉理解体系文检查:1、管理层是否组织建立了中心 质量管理体系,从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等方面2

5、、中心是否制定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件的要求,并有效实施 记录等文件,文件的完整性如何,是否有缺项3、机构负责人是否组织学习、宣贯了体系文件,各类人员是否熟悉理解文件,实 施情况如何, 审查时查相应学习、宣贯的记录,并现场提问有关人员4.6 合同评审实验室应建立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明确客户的要求查:1、手册中是否有评审客户 要求的描述2、是否有相应的程序文件规定3、从业务室接受客户委托等方面 查看实施的实际情况4.7 申诉和投诉应建立申诉和投诉处理机制,处理检测方面和其他方面的客户投诉,并保存申诉和投诉处理记录查:1、中心是否制定申诉和投 诉控制程序文件2、受理客户申诉和投

6、诉的职责 是否明确3、业务科是否保存好申诉和投 诉记录, 处理结构是否合理及时,客户是否满意4.8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对不符合工作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对潜在的不符合,应采取预防措施从而使实验室持续改进挂历体系查:1、手册中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描述内容是否清楚2、是否制定了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相应程序文件3、查看对发现的不符合工作是否按文件去 实施4.10 内部审核应定期实施内审,每年度应对所有要素和所有活动进行审核。内审员负责内审内审员应经过培训确认资格,并应独立于被审核工作查:1、是否有内审管理程序文件2、是否制定了年度内审计划3、是否对所有要素和质量活动进 行了审核4、内审员是否经培训

7、具有内审员资 格证书5、内审员审核范围是否独立与被 审核的工作审核日期 审核员 部门负责人内审检查记录表管理组 QBGKXD-GL-023判断结论准则条款 条款要求 检查内容、方法 检查情况记录 符合基本符合、有一般问题问题严重、不符合4.3 文件控制机构应制定文件控制程序,并确保文件现行有效查:1、是否建立文件控制程序文件2、中心文件是否按规定有编制、审核、批准3、文件的受控标识4、文件的发放、保管等是否按规定操作对本中心的所有文件包括外来文件全部进行检查4.5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机构应制定服务和供应品控制的程序文件,并有效实施,确保服务和供应品德质量查:1、是否有服务和供应品控制的程序文件

8、2、是否建立合格服务和供应商名 录3、是否保存合格服务、供应商评价、资质证明材料从业务科处查询4.9 记录应制定记录控制的程序文件;所有的质量记录从编制到存档等应按程序文件去实施及时记录质量活动电子存储的记录应有相应措施记录应及时归档,规定保存期记录的信息应足够记录人员的标识查:1、是否有相应记录的程序文件,内容是否符合要求2、抽查 10 份技术性记录,10 份管理性记录,看记录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3、抽查 10 份技术性记录对照 仪器的使用记录看是否及时做记录是否符合4、是否有电子存储记录,是否有相应的规定文件5、从业务科查看记录是否及时归 档保存记录的安全保存和保密问题 6、抽取 10 份记

9、录对照标准查 看记录的信息是否是空白,包括各式和填写7、抽取 20 份记录,相关记录人员是否签名8、查看业务室的记录保存场所,查检测室对各监测记录的管理、保存工作5.1 人员5.1.1 人员应有相应的专业和管理人员;人员应是正式或合同制人员;合同制人员,关键支持人员应符合要求,胜任工作,并受到监督查:1、按中心检测工作项目表看中心技 术、管理人 员的专业和工作经历是否适应(从文化程度、学 历等方面)2、是否有合同制人员和其他形式人 员,是否 胜任岗位工作要求3、对关键支持人员,合同制人员是否实施监督,查看监督记录5.1.2抽样、检测、报告批准人员、仪器操作等人员应进行资格确认,持证上岗特殊产品

10、检测的技术、管理人员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查:1、从事检测、抽样、报告批准等人员是否有相应资格证书2、是否有法律法规规定的特殊 产品检测人员5.1.3 应制定人员培训程序文件和培训计划查:1、中心是否有人员培训程序文件,内容是否适应2、查年度人员培训计划是否有3、查看人员培训实施情况记录5.1.4 对培训中的人员应适当监督查:1、中心是否有培训中的人 员2、检查是否有监督记录抽查培训人员的检测工作记录是否符合程序规定5.1.5 应保存实验人员的技术档案查:1、本中心所有管理人员、技术检测人员等是否建立个人技术档案2、抽查技术、质量负责人及部分人员技术档案,档案项目是否符合规定要求5.7 结果质量

