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崔丙周 13598802690 E-MAIL: 颅骨钻孔置管尿激酶治疗硬膜外血肿崔丙周(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 21 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进行颅骨钻孔单管置入尿激酶溶解引流。结果 21 例全部临床治愈。结论 颅骨钻孔单管置入尿激酶溶解溶解血肿引流术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简便损伤小,易操作,安全有效。关键词:微创;尿激酶;硬膜外血肿我院于 2002 年 3 月2010 年 7 年对 21 例外伤性亚急性硬膜外血肿采取CT 定位单管置入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
2、料 本组 21 例,男 16 例,女 5 例,年龄 1758 岁。平均 318岁。有原发昏迷病史 6 例,无昏迷病史 15 例,头疼 21 例,伴恶心呕吐 7 例。受伤部位:额顶 5 例,颞顶 14 例,枕顶 2 例。术前 GCS 评分 1015 分。其中1013 分 8 例,1315 分 13 例。有明显颅骨骨折 14 例,其中 1 例为开放性粉碎性凹陷骨折(骨折范围1 cm) 。无明显颅骨骨折 7 例。出血量:21 例患者入院时均经 CT 检查证实为硬膜外血肿,术前查 CT 部分患者血肿量较前略有增加,均无明显脑挫伤及脑内血肿。血肿量按田氏公式 TL (长轴)S(短轴)Slice(层面厚度
3、)1/2 计算,1530ml 16 例,3050ml 5 例。出血部位均在受伤部位。CT 表现中线结构移位 8 例,但均30ml、颞部20ml、颅后窝10ml ) 1 , (4)和(或)中线结构移位 5mm 脑室受压明显 1 ,并且伴有明显颅内高压症状。凡有手术指征皆应及时手术以便尽早地去除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和解除脑受压,已有一侧瞳孔散大的小脑幕切迹疝征象时,更应力争在 30min 或最迟 1h 以内将血肿清除。对于血肿量 2030ml 无脑疝症状,但有颅内高压增高症状,或者幕上血肿量虽30 ml,但无脑疝症状,颅内高压症状又不明显,界于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之间的病例,经保守治疗 37 天后,采取
4、CT 定位钻孔抽吸并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清除血肿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优点如下:(1)采用钻孔引流的方法创伤及手术风险较小,全部或大部分清除了血肿,减轻了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了病程,术后颅骨不用行修补术,减少了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 2 。 (2)局部麻醉操作简单、安全,尤其适宜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以及青少年恐惧开颅术会对以后工作、生活产生不利影响者;(3)本方法明显优于保守治疗使血肿自然吸收的方法。硬膜外血肿较颅内其他部位血肿吸收时间长,约 34 周,极易残留机化或骨化而导致外伤性癫痫。 (4)手术时机的选择,笔者认为亚急性血肿最佳,此时血肿已部分液化,血凝块容易被尿激酶溶解而引流,也不易引起
5、再出血,手术时间以伤后 37 天为宜,1 例开放性粉碎性凹陷骨折急性期实行该手术是位年轻女性,出血量较少(20 ml 左右) ,患者不同意扩大伤口开颅清除血肿。一般急性期不可施行此手术,因为急性期颅内可能还继续出血。 (5)尿激酶的应用,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主要是通过尿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溶解酶原,使之转变为纤维蛋白溶解酶,再通过后者对血肿的溶解作用清除血肿 3 。尿激酶是纤溶酶原激活剂,也是外源性非特异性纤溶酶激活剂,有较强的溶解血肿作用,无抗原性,不使体内产生抗体。本组病例一次注入尿激酶 2 万 u,夹闭 24h 后开放引流,液化较好。亚急性期硬膜外血肿钻孔置管尿激酶溶解引流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血肿清除理想,患者恢复快,且可明显降低住院时间及费用。对于中等量血肿无脑疝者,可尽量争取采用此法。参考文献1 赵继宗主编神经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48-349.2 杨大明,李家志钻孔引流治疗硬膜外血肿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10) :630-631 3 李伟,姜伟峰,翟艳钻孔引流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 32 例体会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7(2):65-66