11、控制应有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控制计划可采用 5 种方式、方法1、查中心是否有质量控制的程序文件,内容是否适宜。2、是否制定了年度质量控制计 划。5.7.1 从业务室检查计划的完整和可行性, 计划是否已实施,实施状况如何5.7.2 应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对将要超过的数据应采取措施抽取质量控制的报告、记录:1 、是否 进行了质量控制的分析,是否有分析报告2、查实对出现超出和将要超出的数据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是否重新实施质量控制5.8 结果报告5.8.1应按标准和技术规范出具数据和报告应及时出具报告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抽查 10 份报告及原始记录:1、查新使用本标准是否现行有效2、检测过程是否符合标准

12、规定的方法(包括 结果、判断)3、检查是否及时出具了数据和 报告,从接收 时到出具报告是否符合规定时限4、报告和原始记录中是否按要求使用法定 计量单位5.8.2 报告中应至少包括的信息 11种随机抽查 10 份报告,查:1、标题2、名称和地址3、报告的编号是否唯一;报告的 页码是否有以下空白:4、客户的名称和地址5、所采用的标准是否正确6、样品的状态记录和标识(唯一性 编号)7、是否有样品接收和检测日期8、必要时对抽样计划的说明9、检测结果10、检测、校准、批准人签字(也可主检人员、批准人)11、委托和送样,仅对样品负责的声明审核日期 审核员 部门负责人内审检查记录表检测组 QBGKXD-GL

13、-023判断结论准则条款 条款要求 检查内容、方法 检查情况记录 符合基本符合、有一般问题问题严重、不符合5.2 设施和环境条件5.2.1检测设施和环境条件应满足标准、技术规范、法律的要求根据本中心申请资质认定的检测项目,按照国家、部门标准检测依据,按产品大 类,抽部分重要参数查看设施和环境条件是否满足要求5.2.2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对在非固定场所检测应注意环境条件的影响查:1、有温度等要求的检测室是否有温度等 记录2、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中和检测 原始记录中是否有温度等记录,抽 1-10 份进行查看核对3、对照国家标准查看检测室温度等条件是否符合要求5.2.3应制定安全作业管理程序,对

14、危及安全的因素应有效控制,并有应急措施查:1、本中心是否制定了切实 可行的安全作业管理程序2、检查分析对可能危及安全的因素,水、气、 电、高温危险品等3、检查应急的具体方案、措施是否制定了。5.2.4应制定环境保护程序和相应设施对危害环境和健康的进行有效的控制并有应急处理措施查:1、中心是否制订了保护环 境的程序文件或有关规定2、检查化验分析室检测过程有毒或 废液的处理方法和记录3、对涉及环境和健康是否制定了 应急的具体措施和方案5.2.5 区域间应有必要的隔离措施查:1、依据中心检测具体项目 检查检测工作室场所、仪器的分布安排是否合理2、对分析室进行实地观察5.2.6 对影响工作质量和涉及安

15、全的区域和设施应有控制的标识查:1、外人进出检测室是否有登 记2、是否有外人不许随意进检测 室内的公示标牌3、是否有安全防火、防水的设施和措施,灭火器是否有效等5.3 检测方法及确认5.3.1应按标准实施检测;优先选择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按实际情况制定相应作业指导书查:1、中心资质认定的检测项 目是否都按标准进行检测2、是否制定和建立中心的检测项 目使用标准规范的目录3、是否制定了检测细则等作业 指导书(必要时)5.3.2 应正确使用新方法,方法变化 应重新确认;应使用有效版本标准检查:1、对新方法的使用是否有文件 规定2、方法变化后,是否经过确认,查阅确认记录3、对使用的标准是否经过查询

16、,查新记录是否有4、对外来文件(国家标准、部门标准、地方标准)是否有登记、发放等记录5、标准、技术规范等是否有受控标识5.3.6检测方法的偏离须经验证或有关主管部门核准方法偏离由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客户接受,并有文件规定检查:1、本中心手册和程序文件等体系文件中是否有方法偏差的描述和内容2、查检测室是否有适用方法偏离的情况,可抽 查10 份检测报告或检测原始记录查证情况5.3.7应有计算和数据处理的规定,适用计算机或自动设备采集应有程序做到完整和保密查:1、中心体系文件是否有计 算和数据处理的规定2、是否有计算机等采集处理数据 报告的程序文件3、对检测室涉及计算机采集、处理数据等是否准确、完整,

17、是否有核对记录,如用人工计算和计算机计算进行核对,或用其他方法 进行核对5.4 设备和标准物质5.4.1应正确配备测量和检测设备及标准物质,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查:1、仪器设备一览表的目录 和检测室现场的仪器设备进行对照查实,是否有缺失或不 实2、分类随即抽查 6-10 个项目,按标准的要求查实仪器设备的配备情况及标准物质的配备3、对抽样和样品制备的设备应查实4、查仪器设备维护计划和记录5.4.2仪器设备出现问题和情况应停用,并标识修复的设备应检定、校准应检查仪器设备出现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查:1、对仪器出现问题和情况的 处置,体系文件中是否有规定2、上检测室进行检查仪器设备 的使用记录是否

18、有情况和问题,是否按文件规定 处理5.4.5 对重要影响的仪器设备及软件应建立档案。档案内容 9 个方面1、查体系文件对设备档案管理是否符合准 则2、抽查 5 台大型或重要设备检查 其档案内容是否符合要求3、对小型的仪器是否也建立相 应的档案资料5.4.6 所有的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都应有状态标识1、对中心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查 看是否“三”标法(包括标准物质)2、仪器设备“三色标识”使用是否正确,逐台查看3、标识的填写和粘贴是否与规 范一致、正确5.4.7 对脱离实验室的仪器应确保返回后对其功能进行检查1、查体系文件中是否有规定2、如有脱离中心的仪器设备是否有 记录,返回 时是否有检查记录5

19、.4.8 在需要时用期间核查确保仪器设备可信度1、本中心是否制定了仪器设备 期间核查的程序文件,内容是否合适2、是否制定了年度仪器设备期 间核查计划3、已经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是否有作 业指导书,是否有相应的记录,期间核查 的仪器设备是否进行了合理处置5.5 量值溯 检测结果应能溯源到国家基准标准 1、检查是否有仪器设备的问题 使性能不能溯源2、是否制定了年度仪器设备总 体要求, 实施情况源5.5.1如何3、是否绘制了仪器设备量值传递 框图,是否 绘制正确5.5.2 检测结果不能溯源,应提供对 比、能力验证结果的证据1、检查中心仪器设备是否存在不能溯源的2、不能溯源的仪器设备是否进 行了相应的对

20、比、能力验证,是否有记录等5.5.3应制定检定校准计划,使用仪 器设备检测前,必须进行检定、校准1、是否制定了年度仪器设备周期 检定计划,不 应有漏失2、使用仪器设备之前,是否进行了检定和校准,可抽 5 台仪器进行查证5.6 抽样和样品处置5.6.1应有样品管理控制程序确保样品的完整性检查本中心是否制定了样品管理控制程序文件,内容是否有缺失等情况5.6.5 应记录样品接受时的状态随机在业务室抽取和检查不同类型的 5 种产品的样品接收记录,是否有记录,记录是否完整具体,并对照样品实物查看5.6.6 样品应有唯一性标识和状态标识1、查阅中心文件是否有样品唯一性 标识和状态标识的规定,规定是否实用合适2、在样品存放室和检测室各抽取 6 种样品, 查看样品登记台账和样品唯一性编号和状态标识是否符合文件规定,是否符合目前的 实际情况5.6.7应有适当的设施设备贮存、处 理样品,保证样品不受损坏。样品应有流转记录1、检查样品是否有存放场所,是否有确保样品不受损坏的设施设备,贮存条件如通 风、防潮、保温、清洁、防火、防水等条件是否符合要求2、是否有样品贮存条件的有关 记录3、样品是否规定了保存期限4、检查 5 种样品在中心检测过 程中的流转记录,记录是否完整、正确审核日期 审核员 部门负责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统计图表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